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百七十七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少保内大臣文渊阁提举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教习庶吉士总管内务府大臣镶黄旗满洲都统步军统领管理户部三库奉宸苑清漪园等处总理工程处御茶膳房御药房太医院西洋堂事务军功加三级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十三级纪录二十一次臣英和经筵讲官太子太保礼部尚书上书房行走武英殿总裁管理国子监事务加六级随带加二级纪录四次臣汪廷珍等奉敕修  

嘉庆十二年。丁卯。夏。四月。癸酉朔。享太庙。遣成亲王永瑆恭代行礼。  

○谕军机大臣等、阿林保等奏舟师攻捕朱濆、并访拏凤尾帮盗首各情形一摺。闽省南洋之杏仔铜山等处。北洋之三山等处。向为接济盗匪之薮。经该督等督饬营员、会同地方官驻劄巡防。不致仍前透漏。是以朱濆窜至松柏门洋面不能久泊。仍复窜往粤洋。凤尾帮屡次扑岸。亦被击退。此即断绝接济之实效。至林魁、刘江、二犯。讯系伤害汀州镇李应贵要犯。着该督等查明李应贵原籍、如距闽省较近。即将该二犯解至该镇墓前、脔割致祭。傥去闽境尚远。即当设立该镇牌位。将该犯等寸磔致祭。以慰忠魂而寒贼胆。此时该督等咨令张见升统带舟师、在粤闽交界堵截朱濆、并杜绝蔡逆归路。仍一面严檄闽浙两省镇将上紧搜拏。迎击凤尾帮盗匪。所办俱是。其沿海各口岸。仍当饬属加意严防。勿稍疏懈。将此谕令知之。  

○闽浙总督阿林保奏、沿海出力各员。总兵官徐锟等下部议叙。余升赏有差。  

○以攻剿洋匪蔡牵出力。实授许松年为福建金门镇总兵官。并赏还逝江温州镇总兵官李景曾顶带。  

○甲戌。谕内阁、前因八旗官兵分拴马匹。必有敝□大端。若不妥为经理。恐马政日坏。特降旨八旗都统、副都统、会同兵部查明从前官圈餧养之制。妥议具奏。连日朕再三详审。并召对诸臣。广加咨询。有称复设官圈为便者。亦有言不如仍交官兵分养为宜者。议论殊觉不一。因思向来会议之件。大都由承办衙门主稿。其会同商搉者不过数人。此外惟画诺列衔。并未悉心参酌。及至议上之后。则又退有后言。往往经朕垂询。又复奏称前议未妥。祇缘有人定议在先。随同具奏。其实非伊主见。此等附和推诿之习。实于政治无益。此次筹画马政。若不周咨博采。令其各抒所见。将来定议之后。又将言人人殊。成何政体。所有八旗分拴马匹、及应否改设官圈之处。着满洲蒙古八旗每一旗都统副都统六人、详悉面商。合具一摺。毋庸与别旗连衔。亦不准彼此关照。其一旗内满洲蒙古都统副都统六人中、设又有意见不符者。准其另行陈奏。但总当详查例案。斟酌事宜。如以设圈官养为是。即着将官圈当设立何处。如何妥定章程。可期经久无敝□大。详悉具陈。如以官兵分拴为妥。亦应将如何设法稽查。不致马匹短少疲瘦、官兵虚领马乾、种种滋敝□大。一并详悉议上。或用清字摺。或用汉字摺皆可。亦不限以时日。其奏摺不妨先后呈递。总须熟虑深思。中有定见。毋得含糊迁就。如定议时不详悉敷奏。转于事后哓哓。即当加以惩处。俟议上时候朕裁度。其节次交部会议马政一事。此时兵部且暂缓议奏。  

○又谕、方维甸奏、孝义革兵、纠约新兵谋逆、旋即全获首伙、严审办理一摺。陕省宁陕瓦石坪叛匪滋事。甫经惩创。乃此次革兵祁贵、胆敢纠约新兵穆贵、民人黄先名、起意谋反抢掠。实属罪大恶极。业据该抚将该三犯讯明按律凌迟处死。至马兵彭太礼、系属新兵。于祁贵邀同结拜时。疑其必有别情。佯为允许。迨祁贵告知情由。伊探问确切。随即赴营密禀。将首伙立时就获。不致酿成巨案。能知大义。实属可嘉。彭太礼、着加恩超拔把总。先给顶带。并赏戴蓝翎。仍加赏银一百两。以示奖励。该抚仍当出示晓谕各营伍、以新兵彭太礼、此次能将祁贵等逆情出首。不为所惑。弭乱未形。业经奏明加恩褒奖。赏给官职翎枝银两。隆施稠叠。荣及身家。尔等惟当视以为法。安分当差。以期承受国恩。庶使各新兵闻知。共相观感。勉为善良。若挟嫌妄告。或希冀恩赏。必不轻恕。则营政自可肃清。地方永臻宁谧矣。余着照所请行。  

○谕军机大臣等、百祥奏、黑番抢夺马匹、带兵前赴野马川相机办理一摺。此项黑番、前在黄番地方抢劫牲畜。杀伤番僧。已属凶恶不法。兹复在马厂地方叠次伺劫。虽据称不敢抢夺官马。但该犯等竟到牧马营盘。询问蒙古在于何处住牧。意图劫掠。并将堪布喇嘛牛马羊只、肆意抢去。实属胆大可恶。并据另片奏称、黑番在牛心台、赶去营马一百余匹。虽经弁兵如数夺回。而牧马兵丁、已受刀矛伤两处。不可不大加惩创。以昭炯戒。此时百祥一百饬属追捕。并令游击杨廷玉、带领兵丁二百名。先行起程。伊亦即亲往勘办。惟所带官兵太少。不足以示威重。该提督竟当酌量添调兵丁数百名、驰赴剿捕。并会同贡楚克扎布筹商妥办。纵不必悉数殄除。亦须将滋事抢劫之犯。按名捕获。立正刑诛。以靖边圉而慑番族。永杜抢劫滋扰之患。此为最要。百祥曾历戎行。素娴军旅。务当与贡楚克扎布相机办理。勿稍疏纵。将此各谕令知之。  

○乙亥。予陕西阵亡游击王相龙、把总罗一忠、外委李政、田印仕、郭仁、李登善、祭葬加等。世职如例。福建捕盗被戕总兵官李应贵、游击蔡魁、把总魏均、四川阵亡外委石从德、额外外委吴中立等七名、祭葬世职。湖北阵亡兵丁黄经等三名、闽浙捕盗被戕兵丁李得龙等八十八名、赏恤如例。  

○丙子。上诣火神庙拈香。  

○还宫。  

○谕内阁、朕阅会典所载大雩典礼。惟乾隆二十四年曾经举行一次。其时皇考高宗纯皇帝减膳虔斋。不设卤簿。不陈乐。不乘辇。乘骑出宫。诣坛斋宿。次日御雨冠素服。步祷于坛。仰见皇考敬天勤民。精虔昭格。礼成后、即甘霖普降。四野沾足。感召之理。如响斯应。至雨水调匀之岁。每遇常雩大祀。则前期斋宿郊坛。系由宫中乘辇而出。仪物具备。此次恭值常雩。朕进宫斋戒。因思上年冬闲雪泽较少。本年春雨又稀。前已设坛祈祷。得雨两次。仍未沾渥。且近畿以及东豫等省。均尚在望泽。虽未至旱暵太甚。究与往岁情形不同。今当大祀届期。若仍照常御辇诣坛。朕心实有不安。本月初六日、朕由宫中御礼轿、前诣天坛斋宿。着该衙门敬谨豫备。其一切服饰仪仗。均如常仪。朕宵旰民依。罔敢暇逸。或此一念减抑之诚。得以上邀昊鉴。甘膏速霈。福我三农。实所吁望而冀幸者。嗣后遇雨泽稀少之年。举行常雩祀典。均着照此行。  

○以广西桂平梧郁道王家宾、为按察使。  

○以本年乡试。考试应开列试差人员于保和殿。  

○以常雩祀天于圜丘。自是日始。斋戒三日。  

○丁丑。谕军机大臣等、贡楚克扎布奏、接据大通协副将等先后禀报贼番八九十名、在长沟一带抢劫、又十数名、在大泉沟抢去蒙古牛一群、又有贼番八九十名、将甘州营马、及永固营塘兵骑马、赶去二十三匹、又据大通县禀报该县西路鲁木记塘西南山沟突出贼番三百余人、分路抢掠附近居民、并据祁家寺多洛等堡民人禀报、被抢牲畜三百有余、刃伤探贼之兵马得玉一名、贼番占住内地巴哈湖山梁不退、距大通县城仅三十余里等语。贼番从前不过抢掠蒙古牲畜等项。近来竟敢抢劫进贡堪布喇嘛物件。此次甚至分路抢掠内地居民。刃伤兵丁。实属强横不法。其情罪即系叛逆。况从前蒙古被贼番抢掠时。恳请天朝为之驱逐。每谕令奋发自强。内地官兵不能长为捍卫。今贼番日渐猖獗。胆敢抢掠内地居民。若不严加惩创。不特贼番无所畏惧。肆意滋扰。且使蒙古闻知。难保不心怀不服。妄生訾议。于边防殊有关系。现在贡楚克扎布、已率同镇道等带弁兵三百名。驰赴大通一带弹压。提督百祥前次奏到、业经谕令添调兵数百名、驰往会同筹办。但核计兵数尚少。不足以示威重。现令兴奎挑带满营得力兵五百名、驰赴剿捕。全保接奉此旨。着即转饬百祥、于甘省绿营兵丁内、再挑年力强健、曾经出师熟谙打仗者五百名。并派得力将弁带领前往。交与兴奎、贡楚克扎布、调遣。此次所调满洲绿营官兵。均当会集一处。同时进发。以壮军威。不可分起零星行走。示之以弱。转启贼番轻视之心。贼番比教匪较为强悍。弓马熟习。山林邃密。难办在此。然贪恋巢穴。不致蔓延。不能逼胁百姓。易办在此。若少带兵将弁。即行具奏。酌量发往。勿存畏难之见。勿存招抚之心。勉力办理。兴奎本系将军。即着统辖师旅。贡楚克扎布系办事大臣。任同参赞。伊二人会晤后、当妥为筹商。派拨官兵。竟当声罪致讨。大加歼戮。并扬言捣其巢穴。如果贼番实形畏惧。悔罪吁求。亦必责令将各案抢掠为首要犯、按名缚献。对众分别凌迟正法。并将赃物缴出。始可量加宽贷。务使该番十分震慑。庶不致日久复萌故智。而众蒙古亦闻之帖服。方为妥善。至办理情形。遇有陈奏。着兴奎列衔在前。会同贡楚克扎布连名具汉字摺驰奏。百祥着帮同带兵。奏事无庸列名。其官兵所需驮运盐菜等项。着全保督同藩司蔡廷衡、酌量动款妥为供应。如果进兵剿办。需费较多。或该省存款不敷。着奏明另行拨给可也。将此各传谕知之。  

○戊寅。上诣南郊斋宫斋宿。  

○己卯。常雩。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  

○诣时应宫拈香。  

○幸圆明园。  

○庚辰。上幸万寿山。  

○谕内阁、兴奎奏、兵丁户口繁多、恳请量为通融、以资养赡一摺。宁夏满营兵丁、因生齿日繁、颇形拮据。自应量为调剂。俾臻宽裕。着照所请、在于满营库贮马价银内、动拨银一万五千两。并于库存养赡孤寡等项节年积剩银内、动拨银五千两。交陕甘总督、饬令地方官、分给商民一分生息。所得利银、择其实在人口众多之闲散弓马娴熟者。每名每月赏给银五钱。其余银两。按年归还马价。如此通融接济。庶使养赡有资。于生计操防。均有裨益。  

○又谕、据松筠奏、查明各回城虚设金顶、议定留减数目、分别缮写清单请旨等语。着照所请、俟额设金顶陆续缺出。即于虚设金顶人员内、择其奋勉者报部补用。一经足额。即行停止。该大臣等断不可于定额之外多增一人。如仍额外私赏。该将军参赞大臣等即行参奏。仍着行文各城大臣、明白晓谕各回子、以此项虚额金顶。系历任各大臣沽名私赏。本应全行裁汰。今奉大皇帝谕旨格外施恩。将有差使者定为额缺。余亦暂留陆续充补。该回子等宜各知感激。恪遵宪制。以图报效。  

○壬午。上御勤政殿听政。  

○谕内阁、礼部议驳御史程世淳、请避关帝神讳、及增定赵累等从祀加封一摺。所议甚是。关帝在我朝灵应昭着。一切祀典。备极隆崇。至敬避名讳。专系本朝臣子尊奉君上之义。前代帝王、及往哲神明、其名概不避用。盖临文不讳。垂训礼经。况关帝祠宇广远。薄海臣民。皆知敬祀。其于神讳亦必不敢輶亵。正无庸官设科条。颁为令甲。至庙中从祀。塑立关平、周仓、二像。相沿已久。自通都大邑、以及荒陬僻壤。所在皆同。其赵累、王甫、当时遇难事实。史传所载不尽符合。今议请增设。事涉纷扰。自不若仍依旧制、协典礼之宜也。  

○又谕、左都御史赓音等条奏、各省来京控案、应请分别查办一摺。据称嗣后都察院收阅控案、果系案关重大、实在冤枉、曾赴该管上司呈诉不为伸理、及官吏骫法营私确凿有据者、即奏请查办、若未经在本籍地方及各上司先行具诉、并现在审办尚未结案遽行到京控告者、即咨行各该省归案速结等语。所奏非是。各省民人来京控诉。其案关重大者。固应奏明办理。若未经在本籍地方具诉、遽行蓦越来京者。正可奏明核办。治以越诉之罪。至外省审办未结之案。或因案情屈抑。奔赴来京控诉。若不具奏审讯。冤狱何由昭雪。即或逞刁挟嫌。砌词妄控。亦可随时惩办。以杜讼端。今赓音等概请咨回原省审办。自系因近日各省控案繁多。惮于逐件具奏。岂大臣敬事之道。朕日理万几。勤求民隐。即各衙门奏事较多。从未倦于披阅。若以改奏为咨。免致烦渎。遂将该衙门应奏之件。率意抑搁。是名为仰体朕躬。实则自耽安逸。赓音等着传旨申饬。嗣后总当酌量案情轻重、分别奏咨。不得将现办章程。妄思更改。其户婚田土钱债细务各案。仍照例将原呈发还。听其在地方官衙门呈告申理。以符体制。  

○又谕、据刑部参奏广东省办理恩赦迟延一摺。各省军流以下人犯。自上年春闲、降旨分别减等。即经饬下各督抚造具清册。咨部核办。阅今已一载有余。即远如云贵及乌噜木齐伊犁等处、并四川省之案犯最多者。已俱先后题咨到部。惟广东一省、距京祇数千里。何以节据部催。总未咨覆。即或因该省案牍繁多。查办需时。亦何至经年累月、尚未造报完结。可见该省于此等事件。全未认真赶办。实为外闲疲玩恶习。吴熊光、孙玉庭、均着传旨申饬。仍着该督等查明系由何衙门办理延绥之处。指名参奏。至该督抚督催迟延。并着自请处分。  

○又谕、玉庆等奏、讯明苏州府县、承审寿州三命重案徇情故出情节、按律定拟、并将该总督臬司分别参奏一摺。已批交刑部议奏矣。臬司遇昌、于此等重大之案。并不豫提犯证。亲行确讯。及府县具详后、又不细核案情。悉心推鞫。该司为刑名总汇。一任属员受嘱蒙详。颠倒狱情。竟同聋瞆。仅予革职。不足蔽辜。遇昌、着革职。发往乌噜木齐效力赎罪。至总督铁保、于特旨交审之案。即与钦差无异。乃并不亲提严讯。率据承审属员照拟定案。复失察周锷等徇情蒙混之敝□大。转以平反得实。代请议叙。实属错谬。铁保、着革退宫保衔。拔去花翎。仍交部严加议处。俟奏上再降谕旨。寻议革职。得旨、降为二品顶带。仍带革职留任。  

○以詹事府詹事书明阿、为通政使司通政使。太常寺少卿钱楷、为光禄寺卿。  

○癸未。上幸静明园。诣龙神庙拈香。  

○幸静宜园。  

○密谕吴熊光、孙玉庭、朕闻惩省水师。全不得力。兵骄将玩。于缉捕毫。不认真。实堪痛恨。即如造船一节。向系州县领帑建造。而船之可用与否。则全自营员操纵之。偶遇风涛。即报损坏。归咎于文员造船不坚。以掩饰其缉捕不力。朕再四思维。造船一节。即应令营员自造。设立保限。严课参罚。以专责成而免推诿。是否可行。朕亦不为遥制。汝等详悉妥议具奏。寻奏上。得旨、海疆新造战船。旧用文员承办。若改令营员自造。又恐寒苦将备承领钜工。办理亦未能妥实。此事总须文武官员公同经理。船只造成后。该管大员亲身查验。其偷减工料者核实参赔。若工料坚固。而管驾之员藉词刁难。立即严参示惩。如果统率之员、秉公持平。功过自两无遁饰也。  

○谕军机大臣等、吴熊光奏、粤东缉捕情形、现须另行变通一摺。闽浙等省祇有外洋。惟粤省多一内洋。海道辽阔。又多渔船采捕。难保无通盗济匪之患。固系实情。但该省既有内洋。该督等身膺地方重任。即当将内洋缉捕之法。详悉讲求。实力办理。即如所论旧设炮台、多不得力、与其以有用之兵施于无用之地、不如彻去炮台兵丁、多备船只、又米艇在外洋不能得力、祇可留于内洋守御、须另造战船、以资外洋缉捕等语。洋面今昔情形不同。自当因时制宜。量为变通。以期得力。此皆地方官应办之事。粤省水师积习疲玩。此时欲筹办战船。先须激励将士。使之人人勇往争先。不避艰险。方可驾船追捕。否则即有坚固船只。出洋后停泊躲避。仍于缉捕奚益。吴熊光以钱梦虎才具远逊李长庚。即孙全谋亦属不逮。其意自欲得李长庚留驻粤省。以期得力。李长庚本系闽浙水师总统。此时特因追拏蔡牵来至粤省。至粤省自有本省水师。专司缉捕。何至无一人胜任。必须隔省大员督办。设此次李长庚不到粤洋。岂粤省缉捕之事、竟无人督办乎。所奏不可行。该督惟当将本省营员严加整顿。勿涉因循推诿为要。将此谕令知之。  

○以西宁办事大臣刑部左侍郎贡楚克扎布、为察哈尔都统。转刑部右侍郎瑚素通阿、为左侍郎。以总管内务府大臣广兴、为刑部右侍郎。  

○以正蓝旗汉军副都统景熠、兼正黄旗护军统领。调正黄旗汉军副都统明志、为镶红旗满洲副都统。以四等侍卫积拉堪、为正黄旗汉军副都统。  

○调湖南按察使百龄、为江苏按察使。以两淮盐运使曾燠、为湖南按察使。  

○广东碣石镇总兵官洪蕃锵、以年老休致。调浙江黄岩镇总兵官黄飞鹏、为碣石镇总兵官。  

○是日。驻跸静宜园。至丁亥皆如之。  

○甲申辅国公积拉堪、缘事革退。以其弟伊丰额、袭爵。  

○乙酉。谕内阁、据温承惠奏、广平府知府雷纯、才具平庸、性情拘执、难胜表率之任、请旨勒休一摺。着照所请、雷纯即勒令休致。又据另片奏广平府缺、民情刁悍、恐部选初任人员、难期整饬、恳恩<闲>员补放等语。此则不可。各直省道府各缺。从前原按地方繁<闲>。分设题选请旨。已有一定章程。如该署督以广平府近日较为难治。即不妨于该省请旨府缺内、酌量奏请对换。至部选初任人员。于外闲吏治民生。非所熟谙。原在该上司于到任后随时教导。俾得从容学习。其实在才力不胜者。仍可据实劾参。兹温承惠因该参员不能胜任。遽欲将部选之缺请旨<闲>放。此不惟有碍铨政。且使各直省纷纷援例陈请。则将来部选各缺。必致日少。其在部需次各员、不益形壅滞乎。温承惠所请不准行。所有广平府知府一缺、仍着归部照例铨选。  

○丙戌。上御演武厅。阅健锐营操。  

○谕内阁、前经降旨、令八旗满洲蒙古都统、副都统、各将官马应否设圈餧养、抑应仍交官兵分拴之处。详悉会商。分别具奏。旬日以来。各该都统等陆续议上。主复圈者六摺。其主不复圈者三摺。朕详加酌核。自以复圈者为正办。盖圈马聚集一处。便于调用。点验易周。即有敝□大端。亦可随时查察。若分拴则散养各处。点验甚难。如或疲瘦短少。无从稽察。再遇调集之际。虚顶捏报。其敝□大更不可胜言。此时筹画马政。正当详虑熟筹。以期行之永久。所有会议摺内、除正蓝旗都统副都统恭阿拉等六人、以马圈难复、请分交下五旗王公及武职大员暂行餧养、实属妄言国事、不成政体、又镶红旗满洲都统副都统长麟、裕瑞、明志、及该旗蒙古副都统哈宁阿、四人、请于满洲旗分棚养马七十匹、蒙古旗分棚养马二十五匹、余马尽交察哈尔牧放、回护缺额、裁减太甚、二者皆断不可行、毋庸置议外。共余各摺内、主复圈者持论固是。但所议条款不同。尚须斟酌尽善。其主分拴者固属难行。但其条款内亦不无可采之处。除原议各旗都统等毋庸再行入议外。着于军机大臣内派董诰、戴衢亨、兵部堂官内派明亮、刘权之、万承风、邵自昌、汉军都统内派博兴、瑚图礼、丹巴多尔济、会同悉心论讨。详立章程。妥议具奏。候朕酌定。  

○丁亥。月食。  

○以祈雨、命庄亲王绵课、先期致祭宣仁庙。  

○直隶马兰镇总兵官兼总管内务府大臣巴宁阿奏、拾获匿名揭帖。究出贼犯偷砍禁地树株。并将该汛弁兵等参奏。得旨、此案窃贼周明、敢于在红桩界内偷砍树株。情罪甚重。该管弁兵、平日既漫无觉察。迨查知松板来历不明。复不据实禀报。率行烧毁灭迹。殊属胆玩。所有贼犯周明、及已革鲇鱼关把总刘永春、汛兵头目何全、刘国栋、汛兵何伦、韩国太、张万全、毛贵等、及其余一切人证。均着巴宁阿迅速派员、遂交刑部严审定拟具奏。该管左营守备郭士祥、兼管左右两营中军游击常泰、于禁地被窃木植、并兵丁匿名控告。均不早为查办。恐有徇隐别情。亦着革职。一并交部审讯。巴宁阿、着交部严加议处。  

猜你喜欢
  卷七·本纪第七·成祖三·张廷玉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十五)·陈寅恪
  ●卷八·姚元之
  八三一 军机大臣等奏查《白室杂着》作者等情形并将原书先行缴毁片·佚名
  一一九 湖北巡抚陈辉祖奏二次赍送书籍并开单请勅查核折·佚名
  志第八 祭祀中(原文)·范晔
  卷四十三 蜀书十三 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陈寿
  侯·李延寿
  来护儿传·李延寿
  胡俨传·张廷玉
  渚宫旧事卷五·余知古
  卷十七、治河之政策·黄鸿寿
  卷四十四典礼一·冯煦
  钦定南巡盛典卷二十二·高晋
  蔡彬懿·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四十三·彭定求

        卷343_1 【题楚昭王庙】韩愈   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   卷343_2 【宿龙宫滩】韩愈   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   梦觉灯生晕,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九、为什么山西百姓争先·雍正

      十九、为什么山西百姓争先恐后为国效力,忠诚爱戴朝廷,而湖南竟有你这样猖狂悖逆之徒?  【原文】  奉上谕:据山西巡抚石麟奏称:“晋省绅士百姓,愿将军需应用之驼屉、苫毡、绳索三万副,从本地自备车骡运送,至归化城交收

  • 元明事类钞卷二十七·姚之骃

    礼乐门典制礼乐所自 元李好文集宪宗时有日月之祀当羣臣奏对时上问礼乐自何始左右对以尧舜则其立神基肇人极已宏逺矣右为尊 元名臣奏议泰定帝时迁列圣神主于太庙新殿博士刘致议曰国家取唐宋定制为九世遂以旧庙入室为

  • 通鉴续编卷十二·陈桱

    【乙未】五年【辽天庆五年○金太祖完顔旻收国元年○夏雍宁元年】春正月女真完顔阿固达称皇帝更名旻国号金【阿固达既屡胜辽乌竒迈萨哈希卜苏等率将佐劝其称帝阿固达不许阿里罕普嘉努尼玛哈等复曰今大功已建若不称号无

  • 读礼通考卷四十六·徐乾学

    丧仪节九开元礼三品以上丧【四品以下至庶人附】卜宅兆 既度宅兆掘四隅外其壤掘中南其壤【宅葬居也兆域也南其壤者为将北首故也壤土也】既朝哭主人遂哭出乘垩车诣宅兆所出国门止哭【六品以下出郭门外止哭】掌事者先设

  • 路史卷四十四·罗泌

    馀论七蓂荚(朱草)蓂荚,歴荚也。《世纪》云:尭时蓂荚夹阶而生,每月朔则生一荚,至月半而十五荚。十六日后日落一荚,至晦而尽。若月小尽则馀一荚,厌而不落,王者以之占歴,应和气而生舜,亦如之一名仙茅。故《田俅子》云:尭为天子,蓂生于

  • 卷之二百六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二十九·佚名

    宣统二年。庚戌。春正月。丙午朔。遣官祭太庙后殿。  ○遣官诣梁格庄德宗景皇帝几筵前行礼。  ○丁未。谕内阁、豫亲王懋林前得罚俸处分。着加恩宽免。  ○赏庄亲王载功三眼花翎。  ○蠲缓直隶武清等各州县

  • 第三册 天聪元年四月·佚名

    第三册 天聪元年四月答李喇嘛书:“观尔来文云:以佛门弟子为中人,欲成两国之好等语。喇嘛乃精通道理之贤人也。询问我两国之是非,我非则劝我,胡非则劝明,因尔为中人,故我以衷言相告。自古以来,兴衰之事,焉可枚举。大辽之天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十五·阿桂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正月戊戌上谕内阁曰昨年四川轮免正赋并有防该省民番该杂粮各项一体蠲免俾得普霑恺泽现在办理小金川一事调拨大兵克期勦灭所有一切军需供应俱发帑拨给备用丝毫不以累及闾阎惟是运送粮饷军械间亦酌用民

  • 卷二十·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二十宋 吕中 撰哲宗皇帝诸君子自分党 洛党 蜀党 朔党元佑元年诏苏轼傅尧俞等供职初轼与程頥同在经筵轼喜谐谑而頥以礼法自守轼每戏之朱光庭贾易积不能平乃力攻轼所选策题讥仁宗胡宗愈劾中

  • 卷之三十一  野記一(明)祝允明 撰·邓士龙

    (野記,四卷,明祝允明撰。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長洲人。弘治五年舉人,官至應天通判。以書法、詩文稱世。明史卷二八六有傳。) 野記一 允明幼存內外二祖之懷膝,長侍婦翁之杖几,師門友席,崇論爍聞,洋洋乎盈耳矣。坐忘無勇,弗即條述,新

  • 周书·君牙·佚名

    穆王命君牙,为周大司徒,作《君牙》。王若曰:「呜呼!君牙,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服劳王家,厥有成绩,纪于太常。惟予小子嗣守文、武、成、康遗绪,亦惟先正之臣,克左右乱四方。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缵乃旧

  • 卷五·杨于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质疑卷五明 杨于庭 撰僖公不书即位公谷以为继弑君者是也胡氏以为内无所承上不请命迂也季友败莒师于郦柽之会返席未安也而即袭败邾人之归师曲在我矣故书曰公败邾师于偃至如庆父弑君天下之恶一也莒不

  • 园有桃·佚名

    ——寻求理解何其难【原文】园有桃,其实之殽①。心之忧矣,我歌且谣②。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③。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④。园有棘⑤,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6)。不

  • 春·朱自清

    春,朱自清散文集,收1924年至1932年所撰文章14篇,1933年出版。包括:《吴稚晖先生文存》、执政府大屠杀记、现代生活的学术价值、翻译事业与清华学生、悼何一公君、新诗、唱新诗等等、那里走、近来的几篇小说、悼王善瑾君、

  • 齐东野语·周密

    史料笔记。南宋周密撰。存明刊本、明正德胡文璧刊本、 《稗海》本、 《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说库》本等。有二十卷本和一卷本两类。近年排印出版的以二十卷本为底本,参以他书校勘而成,较为精湛。全书二百七

  • 建国方略·孙中山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治著作。孙中山著。写于1917—1919年,由3部分组成,曾多次印行。1956年编入《孙中山选集》上卷。第1部分“心理建设”,即“孙文学说”(1918年著),共8章,主要论述“知难行易”的哲学思想。指出:辛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