首页 / 正文

卷九 天文志

外史氏日:自地而上皆天也,日月之照,星辰之明,天之覆万国者莫不同也,苍苍者其正色耶。舟车之所至,人力之所通,海之所际,地之所载,万国之观天亦莫不同也。所未同者,各国推步之法耳。余观中国之志天文者有二:一在因天变而寓修省。自三代时已有太史,所职在察天文,记时政,盖合占候纪载之事而司以一人,故每借天变以做人事。《春秋》本旧史而纪日食,后世史志因之,因有日食修德、月食修刑之说。前代好谀之主有当食不食及食不及分,讽宰相上表、率百寮而拜贺者,其谬妄固不必言。而圣君贤主明知日月薄蚀,缠度有定数,千百年可推算而得,然亦不废救护之仪,省惕之说者,诚以敬天勤民实君人者之职,而遇灾修省之意究属于事有裨,故亦姑仍旧贯而不废举行,此中自有深意也。彼外人者不足语此,遂执天变不足畏之说,概付之不论不议矣。一在即物异而说灾祥。自伏胜作《五行传》,班孟坚以下踵其说,恒雨恒呖恒燠恒寒恒风皆附会往事,曲举证应,其他若荧惑退舍、宋公延龄、三台告坼、晋相速祸、以及德星之聚颍川、使星之向益州、客星之犯帝座,皆一一征验,若屈伸指而数庭树,毫厘之不爽者,何其妄也。

夫星辰之丽天为上下四方,前古后今之所共仰。而人之一身不啻太仓之一梯米,乃执一人一时之事以为上应列宿,有是理乎?余观步天之术,后胜于前,今试与近世天文家登台望气,抵掌谈论,谓分野属于九州,灾异职之三公,必有鄙夷不屑道者。盖实验多则虚论自少也。若近者西法推算愈密,至谓彗孛之见亦有缠道,亦有定时,则占星之谬更不待辩而明矣。日本之习天文者甚少。日月薄蚀,以古无史官阙焉不详。而星气风术之家,中古惟一安倍晴明精于占卜,后亦失传,故占验均无可言,即有之要不足道也。今特专纪其授时之法。考日本旧用中历,今用西历,皆袭用他人法,其推步又无可称述,第略志其因革耳。若乃体分漾濒,色著青苍,则刘知几有言:"今之天即古之天也,必欲刊之国史,施于何代不可也。,'余亦以为外国之天犹中国之天也,苟欲限以方隅,志之何地亦不可也,作《天文志》。

日本亦用夏正,自推古以前统称之为太古历。新井君美日:本朝用历盖取太初、四分、三统、乾象、景初等法。其用何法,史无可考。先是,应神之世百济始贡博士王仁。继体七年六月,又贡五经博士段扬尔。十年九月,贡汉高安茂,请代段扬尔。至钦明十四年六月,敕令百济所贡博士等宜依番上下,又以卜书、历本及药物为付送。明年二月,百济所贡五经博士王柳贵、历博士王保孙等皆依请交代。是岁甲戌,当梁元帝承圣三年也。当时历博士征之百济,依番上下第袭用汉历而已,未尝习学其术也。后匹年,推古十年十月,百济僧观勒来献历本及天文、地理等书,亦兼通其术,敕命诸生就学,阳湖史玉陈传其历法。十二年岁次甲子,正月朔,始用新历,是岁当隋仁寿四年。观勒所献乃宋何承天之元嘉历也。后八十六年,持统四年十一月,始行元嘉历兼仪凤历,盖兼用二历之法。是岁庚寅为唐嗣圣七年,仪凤历,唐所谓麟德历也,行之数年,至文武元年遂废元嘉历,专用仪凤历。后六十七年,孝谦天平宝字元年十一月,敕令历算生讲习汉晋《律历志》、《大衍历》、议《九章》、《六曹》、《周髀》、《定天论》等书。七年八月,又废仪凤历,用大衍历。是岁癸卯,当唐广德元年。大衍历,僧一行开元中所作也。后十七年,光仁宝龟十一年遣唐录事从五位下行内药正羽粟臣翼献宝应五纪历,曰:"今大衍历唐既不用,用此新法。明年正月天应纪元,已敕颁行,本朝司历犹用大衍,未习五纪,谨上此经请为检察。"然因当时无习推步者,卒格不行。《五纪历》凡四十卷,唐宝应元年所作也。后五十五年为仁明承和三年,颁历,以七月为小月,博士等议互有差午,廷议遂据七曜历法改为大月,余亦改其大小。初,后汉光和中刘洪作七曜术,尔后陈、隋及唐所述凡二十九家,廷议盖兼采其法。后二十一年,文德齐衡三年,阴阳头从五位下兼行历博士大春日朝臣真野麻吕又奏请用宝应五纪历。廷议以为国家据大衍法造历尚矣,去圣已远,义贵两存,宜暂相兼不得偏用。后三年,清和贞观元年,会渤海国大使马孝慎献长庆宣明历,奏称大唐新法。三年六月,真野麻吕复奏日:"以彼新历比校大衍、五纪二经,且察天文,且参时候,二经之术实似粗疏,令朔节气均有差误。臣有唐开成四年、大中十二年等历,详加参校,实用新法,知渤海大使所言不谬。历仪日'阴阳之运,随动而差'。差而不已,遂与历错。夫大唐开元以来三改历术,本朝天平以降犹用一经,静思事理,似不宜然。请停旧用新,钦若天步。"诏从之,始用长庆宣明历法。后七十五年,朱雀承平六年十月,权历博士葛木宿祢茂经奏议,以博士大春日朝臣弘范所呈明年丁酉历本殊多差谬,七年十月乃命弘范、茂经共议明年戊戌历。二人所议不合,因命大宰府写呈唐历,依照而行。是岁丁酉为后晋天福二年,时后唐已亡,天下扰乱,大宰府亦无所得,自是以往,司历所业不精,仅有贺氏传其家学而已。考后醍醐帝时所颁延喜式,有阴阳寮一官,内称:凡每岁进历具注《御历》二卷,纳漆函,安漆案。颁《历》一百六十六卷,纳漆柜著台,俱于十一月一日供进。又《七曜御历》一卷,正月一日进御。凡天文博-t=常守观候,每有变异日记进寮,寮头即共勘知,密封奏闻。寮中学生共三十人,阴阳生十人,历生十人,天文生十人,得业生阴阳二人,历二人,天文二人,均选性识聪慧者,令专精学业,具名申官给衣食。其成业年限则依令-Z--Z-。据此则日本亦有授时之典,占验之术,>-7学之生。殆以所业不精,遂失其传欤。皇室渐衰,遂失厥职。民间所行,唯用宣明历法耳。

逮夫后西帝宽文末,始有建议请改历法者。至灵元贞享元年甲子十月,取用元授时历以造新历,名日贞享历。自长庆宣明历法流行,至是凡八百二十三年而废矣。贞享历行之七十年,将军德川吉宗颇>-j天文,特于江户神田建天文台,制简天仪。知授时法又有差违,奏请考验,后桃园宝历三年长至日,遂敕阴阳头安倍泰邦立表测景,幕府天文方涩川某、西川某等皆与其事,授时法果有误,遂诏改历,明年颁行,名日宝历历。时已兼用西法。后四十四年,光格宽政九年十月,又诏天文博士安倍泰荣改历,十二月成,名日宽政历。是岁八月筑天文台于朱雀三条。后四十五年,仁孝天保十三年九月,又诏阴阳头安倍晴亲改历,名天保壬寅历,其节气一遵宝历之旧。百年之间改历者三,盖以推步渐精,易知差谬故也。德川氏之初,以禁天主教,凡舶来之书言及西学,概加涂抹方许流布。至德川吉宗解禁,人始得窥泰西天文之学。是时有麻田刚立、间长涯攻星历之学,及西书流布,密微入神,星X-传为大宝,乃与刚立所发挥若合符节。而间长涯所阐天行方数、诸曜归一之理亦合于西术,及是遂同究西法。当时著论已欲废太阴历而用太阳历云。

王室维新,明治五年十一月九日诏日:"朕惟我邦通行历书,以太阴朔望立月合太阳缠度,故二三年间不得不置一闰。置闰之前后季候有早晚,推步亦从而差。而太阳历从太阳缠度立月,有日子多少之差,无季候早晚之变,每四岁置一闰日,七十年后仅生一日之差。比太阴历最精最密,其便否固不得论。自今废旧历用太阳历,要使天下永世遵行之,百官有司其体斯旨。"是日遂行改历礼,祭太庙及历代皇灵。太政官又布告日:"今奉旨改历,以是年十二月三日为明治六年一月一日。自今以后每一年凡三百六十五日,分十二个月,每四年置一闰日。凡记时用昼夜平分之法,即以今日子刻至明日子刻为一昼夜,其中分为二十四时,每一时分六十分,每一分分六十秒。由子至午称为午前十二时,由午至子称为午后十二时。所有从前祭日当以旧历月日比照新历月日校定颁行。"考西洋用太阳历始于罗马教主该撒儒略,名为儒略历。先是,罗马王罗慕路所创历法以三百零四日为一1年,分为十月,而寒燠四时不能相应。至努马本比流改令一年之内增加二月,及儒略又改以三百六十五日六时为一年。始行于耶酥纪年前之四十五年,至耶酥纪元一千五百八十四年已积差十日,是年春分应在三月二十一日,而误置于三月十一日,教皇格力哥里第十三觉其差谬,遂作新历,以三百六十五日五时四十九分为一年,即删弃十日,以是年十月五日为十月十五自。又预防后来之差,定以每四年置一闰日,每一百年又停一闰日.每四百年仍置一闰日.是为格力哥里历.叉称新历。泰西奉教诸国次第遵行,今惟俄罗斯仍用旧历,故比他国差十二日。考太阳绕地球一周为三百六十五日五时四十八分五十秒弱,以三百六十五日为一年是为平年,其余数五时四十八分五十秒每积四年则置一闰日,是为闰年。然每一日积共有一千四百四十分,此每年余数四年合计仅有一千三百九十五分二十秒,犹不足一日,是四年一闰每年多十一分零十秒,积一百年为一千一百二十六分四十秒,故每一百年宜停一闰日。然百年停一闰日又有不足,三百一十三分二十秒合四百年又积一千二百五十三分二十秒,故四百年仍置一闰日。以此法推算,积四百年仅差一百八十六分四十秒耳,可谓精密至极。昔魏默深作《中西历法异同表叙》,谓西法再积三千余年当以春分为元旦,万年以后元旦将在炎夏。盖仅据太阳行分六十七年差一日之说而推,而未考其置闰、停闰、补闰之法也。遂颁新历,每年以一月、三月、五月i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为大月,各三十一日,以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为小月,各三十日,唯二月独二十八日。每四年置一闰,则二十九日。其岁首必当中历长奎后十日,盖取太阳过宫最卑、行最疾之日,与中Iit冬至太阳在赤道最南之日殊科:其闰年必当中国子、辰、申岁也。又仿古七曜之法以七政纪日,日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亦仿西法,以日曜日为安息日,官司均给假,1日例以一六日为假日。则当中历之房、虚、昴、星四宿也。寻又以神武纪元之年为纪年之始,称是年为二千五百三十二年,以神武即位之日称为纪元节。史称神武即位当东周惠王十七年辛酉正月庚辰朔,今推算西历,应在新历二月十一日,遂诏于是日称纪元节。所有旧历之正月人日、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均令停废,惟所颁新历附注旧历于下,以便农时。而农家以沿用夏正已久,颇为不便,既又编太阳历授时表布之民间。而于内务省之地理局特设测量一课,于西京、长崎、广岛、和歌山各设测候所,每日志其寒暖晴雨及气_之胜力,以玻璃管盛水银,记分数于管外,于管之弯曲之处开一小孔以吸天气,气自外入,其力能压水银,视管中水银之高低以验天气之厚薄,如天欲风雨则气之压力重而水银必低。此风雨表盖创于意大利人他里塞利。今所通用,其制如时表,以尖针指定度数者则英吉利孚恬所造也。空气之温度,用表以测空中之气温度几何。日本所用寒暑表均普鲁斯人华连海所定之度。地中之温度,是在地掘一窟,以寒暑表验之。日中之温度,是在太阳地用寒暑表验之。无气中之日温度,用玻璃筒将气吸尽,在太阳地验之。空中之湿气,是验空气含水一分之中有水多少。水之蒸气,水受热其气上腾为蒸气,亦以验寒温。水气之涨力,空中之气内含水气,考水气与空气相合其力几何。露之点,用罐盛水置空气中,内之水冷,外之气热,水受气蒸则濡湿于外,用表考之有多少度而成露。1羽之量,用器量雨以观多少。云之形质,验十分云,晴云几分,雨云几分,并其形状若何。风之方向与速力,验其东西南北来去之处,每一时行多少英里。每月则编志布告以便于民。而附纪于历中者则有日、月食及日出、入之时刻,日赤纬之度数,谓太阳与赤道距离之度数也。月之盈虚出入,潮之满干。其每岁二十四节气概有定日,虽有差违,不过一日。并附志焉。余在日本与一友论改历事,余意改历似可不必,其人以为此乃维新第一美政。太阳历岁有定日,于制国用、颁官禄、定刑律均精核画一,绝无参差,比之旧历便益实多。余谓中东两国沿用夏正已二千余年,未见其不便。且二国均为农国,而夏时实便于农,夺其所习而易之,无怪民间之嚣然异论也。彼又谓此第一时不习耳,日久则习而相安矣。且代之时三正迭用,改易正朔乃有国者之常,子不议古人而断断于是,不亦拘乎?余无以难之也。既而其人又谓置闰之法本出于不得已,若不必置闰而岁岁齐尽,其法实精。中国特无人创论及此耳,苟有之未必不变法也。余乃举沈存中用十二气为一年之说以告之,谓中国特不欲更改,并非无人及此。其人愕眙良久,亦无以应我也。今附录于此,以塞专尚西法者之口。其说日:历法见于经者惟《尧典》,言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置闺之法至尧时始有,太古以前又未知如何。置闰之法,先圣王所遗,固不当议,然事固有古人所未至而俟后世者,如岁差之类方出于近世,此固无古今之嫌也。凡日一出没谓之一日,月一盈亏谓之一月,以日月纪天虽令名,然月行二十九日有奇复与日会,岁十二会而尚有余日,积三十二月复余一会,气与朔渐相远,中气不在本月,名实相乖。加一月谓之闰,闰生于不得已。犹构舍之用谭楔也。自此气朔交争,岁年错乱,四时失位,算数繁猥。凡积月以为时,四时以成岁,阴阳消长,万物生杀,变化之节,皆生于气而已。但记月之盈亏,都不系岁时之舒惨,今乃专以朔定十二月而气反不得主本月之政,时已谓之春矣而犹行肃杀之政,则朔在气前者是也。徒谓之乙岁之春,而实甲岁之冬也。时尚谓之冬也而已行发生之令,则朔在气后者是也。徒谓之甲岁之冬乃实乙岁之春也。是空名之正、二、三、四反为实,而生杀之实反为寓,而又生闰月之赘疣,此殆古人未之思也。今为术莫若用十二气为一年,更不用十二月,直以立春之日为孟春之一日,惊蛰为仲春之一日。大尽三十日,岁岁齐尽,永无闰余。十二月常一大一小相间,纵有两小相并,一岁不过一次,如此则四时之气常正,岁政不相陵夺,日月五星亦自从之,不须改1E法。唯月之盈亏事虽有系之者,如海胎育之类不预岁时,寒暑之节寓之历间可也。借以元祜元年为法,当孟春小一日,壬寅三日望。十九日朔。仲春大一日,壬申E-日望,十八日朔。如此历术岂不简易端平,上符天运,无补缀之劳。予先验天,百刻有余有不足,人已疑其说;又谓十二次斗建当随岁差迁徙,人愈骇之。今此历论尤当取怪怒攻骂,然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

太阳历授时略表每年节气无甚差异。

寒一月六日 桑始肥。寒暑表自五十六度至四十二度以上。伏日一月八日 款冬华。

大寒一月二十一日 浸蚕种。但寒暑表在四十度以上则不宜。豆吞二月四日 黄鸟鸣。

卞分二月三日 踏麦苗。惟有雨不可踏,宜接梅、樱、桃、杏诸树。宜

插柳枝。

阿水二月十九日 烟霭瑗球,多阴少晴。启蛰三月2i1日 宜伐薪,无虫蛀。

三月十八日宜种牛房、胡瓜、蕃椒、茄子、甘薯、早稻、扁豆、瓢瓜之类,宜植蓑荷,种西洋野蔬,宜移植梅、杏、枇杷、南天竹等,宜植国铃薯,种杨花、萝卜、春菘。

春分三月二十日 彼岸樱始开华。

三月二十八日宜种冬瓜、西瓜、蜀黍、紫苏、蓼蓝、烟草、莺菘等类,又宜插林禽、梨、葡萄、柏,宜移植柿、栗、桑及浇桑,种芋。

清明四月四日 是节蛇出穴,雷始发声。

四月八日所接诸木始见木芽,宜以时加减。伏日四月十七日 樱花盛开,宜种麻。

谷雨四月二十日 桑始抽芽,宜种扁豆、大角豆、甜瓜之类,宜植柑、柚、橙之类。

四月二十九 牡丹华,宜种春蒿、麦、植萄翦。寒暑表自五十八九度至七十四五度。

八十八夜五月一日 宜种大豆、麻、木棉,植芋魁,是时竹始抽芽。立夏五月五日 宜植松树。

五月十二日宜植葱,种木棉、胡麻、夏萝、早稻、小豆。浸稻种。小满五月二十一日 蚕起食桑。

五月二十四日植杉,宜阴雨,忌睛干,始植常青之树。五月二十八日浸种方阑,早蚕事讫,茄子华,种牛房。芒种六月六日 蚕事正忙。宜植甘薯,惟忌北风。宜植槲槠、桧、

柑、山茶花、枇杷、竹之类。

六月九日蚕事讫。刈早麦,宜扦种扈子、枇杷之类,种胡萝。六月十九日初夏蚕方化蛾,春蚕始为蛾。

夏至六月二十一日 初夏蚕尽化蛾,春蚕方作蛾,宜播种大豆于田畔。

六月二十四日始插秧,春蚕尽化蛾,宜种粟。半夏插秧寒暑表自七十六度至九十度以上。小暑七月七日 插秧,宜种胡萝。

七月十八日宜种稗子、浇芋。

伏日七月二十日 种萝,自是月至立冬勿移植树木。

大暑七月二十六日 百合华,宜种粟,寒暑表自履:至九十度。七月二十五日刈麻。

七月三十日宜摘胡麻、木棉之抽嫩枝者,种二回马铃薯。立秋八月七日 种萝h,赤蜻蛉始出。

处暑八月廿三日 宜种蒿、麦、油菜。

八月二十八日早稻华,柿始红,种油菜事讫。

二百十日八月三十一日 种蒿、麦事讫,早大豆、小豆并熟。九月六日粟子始熟,晚稻华。

白露九月七日 宜种芜菁、秋菜、洋葱。九月十日宜种菠菱菜,自是节宜束桑树。九月十二日种晚萝、水菜、菘菜、葱、罂粟等类。晚大豆亦熟。

九月十八日造乌柿,菌蕈生,宜种葱、韭、大蒜、冬菘、芥子。秋分九月二十三日 栗子熟,宜移植常青树木。

寒露十月八日 宜种三年牛房、小豆、蚕豆之类。伏日十月二十日 菌蕈、栗子尽熟,稗皆熟。

霜降十月二十三日 种大麦、小麦、萝。

十月三十一日种小麦事讫。宜种蚕豆、豌豆、冬菘,植百合根。

十一月三十一日柚子、黄栗皆落实,槭叶始红,宜掘芋、掘甘薯、刈早稻。

立冬十一月七日 刈晚妥,自是日宜移种冬凋之树,若根不繁荣之

大木等类,其移植尤宜三月。

十一月十九日植油菜,造腌菜。

小雪十一月二十二日 宜覆蜜柑、香橙,但忌寒暑表四十度以上。大雪十二月七日 宜拔萝卜,浇大麦。

十二月八日宜拾落叶,伐薪,且不可久留。 。

冬至目二十一日 自是日至立春,忌耕耨陆田、水田,但不妨浇肥。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十八·毕沅
  卷五百十七 元符二年(己卯,1999)·李焘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焦竑
  卷之四百五十三·佚名
  一百零一 内务府等衙门奏各关监督办理铜斤仍照曹寅节省银数交纳摺·佚名
  第二五七副详及批光绪十五年十一月四日一一六一○--一·佚名
  世家卷第二十七 高丽史二十七·郑麟趾
  卷六十四下·班固
  史记集解卷十九·裴骃
  东归日记·方士淦
  第68章 随便乱杀公务员的蒋介石·冯玉祥
  一一二 复辟前后一·周作人
  张果传·欧阳修
  第十六节 意奥战争及加富尔之辞职·梁启超
  第六计划·孙中山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草木传·清蒲松龄

    开 演生上引天有不时寒暑,人有旦夕灾殃。坐诗白。药味君臣数丹经,逢场亦可作戏听;莫谓气血无少补,端资调和益性灵。白在下神虚子,因吾善晓人意,能达众性,遂将《本草》一书,不免乘间融通一回。西江月医道宣妙莫测,精义入神莫加;

  • 大陆诗草魏序·连横

    甲寅冬,连子归自北京,夜款余关,出所为大陆诗草,以序属余;既而别去,重以书相属。余于诗非所长,何敢为序?第念我先民自中华大陆来居兹土,涉重洋、冒危难,披荆斩棘,以辟田庐、宏子姓。当其时,岂暇治文字哉?其后骚人墨客蝉联竞起,类皆寄

  • 巻十七·李蓘

    钦定四库全书宋艺圃集卷十七明 李蓘 编朱文公示诸同志夏木已云暗时禽变新声林园草被径端居有余淸端居亦何为日夕掩柴荆静有弦诵乐而无尘虑并良朋肯顾予尚有夙心倾深慙未闻道折衷非所宁眷焉抚流光中夜叹以惊高山徒仰

  • 卷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十五言律唐太宗皇帝过旧宅【唐书太宗纪太宗平薛仁杲拜右武侯大将军太尉使持节陜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诏蒲陜河北总兵皆受节度二年正月镇长春宫进拜左武侯大将军凉州总管】新丰停翠辇【三辅旧事太上

  • 卷一百0九 晉紀三十一·司马光

      強圉作噩,一年(丁酉)。   安皇帝隆安元年(丁酉、三九七年)   春,正月,己亥朔,帝加元服,改元。以左僕射王珣為尚書令;領軍將軍王國寶為左僕射,領選,仍加後將軍、丹楊尹。會稽王道子悉以東宮兵配國寶,使領之。   燕范陽王

  • 卷之一百七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一千五百·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原序·佚名

    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亡以纵其淫哉?何明自中叶以后,生民之悴憔如此,其无极也。主昏于上,政出凶阉,民穷于下,翦为流寇。鄙夫蠹国竭民,清流矜高炫异,无非启宗社之殷忧,酿黎元之奇祸焉耳。怀宗鉴前事之失,力翦元凶,痛惩夙谬

  •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八·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列传十二金声(江天一)夏允彝(子完淳、兄之旭)陈子龙沉廷扬右义师诸臣列传第十二。○金、陈诸君子,皆以文章名世者也;而其激昂磊落之气,复不甘自晦。适会其变,慷慨投袂,誓不顾死,固忠义奋发哉;亦其才

  • 隐帝本纪·薛居正

    (上)隐皇帝,讳名承..,是高祖的第二子。母亲李太后,在后唐长兴二年(931)三月七日,在邺都的旧居生下隐帝。高祖镇守太原时,暂任他为节院使,历官至检校尚书右仆射。建国初,授予左卫大将军、检校司空爵位,迁任大内都点检、检校太

  • 弇山堂别集卷二十三·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史乗考误四枝山野记云永乐刘行业端父子领乡荐会试下第道遇漂水一女子未没号救刘命援之登舟附载以归道中皎然不涅迨家妇迎问曰买妾乎刘告之故女叩头言本士族今举室塟鱼腹矣感君子再生恩请执婢役以报刘曰

  • 十一  尚同上·墨子

    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2),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

  • 第22章·老子

    【原文】“曲则全,枉则正;窪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夫则惑(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3)。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4)。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

  • 卷上·佚名

    法澜澄禅师语录卷上嗣法门人清杲编次住荆州天王禅寺语录康熙九年庚戌二月初一日进寺。上堂拈香此一瓣香高超物表摄受群灵苍生有赖万汇沾恩恭为今上皇帝祝延万岁此一瓣香为翰为屏为祥为瑞奉为满朝文武本省提台本府例位

  • 六道伽陀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天译。说六道相之偈颂也。与六趣轮回经类似。

  • 象头精舍经·佚名

    一卷,隋毗尼多流支译。佛在伽耶山文殊师利问佛菩提之义,后向诸天子说大乘法。与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伽耶山顶经,大乘伽耶山顶经同本异译。

  • 迦叶赴佛般涅槃经·佚名

    一卷,东晋昙无兰译。记迦叶赴佛涅槃处。悲哀说偈。

  • 阿难陀目佉尼呵离陀邻尼经·佚名

    元魏北天竺沙门佛陀扇多译,与《佛说一向出生菩萨经》同本,华梵双具,止有四十八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