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九十八

万历三十二年七月庚戌朔以孟秋时享 太庙遣官恭代

○京师大霪雨

○壬子大学士沈一贯等言今阙政之大者二事播州大功今已四年而叙赏之典尚格未下功臣之死者无以慰生者无以劝后来有事谁肯出力臣等所拟止有减薄并无冒滥似可允从倘有未合 圣意宁求改窜万勿因一二人而没百十人之功失亿兆人之望也各项缺官悉宜允补而所量重者山西郧阳福建河南四巡抚此一方军民重寄兵马钱粮惟其料理安危治乱皆其忧责安可视为泛常任其久缺乞将此二事先赐发行不报

○癸丑 仁孝文皇后忌辰遣官祭 长陵  ○甲寅赐三辅臣鲥鱼鲜藕及日讲官周应宾等有差

○工部题急缺叚疋 上以叚疋系上供急需本难议减念民穷财尽姑如拟先办一半以宽民力其各处所欠旧派仍严行勒限催角□羊毋许稽延

○丙辰钦天监言 长陵子山午向今岁大煞在子灾煞在午请以明岁兴工便 上命该监便先择吉治木工部期会内官监上紧造办各项物料来春兴工鼎建刻期完报

○丁巳大学士沈一贯等上言明楼之建虽不可迟拘于通历诸书犹可待也至于一切修省之实 圣祖在天之灵悬于朝夕人心仰望之切急于水火何所拘泥而可以姑待 皇上诚于臣等累次所揭及各衙门大小臣工连章奏请者猛一省悟急行实政则 圣祖必欢然喜慰人心皆乐颂太平即明楼工程亦属第二义虽稍待半年无害不然兴作徒勤何益哉未报

○戊午升太仆寺添注少卿何倬为大理寺左少卿

○以大工铸给直隶浙江买运木植各关防一颗

○大学士沈一贯<锍-釒>言臣观往时非无灾异止于一方一事犹可言也今则极大且多而又日迫日近不可言也日食于四月古今所甚忌者两岁叠见泗州凤阳承天 诸陵比年悉有儆戒而 皇陵之雨雹 长陵之雷火乃至连岁相寻同在五月二十三日天意岂其偶然遂有虫啮松柏冲毁神路顷又霪雨连绵两月不休正阳崇文二门之间中陷者七十余丈京师之内颓垣败璧家哭人号无复气象因想天下被灾地方远者即不可知近者悉恐不免然而尚有愁云四布霁日难期谓非天怒未角□羊之惩可乎臣心长气短无能尽言同官二臣咸怀诚悃各亟一章亲赴文华门叩首投进惟 皇上历赐览观神领心受而致行之臣死无憾次辅沈鲤言自矿税兴而中使遍天下中使出而四方无籍之徒随为牙爪耳目者或分布乡村城市或把持关津渡口或武断于商贾凑泊所在树黄旂揭 圣旨都舆从张气焰吮人之血吸人之髓孤人之子寡人之妻内监亦不能尽知也前方征后复榷既征榷复告讦或诬为断绝皇杠或诬为容隐罪人或以为曾发古冢而得奇珍或以为曾开古窖而致钜富或云某宅有矿坏其宅或云某墓有矿掘其墓在在不聊其生人人莫必其命故总天下之财十计之 皇上得十之二内监得十之三群小得十之五利分入于众手怨总归于一人民安得不穷心安得不离民心离散其势必反臣三十年前备员讲帷曾进讲外本内末悖入悖出之理 皇上未尝不虚已以听今岂遽忘之耶三辅朱赓<锍-釒>语亦恳切俱留中

○己未礼部奏入贡番人昔藏等贡籍不载诏却回贡物仍量与赏赐慰其远来之意

○庚申大学士沈一贯等言 皇八子诞生例应赐书各王府并颁赐礼物查万历二十五年 皇七子例礼仪止分二等俱用衣袭今次合仍照前例报闻

○辛酉谕内阁朕昨览卿等奏揭知卿等素服亲赴文华门行礼投进朕心兢惕不置 天灾屡示儆象 祖宗陵寝震惊朕日夕焦劳致成忧郁寝食未遑绎思悔悟更始转灾为祥前已屡谕卿等修省实政次第发行其文武诸臣章奏朕因不时眩晕服药调摄尚未悉览元辅为朕心腹股肱赞襄懋著素所眷知信任二三良辅义同一体俱为讲学旧臣朕特召来辅政信任共济时艰同寅协恭弼成化理所奏至诚恳切朕已知之今又览卿等揭题拣选官张翼新等急选官郑公星等拦告艰苦情繇此本前简误作重复是以未发即批行矣谕卿等知之于是一贯等言臣等倐奉谕旨益然春温相顾而泣万行俱下伏念臣一贯久叨腹心之爱侍臣十年臣鲤臣赓或承一体之恩起家二载溯追周旋讲幄乃在二十年前犹廑记存从容语及遭逢至此能不感泣第今捧读 圣谕内悔悟更始一语次第发行二语望 皇上毋忘之文武诸臣章奏又愿 皇上毋吐弃之则臣等虽死瞑目矣

○户工二部接出 圣谕天雨连绵京城坍坏房屋数多压伤人民甚众朕心甚恻然便著太仆寺给发银十万两交与该部该科及五城御史会同查勘分明每房一间钦赏银五钱以资修理赈济及医药津送之费务先尽贫难下户仍不许官吏侵冒必令沾受实惠有旧例及时宜该举行的著题来行

○升光禄寺少卿冯渠为太仆寺少卿礼科都给事中张问达为太常寺少卿吏科都给事中项应祥为太常寺添注少卿

○宴乌思藏进贡番僧呵喃坚参等三十名永康侯徐文炜待

○壬戌 孝安皇后忌辰遣官祭 昭陵  ○太学士沈一贯等言维时溽暑已过天气渐凉趁此清秋 东宫正宜讲学得旨八月初旬择吉行

○升礼部主客司郎中祁伯裕为狭西提学副使

○癸亥顺天巡抚刘四科<锍-釒>畿辅水灾永平府等州县淹死男妇无数奉旨户部看议

○蓟辽总督蹇达题畿辅水患异常边墙冲圯日甚请乞申严防御以伐虏谋宽恤军民以销隐祸得旨冲倒墙基及一切紧要边备严行修补整饬

○甲子大学士沈一贯等言昨日管镇抚司李祯国来说狱中房墙倒塌积水成河各囚死生难保情实可怜除死罪外余宜早与发遣发落至于矿税犯人原为百姓得罪倘至溘亡益为百姓所怜干伤天和尤甚伏乞将冯应京等特恩赦宥或发刑部分别坐拟其余各犯亦通发刑部拟罪奏请庶罪人有所归着亦便工部修理不报

○兵部覆甘镇海虏犯边失事守备陈善道革任从之

○升南京光禄寺少卿邹观光为南京太仆寺少卿

○升四川游击萧孟京为贵州兴隆参将辽东指挥佥事李如楠为沈阳游击将军

○乙丑以沈阳游击王绍芳为分守海州参将福建游击石惟磐为广东海防参将杨定国为分守庄浪左参将王元周降充福建游击将军

○丙寅大学士沈一贯等言西山煤户窰口尽为水渰无力陶挖伏乞 皇上特降一谕量免课银二三个月少苏其困今见发太仆寺银十万两除给济京城下户之外似犹可以分此济彼此亦不费之惠易行之事也<锍-釒>未得旨

○命总督仓场侍郎游应乾到任管事所赍入贺 万寿表文至期随班行礼

○丁卯起升刘应麒为南京大理寺卿

○以广东道御史周家栋巡按北直隶提督学政

○调工科都给事中侯庆远为吏科都给事中

○升户部员外江盈科为四川提学副使

○戊辰 成祖文皇帝忌辰遣官祭 长陵

○谕户部朕思雨水连绵京师米价日贵着于通州仓粮暂借十万石运赴京仓支放该月折色军匠米粮候新粮到日即与补还其五城房号银两除旧例免徵外再着免徵一个月以昭朝廷权宜救灾德意

○以锦衣卫管卫事李如祯提督京城内外巡捕  ○壬申大学士沈一贯等题臣日连日恭奉修省德意力图奉行有遵谕拟上者有循例题请者皆系应天实政早赐 皇仁不胜瞻跂一西山被灾窰户当恤二镇抚司狱房雨倾各犯当矜三播州战功久未叙当下四江北地方叠灾当赈五教习庶吉士例有馆师二员当补六部院大臣及四省巡抚当用七牧地为水所占当缓赋

○甲戌谕内阁朕览卿等揭奏七款皆修省实政具悉忠爱朕因各官不以国体为重要直沽名哄然烦激连日愤懑眩晕卿等前奏未行悉览今所奏已知于是大学士沈一贯等言臣等感戴 皇上不忘眷答之厚具谂修省之诚诸臣烦激诚或有之论其忠爱实同臣等恭绎 圣谕许臣等所奏为修省实政伏望早发一日则早慰一日将性情中和愤懑自息心广体胖眩晕奚留 圣寿高于山阜而 圣祚垂于日月矣

○升南京工部郎中范允临为云南提学副使

○原任兵部左侍郎许孚远卒赐祭葬如例孚远浙江德清人壬戌进士繇工部主事调吏部历官藩臬巡抚南大理卿至今官制行端方著述纯正时论贤之

○礼部署部事左侍郎李廷机奏臣为诸生每见提学官三年之内有岁考有科考皆通学径送无一士不经试无一卷不经目故才者见其才而不才者亦无所匿其荒谬膏梁之子安分守拙而孤寒之士咸得扬眉吐气自致青云后来人不耐劳岁考稀少生员有终身不得见提学而混厕衣巾滥沾优免者及至大比又有类考之规如府学则府考送道县学则县考送府府考送道不送则不得进不求则不得送臣前年患病家活时当科举臣见家乡子弟以类考之故惴惴然忧府县之不录不暇诵习史书而奔走晨昏贵家用势富家托势守令逼于应酬之不暇孤寒苦于进取之无阶臣因追念臣之孤寒苦在今日既无势力又耻奔走将无繇致身而事 皇上矣以福建一省推之而各省可知也士风日坏关系匪轻祗缘岁考久弛类考相沿人谁肯舍逸而就劳亦有履任未几科考期迫不得已而类考者臣谓提学一官迁除宜早或难其代则暂加衔再任务令三年之内岁考一次科考一次通学尽考生员有不愿科举者听之提学未经岁考不得升迁有仍类考图便及圆融狥私者劣处庶甄别当而考较勤荒谬之士难容孤寒之士得进所以杜躁竞正风俗者端在于斯伏乞 圣明裁察敕下臣部施行奉旨提学官职司考较载在敕书岁周一次原无类考之规自行类考而士风躁竞孤寒淹滞率繇于此便行与各省直务遵屡旨勿得自为偷安之计年终仍开报该部以凭分别铨叙其有资俸该升考未周遍者不妨加衔再任吏部知道

○乙亥以福建左布使徐学聚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地方

○丙子谕户部朕悯西山被灾窰户令比京城下户一体给赏即于见发太仆寺银十万两内通融分与还着该部科及顺天府会同给散务令人沾实惠水占窰口免征课银三月

○丁丑大学士沈一贯等言今年庶吉士蒙恩选定例有教习官二员臣拟上未蒙赐允今不敢坚执再推一员望 皇上就中点发二员以便遵奉推于慎行周应宾唐文献未报

○平江伯陈启嗣承袭祖爵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九十八

猜你喜欢
  ●卷二十六·陶宗仪
  ●附录二·黄宗羲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三·佚名
  卷二十四·叶盛
  第八卷 星野晷度(二)·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纪昀
  浙语三(查东山笔、沈仲芳阅)·查继佐
  十国春秋卷一百六·吴任臣
  历年记下·姚廷遴
  张子良传(附张懋传)·宋濂
  樊山政书卷十七·樊增祥
  卷一百三十七·雍正
  卷四十三·佚名
  卷一百一十 匈奴列传第五十·司马迁
  邓福培·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参政当·顾嗣立

    当字伯尚,幼清之孙也。少侍其祖至京师,补国子生,至正初。以荫入仕,荐为国子助教。预编纂宋、辽、金三史,除翰林修撰,累迁直学士。江南兵起,拜江西肃政廉访使。为忌者所构,左迁抚州 【路】 【络】 总管,寻罢之。已而知其功状,擢

  • 再题宋版九家注杜诗·郭知达

    再题宋版九家注杜诗兑氏之戈和氏弓续増天禄吉光中浣花眉列新全帙金粟身存旧卷筒【世以藏经纸之未作经册者为卷筒纸最为难得此书面页用之】尤物宁论显与晦逢时亦有塞兮通武英弃置今方出【是书尘武英殿库架不知几许年

  • 卷七十九·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七十九目録兰竹类书郭功甫家屏上东坡所作竹【宋黄庭坚】题子瞻墨竹【宋黄庭坚】题东坡竹【宋李昴英】东坡墨竹【元虞集】苏东坡竹【元吴镇】苏东坡竹【元黄公望】东坡竹【元贡性之】题

  • 卷六十四·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六十四目録仙佛类戏题醉仙人图【元元好问】醉仙图【明高启】醉中咏玉林山人所绘醉仙图【明徐渭】仙人图【元刘因三首】仙人障子【明周用】题白鹿仙人图【明倪谦】题二仙图【元范梈】卧

  • 列传第二十七·魏徵

    ○王韶 王韶,字子相,自云太原晋阳人也,世居京兆。祖谐,原州刺史。父谅,早卒。韶幼而方雅,颇好奇节,有识者异之。在周累以军功官至车骑大将军、议同三司。复转军正。武帝既拔晋州,意欲班师,韶谏曰:“齐失纪纲,于兹累世,天奖王室,一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五·佚名

    天启二年八月甲子朔

  • 三五四 谕杨魁将《国朝诗别裁集》原板及未删定之原本查明解缴·佚名

    三五四 谕杨魁将《国朝诗别裁集》原板及未删定之原本查明解缴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初一日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江苏巡抚杨<魁>,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初一日奉上谕:前因沈德潜选辑《国朝诗别裁集》进呈求序,朕偶加披

  • 卷十八·郑玄

    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建,立也。立天神地?人鬼之礼者,谓祀之,祭之,享之。礼,吉礼是也。保,安也。所以佐王立安邦国者,主谓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也。目吉礼于上,承以立安邦国者,互以相成,明

  • 九流第五十五·佚名

    儒者,晏婴、子思、孟轲、荀卿之类也。顺阴阳之性,明教化之术,游心于六艺,留情于五常,厚葬文服,重乐有命,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尊敬其道。然而薄者,流广文繁,难可穷究也。道者,鬻熊、老聃、关尹、庄周之类也。以空虚为本,清

  • 卷十·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十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月令二盲风至集说盲风疾风也窃案孔疏皇氏秦人谓疾风为盲风故郑玄取以解月令而集说本之然盲字义终不甚明惟严陵方氏以为盲者闭暗之义当建酉阖户之月故其风谓之盲风

  • 卷十三·顾栋高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类释卷十三国子监祭酒顾栋高撰释衣服衮衣绣裳笺衮衣裳九章一曰龙二曰山三曰华虫【雉也】四曰火五曰宗彛【虎雄也】皆缋于衣六曰藻七曰粉米八曰黼九曰黻皆绣于裳舜有十二章周以日月星辰画于旂而登龙于

  • 卷二·王安石

    周官新义卷二    宋 王安石 撰天官二小宰之职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宫之政令凡宫之纠禁小宰治王宫之政令而内宰治王内之政令王内后宫也内宰治后宫之政令故小宰独治王宫之政令至于后宫之纠禁则小宰兼之故曰凡宫之纠

  • 六度相摄品第六十九·佚名

    於是须菩提白佛言:菩萨云何行檀波罗蜜而摄尸波罗蜜。佛言:菩萨布施求萨云然者,身口意常以三事净施众生。是为菩萨布施摄取尸波罗蜜。须菩提白佛言:菩萨云何布施摄羼波罗蜜。佛言:菩萨布施时受者逆骂詈轻易粗言加之。亦无恚

  • 居士分灯录卷上·朱时恩

    云间 心空 朱时恩 辑同郡 心岫 王元瑞 阅维摩诘(释迦会下法王子)中天竺毗耶离城。有长者名维摩诘。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植善本。得无生忍。辨才无碍。游戏神通。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毗耶离。其以方便。现身

  • 东雅堂韩昌黎集注·佚名

    40卷,外集10卷。此本系明徐时泰覆刻廖注本。是明以后最流行的本子。有《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附清陈景云《韩集校勘》四卷。

  • 参同直指·刘一明

    大丹妙用法乾坤,乾坤运兮五行分;五行顺兮常道有生有灭,五行逆兮丹体常灵常存。一自虚无质兆,两仪因一开根,四象不离二体,八卦互为子孙。万象生乎变动,吉凶悔吝兹分。百姓日用不知,圣人能究本源。顾易道妙尽乾坤之理,遂托象于斯

  • 北游记·余象斗

    又名《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 传》,《北游记玄帝出身传》,《北方真武祖师 玄天上帝真武志传》。章回小说。明余象斗编 著。四卷二十回。叙真武玄天上帝的故事,玄 天上帝乃传说中道家所崇拜的偶像之一。隋 炀帝时,玉帝见

  • 全唐诗·彭定求

    诗总集。清彭定求等编。共九百卷。明人胡震亨编《唐音统籤》一千零三十三卷,清初季振宜编《唐诗》七百一十七卷,采集唐人别集,搜求遗佚,成为包含较广的唐诗总集。此书诗作按体排列,并删去《统籤》篇末《章咒》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