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兵议(下)
班兵之不可易如此;则大府欲易之也,其误明矣。吾闻大府入觐,尝面言事宜,已得俞旨。必有言之甚切者,此可揣而知也。以为班师不得力耳。朱一贵之乱也,全台陷矣;林爽文之乱也,南北路俱陷,不破者郡城耳;陈周全之乱也,始陷鹿港,既陷彰化;蔡牵之乱也,始入艋舺、新庄,既陷凤山,据洲仔尾,郡城受攻者三月。班兵不能灭贼,皆赖义民之力,继以大兵,而后殄灭。是为班兵不得力之明验。噫!此文武诸臣之罪也,班兵何与乎?
台湾地沃而民富,糖、麻、油、米之利,北至天津、山海关,南至甯波、上海,而内济福州、漳、泉数郡。民商之力既饶,守土者不免噬肥之意。太平日久,文恬武嬉,惟声色宴乐是娱;不讲训练之方,不问民间疾苦。上下隔绝,百姓怨嗟,故使奸人伺隙生心,得以缘结为乱。仓卒起事,文武官弁,犹在梦中。一贵致乱之由,言之使人痛恨。后来者不知炯戒,久而渐忘,又有爽文之事。陈周全本陈光爱余孽,诛之不尽。及彰化米贵,匪民肆抢,台守驰往,仅擒治二十余人,粉饰了事,又置周全不问,以致纵成大患;甫旋郡而难作。蔡牵大帮,骚扰海上十余年,以重利啗结岸上匪类,受伪旗者万余人。一旦扬帆直入,匪民内应,故得直薄郡城。此皆诸臣经略不足,于班兵何尤?藉使不设班兵,当时已皆召募,能保无事耶?
  然吾闻朱一贵乱作,文员先载妻子走避澎湖,是以人心无主,总兵欧阳凯力战死难;若林爽文初据嘉义,总兵柴大纪一出而歼贼复城;陈周全别股贼首王快攻斗六门,千总龙升腾以兵百人败贼千数;蔡逆攻台,澎湖副将王得禄以水师兵六百人破贼数万于洲仔尾,不三年卒歼蔡逆。台人至今犹能言之,则是班兵非不得力,顾用之何如耳。而欲改变旧制,岂理也哉?
抑台营今日有宜讲者五事:一曰无事收藏器械,以肃营规;二曰演验军装枪炮,以求可用;三曰选取教师、学习技艺,以备临敌;四曰增设噶玛兰营兵,以资防守;五曰移驻北路副将,以重形势。
台湾班兵器械,除炮位铅药外,皆由内地各兵配带。因杂派各营,恐有遗失,向皆自行收管,不交弁备。然分类之习未除,每口角细故,彼此出械相斗,将裨不及弹压,已致伤人。虽屡加严惩,此风不免。良由器械在手,易于逞凶故也。今宜定制:自入营点名之后,所有器械编号书名,交本营守备收入库局。惟操演教习、差派出营、逐捕盗贼,按名散给;无事则皆缴收,不许执持。各汛距营稍远,亦交千、把总收管。如此则手无挟持,平时可免械斗,而营规整肃矣。
武备之用,利器为先。藤牌、鸟枪、长矛、半斩腰刀,在在必须坚利。大小炮位,一发击贼数十人,尤为取胜要具。台营军装,惟火药、硝磺由内地运给,自行煎煮;其余皆由省局制造,委参、游大员解运赴台,旧坏者收回缴省。尝见刀刃脆薄,不堪砍斫;每斩决囚犯,仅一再用而缺。藤牌甚小,围周不过三尺,藤尤轻薄;此仅利于操演时腾舞轻便耳,若以临敌,不足遮蔽矢石。鸟枪尤短,不能及肩,安能中远?至于炮位,铁多未经熟链,又搀铅砂,掷地稍重,两耳即断;火门又或欹斜,往往炸裂伤人,至于不敢演放。武备若此,虽有健锐,亦难胜敌。向者出局交营,皆顾瞻情面,草率收受;贻误军情,莫此为甚!今宜严定制度,务以厚大坚利为主。枪炮必经委员当面演放,并由镇道会验,然后收营;否则驳回另造,且治工匠以应得之罪。如此则省局不敢偷减工料,委员不敢徇情解运,台营不敢草率点收,而军装可期坚利矣。
营制操演,弓箭、鸟枪、藤牌、刀矛各有用法;进退跳荡,腾走击刺,各有规矩。平时督,抚、提、镇较阅之时,皆按一定阵图演习;此不过死法陈规,练其步伐耳。及至既遇敌冲锋,则临机应变,惟以勇敢、便捷、整齐为上;必使手与器调、器与心调、心与伍调、伍与弁调、弁与将调,然后千人一气,众志成城,无不克敌之理。每见市中无赖,皆有膂力相尚;一营之中,岂无娴长技艺之人?苟能留心拔取,使为众兵教师,朝夕训练;将裨亲自董率,日省月试,考其优劣,能教十人以上者赏、百人以上者拔用。如此则人争以技艺见长,劲旅可成,临敌必能制胜矣。
噶玛兰新开,额设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战士二百六十名、守兵一百四十名,归艋舺水师游击管辖。所拨班兵,皆用上游四府。惟兰境北至三貂、南至苏澳边界,横亘百余里,三面负山,口隘二十处,皆生番出没之所。东临大海,其内港则乌石、加礼远二口,自三月至八月,港道通畅,民人贩载米石,小船络绎;外洋则苏澳、龟山、鸡笼洋面,南风司令,每有匪船游奕,防堵尤要。兰地僻远,在台湾极北山后,距郡十三日程、距淡水六日程,中隔三貂大山,径窄溪深,极为险阻;设有不虞,百人可以梗塞。今额兵裁四百名,分守汛防,未免单薄。须添设战兵一百二十名、守兵八十名,设都司大员统之,驻五围城内;守备移驻头围,千总移驻三貂;更设在城千总一员、外委二员,始足以资弹压。惟添兵即须筹饷。
  窃见兰营兵米饷银皆就兰厅正供余租支放,每岁银榖皆有盈余,榖约五千石、余租番银二千。今若抽拨战守兵二百名添防,则岁增兵米七百二十石,不过用榖一千四百四十石,岁尚有余榖矣。增设兵饷,战兵一百二十名,每名月饷银一两四钱;守兵八十名,每名月饷银一两,岁约用银二千九百七十六两;都司全年俸薪、马乾、养廉约银四百四十九两,千总俸薪、马乾、养廉银一百九十二两,外委养廉银三十六两。增设各兵加饷银九百五十二两耳,凡共需银四千六百余两。
  兰厅余租一项,颇有盈余;以给官弁养廉、戍兵加饷,足敷支给。至此项额兵,若再从内地抽拨,似觉纷繁。阅军册内,台郡城中驻城守参将一员、兵一千一百七十九名,北路左营都司驻嘉义兵一千二百八十二名,额兵颇多。今若于城守及嘉义二营中,酌量抽拨,即可足额;且无庸另筹饷银、眷米。如此则兰营兵力无单弱之虞,而防守更为周密矣。
台湾府治,南路至琅娇四百五十里,北路至苏澳一千二百余里。以形势而论,南短北长。兰境未开,初设北路副将一员、中营都司一员、额兵一千二百三十八名,驻彰化城内,辖嘉义都司,为北路左营;竹堑守备额兵七百二十六名,为北路右营;艋舺、新庄以上空虚。故嘉庆九年蔡逆从沪尾登岸,径至新庄。后乃添设沪尾水师一营,驻游击一员,以艋舺营守备陆路兵八百七名及兰营陆路守备,皆归管辖。所以两营陆路皆辖于水师游击者,北路副将驻彰化,鞭长莫及,故为一时权宜之计耳。沪尾游击所辖洋面,上自苏澳、下至大甲八百余里,中隔鸡笼,须候南风;由鸡笼至沪尾及于大甲,须候北风。此一路浅澳最多,向为匪船出没之所;哨捕稽查,殊为不易。今更统以陆路,实有顾此失彼之虞。一旦淡、兰有事,仍不得力。
  愚意不若以北路副将移驻竹堑,改右营为中营,抽拨彰化营额兵二百名、艋舺营额兵一百名,归竹堑守备加都司衔随同副将驻札;改彰化都司为北路左营,改艋舺守备为北路右营,同兰营守备共四营兵,统归副将管辖。其嘉义所辖驻左营都司,改归郡中城守营参将管辖。如此则北路副将中权淡水,南可以应彰化,北可以应艋舺、噶玛兰,形势始为扼要,郡城可无北顾之忧。而艋舺水师游击,惟尽心洋面,以专责成。水、陆两路,皆可得力矣。
以上五条,实为目前台湾之急务。见诸实行,必有实效。然自古治法莫如治人。苟守土之官,平时廉正公明,勤于政事,不贪安逸,吾知台人必爱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虽有奸宄,不敢萌心。即万一不虞,而吾以有备之兵御之,再以子弟之民助之,有不旦夕扑灭者,未之有也!又何致上廑宸衷,远烦数万大兵、耗费无限之粮饷也哉!
道光二年,督、抚以前台道叶公言,欲改班兵之制。观镇军疑不能决,就莹问策,为议上之;镇军亟以为然。而叶公旋擢闽抚,面对犹及此事;上命与总督筹之。三年,赵文恪来督闽、浙军。见此议,乃罢;复采其言,于台北营制有增改焉。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四·刘昫 卷一·本纪第一·太祖·宋濂 卷二百六十五·杨士奇 卷之二百九十八·佚名 ◎谈狐三·李定夷 卷六中·佚名 卷六十二·司马迁 一七二 章太炎的北游·周作人 六一 鱼雷堂·周作人 三〇 伯宜公·周作人 耶律贤适传·脱脱 乌古孙泽传·宋濂 孙作传·张廷玉 晋纪二十 孝宗穆皇帝上之下永和四年(戊申、348)·司马光 袁履登·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