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昌
自清末至民国,以权术窃高位者多矣,术之愈工者,位亦愈显。然皆饱涉风波,或有所凭借,始得蒸蒸日上。独徐世昌者,侥幸入词苑,学问非所长,终身未绾军符,戎事更非所习,谈笑从容,取功名如拾芥,仕清室忝握机枢,佐民国俨居元首。士林称之曰雅,黎庶目之为庸,然徐氏岂真庸人、雅士哉?
徐系天津人,曩随父客河南,因与袁世凯稔。袁意气磅礴,徐则唯否因人,刚柔相济,恨相见之晚。其后徐以内翰托足京师,久无所遇。袁氏顿腾达,练兵小站,系念故人,延为记室。无何,袁之鲁抚任,中经庚子之变。
事定,两宫回銮,愤外势凌夷,锐行新法。设政务处,徐与湘人汪贻书。同充提调;又设练兵处,铁良为练兵大臣,徐兼任要职,有干员之目。会清廷派五大臣出洋,桐城吴樾伺于东车站,愤然为博浪之一击。清廷震骇,粗识时务者佥谓辇毂之下竟有暴徒,宜仿夷制设巡警部,廷议可之。徐以袁氏游扬之力,不次迁擢,拜巡警部尚书;侍郎赵秉钧,亦袁党也。故徐谓中国警务,彼为手创之一人。
及东三省改行省制,徐外放总督,尽反前将军赵尔巽之所为。当时红员如金还、叶景葵辈,皆赵所拔识,徐先后劾之去,易以钱能训、周树模,号为左右参赞(其后二人均一度任内阁总理),气象为之丕变,徐以能吏见称于时焉。光绪崩,摄政王拥孺子君临天下,深知袁氏非好相识,以足疾为由罢之。徐与袁厚,人所共知,惧祸及己,大输货币以自固。尔时权贵多昏暗而贪婪,以徐解人意,皆曰徐贤。
故徐以袁氏唯一亲厚,独无所累,其权诈始为人所见。后又入为邮传部尚书,恩宠弗替。宣统三年,改军机处为内阁,庆亲王居总揆,徐与那桐同拜协理大臣之命,且为帝师,人以“徐相国”呼之,汉籍廷臣无与比肩者。鼎革后,避居青岛,以为终身不复用,[B220]然无欢。
时青岛为遗老集中地。青岛大学系德人所设,德国提督常假座于此,宴集诸遗老。徐任意涕吐,污地衣,大为德人所鄙。某君著《桃园梦》小说,叙其事甚详。徐失欢于东道主,不可一日居,驰书袁氏,隐有毛遂自荐意。时袁以清室重臣,摇身一变为民国大总统矣,乃使人语之曰:“菊人,吾老友也,如不以入仕民国为嫌,当倒屣迎之,位在诸总长上。乞耐心静候也。”
徐闻之,喜而不寐。先是有杨士琦者,字杏丞,安徽泗县人,系前北洋大臣杨士骧弟,曾入袁幕,清末官邮传部侍郎,才智冠一时。民二年冬,袁召之入京,将用之。士琦与湘人杨度善,一日走语度曰:“吾揣项城初步,必与民党为欢,以推翻清室。清既不腊,则将视民党为眼中钉,去之为快。去民党后,国中无与颉颃者,必改造约法,扩大总统职权,以利私图。而最后不出两途,一维新,重用学生;一守旧,广延旧官吏。吾子为项城所器,翱翔有日,幸为之备,毋临渴掘井也。”
度深然之。未几,袁果命杨度长交通,已谕内阁提出矣。梁士诒闻之,急入府进言曰:“皙子大可用,然交通非所习,部曹必反对。不如位以交通界重职,以养其望,现方议修同成铁路,总统何不先以该路督办畀之?”
袁曰:“善。然则吾将以杏丞长交通,必孚人望。”
梁唯唯而退。盖梁推翻杨度,意在自谋,而袁意不属,不敢复有所请。及袁变约法,改国务院为政事堂,急召徐入都,士琦又告度曰:“项城召东海,旧官僚弹冠相庆矣。”
度为之不怡者累月。袁曩于府中辟纯一斋以居度,备不时咨询,度间往下榻,至是数月不一往。徐柄政年余,人又呼为“相国”,徐夷然任之。时内阁权削,袁事必躬亲,徐备位中枢,饱食无所事事,以杨士琦、钱能训为左右丞,改官制,议礼乐,凡所措施皆非当务急,时论哂之。适美顾问古德诺辞归,临别赠言,颇以共和之制不宜于中国为讽。且谓宜用学生,推行新政。
时袁已入杨度君宪救亡之说,闻语大悦,令度举筹安会,以觇民意。府中内史夏寿田与度沆瀣一气,度势益张,权要争与结纳。徐极不自聊,与人言必嘲度,恶夏尤甚。有叩以时事者,辄曰:“君胡不询之夏内史?”
及滇中举义,徐鼓掌谓士琦曰:“杏城,杨、夏败矣。”
徐为人阴鸷深沉,喜怒不形于词色,独此次未及自敛,幸灾乐祸之言不期脱口而出。其后士琦举以告度,谓数月中仅见此老破颜一笑也。
帝制取消,袁氏谢世,徐亦无颜恋栈豆,恒郁郁不乐。及冯国璋入京师,冯、段势不相下,徐引为良机,极挑拨之能事,自是北洋团体裂为直、皖两系。冯、段起身小站,奉徐为先进,各欲挟以自重。段组安福系,将改选总统。安福系首领王揖唐系徐弟子,劝段避虚名而收实利,以总统让徐。段深然之,即推翻旧国会,另创法统,授意安福系新国会议员选徐为总统。
是时议员身价别为十等,各受顾问咨议虚衔,坐领干俸,俸高者月至千元,薄亦二百元。投票时,补发积欠,大议员得万金,小议员得数千不等,实亦变相之贿选也。选徐者,各赠徐照一帧,有其亲笔署名,与时下名优伶赠照题名,如出一辙。办理选举以前,段命曹汝霖以铁路为抵押,向日本借款数千万。选举揭晓,徐以大多数当选,借款为之一空。
徐就职后,任段为边防督办,徇其请也。段又大举外债,朋比分肥。先是段有令名,为国人所推重,乃以个人权位之私,一误再误,国人皆痛恶之。段刚愎自用,夷然不以为意。又以徐氏受其卵翼也,轻之,事无巨细,不白而行。徐渐不能忍,谋倾段。
时参议院院长梁士诒,事徐甚谨;众议院院长王揖唐,段系而亲于徐者也。徐命梁集合灰色国会议员为一团,独树一帜,于是清一色之新国会乃有安福系、非安福系之分。段左右徐树铮、靳云鹏初无芥蒂,树铮性褊急,靳则温文长厚,徐遂提奖靳,使与树铮抗。
靳亦段之弟子,山东人,与曹锟、吴佩孚厚。自冯国璋失势,直、皖门户之见消释无形,段为北洋派唯一之领袖。徐欲分化段系军人势力,以厚利饵曹、吴,使重整直系旗鼓。段闻之,语所亲曰:“吾推重此公,何异自扼其吭。”
其后吴佩孚撤防北归,声讨安福系。有知其隐者,谓徐与曹、吴间、信使最密,吴敢于挺身发难,徐实有以教之。其事不能详,固不难按图索骥也。然徐欲用曹、吴,转为曹、吴所用。边防军覆败,段愤然走津,直系势张甚,目无元首,与段如出一辙。
徐废然自伤,有拒虎进狼之叹。又引靳云鹏与奉军通。奉军首领张作霖,靳之姻亲也,有志中原,苦不得间。徐与之频通款曲,正符所望。自是直、奉暗潮,愈演愈烈。吴佩孚狃于长辛店之役,昂首天外。
曹、张会议于天津,张谓曹曰:“吾二人戮力同心,挽狂澜于既倒。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不容他人置喙也。”
时吴亦预会,发言独多,张怒曰:“区区师长,敢无状至此耶!”
吴怫然离席,因之不欢而散。无何,战机愈迫,吴通电诋梁内阁。张引军入关,其电文有“奉大总统命令,拥护梁内阁”等语。盖徐以为奉军剽悍善战,恃为护身符矣。然奉军虚有其表,一战而败。徐惧甚,遣人与曹锟约:“自兹以往,公欲如何便如何,余无成见也。”
曹觊觎大器,久蓄取代之心,佯诺之。一日遣部下某三电公府,询总统行也未?徐知不可留,柬邀各国公使,饮馔纷纶,泰然如平日。席终,耳语汪大燮曰:“吾将去位,已命东车站备车矣。”
汪愕然,俄悟其意。遍语各外使送总统登车,外使亦愕然应之。徐之政治生命,于焉告终。
迨奉军再兴,徐食指大动。北洋诸将已窥知此老堂奥,无与周旋者,段乘时为执政焉。徐居津郁郁,以书画自遣,所为诗平淡无奇,画则颇有邱壑。先是,徐为总统时,集诸文士于晚晴{移},选集有清一代之诗,谓之《清诗选》。复别命其幕僚撰《清儒学案》,皆以己名行世。又设四存学会,立四存中学校,提倡颜习斋、李恕谷之学,盖又以欺骗当世之手段欺骗后世矣。徐为人善居积,无子,宦囊逾千万。每夕命庖人持账簿,亲较锱诛,闻者深鄙之。
综观徐之一生,始而赖袁以起,及袁失势,则曲意事载沣辈保其禄位。辛亥之役,袁复起,又翊赞之以倾清室。帝制议兴,阴附之而佯若不预,伴食政事堂,恬不知耻。袁长子袁克定最恶之,呼为“活曹操”。
迨袁暴殂,己亦随败,复交构于冯、段之间,使北洋团体裂为直、皖两系。既以段力为总统,又不善其所为,利用曹、吴以败之,更造成直、奉对立之局,以制曹、吴。故徐貌若昏庸,自附风雅,而一无凭借窃居大位,盖持黄老之术而极纵横捭阖之能事者也。
人谓此老集北方官僚之大成,为百年来权奸之冠,虽以袁氏之阴鸷深沉,尚为所弄。北方旧吏以徐喜怒不形于色,皆谓伺候项城易,伺候东海难。其后北方某将奉使南来,晤某督,讶甚,退而语人曰:“此公何酷类徐菊老耶?”
猜你喜欢 卷十五·本纪第十五·孝宗·张廷玉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四·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八百八十四·佚名 卷之八百三十·佚名 卷二百五·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七十二·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佚名 九八一 军机大臣奏遵旨改正孔安国序内舛误处并请将仿刊各书改正片·佚名 车胤传·房玄龄 罗宪传·房玄龄 辛彦之传·魏徵 郭崇韬传·薛居正 第二计划·孙中山 甲申核真略·杨士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