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六节 意奥战争及加富尔之辞职

拿破仑既受加富尔之责言,乃于月之26日,告其驻奥公使曰:“若奥军渡志西诺河,即以法兰西之敌国论,径宣战。”29日,奥军果渡河,于是法意同盟抗奥之局成。5月2日,撒的尼亚王誓父墓,下诏布告战事于国内,亲率五军赴前敌,濒行,以箧封遗诏以授群臣曰:“朕若不生还,后事取决于此。”法帝旋自率近卫兵,来会于治那亚,而加里波的亦奋其神变不可思议之运动,别为游击队,以5月9日率义勇兵三千七百发焦灵。同盟军锐厉不可当,一月之间,势如破竹。6月4日,捷于麦京达。8日,入米伦。24日,大战于梭菲里那。是役也,同盟军十五万,而奥军又增之。虽然,加里波的也,英玛努埃也,拿破仑也,皆一世之飞将军,决非奥人之所能敌也,于是敌军遂死伤一万五千余,卒退却。于斯时也,加富尔之雄心,忽飞跃九天之上,彼其数十年来吞声饮泪、停辛伫苦、昼想夜梦之事业,一旦涌现于眼前,英雄快心,孰有过此者耶!

月明何预浮云事,偏向圆时故故生,佳期易误,好梦难圆。呜呼!以一私人身世之经历,犹且往往千波百折,且踬且进,且起且伏。若有造化小儿,播弄之,试验之,使之备尝甘苦而后达其目的。而况于建设一国者乎?加富尔之雄心,正达极点,无端意外一大波澜又起。战事正酣,军中忽失拿破仑所在。咄,此公何往乎?盖拿破仑非有爱于意大利者也,彼以为吾之所以挫奥者,苟如是,是亦足矣。过此以往,则撒的尼亚将羽翼大就,横绝四海,而非复缯缴之所能施。于是乃微行入奥军,与奥帝佛兰西士会,卖撒王,卖加富尔,独断以结和约。所谓《肥拉甫郎卡条约》是也。其大略曰:

奥人割伦巴的之地,使合于撒的尼亚也。

于意大利之中央,戴罗马教皇而设联邦也。

于达士加尼及门的拿诸地,逐革命党,而还其旧主也。

依此条约,则俾尼士仍为奥属,教皇仍握重权。而其他意大利中央诸地之人民,日夜引领相望,谓当脱附庸奴隶之苦轭,以进入自由天国者,忽遇此报,叹息痛恨,殆将绝望。拿破仑归自奥军,赍此私约以示撒王,促其画诺。不宁惟是,且更市恩而索沙波、尼士之两地。加富尔闻报,震怒欲裂,直驰入阵营,见两君,不复顾外交之礼义,不复顾阁臣之节制。相如睨柱,头与璧其将碎;原轸唾廷,声与泪而俱厉。以傍若无人之概,奋迅狮吼于两君之侧,污辱嫚骂之声,殆如雨下,最后乃要其君曰:“必勿许此约,必勿受伦巴的。苟尔者,臣惟有披发入山不复能为我王效驰驱矣。”王见法帝之意已变而不可复挽也,又见独力而不足以抗奥法也、卒不用加富尔之言,竟与奥平。加富尔遂挂冠去,复为黎里一老农。

纵观加富尔一生之历史,其意气用事,不能自制者,惟此一役而已。此役也,盖英玛努埃之判断力,实远优于加富尔也。虽然,是不足以为加富尔咎也。彼其于开战以前,积忧、积患、积思、积虑、积智、积谋、积劳、积瘁,天下古今历史上之人物,未见其比。彼以一身立于举国怨毒最深感情、最烈义侠、最迫骚扰、最剧窘厄、最甚之盘涡中,内之压制如沸如腾之革命,外之睨视如虎如狼之大敌,旁之应付如鬼如蜮之列邦,而又揣摩大势,攫得千载一时之机会,于其手中。故以至静制天下之至动,以至柔制天下之至刚,始终以沉著慎重温和忍耐之态度出之。沉著慎重,温和忍耐者,实加富尔一生成功之不二法门也。

当是时也,加富尔以眇眇之身,兼任总理大臣、外务大臣、军务大臣、内务大臣之各要职,构寝室于军务省内,夜则著寝衣,自此省往来彼省,处置警察之事务,监督外交之文书,指挥战争之准备,衣不解带、目不交睫者殆半年。故当时撒的尼亚人相语曰:“吾侪有一政府,有一国会,有一宪法,而其名皆名加富尔。”呜呼!其坚忍若是,其刻苦若是,其劳瘁若是,凡以收一大希望一大结果于今日也,乃功已垂成,一旦而败之,虽圣如孔子,佛如释迦,犹将不能无失望无愤激,而况于忧国如焚之加富尔耶。君子观于此,而益叹外力之万不可恃。虽热诚如加富尔,机变如加富尔,鸷锐如加富尔,犹且不免为人所卖,苟非有意大利全体人民之实力以盾其后者,则此役其又将为1848年之续矣。嘻,可畏哉!可畏哉!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三·毕沅
  卷六·佚名
  东都事略卷一百十四·王称
  序·夏树芳
  大事记续编卷一·王祎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五十三·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九·佚名
  卷二十八·叶盛
  皇王大纪卷三十八·胡宏
  五四二 寄谕署两江总督萨载等再行严搜徐首发沈成濯家并访查其更名情节·佚名
  提要·马骕
  李湘传·张廷玉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吕思勉
  卷04·吴缜
  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三十一·彭定求

        卷731_1 【津亭】胡宿   津亭欲阕戒棠舟,五两风来不暂留。西北浮云连魏阙,   东南初日满秦楼。层城渺渺人伤别,芳草萋萋客倦游。   平乐旧欢收不得,更凭飞梦到瀛洲。   卷731_2 【古别】胡宿   长道

  • 卷一百三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三十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明道先生诗集程颢字伯淳其先世居中山曽祖而下河南遂为洛阳人父昫神宗朝大中大夫颢生而秀爽举进士歴鄠上元主簿晋城令専尚德化熈寕初为御史里行论新

  • 后主传第三·陈寿

    后主讳禅,字公嗣,先主子也。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立为王太子。及即尊号,册曰:「惟章武元年五月辛巳,皇帝若曰:太子禅,朕遭汉运艰难,贼臣篡盗,社稷无主,格人群正,以天明命,朕继大统。今以禅为皇太子,以承宗庙,祗肃社稷。使使持节

  • 元史续编卷十三·胡粹中

    【辛巳】至正元年春正月己酉朔诏改元【诏以至元七年为至正元年】以陈旅为国子监丞【旅蒲田人笃志于学无书不读马祖常使鄗南一见奇之曰子馆阁器也相与勉游京师虞集见其所为文叹曰此所谓我老将休付子斯文者矣因交口延誉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九·佚名

    嘉靖三十三年四月辛未朔时享 太庙命成国公朱希忠代○壬申升翰林院编修潘晟为本院侍读以九年秩满也○癸酉湖广抚按官以辰州新建督府请兵费户部议将该省邻近派剩秋粮应天五千五百二十三石徽州二千三百石宁国八百石太平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正统九年冬十月丙午朔日食○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井之神○以下元节遣官祭 长陵 献陵 景陵○命大同总兵官武进伯朱冕宁夏总兵官都督同知黄真镇守延安绥德都督佥事王祯守备偏头关都指挥马贵巡视塞外先是真奏乞于天暖草青

  • 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一百七十九 苏州织造李煦奏与曹(禺页)奉旨采办石竹情形摺·佚名

    康熙五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臣李煦谨奏: 窃臣煦与曹(禺页)奉旨采办灵璧罄石并做乐器竹子,臣煦等即钦遵奉发之单,采办箫笛竹二千根。臣煦又另备五千一百根,一并开单恭进,以备选用。而采办之竹,俱老清客周万谟经手,至於罄石,灵璧

  • 一○六六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三通馆记过人员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一○六六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三通馆记过人员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户部为查议具题事。陕西司案呈,本年十月十五日准吏部咨称,议得内阁抄出协办大学士 吏部尚书和<珅>等奏称:所有四十九年分夏季所

  • 大学章句序·景星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大学所言不过学与教也故此序首冠以学教二字天降生民至之性二句言性之所赋人人皆同语意本商书惟皇降处来天之生人理与气而已理寓于气是性故

  • 卷四十三·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四十三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仪礼仪礼少牢馈食礼第十六少牢节疏自此尽如初【下衍仪字】故地官藳人职云掌豢祭祀之犬【藳误从木】豢豕作酒非以为祸【祸误礼作酒记作为酒】若一牲即不得牢名【

  • 《周 易》·佚名

    第一节 《周易》本是占筮书古代人对于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客观情况和规律极其缺乏认识,因之产生不少迷信活动。卜和筮便是一种迷信。尤其是上层人物,什么举动都得先请教神灵,问问吉凶。卜用乌龟腹甲或者牛胛骨,自清代末期在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六·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辩正论音卷下(从第五尽第八凡四卷同此)  辩正论卷第五(佛道先后篇)  挠容(上铙教反世本云大挠造甲子容成造历书皆黄帝臣也论文作松容疑错未详所以)。  玟瑰(上音梅下音公回反苍颉篇云

  • 佛说萨钵多酥哩逾捺野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梨国猿猴井楼阁精舍。尔时世尊告苾刍言。汝今谛听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无坚无实是不究竟。是不堪任是不可乐。汝等当知。勤加精进而求解脱。

  • 三报论原文·慧远

    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受之无主,必由于心。心无定司,感事而应。应有迟速,故报有先后。先后虽异,咸随所遇而为

  • 丛林两序须知目次·费隐通容

      总引西序  首座须知(西堂通用)  书记须知  藏主须知  知客须知  浴主须知(内圊头附)  方丈侍者须知东序  监寺须知  维那须知  副寺须知  典座须知  直岁须知

  • 茶寮记·陆树声

    品茶专著。明代陆树 声撰。成书于明隆庆四年 (1570)前后。有明代喻政《茶书 全集》本、陈继儒《宝颜堂秘笈》本、《续说郛》刊本等。凡 一卷,约五百字,系陆氏家居时与终南山僧明亮同试天池茶 而作。前有引言性质的 “漫

  • 吴普本草·吴普

    又名《吴氏本草》共六卷,魏·吴普著。吴普约生于公元136—149年,卒于公 元250年前后。吴普,为华佗弟子,当时已为名医,精于本草,其著作除《吴普本草》外,尚有《华 佗医方》早佚。《嘉佑本草》称:吴普修《神农本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