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唐大诏令集卷三十四

宋 宋敏求 编

诸王

册文

册梁州都督汉王元昌文

册徐州都督徐王元礼文

册荆州都督荆王元景文

册潞州都督韩王元嘉文

册遂州都督彭王元则文

册雍州牧左武侯大将军越王泰改封魏王文

册洺州刺史郯王恽改封蒋王文

册岐州刺史许王元祥改封江王文

册扬州都督沛王贤文

册殷王旭轮文

册翼王轮文

册汴王邕文

册鲁王求文

册魏王佾文

册凉王侹文

册蜀王佶文

册景王秘文

册辉王祚文

册祁王祺文

册雅王祯文

册琼王祥文

册文

册梁州都督汉王元昌文   岑文本

维贞观十二年四月已卯皇帝使某副使持节册命曰於戏夫易陈利建道贯三才传称夹辅业隆百世是以周之鲁卫式固维城汉之梁赵克隆磐石惟尔使持节都督梁洋集璧四州诸军梁州刺史汉王元昌幼闻教义器识聪敏早开土宇礼数优崇逷矣南郊襟带西蜀按部之重茂亲是寄持民之誉期月有闻是用锡以茅赋备兹典册爰誓山河永作藩屏朕闻曰事君尽礼资於孝敬为政以德始於仁厚故士无贵贱由之者扬名时无古今背之者殄行钦哉尔其执心於忠孝践行於俭约无好逸豫以犯非礼无纵嗜欲以迩宵人明率旧章永保疆土可不慎欤

册徐州都督徐王元礼文

於戏惟王建都惟圣垂范安兆民者实敦亲戚固鸿业者必树藩卫惟尔使持节都督徐谯泗三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徐王元礼器能明敏业履详和幼闻诗礼早膺车服海岱及淮俗兼齐鲁胙土按部佥曰尔谐是用斟酌前代率由令典俾屏廼辟传尔後昆朕闻曰友于兄弟施於有政弗学面墙莅事维烦?求大训兹为要道往钦哉尔其执心於忠孝践行於俭约无好逸豫以犯非礼无纵嗜慾以迩宵人明率旧章以保疆土可不慎欤

册荆州都督荆王元景文

夫建官之道实资明德列尊之义必俟茂亲故晋郑佐周功宣於寅亮间平辅汉业崇於藩屏惟尔业高雍肃器怀?懿幼禀庭训早膺朝宠仁恕闻於封畿廉平着在方岳荆衡作镇江汉为纪包括巴汉之域跨蹑吴越之郊塞帷尔谐分珪佥属备兹令典锡以休命奄於楚甸代为唐辅可不慎欤

册潞州都督韩王元嘉文    岑文本

维贞观十二年於戏肇自黄唐洎乎汉晋莫不敦穆亲戚任用能贤咸胙疆土世为藩翰惟尔持节潞沁韩泽四州诸军事潞州刺史韩王元嘉识量沉厚德业尚修整夙禀趋庭之训早膺锡珪之宠上党奥壤地连秦晋开国之典攸归按部之誉允穆是用率由故实光备典章式固维城传之永世朕闻诗书礼乐仁义之府也孝友忠信人伦之基也是以河间之贤在於修学东平之誉成於为善往钦哉尔其览载籍之旨求圣贤之训戒兹邪僻以仁厚为心儆彼怠荒以重慎为德明乃服命勿替敬典可不慎欤

册遂州都督彭王元则文     岑文本

於戏盖五等肇自帝轩殷周不改其制六条创於有汉魏晋必循其道是知选贤建戚莫先於藩卫经邦致治允资於创举惟尔使持节遂普果合四州诸军事遂州刺史彭王元则幼称岐嶷夙禀义方褰帷汝颍之地声绩可纪建旟巴蜀之境民俗以康是用率由令典锡兹宠命传尔子孙长为唐辅朕闻为臣子者践行继於忠孝处富贵者贻戚在於骄奢故能播美当时垂芳後裔往钦哉尔其鉴於经籍询於蓍龟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无违礼以害身无纵欲以败俗夙夜匪懈罔有後羞可不慎欤

册雍州牧左武侯大将军越王泰改封魏王文

维贞观某年月某日甲子皇帝若曰於戏在昔哲后受命君临并建茂亲以为藩卫然古之列国今之按部循名或异立政则同皆所以共治黎元俱奬王室克隆鼎祚咸必由之惟尔雍州牧左武侯大将军越王泰生而韶敏幼而好学乐善不倦才艺日新地则维城礼优分器惟彼三魏寔号五都非亲勿居夹辅攸属是用命尔为使持节都督相卫黎魏洺邢贝七州诸军事相州刺史改封魏王传之子孙长为藩翰古人有言皇天无私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往钦哉尔其鉴兹无自骄奢无迩邪佞兢兢业业以保尔茅土可不慎欤

册洺州刺史郯王恽改封蒋王文

於戏朕光膺宝图钦若前典崇穆亲之义固维城之业并锡之以土地授之以刺史爰誓山河永作藩翰惟尔洺州刺史郯王恽幼称岐嶷蚤闻诗礼式开土宇允备车服惟彼汉湘地兼旧楚作镇之重佥议攸归是用命尔为使持节襄州诸军事襄州刺史改封蒋王传之子孙长为唐辅朕闻立身之基曰忠与孝为政之本曰礼与德行之则成名违之则丧道详求大训莫此为先往钦哉尔其祗承诏命敦悦典经无奢侈以乖节俭无逸豫以亏谨肃聿修厥德垂徽永世可不慎欤

册岐州刺史许王元祥改封江王文

於戏盖王者受命圣人作则垂法度以经邦选贤戚以布政作屏王室莫先於胙土共治天下寔寄於班条惟尔岐州刺史许王元祥幼禀义方早有志尚地惟邢晋礼优河裴姑苏奥壤旧吴是宅既作建牧必俟懿亲是用命尔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改封江王传之子孙世为唐辅朕闻孝敬忠贞人之美行也礼让仁恕政之善经也是以奉上者戒於邪僻御下者儆於骄傲然後能保其疆土和其民人往钦哉尔其鉴持身之规求为邦之道尊五美而屏四恶近君子而远小人祗畏兢兢无替乃训可不慎欤

册扬州都督沛王文

维龙朔元年岁次辛酉十月癸亥朔十七日巳卯皇帝若曰於戏夫剪商统历建侯以崇藩卫纂尧开运分土以光震闻故廼族茂麟趾经国之令图地利犬牙裁化之明凖惟尔雍州牧幽州都督上柱国潞王贤頴擢玄枢轴荣紫极姿仪暎彻占对淹凝机悟韶敏风徽简令雕熔信义振英挺於觹年苑囿文辞标秀发於髫日艺优楚沛道驾天人繇蚁层台舞鹤悬镜湛清襟於篁沼鼔芳誉於苹风是用命尔为沛王使持节都督扬和滁润常宣歙等七州诸军事扬州刺史左武侯大将军牧及勲官并如故而徐方奥壤泗水名区荣耀虞珪赏延汉砺加以作牧淮海式道京畿申大雅而厘风资乐善而扬德必宜靖?廼位克懋声猷光被宠重可不祗欤

册殷王旭轮文       上官仪

维龙朔二年岁次壬辰十二月丙戌朔六日辛卯皇帝若曰於戏夫握镜黄道经邦盛於建侯司契紫宸体国昭於宗翰故乃祚延郏鼎之业历峻丰社之基惟尔第四子旭轮疏景星躔导源天汉继重离而接耀承少海而分澜秀质瑶华芳声金润天人之望夙彰髫绮大雅之规遽形襁褓幼智该於玄表潜识冠於黄中舟象垂风方惭性与封蚁宣誉终谢生知是用命尔为殷王上柱国往钦哉将用齐衡两献比迹二南雕藻珪璋粉泽仁义竹池逾浚棣屏增华受兹茅土可不祗欤

册冀王轮文

维总章二年岁次乙巳十一月景午朔二十二日丁卯皇帝使银青光禄大夫守司戎太常伯上骑都府崔余庆副使中御大监上柱国灵丘县开国男万俟肃持节册命曰於戏夫天垂景宿上躔帝子之宫地载兼山下列乾男之域是以圣人之登必则大哲王之立遂开阶莫不?磐石於周亲树良翰於宗懿故黄神命社降若水以疏封苍精建侯奄中都而锡壤用能克久宝祚式固鸿基茂绪蔼乎龙图盛业光於麟趾惟尔冀州大都督右金吾卫大将军上柱国豫王轮层汉毓灵上枝摛景瑶光甫荐允摽坠燕之祥玉牒初闻遽叶占熊之兆中和在已仁义为资洽艺通玄验贲驹之人【阙】潜几应物见巨象之浮舟识茂髫辰神清绮岁趋庭承训孝敬极於观乔金殿传经敏学踰於括羽擅三雍之雅对韫七步之闳才足以道架河书声芬邺颂暨龙荒北镇鵷水东临海食之渠禀棱威而革暴鸣弦之俗感惠化以迁讹制杼垂风舍唐流咏若乃西河之地寔曰奥区就日分郊莅唐虞之旧国均霜辟野总虞夏之余盟式图尔居形胜斯在是用命尔为冀王其余官勲如故往钦哉尔其劳谦勉志乐善居心膺丹□之徽章崇緑车之宠秩受兹中壤用保大藩允廸前修无或僭度维城之寄可不慎欤

册汴王邕文          苏頲

维景龙四年岁次庚戌五月辛亥朔二十八日戊寅应天神龙皇帝若曰易不云乎义崇於利建书不云乎道尚乎敦睦故知树藩屏者以奉先王之言强宗室者乃归诸父之胤咨尔光禄大夫行秘书监检校殿中监知陇右三使仗内诸闲廐上柱国嗣虢王邕尔门膺鲁拜地冠虞封本以忠孝仁义之规成乎宣慈惠和之业恩穷占雨沛经不测其精词高赋月陈诗莫踰於丽匪惟政修中夏称於虢叔固以姻连外戚宠则吾姨遂能在位不骄卑谦自牧造次何者宁忘服儒从容谓之最乐为善加以望隆才位声轶典司动则有常静而能晓载刋三豕厨委於杀青爰捧六龙廐填於伏皁故可以荣絶乎四履位徼乎九就夫陈留者徙梁之邑在浚之郊井邑遂割於鸿沟舳舻远通於巨壑虽帝尧遗俗国中承重厚之风而王武旧邦天下擅膏腴之地亲既贤矣我图尔居是用命为汴王於戏尔其敏厥行祗厥典思不怠畏不法取则前鉴罔贻後羞作我唐藩以惠於汴土慎之哉其保朕之休命

册鲁王永文

维太和四年岁次庚戌二月景午朔十二日丁巳皇帝若曰咨尔元子其敬听朕命我国家累叶重光绍休昌运奄有区宇垂二百年良以亲亲无私建立子弟克固磐石作藩王家洎予践位敢忘丕训是用酌於旧典谋及台臣撰兹吉日锡以青社惟尔道扶正性天假令仪已彰岐嶷之名嘉载信厚之器持公之道且不愧於知子举守藩之命亦将教於事君爰择乐郊俾王曲阜环以沂水遂荒海邦今用命使兵部尚书平章事牛僧孺副使左散骑常侍吴士矩持节册尔为鲁王於戏尔宜守正闭邪去奢昭俭害於德者不作逆於耳者必听无昵宵人无远端士纂东平之乐善师河间之好古日慎一日行之为难敬尔有国无坠我休命

册魏王佾文

维咸通三年皇帝若曰夫剪珪分器事着周经裂地疏封道光汉册莫不克隆磐石作固本枝并建亲贤以崇藩翰朝有定制朕安得私爰稽盛时俾荣锡社咨尔长男佾通晖日月禀庆霄汉?若木之凝华????璿源之积润天姿岐嶷神质聪明早彰乐善之规夙有辨牍之智卓尔器度蔼然徽猷宜荷宠章以开土宇今遣使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平章事杜悰副使左散骑常侍赵格等持节册尔为魏王於戏河外名都漳?奥宅尔其竭奉上之孝敬慎临下之仪刑守道宜鉴於远名尊贤无忘於置醴用新鲁卫之政以绍间平之德服我休命可不慎欤

册凉王侹文

皇帝若曰夫维城作扞实隆定鼎之业犬牙列国以盛建瓴之功故广树戚藩毕王子弟历朝茂典列圣宏规举而行之朕不敢废咨尔第二男侹分晖紫极挺质丹宫器度沉详姿容端粹蔼有成人之量形乎佩韘之年志玩楚诗情通沛易不劳师傅之训动形忠孝之规爰嘉令猷俾建侯社今遣使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平章事杜悰副使左散骑常侍赵格等持节荣絶乎四履位徼乎九就册尔为凉王尔其奄长洪河大启西土绍於前烈扶我旧疆敬慎於朱邸之间谨睦於玳筵之上靖?其位克广其心无纵非彞服我休命

册蜀王佶文

皇帝若曰夫尧序九族周列五等事高维翰道在睦亲况居帝子之尊宜荷封王之典用彰庆美以固鸿基咨尔第三男佶符彩昭融姿容朗悟腾英日域渐秀星枢已多秤象之能才是胜衣之岁静不好弄言必成文曾无纨绮之心每服诗礼之训嘉其幼智锡以大封今遣使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平章事杜悰副使左散骑常侍赵格等持节册尔为蜀王尔其宅於坤维建兹赤社疏以江汉镇以岷嶓列为侯王迩我宫禁以谨恭而接下秉忠孝以律身服是宠光终於戒慎

册景王秘文

维年月日皇帝若曰周官八统其一亲亲制皇子为王得使立社於国固本之大哲后皆然咨尔第八男秘当保抱之间有敏惠之性亦既总角遂能胜衣默识天经潜资日就未尝玩物可以疏封乃告守龟具闻叶吉来受兹典永为东藩今遣某官某乙持节册尔为景王见不贤而能思贤尔则必贤矣知可逸而能无逸尔则常逸矣是宜广洪绪永丕休敬而听之罔失厥度

册辉王祚文

维年月日皇帝若曰古君子笃於其亲者使天下兴於仁也故二王五子之封非独立爱而已咨尔第九男祚克岐之质见善欲迁禀训道而必开故戏言而不爱一隅巳逹四卫可陈乃申胙土之章俾奉成人之祀今遣某官某乙持节册尔为辉王於戏为臣为子偕在尔躬有器有名敢私国典锡类则非孝不可远耻则非?不能无替聿修以光利建白茅金玺昭物具焉尔其夙夜循思用称休命

册祁王祺文

维年月日皇帝若曰庙立之重天序可承将茂本枝式遵悬法爰就至公之体谅非各子之心咨尔第十男祺赋性惟和挺材亦秀饬躬罔念於纨素乐善欲忘於钟鼔析壤之休自天而启临轩之命秉礼则安今遣某官某乙持节册尔为祁王於戏保在深宫鲜知正范任之作傅我必择人苟有如韦至之讽谕安国之辅导者尔当俯听其言勤行其教使我公家之训克彰於万年而固尔建社之宠不其大哉

册雅王祯文

维年月日皇帝若曰周家之嗣分茅土者十五国汉景之代书简册者十三王朕以寡昧之资奉神灵之统每顾诸子寔惟天休期训导之将成谅封建而可享咨尔第十一男祯方当稚齿复在深宫有知忧知惧之心见学礼学诗之性自然而禀最乐不渝遂诏有司往申旧典今遣某官某乙持节册尔为雅王於戏受册之命重属汝躬列圣在天百辟在位在天必听在位必观罔怠交修用承多祜

册琼王祥文

维年月日皇帝若曰不废懿亲大封同姓吾尝观於经籍矣然而历代贤君正名用典必择才行使之光昭其可以子弟之私恩冒先王之成宪朕虽不德必有不为咨尔第十二男祥於儿戏之间多幼敏之智谓之材也不曰近乎处昆弟之间有推让之性言其行也不曰类乎是宜疏封且命申诰今遣某官某乙持节册尔为琼王噫作德日休尔则逸作伪日拙尔则劳择利而行令名斯至

唐大诏令集卷三十四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三 游明根 刘芳·魏收
  卷一百二十三·列传第六十一·忠义三·脱脱
  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五十二·柯劭忞
  第三十五回 征金川两帅受严刑 降蛮酋二公膺懋赏·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十四·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五·佚名
  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
  ◎梁督军之新婚趣史·吴虞公
  ◎蔡成勋不会不得了·宣南吏隐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八·纪昀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范晔
  卷二十九·佚名
  卷二·顺治
  徐廷爵·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诗本音卷五·顾炎武

    昆山顾炎武撰小雅呦呦鹿鸣【十二庚】食野之苹【十二庚】我有嘉賔鼓瑟吹笙【十二庚】吹笙鼓簧【十一唐】承筐是将【十阳】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户郎反 苹字从平笙字从生徧考三代秦汉之书凡鸣平生字无入阳唐韵者知此章自

  • 御选宋诗卷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十五言古诗一田钖拟古棠谿岀精金百錬无余滓铸得芙蓉剑灵辉若秋水陆可断兕犀隂亦惊神鬼照物双影寒中霄灵气紫有时风雨至欲作龙蛇起海酒与陵肉宝烛延奇士欢饮取传观英图各相视吐气成虹蜺将平不平

  • 卷三十九·本纪第三十九·顺帝二·宋濂

        ◎顺帝二   二年春正月壬戌,太阴犯右执法。甲子,太阴犯角宿。乙丑,宿松县地震,山裂。丁卯,太阴犯房宿。是月,置都水庸田使司于平江。   二月戊寅朔,祭社稷。辛巳,太阴犯昴宿。甲申,太白经天。戊子,诏以世祖

  • 第十四回 失兵机陈王毙命 免子祸婴母垂言·蔡东藩

      却说秦将章邯,自击退周文后,追逐出关。文退至曹阳,又被章邯追到,不得不收众与战。那知军心已散,连战连败,再奔入渑池县境,手下已将散尽,那章邯还不肯罢休,仍然追杀过来。文势穷力竭,无可奈何,便即拚生自刎,报了张楚王的知遇

  • 卷之九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皇王大纪卷四十·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惠王十八年狄既灭卫遂伐邢诸侯救之次于聂北邢人溃围与诸侯合兵逐狄人迁于夷仪诸侯城之男女不淫牛马选具邢人如归齐侯以鲁庄夫人之与闻乎弑也召之于邾邾人以师送之因戍虚丘欲以侵鲁齐侯杀姜氏于夷以

  • 一三二四 礼部尚书纪昀奏撤去次等之书以为插入空匣之地片·佚名

    一三二四 礼部尚书纪昀奏撤去次等之书以为插入空匣之地片乾隆五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伏查四库全书,久经合架,借抽衬加衬,分函并函,伸缩增减于数部之间,尚易办理。至于添入多匣,殊费周章,而现在匣少书多,又万万必需添入,致不得已

  • 卷三百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 秦汾·周诒春

    秦汾 字景阳。生于江苏嘉定。在美入哈佛大学。习天文及数学。宣统元年。得学士及硕士学位。宣统二年。回国。历任南京江南高等学堂教务长。及上海浦东中学校校长。上海南洋中学及南洋公学教员。北京大学天文数学教员

  •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1)·戴圣

    ——音乐随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原文】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2),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③。是故志微、瞧杀之音作(4),而民思忧;啤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5),而民康乐;粗厉、猛起、

  • 第9章 公冶长篇第五(2)·孔子

    名家注解朱熹注:“恭,谦逊也。敬,谨恪也。惠,爱利也。使民义,如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之类。”张居正注:“子产备这四美于上下人己之间,是以能尊主庇民,而郑国赖之,岂非春秋之贤大夫欤!然郑以区区小国,能用子产

  • 八王分舍利品第三十一·马鸣

    诸力士悲感,在於王殿上。供养尊舍利,如是至数日。邻侧七国王,时各寻遣使。皆共同一时,如会至城下。各通其王命,诸力士相闻。皆陈其敬意,求得舍利分。诸力士答言,佛於我国灭。自供养舍利,不能以相与。尔时诸国使,相闻至数返。力

  • 佛教不食肉之真理·太虚

    挽近海西诸民族,浸受东方文明之感化,已渐能改变其从兽性遗传来食肉饮血之习惯,遂间有哲人若杜尔斯泰等,倡导不食肉主义,信行日见其多。我国学者之在欧、美者,展转传闻其说,归以诧国人?不知我国中信从佛教之数万万众,行之既千百

  • 卷第二·佚名

    续藏经 正源略集 清 际源.了贞辑 达珍编 正源略集卷第二 维扬嗣祖沙门(宝轮际源高旻了贞)辑 天台国清 达珍 编 南岳下三十四世 磬山天隐修禅师法嗣(五人) 京口夹山林皋本豫禅师 晚号晦夫。昆山陈氏子。十九。脱

  • 宗门玄鉴图·佚名

    夫信迹者。先圣之蘧庐。后人之龟镜也。苟昧其源。焉能发明於大事哉。恐后学之流以金沙混用玉石同观。既迷宾主之谈。莫究尊卑之理。由是采古圣机玄之妙。总其纲要作十二门。从流列派各有所归。自浅及深俱无异趣。名曰

  • 寒松操禅师九峰草(原版藏吴江今收入全录卷第十九)·寒松智操

    嘉兴大藏经 寒松操禅师语录寒松操禅师九峰草(原版藏吴江今收入全录卷第十九)吴江 顾有孝茂伦 王载咸平 评定同学诸子参阅凤凰十咏(已下俱和韵)三星阁临流杰阁自天题半展丹青与日齐不向家园供啸傲惟同云月老山溪(

  • 格致镜原·陈元龙

    记载事物起源的一部类书。清陈元龙编。所谓“格致”,是取《礼记·大学》“格物致知”之义,就是穷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的意思。“镜原”是探索事物本源的意思。全书共100卷,分为:乾象、坤舆、身体、冠服、宫室、朝制、珍

  • 周易筮述·王宏撰

    清王宏撰撰。八卷。《四库全书》本。王氏因朱熹曾谓“《易》本卜筮之书”,故作此编,以述其义。《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卷一曰《原筮》、曰《筮仪》、曰《蓍数》,《筮仪》本朱子,并参以汴水赵氏;其卷二曰《揲法》;其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