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归日记

方士淦著

道光戊子[按:即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三月十五日未时,自伊犁惠远城起身。三十里,住绥定城。如苍崖镇军(柏)留住署中。天阴无风,树木才见新绿。三十里流水潺湲,冰雪初消,沙土带润。送行者色司马拉(本)、前山西令吕明府(鹤)龄。

伊犁西南卡伦外、那林河草地,群山围绕,中有大海,海沿有碑,相传汉张骞立。松湘圃相国(筠)遣人摹拓,字在有无间,不可辨识。昔有笔帖式某,随大员经过,见一石矗立,略具人形,遂用笔戏写眉目鼻口,有顷,暴风大雨,人马难行,大员望山祷祭。有心者潜往看石,则墨戏已被雨淋净如拭矣,奇哉!

伊犁有草生石面上,红花,娇艳可爱,家家用衣线悬于窗槅间,见水则萎,名曰“湿死干活”。

札义烈公[按:即纳穆札尔,蒙古正白旗人,图伯特氏。乾隆二十三年授参赞大臣、靖逆将军,赴新疆讨霍集占,战殁。追封三等义烈公。《清史稿》卷312有传],伊犁将军保文端公之父[按:保文端公,即纳穆札尔之子保宁,乾隆五十二年调伊犁将军,卒于嘉庆十四年。谥文端公。],乾隆间叶尔羌殉烈。至今城门上时现公像。伊犁南门外龙王庙,相传龙神像确似义烈公。

伊犁白颈鸦,十月从南路飞来,乌鸦飞占。二月乌鸦北来,白颈鸦南去,谓之“换班”,

十六日,六十里至苣草沟城内,小雨。夜大雨。十七日,住一日。

十八日,晴。四十里至头台,进果子沟.又四十里住二台。果子沟两山矗立,松树参天。中有涧溪一道,迤逦盘曲,小桥七十二道。石壁蛾岩,青绿相间,人在画中行。山景之佳,甲于关外。保文端公相修平山路,利赖至今。余丙戌[按:公元1826年]子月过此,大雪弥漫,半夜始到二台,翟兄径停车达坂上度夜。但见松林茂密,野兽奔驰,冰塞长河,雪满群山,为平生所仅见。

十九日,二十里出果子沟,上达坂,有伊犁前巡检顾谟立碑一座,纪保公功德,嘉庆三年立。往来行人过达坂者,无不下马而拜。散掷钱文,口外之俗如此。至松树塘,走海子沿,四十里至三台湾。海子周围数百里,四山环绕,众水所归,天光山色,高下相映,澄鲜可爱,中有海岛,内有海眼通大海,有海马,人常见之。又八十里,尽山路,靠海沿而行。往四台,亦有碑,与前碑同。

二十日,八十里住五台(以上几处,房屋、饭食甚窘)。

二十一日,八十里住牌房。水草好,平路,有柴薪。山南北尽土尔扈特游牧,

二十二口,八十里住精河(有城,有文武员弁)。碱土地,盐池出盐。

二十三日,五十里,沙泉子打尖。又五十里,沙窝头住,尽沙戈壁。

二十四日,一百二十里住古尔图(十里沙石河),

二十五日,八十里住敦木达(以上水草极多,地尽碱土)。

二十六日,七十里库尔喀喇乌苏。有城,有文武大员。又六十里,住奎屯(以上滩河甚多且宽,石子大,难走)。

二十七日,九十里住安集海;

二十八日,七十里住乌兰乌苏。自喀喇岛苏以下,直至乌垒,村落树木,小桥流水,风景绝佳,间断戈壁。

二十九日,八十里住绥来县,俗名玛纳斯。自此,东至巴里坤,城池衙署,农田学校,与内地同(绥来城乡富庶,地产金、银、玉石)。

三十日,出绥来东门。三十里,树阴茂密,风景绝似江南。又五十里,住土鲁克。

四月初一日,七十里住呼图壁,有城,有文武员弁。署巡检王冈之,安庆人,留住一日,索书“景义园”方丈大字。

初三日。七十里住昌吉县。县令卢铭瑚(此处煤好)。

初四日到乌鲁木齐,见英通侯(惠勒宜轩公相保之长子)。

初五日,拜客。

初七日,沈礼田太守招饮。

初八日前吉木萨县丞吴龙光招饮(吴山东人,自内阁供事出身)。

初九日,晤张河帅文浩、张粟园金。是日,张河帅招饮。

初十日,英通侯招饮。

乌垒为新疆腹地,唐之庭州,汉之轮台,通南路。吐鲁番大城之东北,即巴克达山,高峰插天,冰雪不化,顶上常有云气。每年五月,阜康县令率民人致祭,香火极盛。山行十五里,下舆步行,直至中层,平衍宽广,有天池二,形似葫芦,清泠可爱。乾隆年间初开辟时,明将军瑞欲引池水下山,通渠灌溉,水不下注。池边有琪花瑶草,相传为达摩祖师面擘之所,仰视高峰,如在天际,人不能上矣。

十二日,四十里,住古牧地。

十三日,五十里古泉。地极干枯,水不能到,近山处稍好。四十里,住阜康县。

十四日,九十里,住滋泥泉。夜行颇凉爽,走巴克达山背后。

十五日,七十里,住三台,尽戈壁。三台城外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之致[按:引诗见孟浩然《过故人庄》]。七十里至济木萨,中亦戈壁,妙在水泉处处通流,民居田亩,络绎不绝,亦不减西路绥来也,即古瓯脱。

十六日,住济木萨城外。万家烟火,市肆无物不有。

十七日,九十里至古城,有满汉大员,汉之渠犁也。地方极大,极热闹,北路通蒙古台站。由张家口到京者,从此直北去。蒙古食路,全仗此间。口内人商贾聚集,与蒙古人交易,利极厚。口外茶商,自归化城出来,到此销售,即将米、面各物贩回北路,以济乌里雅苏台等处,关系最重。茶叶又运至南路回疆八城,获利尤重。

十八日,九十里,住奇台县。俗名“金绥来,银奇台”,其沃壤可想见也。四十里,腰站,地方不大,而旅店颇佳。山环水绕,草场肥美,牧畜尤旺。五十里山路,住木垒河。居民铺户极多,大河一道围匝,树木好。过此以东至巴里坤,计八站,尽戈壁,地无青草,上无飞鸟。尖、宿各站,按程计里。大略相同。但旅店寥寥,仅能栖止,米面草料,一无所有,所以谓之“穷八站”也。该处客商,通北路与古城、奇台同。

二十日,九十里住三个泉。中间腰站,山沟一道,颇难行,高高下下,层峦起伏,皆铁板沙也,满目荒凉。回首奇台以西,真有天壤之别。又九十里住沙窝头。三十里大石头。

二十一日,九十里北山子,大风,尽山路。又三十里至噶顺沟,千岩万壑,山产铁,石尽黑。有山无水,风冷之至。沟边设卡汛以防奸宄。又二十里住吉吉台,店好。

二十二日,大雨,尽山路。山不高,而冈峦重复,弥望无边。自此至巴里坤以西,皆天山背面,故气候寒冷,终岁披裘。过南山口,则山之阳。至哈密,气候温暖矣。是日,雨后,沙路净无尘,但荒凉世界耳。七十里,住乌土水。山沟之中,孤馆寂寂,房屋不堪,非复入境。

二十二日,一百八十里住孤拐泉,店可。大雪。

二十四日,七十里巴里坤,汉之月支也,本系蒙古游牧地。居天山之阴,冬夏冰雪不化。山逼城垣,居民、商贾皆在城外,府、县、总兵在城中,满城相距不远。一大都会也。气候寒冷异常,山之夹套,皆蒙古也。城外三里,西北有海,方圆六十里。海沿泥淖,人不能到,《汉书》蒲类海也。常现海市,相传中有寒鼍。城内文武衙门只放头炮,不放二炮。松相国奏入祀典,春秋,文武大员致祭。地方重镇,为口外牧场最繁之区。总兵带绿营兵三千镇守之,专管牧养马厂。城内外树木不生,荒凉清冷,满目凄然。虽有屯田,而收成甚薄。晤德镇军(克精额)、图太守(勒炳额)、前湖南令金桐轩(德荣,江南人,戊午孝廉,遣戍乌垣。年满释回,尚未起身)。巴里坤有八景,曰:天山松雪,蒲海鼍城,岳台留胜(我朝岳大将军驻兵山上),尖山晓日,镜潭宿月,黑沟藏春,龙宫烟柳,秋稼堆云。

二十五日,桐轩来访,坐谈良久,极风雅,能诗。出城四十里,路旁石人一座。相传我朝岳大将军带兵过此迷路,夜间有两人引出山口至大道。天明视之,则两石人也。此后,不解何时一人移至奇台城外道旁,现亦完好,略为短小。此间石人,高五尺许,头大,而面上有眼鼻形象,乃天生,非人工也。近年,土人因其能行动,践踏田禾,乃建小墙以限之。往来车夫经过,必以蘸车油渍其面,云车无损折,殊为可笑。

汉敦煌太守碑在镇西府关帝庙,石质年久,直如黑玉。桐轩多赠数张[按:此盖指汉敦煌太守碑之拓本],相传能避风,船上携之吉。桐轩“八景”皆亲见之,云岳台最雄杰,前有八阵奇门,两旁能容万马。黑沟去城三十里,路难行,一入山内,豁然开朗,苍崖绝壁,树木千章,飞泉瀑布,琪花瑶草,别有洞天。唯高处不胜寒,风雪无常耳。鼍城即海市蜃楼也,天阴则见,亦奇观也。龙工庙独有柳树,他处绝无,故有“烟柳”之胜。

二十六日,八十里至松树塘。一路近山行走,愈近愈妙。虽系山阴,而山顶雪厚,日光照耀。半山以下,松树苍翠,千重万叠。此山直接伊犁天山一脉,石骨嶙峋,草绿如茵,流泉百道,野花灿发,异香袭人,极壮游之乐事。对面山脚下有沙坡一段,独无青草,横长数十里、相传唐时营盘为沙所压,至今常闻金鼓声。二十里,由山脚十余里折曲盘旋而至山顶,关帝庙三层,深岩幽邃,灵显最著。旁有小屋,系唐贞观十九年姜行本征匈奴纪功碑,自来不许人看,看则风雪立至。余丙戌九月杪过此,曾进屋内一看碑文,约四五尺高,字字清楚,不甚奇异。因庙祝云“不可久留”,旋即出屋。顷刻间果起大风,雪花飘扬,旋即放晴,幸未误事。乃今年二月望前,伊犁领队大臣某过此,必欲看碑,庙祝跪求,不准,强进屋内。未及看完,大风忽起.扬沙走石。某趋马下马,七十里至山下馆店,大雪四日夜,深者丈余,马厂官马压死者无数,行路不通,文书隔绝数日。吁!真不可解也(旁有福郡王碑一座,乾隆年间立。此间,《汉书》之祁连山也,唐之“三箭定天山”也)。

二十七日,早,谒关帝庙。联额颇多,唯徐星伯太史有句云:“赫濯震天山,通万里车书,何处是张营岳垒;阴灵森秘殿,饱千秋冰雪,此中有汉石唐碑。”姜行本碑,相传系汉石所刻。余坐东厢阅壁间诗,亦题二律而别。七十里,住南山口。一路尽山峡,一水中流,大似伊犁果子沟。特乱石崎岖,小桥尤少,行昔苦之,始叹保公之明德远矣!

南山口至哈密一百二十里,尽黄沙、白草,一片荒凉景象,与西路迥别。有大渠一道,自山引注,分溉田亩,故能建城而成都会,即唐之伊吾也,为新疆南、北两路咽喉扼要之区。以在山之阳,故极暖多风。

二十八日,八十里住哈密。城小而固,关外热闹。另有回城,回王住之。余丙戌[按:即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九月初随杨制府到此,恒勉亭都护(敬)在此为办事大臣,杨提军(芳)亦领兵经过,相待极厚、目下办事大臣为恩兰士同年(铭)留住,招饮。余丙戌西行,十月望前过占城,兰士适为古城领队大臣,攀留一日。今又在此一遇,不胜天涯之感!

二十九日,哈密厅志星垣太守招饮。即起身,七十里住黄芦沟。

五月初一日,八十里住长流水。哈密多沙窝路,间段有之。其余处处,有水可通。长流水,水尤好。大城至此,皆白杨树。过此以往,至安西州十余站,又“穷八站”,与巴里坤以西同。中有苦水等处三站,无甜水,须携借而行。即苦水素亦不旺,夏秋天热,行人尤为竭蹶。土人凿地引泉,仅足供用,若遇差使较多,即形短绌。余丙戌八月随杨宫保[按:即杨遇春]大军过此,军书傍午,人马万千,宫保每下车,必先遣人看水,所用不竭,识者已卜为师贞之兆。

初二日,夜,至格子烟墩,七十里:自南山口以来,日日大风,与山北各路迥异,无山故也。气候多暖,路尽沙戈壁,带甜水。吐鲁番之热,巴里坤之冷,安西之风,三绝也。

初三日,六十里至红山,一家店,无水。又八十里,至苦水住。此两站,戈壁大。

初四日,八十里至沙泉。九十里住星星峡。中有达坂,难走。

初五日,八十里至马连井子。七十里,住大泉。

初六日,四十里至红柳园子(尽山路)。七十里,住白墩子。

初七日,九十里住安西州城内。自长流水以东,尽戈壁,无草无树,直至此间方见。城外河名疏勒。

初八日,二鼓起身。住小湾。水草好,店可,有树木,唯沙窝太大耳。小雨,清凉。

初九日,九十里至布隆吉。地尽沙土,水泉曲折旁通,无处不到。城内外树木参天,阴森茂密,一望无际,街市尤好。亦东路胜境也(晤张同庄于腰站)。

初十日,九十里车三道沟,水泉之盛,草本之旺,田亩之广,近关所罕见。

十一日,住玉门县,五十里。沙土间段戈壁。

十二日,九十里住赤金峡。大戈壁,有山坡。

十三日,六十里腰站,沙路。站上有大殿一座,高敞宏轩,与口内无异,为关外绝无仅有者。又二十里,草地。又三十里,尽系祟冈叠阜,高涧深沟,沙石崎岖,行者苦之。所以有“九沟十八坡”之目。住惠回堡,有城,树木好。又七十里,尽戈壁,进嘉峪关。

十四日,住肃州城内(关城至此七十里,汉之酒泉也)。桂杏农菖同年观察招饮。

十五日,四十里临水驿。六十里双井。俱平路。

十六日,七十里深沟,大风,极热。

十七日,一百里住高台,鱼米之乡,风景绝佳。弱水、黑水皆在此。

十八日,四十里抚彝厅。六十里沙井。尽沙土,多白杨柳,良田沃壤,西路精华悉在此。五十里,住甘州府城外,极热。

十九日,住沙井。

二十日,住甘州府张掖县。

二十一日,住东乐县,七十里。

二十二日,四十里山丹县。四十里新河。六十里峡口。尽戈壁。

二十三日,四十里水泉。六十里永昌县。乱石路极多。

二十四日,一百里住凉州府城外四十里铺(石子极多)。

二十五日,四十里住凉州,城内雄健而秀,富庶甲于省门,大郡也。

二十七日,住靖边驿。

二十八日,住古浪县,城小而固,山水清绿,草树茂密,风景亦妙。又三十里,黑松堡。

二十九日,六十里,镇羌住,尽山路,山俱青绿可看。唯过乌梢岭极高寒,山多岚嶂。又五十里岔口驿。

三十日,七十里住平番县,山水、树木皆好,城市尤好。

六月初一日,七十里红城,红树黄花,麦麻被野,风景不减高台、张掖,且近黄河。又五十里,哈家觜,山路尤妙。

初二日,七十里,过黄河浮桥到省[按:此“省城”指兰州](汉之皋兰山也)。

十二日,起身兰州。东路尽土山,山无石,而崎岖难走,无草树,无水,荒凉枯槁,远不及西路也。是日,五十里住。

十三日,八十里,住甘草店,山沟难走,俗有“九沟十八坡”之名。

十四日,六十里,经过车道岭(路从山顶盘曲而下,极险峻),秤钩驿中尖。二十里,巉口住。

十五日,四十里,住安定县。大雨,河涨,阻水。古之天水郡。

十六日,住西巩驿(过王公桥,极难走。又青岚山,亦在此高寒凄凉之境)。

十七日,六十里,住会宁县(此数站,山河水苦,咸不可吃。且无并,唯窖水可吃。人家掘地,蓄天雨水也,过静宁州则不然)。

十八日,七十二道脚不干[按:此路河流数十道,皆无桥,需徒渡,敬当地谓之“七十二道脚不干”],两山相夹,河水中流,每遇暴涨,常冲没漂压。四十里,翟家所小住,大雨。午后晴。住清家驿。

十九日,四十五里高家铺,山渐开展,路宽平好走。四十五里,住静宁州。

二十日,九十里,住隆德县(缺小差繁,最陋之地)。

二十一日过六盘山。四十五里,瓦亭。二十五里,过峡口,住蒿店山下。十里,即河上原。

二十二日,七十里,住平凉府(城高大而荒凉,无草无树。城外三十里即崆峒山,名山也。内戌六月过此,曾登一宿。城系前明韩王府也,。

二十三日,四十里埠,中尖。路难走。又三十里,住白水。

二十四日,七十里,住泾州。城外大河。尽山路。

二十五日,一百里,住长武县。入陕西界。

二十六日,四十里,平路。过河又尽山路。过大佛阁,石壁中凿成大佛。相传唐贞观年间鄂公建。其四旁山洞,皆小佛也。又十里,过花果山、水帘洞。以山路崎岖,未暇一游。住邠州城外。西来至此,方见树木,初听蝉鸣,亦清趣也。过此以东,渐入佳境(邠州西门外有范文正公旧治碑,东门外有太王公刘庙)。

二十七日,立秋。七十里,尽山路,住永寿县。

二十八日,七十里,住乾州,与鲍沧碧刺史一谈。

二十九日,过醴泉,住咸阳县。一百一十里。

三十日,住省城[按:此指西安]。

猜你喜欢
  国语解叙·左丘明
  卷五(起八月,尽至山陵)·韩愈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李心传
  卷之一百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六·佚名
  提要·江休复
  一二八四 仪郡王永璇等奏请以吴裕德彭元珫充补纂修空缺折·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一·杜大珪
  南唐书卷二十七·马令
  卷三十四 梁统列传第二十四·范晔
  黄福传·张廷玉
  卷二百八十·杨士奇
  左史谏草·吕午
  卷十四巡警二·冯煦
  凌道扬·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八十·彭定求

        卷780_1 【春台晴望】郑蕡   追赏层台迥,登临四望频。熙熙山雨霁,处处柳条新。   草长秦城夕,花明汉苑春。晴林翻去鸟,紫陌阅行人。   旅客风尘厌,山家梦寐亲。迁莺思出谷,鶱翥待芳辰。   卷780_2 【天骥

  • ◆仇教授远(山村遗稿)·顾嗣立

    远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人。宋咸淳中,以诗名,与白珽湛渊并称于吴下,人谓之「仇白」。一时游其门者,若张雨、张翥、莫维贤,皆有名当时。元至元中,部使者强以学职起之,为溧阳州学教授。以杭州知事致仕。自号「近村」,又号「山村民

  • 第三十三出 死忠·梁辰鱼

    【挂眞儿】〔净上〕眼见年华眞一瞬。只图快乐朝昏。近国皆投。遐方未顺。须自领三军前进。我夫差收楚服越。声振四方。只有齐晋二国未顺。必要伐他。昨遣太宰先领一枝军去。与齐战于艾陵之上。杀得他片甲不存。好笑

  • 《词综》(卷一)·朱彝尊

    唐词六十八首巫山一段云·题宝鸡驿壁 昭宗皇帝蝶舞梨园雪,莺啼柳带烟。小池残日艳阳天,苎萝山又山。 青鸟不来愁绝,忍看鸳鸯双结。春风一等少年心,闲情恨不禁。菩萨蛮·题华州城楼 昭宗皇帝登楼遥望秦宫殿,

  • ● 卷三·王鹗

     設四隅譏察官  庚寅,設四隅譏察官,秩視隨朝從八品,以左右司員外郎王某統領之。初左右司官敷奏擬前郎中王大濟除授,上皆不許。久之,始授西上閤門使。一日,郎中移剌克忠奉使出,獨員外郎王某從,上謂某曰:「朕所以疏大濟者,汝知

  • 第二章荆公之时代(上)·梁启超

    自有史以来,中国之不竞未有甚于宋之时者也。宋之不竞,其故安在?始焉起于太祖之猜忌,中焉成于真仁之泄沓,终焉断送于朋党之挤排。而荆公则不幸而丁夫其间,致命遂志以与时势抗,而卒未能胜之者也,知此则可与语荆公矣。宋艺祖之有

  • 春秋别典卷六·薛虞畿

    鲁宣公【元年癸丑在位十八年周匡王五年】赵宣孟见骩桑之饿人为之下食而餔之与脯一朐拜受而不敢食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宣孟曰食之吾更与汝乃复赐之脯二束与钱百而遂去之晋灵公欲杀宣孟伏士以待因发酒宣孟宣孟知之中饮而

  • 卷之一千四百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百八十一·佚名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十二月。丁卯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外记  ○谕军机大臣等、延茂等奏、遵查黑龙江垦务拟办大概情形一摺。所筹咨商各城副都统。传询所属备交荒价。领地

  • 钦定金史语解卷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金史语解卷十人名齐勤 【河沿也卷七作七斤】阿古【尔 蒙古语气也卷七作阿忽里卷六十七作阿活里并改】噶达【尔 蒙古语表里之表也卷七作干特剌】耀珠 【卷七作咬住因无解义但改字面】德敦 【站也

  • 卷八十一·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八十一歌颂【一】【臣】等谨案歌以申其愉怿颂以着其雍容三百篇之被管弦匪惟取协中声抑亦昭政治之相通导羣情之归美用以鸣龢而宣豫耳洪惟我皇上德广运而立圣神文武之极福大备而膺位禄名夀之

  • 卷三十·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三十  明 冯复京 撰国风豳二七月篇下股说文髀也○释名云股固也爲强固也莎鸡尔雅云螒天鸡樊光曰小虫黑身赤头李巡曰一名酸鸡郭璞曰一名莎鸡一名樗鸡○陆疏云如蝗而斑色毛翅数重其翅正赤

  • 卷之五十三·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五十三信夫妇之信《尧典》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录曰:愚观尧之试舜,不独於其所勉,而於其所忽。勉焉者,朝着之上也,忽焉者,衽席之问也。是故二女同居,而志不同行者,众人之常也。刑于寡妻,至於兄弟,以近於家

  • 第九卷·僧祐

    释迦双树般涅盘记第二十七(出大般涅盘经)佛在拘尸那城。力士生地阿夷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与大比丘八十亿百千人俱。前后围绕。二月十五日临涅盘时。以佛神力出大音声。乃至有顶随其类音。普告众生。今日如来应供正遍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一·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持戒波罗蜜多品第七之四复次舍利子。五者修菩萨行者。以此善根于现生中离诸障难。于现生中不堕恶趣。恶作不能扰动其心。速得出离。如是五种希有之法。

  • 释摩诃衍论 第四卷·龙树

    释摩诃衍论 第四卷龙树菩萨造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 诏译已说广说性净本觉门。次说根本无明住地门本曰。所言不觉义者。谓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念。念无自相不离本觉。犹如迷人依方故迷。若离于方

  • 树杞林志·佚名

    台湾新竹县竹东镇,竹东旧名「橡棋林」又名树杞林,先民至本地开垦初期,橡棋树成林,故而得名。

  • 咒五首经·佚名

    全一卷。唐代玄奘(602~664)译。又称咒五首、能灭众罪千转陀罗尼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仅列出五项咒文,即:(一)能灭众罪千转陀罗尼咒,(二)六字咒(文殊之六字真言),(三)七俱胝佛咒,(四)一切如来随心咒,(五)观自在菩萨随心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