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十二、记朱静澜师

  朱静澜先生,是我第五位受业师。我在他案头,差不多有五年之多,这不可以不纪了。

  先说朱先生的家况,他们是一个小康之家,便是不作教书生涯,也可以过度。但是从前吴中的风气,既然进了学,教书好像是一种本业。并且中国的传统,我有知识学问,当然要传给下一代,而我也是从上一代传来的,如此方可以继续的传下去,从孔子一直到现代,都是这样一个传统。

  还有一个理由,就是从前古训相传的“教学相长”,一面教学生,一面自己也可以求学问。凭藉着教学生的缘故,也可以把从前所学的不至于荒废。再说:即使你并不靠教学生所得的一点束脩为衣食之资,但也可以检束你的身体。如果太空闲了,一点事也不做,那末,不但是学问荒疏,连身体也因此放荡了。

  但是朱先生实在不适宜于教学生,可是他的教书生涯,颇为发达。有许多先生,我觉得都不适宜于教书的,然而在当时的社会风气及其环境,所谓读书人者,除了坐冷板凳之外,别无事可作,我是坐过冷板凳的,所以深知其中的甘苦。从前的教书先生,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在科举上,忽然飞黄腾达,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一条是屡试不中,颠踬科场,终其身做一个老学究,了却一生罢了。

  朱先生为什么不适宜于教书呢?我可以约举数点:

  第一、他的教书不严也不勤。我们从小读“三字经”,有几句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不要以为开蒙的三字经,却是很有道理的。试举一个例:譬如他出了一个题目,教我们学生做一篇文字,限定当日要交卷的,但是当日不交卷,他也马马虎虎了。假使他出了题目,监视学生,非教他立刻做出来不可,学生们被迫,无论通不通,好歹也写出一篇文字来了。但他出了一个题目,并不监视他们,自己却出去了。学生们不做的不必说,做的只是潦草塞责,饤饾满纸,有时还乱抄刻文。他如果勤于改笔还好,而他又懒于修改,如此学生的进步更慢了。

  第二、便是我上文所说的他的交友很广,他今天去看那一位朋友,明天又去看那一位朋友,自然这都是读书朋友。而且他的朋友时时变换,每年常有新朋友。又譬如你去访了那个朋友,那个朋友明天就来回访你了。家里并没有像现代的什么会客室,来访的朋友,便直闯进书房来了。好了!书房里来了一位客,学生们都停书不读,昂起头来听讲话了。那位不识相的朋友,甚而高谈阔论,久坐不去。还有拉着先生一同去吃茶,吃酒,先生推辞不脱,于是只得宣告放学。这时学生们,好像久坐议场里的议员,听得一声散会,大家都收拾书包走了。

  第三、他自己很少读书时间,因此他的思思不甚开展,也影响到所教的学生。在清代一般士子,为了科举,在未入学以前,只许读四书五经,最多读一部“古文观止”,除非是特异而聪颖的子弟,阅读些史汉通监之类。那就全靠进学以后,多读一点书,以备后日之用。但有许多士子,进了一个学,好像读书归了本,不再进取了。我们这位朱先生,入泮以后,南京乡试,也曾去过两回,都未中式,第三次又因病未去,对此好像有点失意,而分心于别种事业。那些已开笔作文的学生,作了文字,必待先生改正,这改文章的确是一种苛政,有些学生文字做得不通,简直要先生给他重做一篇,而朱先生却是怕改,拖延压积,因此学生家长,啧有繁言了。

  一个人,交友是有极大关系的,我在朱先生那里,从学有五年之久,后来出了他的学堂门,因亲戚关系,也还是常常到他家里去的。我见朱先生所交的朋友,常常变换,但也并非是什么毫无知识的酒肉朋友,却是一班苏州人所谓慈善界的人。慈善界的人,受人尊重,律己也是最严。可惜这一班慈善界,总是涉于迷信,后来朱先生也相信扶乩等等一套把戏,对于教书生涯,更不相宜了。

  这一班慈善界中人,我称之为职业慈善家。大概有一班富人,捐出一部份钱来,经营慈善事业。他们的出发点,也有种种不同,有的是为求福计,根据于为善的人,必有善报。有的是为了求名,某某大善士,到底也是光荣的衔头。也有的资产有余,且已年老,好像办点善事,有所寄托。这便是古人所谓“为善最乐”了。但是出钱的人,未必自己去办,那就仰仗于这班职业慈善家了。因为他们有经验,有阅历,而这种慈善事业,也是地方上、社会上加以奖励崇奉的。

  朱先生后来奔走于慈善事业以后,也就放弃了教书生涯了。苏州那个地方,有很多善堂之类,有的是公家办的,有的是私人办的,从育婴堂以至养老院,应有尽有。此外便是施衣、施米、施药、施棺等等。有一个积善局,也是地方上的绅士办的,朱先生曾为该局的董事,而兼营了“急救误吞生鸦片烟”的医生。

  这个“急救误吞生鸦片烟”,也是慈善事业之一种。因为吞食生鸦片烟,便是仰药自杀,吃了生鸦片,在若干小时之内,便要一命呜呼。那时候吸鸦片烟还是公开的,苏州吸烟的人很多,而吞食生烟自寻短见的更是不少。夫妇反目,姑妇勃谿,母女冲突,尤其是妇女占多数。这些人一有怨愤,便到烟榻上撩了一手指的生鸦片,向自己口中直送。这都是一时之气,及至追悔,毒已中腑,却已来不及施救了。因此每年死去的人,统计下来,便是不少。

  于是慈善家就办了这个急救误吞生鸦片烟的机构,好像我舅祖吴清卿公以及开雷允上药材店的东家雷先生等数人,出了钱,朱先生便做了急救的医生。朱先生不是医生,却是临时学起来的。本来像急救误吞生烟的事,那是要请教西医的,中医是全不会弄的,但那时候,苏州的西医极少。有两处美国教会到苏州来办的医院,地方极远,一在葑门内天赐庄,一在齐门外洋泾塘,要请外国医生,他们虽是信教之士,但都是搭足架子,而且医费很贵,普通人家是请不起的。现在有了这个处所,是慈善家办的,一个钱不要,连药费也不要,一报信即飞轿而至,什么时候来请,什么时候便到,即使是在严冬深夜,也无例外。

  学习这急救误吞生鸦片是很简单的,只有几种药,教他们吃下去,以后便是尽量的教他喝水,使其呕吐,把胃肠洗清罢了。所难者,就是凡要自尽的人,都不愿意要人来救,都不肯吃药喝水,那就要带哄带吓,软功硬功,且要耐足性子去求他了。这一点,我真佩服朱先生,他的耐性真好。

  有一天,我跟着朱先生去看急救生鸦片烟。那个吞生鸦片的女人,年约三十多岁,是南京信回教的人,身体很强壮,而且泼悍非常,是不是夫妻反目,这个救烟的人,照例不去问她。朱先生劝她喝水,横劝也不喝,竪劝也不喝,一定要死。但朱先生总是耐着性子劝她。她不但要駡人,而且还要伸手打人。可是这不能躭搁的呀!躭搁一久,毒发就无救了。那时朱先生手擎一碗水,正在劝她,她用手一推,那一碗水完全泼翻在朱先生身上。一件旧蓝绸袍子上,拨得淋漓尽致。

  为着她要打人,教她的家里人,握住了她的双手,及至水碗凑近她的嘴唇时,她用力一晈,咬下一块碗爿来。但救总要救治的,不能因她拒绝而坐视不救,最后要用硬功了。硬功是什么呢?名之曰“上皮带”,便是将她的两手用皮带扎住,用一条皮管子,上面有塞头,塞进她的嘴里,就是用手揿着,一面灌水进去,一面吸水出来,藉此洗清肠胃,这个妇人,便这样救活了。过不了几久,我走过她的门前,她们是小户人家,我见她抱了一个孩子,笑嘻嘻和邻家妇女正有说有笑呢。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四·表第二十五·脱脱
  卷二十七·毕沅
  第一回 移花接木计献美姬 用李代桃欢承淫后·蔡东藩
  卷之七十九·佚名
  卷之五百十五·佚名
  第十五卷 高邮 兴化 宝应 泰州 东台·缪荃孙
  卷二十五·佚名
  卷七十七·张守节
  卷六十七·班固
  卷九·欧阳昱
  东平王元略传·李延寿
  吕才传·刘昫
  卷三十二·佚名
  卷三百·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唐宋大曲考·王国维

    大曲之名始见于蔡邕女训曰琴曲小曲五终则止大曲三终则止【太平御覧卷五百五十七】而详于宋书乐志志曰清商三调平调清调瑟调下列大曲十六一曰东门行二曰折杨栁行三曰艶歌罗敷行四曰西门行五曰折杨栁行六曰煌煌京洛行七

  • 卷二十九·本纪第二十九·泰定帝一·宋濂

        ◎泰定帝一   泰定皇帝,讳也孙铁木儿,显宗甘麻剌之长子,裕宗之嫡孙也。初,世祖以第四子那木罕为北安王,镇北边。北安王薨,显宗以长孙封晋王代之,统领太祖四大斡耳朵及军马、达达国土。至元十三年十月二十九

  • ●卷五·魏泰

    王安国性亮直,嫉恶太甚。王荆公初为参知政事,闲日因阅读晏元献公小词而笑曰:“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平甫曰:“彼亦偶然自喜而为尔,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时吕惠卿为馆职,亦在坐,遽曰:“为政必先放郑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三十八·佚名

    嘉靖四十三年九月庚子朔礼部进大报等祀日册○以大享视牲命成国公朱希忠代英国公张溶镇远侯顾寰尚书杨博董份轮视○壬寅 孝恭章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广宁伯刘允中祭 景陵○旧例官民户口食盐皆计口纳钞自行关支○在

  • 卷之二百三十八·佚名

    光绪十三年。丁亥。春正月。己丑朔。上诣奉先殿行礼。  ○遣官祭太庙后殿。  ○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慈宁门庆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礼成。御太和殿受朝贺。  ○诣大高殿拈香。寿皇殿行礼。  ○诣储秀

  • 嘉靖东南平倭通录·徐学聚

    自嘉靖元年罢市舶司,番货至邦时□□商□□□□□□不肯偿,番人泊近岛遣人生索不得,番人泠□□汶海上为盗久之,百余艘舰据海洋,日□□□□不肯去,小民好乱者相率入海从倭,凶徒、逸囚、罢吏、黠僧,及衣冠失职书生,不得志群不逞者

  • 费太公传·钱基博

    费太公,讳允嘉,字大猷,南通县人也,兄弟五六人,皆拳勇有气力,而公次居,长壮,竟魁于诸弟,拄两臂,能举重八百斤。以贩海蜇赴吴门,单舸棹扬子江,中流遇盗舟数十,猝傍公舟,跃入各为隐语,如俗所传古水盗,叱喝曰:“汝啖过刀面,抑落汤馄饨

  • 史记集解卷一百二十三·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第六十三大宛之迹见自张骞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韦昭曰饮器椑榼也单于以月氏王头为饮器晋灼曰饮器虎子之属也或曰饮酒器也】月氏

  • 括苍刋本序·吴师道

    括苍刋本序 余至括苍之明年岁丰讼简颇有文字之暇於是用诸郡例镂书以惠学者念战国策未有板本乃取家旧所藏刋焉是书讹舛为多自曾南丰已云疑其不可考者今据所藏且用先辈数家本参定以俟後之君子而已昔袁悦之还都止齎战国

  • 卷十九 子张第十九·邢昺

    [疏]○正义曰:此篇记士行、交情、仁人、勉学,或接闻夫子之语,或辨扬圣师之德,以其皆弟子所言,故善次诸篇之后。子张曰:“士见危致命,(孔曰:“致命,不爱其身。”)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疏]“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 先圣大训卷五·杨简

    宋 杨简 撰小辨第三十六公曰寡人欲学小辨以观于政其可乎子曰否不可社稷之主爱日曰不可得学不可以小辨是故昔者先王学齐大道以观于政天子学乐辨风制礼以行政诸侯学礼辨官政以行事以尊事天子大夫学徳别义矜行以事君士

  • 卷十一·冯复京

    <经部,诗类,六家诗名物疏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十一  明 冯复京 撰国风邶三谷风篇谷风释天云东风谓之谷风孙炎曰谷之言谷谷生也○毛传云隂阳和而谷风至○吕氏春秋曰东方曰滔风○易纬云春分明庶风至葑毛传云

  • 卷五十九·性音

    宗鉴法林卷五十九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五世 筠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云岩晟嗣) 谒南泉。值马祖忌修斋次。泉曰未审马祖还来应供否。师出曰待有伴即来。泉曰。此子虽后生。却堪雕琢。师曰莫压良为贱。 慧云盛云。南泉倚势

  • 卷二·正觉

    嘉兴大藏经 明州天童景德禅寺宏智觉禅师语录明州天童景德禅寺宏智觉禅师语录卷二武林苕溪凤山后学净启重编拈古举世尊因自恣日文殊三处过夏迦叶欲摈出文殊才近椎乃见百千万亿文殊迦叶尽其神力椎不能举世尊遂问汝摈

  • 梅花道人遗墨·吴镇

    元代诗文别集。2卷。吴镇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吴镇无专集行于世,今传《梅花道人遗墨》2卷,是吴镇乡人钱棻捃拾题画之作,荟粹成编。卷首有钱棻序,序中自称仰承先志,“褒采遗文”,仅得数十

  • 太上老君元道真经注解·佚名

    题“合明子隐芝内秀注”。经末(第16面)称此经自 “大唐元和戊戌岁 (唐宪宗,公元818年)南统大君因传孟谪仙,孟谪仙转传于世。”本经当出自唐。经与注皆述养炁复员,助气兼行气之法,并言报功。

  • 懋斋诗钞·敦敏

    诗别集。一卷。清爱新觉罗敦敏撰。此集为残卷,署名“燕野顽民”之藏主题云:“蕴辉阁藏。自乾隆二十九年(按:有误,应为乾隆二十三年)戊寅起至三十一年(按:有误,应为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止,共二百四十首。其割裂不完之篇,

  • 道咸同光四朝奏议选辑·佚名

    《道咸同光四朝奏议》。起自道光元年(1821)﹐迄光绪十年(1884)﹐共收六百零二人奏议。1960年﹐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内府抄本﹐精装成十二册出版。另一种称《皇朝道咸同光奏议》六十四卷。王延熙﹑王树敏辑﹐分治法﹑变法﹑时务﹑洋务﹑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