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三

○福建陈友定

友定,姓陈氏,一名有定,字安国,福州福清县人,徙汀之清流。至正壬辰,寇起应募,署为巡检,累官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据守邵武、建宁、延平、福州、兴化、泉、漳、汀、潮诸路。洪武元年,被执,不屈,就诛。

至正十二年壬辰,清流人陈友定应募击贼,破之,以为明溪寨巡检。

友定,世农业,为人沈勇,喜游侠,乡人畏服之。壬辰兵起,所在骚动。汀州府判蔡公安至清流募民兵,友定以壮士见,公安与语,奇之,令统所集民兵署为黄土寨巡检。(《太祖实录友定本传》)

友定,清流明溪人。幼孤,佣于橘州富室罗氏。虽病头疮,其状魁岸,有志略。即采樵为戏,辄设队伍。罗翁奇之,将以为婿。其妻不悦,呼为“疮头郎。”因失鹅而奔宿于邻舍王氏之门,其家梦虎踞门,得友定,大异之,乞于罗翁,妻以女。俾习商贩,辄折其赀,大困,充明溪驿卒。壬辰,寇起,宁化曹柳顺据曹坊,拥众数万,其党八十余突来明溪索马,众莫敢拒。友定被酒半酣,谕众绐而尽杀之。柳顺怒,率步骑千余将屠明溪。友定发老孺登寨,誓其侣赖政、孙通、胡璃等五百人乘柳顺营,自驰击之,斩获过当,遂迫屠曹坊,擒柳顺以归。事闻,授明溪寨巡检。(郭造卿撰《陈友定传》)

陈友定从福建佥都元帅吴按滩不花讨汀、延、邵、建诸山寨,以功授清流县主簿,寻升县尹。

寻升清流县尉,邻寇数十,皆所划平,升延平路总管。(郭撰《友定传》)

吴按滩不花,将乐人,红巾寇据邵武,募义兵克复之,授福建行省参政。(《八闽通志》)

至正十八年戊戌五月,陈友谅遣康泰、赵琮、邓克明等以兵陷邵武路。十一月,陈友谅兵陷汀州路,进攻清流,陈友定击却之。

戊戌十一月癸卯,陈友谅将邓克明陷汀州。越庚子,进国清流,友定驻兵于县前平安寨,间道夜袭,大败之,追至宁化,清流以复。友定乃缮崆峡岭关寨及南北寨,守之。(郭撰《友定传》)

至正十九年己亥十一月戊申,陈友谅兵陷杉关,友定力战,友谅兵乃退。

岁己亥,陈友谅遣康泰取邵武,邓克明攻汀州,转略延平、将乐诸处。行省乃授友定汀州路总管以御之,战于黄土,获其将邓益,克明遁去。元拜友定行省参政。(《太祖实录陈友定本传》)

秋,福建运粮数十万至京师。

先是,朝廷以张士诚内附,封为太尉,且以岁饥,遣使徵海运。士诚据浙西,有粮;万国珍据浙东,有舡。两家相攻,粮竟不至。赖福建滨海,又为王土,独能运粮至京师。由是,京师民始再活。(《庚申外史》)

后癸卯四月,守漳州右丞罗良遣僚佐由海道运粮抵辽东,以给行在军。诏授光禄大夫、封晋国公,仍守漳州。良遂设南诏屯田万户府。

伍宗尧,清流人。元末盗起,邑人推宗尧为长。至正庚子,邓克明来侵清流,宗尧与其子四人率兵决战,皆死之,寇亦退去。(《八闽通志》)

至正二十一年辛丑,邓克明复取汀州,进攻建宁,不克而还。友定遂复汀州,开分省守御,升左丞。

辛丑岁,克明转掠永丰、宁都、石城、汀州宁化等县,遂陷宁昌,破杉关,掠光、泽,道顺昌以攻建宁,不克,还兵据抚州。是冬,大明将邓愈逼抚州。(《太祖实录》)

邓克明皆胡廷瑞复陷邵武、延平,攻建宁,城西北立数十砦,以铁炮、火箭、云车、机弩攻突不少息,凡十有八旬,城中食且尽。平章完者帖木儿谓非陈总管不可解。八月壬辰,友定奉檄偕行,驰数十骑,突围入战,众欢呼曰:“陈总管来,吾属生矣!”友定叱守将阮德柔开北门,焚橄榄山砦,还夺水南砦,败之于菱角塘,万安州贼践溺者千余人,孙通等寻复建阳、崇安、浦城诸县。友定寻复邵武郡县,贼散走,辄遮杀之,度三关以遁。安抚使李国凤上其功第一,升福建行省参知政事。(郭《传》)

按《元史 顺帝纪》壬寅五月,友定复汀州,称参知政事。则知《宝录》辛丑升左丞者误也,当以复建宁功升参知政事耳。郭《传》纪复建宁在壬寅岁,则又误矣。当依《宝录》载在辛丑为正。考予愈及克明本传则知之矣。

至正二十二年壬寅(天完治平四年)五月乙巳朔,福建行省参知政事陈友定复汀州。

壬寅五月,友定复汀州,凿九龙滩石,通舟楫,以运汀粮。(郭《传》)

友定自延平南引兵,水陆并进,一由顺昌出将乐,一溯延平溪而上清流,会攻汀州,克其城。友定既复汀州,遂有据福建之志,威迫平章燕只不华。所收郡县仓库,悉入为家赀,收官僚以为臣妾,有不从者,必行诛窜,威镇闽中。(《秘阁元龟政要》)

至正二十四年甲辰(天完治平六年),又置分省于延平,以友定为平章。

于是闽中八郡皆友定所守。(《太祖实录》)

先是十六年,置福建行中书省,及二十六年复置福建行枢密院。至是,天下大乱,福建诸路及广东潮州俱平章陈友定据而守之。

建宁,十七年改建宁路总管府。二十二年立建宁分省,既而陈友定据之,复废分省。泉州,十八年立泉州分省,二十二年西域那兀那纳等窃据其地,二十六陈友定取之。漳州,二十二年漳州行中书分省右丞罗良据其地,二十六年陈友定取之。汀州、延平、邵武俱二十二年为陈友定所据。(《八闽通志》)

至正二十五年乙巳二月己丑,元福建行省平章陈友定来侵处州。

友定犯处州,大明参政胡琛往援,友定闻琛至,遁去。琛追至浦城,击败守将岳元帅,遂下浦城。(《太祖实录》)

四月己丑,大明参军胡琛攻克建宁之松溪,获陈友定守将张子玉而还。

五月,胡琛言:“近克松溪,获张子玉,余众败奔崇安,请发广信、抚州、建昌三路兵并攻之,因规取八闽。”上曰:“子玉骁将,今为我擒,彼必丧胆,乘势攻之,必无不克。”命指挥朱亮祖由铅山,建昌左丞王溥由杉关会琛进兵。(《太祖实录》)

六月壬子,大明指挥朱亮祖等克崇安,进攻赶超要,参军胡琛被执,死之。

时陈友定将阮德柔婴城固守,亮祖欲攻之,琛视氛不利,亮祖迫琛使进。德柔兵屯锦江,逼琛阵后,亮祖督战益急,琛不获已,进击之,破其二栅。德柔尽率精锐,围琛军数重。日已暮,琛突围而出,德柔伏兵忽起,琛马蹶被执,送于友定。友定初甚敬礼之,会元使至,督迫,遂遇害。(《太祖实录》)

友定赴建宁,遣阮德柔兵四万屯锦江,绕琛背以断归路。琛破其二寨,友定率牙将赖政等二千余人突与琛战,德柔逆兵夹攻,琛马蹙被执,颇宽遇之。琛为具道上威德,并道天命所在,援窦融归汉事以感之。友定笑曰:“己既被执,而且诱人不忠,何耶?”太祖遣使以良马、金币赎琛,会元使至,督逼之,遂杀琛并其使。(郭撰《友定传》)

按:《实录》“琛为德柔兵所执。”而《神道碑》及《行述》俱云:“琛破其二寨,友定惧,帅精锐围我营,公突阵与决战,马蹶被执。”盖《碑》与《行述》所纪为详,而《实录》从其略也。郭《传》载此战尤核。

至正二十六年丙午,陈友定平兴化、泉州二路。

丙午岁,兴化林珙与惠安陈同、柳伯顺仇杀,引番阿巫那及亦思巴奚兵,攻劫累年。时伯顺据兴化,行省檄友定讨捕番寇,遂拥兵南下。四月,阿巫那党白牌、马合谋、金阿里等攻兴化迎真门,友定之子宗海已领兵夜入城中。明日,开西、南二门,纵兵而出,白牌等见城门骤开,已疑,及见兵出,旗服鲜明,步伐整肃,益恐。亦思巴奚所恃者,弓箭、刀牌。宗海兵直前抟执之,亦思巴奚大败,僵尸数千,追擒白牌等杀之,余众奔溃。所在农民以锄挺击攀杀,惟逸四骑去。是日,友定师至,抚集军民,完复路治,声势赫然。伯顺在城中,听令,而同及珙皆敛兵奉约束。先是,泉州赛甫丁据福州路,战败,余众航海还据泉州,故有阿巫那之乱。友定命宗海督伯顺及同等兵合珙水军,并攻泉州,友定自以师继之。五月,克泉州,擒阿巫那等。至是,兴、泉三郡始免亦思巴奚之祸。(吴源《至正近说》,郭撰《友定传》同)

八月戊寅,元以李国凤为中书左丞,陈友定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

八月,晋行省平章,修城池,缮守备,分遣诸将各守郡县。(郭撰《友定传》)

九月,陈友定陷漳州路。

长汀人罗良,授漳州总管,与友定素有却。九月,友定使至漳,良独不下,乃以书责友定,友定大怒,益发兵攻之。良使三千人操强弓毒矢,伏江东以待之,诫有警,勿轻移。一夜,友定以兵千人夜攻海仓寨,扬言夺海州,乘潮直下。千夫长张右古等违良节制,悉兵赴之,友定兵遂渡柳营江,士卒惊溃,良迎战于马岐山,败绩,遂围城。环攻旬月,良誓死以守,城中矢石俱尽。良尝诛百夫长卢清,其子善徵在幕下,延友定入城,良与巷战,死之,友定遂据漳州。以其地势完固,乃凿山以泄之,而缩城之西北。凡平闽诸寨三百余,奄有潮州,以行省郎中王翰德望素着,表授潮州总管兼循、梅、惠州。(郭撰《友定传》)

友定既为平章,发兵讨省内未服者,远近闻风献城,无敢角者,惟良卓然不屈,以书责之,曰:“足下为参政,国之大臣也。汀州之复,乃其职耳,可以功高自恣耶?燕只平章,足下之僚长也,可以威而迫之耶?夫非其君命而得郡邑者,人人皆得而诛之矣。今郡邑之长,君命也,固不可以加﹃;百司之职,君役也,固不可以加窜。足下破郡邑为家赀,驱官僚为臣妾,口言为国,心实私耳。跬步之际,真伪甚明,不知足下将为郭子仪乎?将为曹孟德乎?”友定得书大怒,益兵攻漳州,檄曰:“早降则终享富贵,不降则噍类无遗。”(《袭飞纪略》,《鸿猷录》同)

至正丙午,省丞陈友定命总制郡事。理问张某改筑东、西、北三面,亲旧基小二千余丈,独南一面仍其旧,浚河三百五十九丈。

王翰,庐州人,江浙行省郎中,元亡,屏居永福山中,洪武中,以荐被徵,自裁。(并《八闽通志》)

按:罗良事不见正史,俟更考之。

十二月,陈友定将建宁阮德柔遣使来纳款。

诏德柔以原官守郡,德柔卒为友定所并。(见《章溢传》)

至正二十七年丁未五月戊寅,元以空名宣敕遣付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曲出、陈友定同验有功者给之。

友定据全闽,八郡之政,皆用其私人以总制之。朝廷命官不得有所与。(《元史 迭里弥实传》)

蓝光,江西人,官行省都事。时八郡骚扰,陈参政方事兴复,光总藩幕,独謇謇持正,偶一言不合,遂拂衣而退,曰:“吾岂贪禄者哉!”国兵下全闽,光深衣幅巾,隐居教授,越三十二载卒。(黄仲昭《八闽通志》)

福宁州人陈瑞孙为福建宣慰使,出镇福清州,拒友定,被执,愤骂见杀,其妻及幼女皆投井死。崇安令孔楷,拒友定而死。建阳人詹翰,保障其乡,不从友定,亦遇害。友定由福清平海上乌尾贼,海上人立碑颂之,遂于建阳因闽越王大潭城址增筑之,以备我兵。(郭撰《友定传》)

癸未,福建行宣政院以废寺钱粮由海道送京师。

闽入贡大都,道路阻绝,友定岁时多遣贡舶,由海道抵登、莱,其得达者什之三四。元主嘉之,下优诏褒美。(王世贞《补元史列传》)

甲申,大明诸将言陈友定窃据闽中,擅作威福,宜乘势取之。上曰:“吾方致力姑苏,而张氏降卒新附,未可轻举。友定据闽已久,积粮负险,以逸待劳。我师深入,主客势乖,万一不利,进退两难。兵法贵知彼知己,徐而取之,未为晚也。”(《太祖实录》)

九月,大明太祖高皇帝命参政朱亮祖等帅师讨方国珍。

国珍求援于友定,友定恨其部下误杀海戍,不之援。(郭撰《友定传》)

十月,太祖命中书平章胡廷瑞为征南将军,江西行省左丞何文辉为副将军,率安吉、宁国、南昌、袁、赣、滁、河、无为等卫军由江西取福建,湖广参政戴德从征。

上谕廷瑞曰:“汝以陈氏丞相来归,忠实无过,汝往年尝攻闽中,必深知其地理险易,故命汝总兵取福建。何文辉、戴德皆吾亲近之人,勿以此故废军政。(《太祖实录》)

十二月丁巳,大明兵度杉关取邵武路。

时邵武、建宁、延平、福州、兴化、泉、漳、汀、潮诸路,皆陈友定所据。(《元史》)

十一月壬寅,廷瑞师攻杉关,赖政为指挥,战屡不利,退保汀州。廷瑞遣指挥沈友仁、费子贤乘胜略光、泽,下之。十二月甲辰,师至邵武,守将李宗茂降。丁巳,至建阳,守将曹复畴降,留沈友仁守之。(《太祖实录》)

戊午,太祖敕征南将军汤和、副将军廖永忠、都督佥事吴祯,帅舟师自明州海道以取福州。

以骑兵出杉关,取邵武,以舟师由海道趋闽。(《元史》)

己未,广信卫指挥沐英破分水关,略崇安县,克之。

太祖敕副将军李文忠帅师由浦城取建宁。

上问平闽诸将于章溢,即日诏文忠出师,从浦城取建宁。(《章溢神道碑》,《实录本传》同,《实录》载在洪武元年二月,《岐阳神道碑》同。)

上诏文忠出师,以溢子存道率乡兵从之。文忠率部将缪美、镇抚谭济等兵三万攻浦城,友定守御偏将胡璃豪悍多力,屡出死战,美、济兵屡不利。文忠复遣万户武德兵挑战,璃不为意,闭关酣酒而卧。缪美、武德乘夜雨斫关入,璃醉起,手刃数十人。时大寒,血凝刃,遂败死。进攻邓益铜船山寨,文忠不敢轻进,乃屯浦城,待海师消息。友定大惊,自率兵至延平,复遣兵至邵武、建宁。(郭撰《友定传》)

按:郭《传》载攻浦城事,不见他书,其记文忠出师,与《章溢神道碑》合,可以补罗史之阙,故存之。

庚午,大明兵由海道取福州,守臣平章政事曲出遁,行宣政院使朵耳死之。

初,友定环福州城外,皆筑垒为备,每五十步更筑一台,严师守之。闻我师入杉关,乃留同佥赖正孙、副枢谢英辅、院判邓益以众二万守福州,自率精锐守延平以拒。和等舟师自明州乘东北风径抵福州之五虎门,驻师南台河口,遣人入城招谕,为平章曲出所杀。曲出出南门逆战,指挥谢得成等击败之。是夜,参政袁仁遣人纳款。我师于台上蚁附登城,遂开南门,邓益拒战于水部门,击杀之。正孙、英辅自西门出走延平。曲出等皆怀印绶,挈妻子遁去。参政尹克仁赴水死。行宣政院使朵耳麻不屈,下狱死。佥枢密院柏铁木儿居侯官,积薪楼下,纵火焚其妻女,遂自刭。和遣袁仁暨员外余善招谕兴化、漳、泉诸路,分兵犭旬略福宁等州县未附者。(《太祖实录》)

和等率舟师由明州海道擒杀把海指挥孙通、严程,乘虚而下,不数日,掩至福州城下,围西、南、水部三门。(郭撰《友定传》)

广东廉访司佥事获独步丁,闲居,寓福州,以石击其腰投井死。江西行省左右司都事吕复以行省命摄长乐县尹,引绳自经死。(《元史 忠义传》)

侍御史韩准请老,未报,藉藁堂下,以丧礼自处。吏来,迫其宣敕,准取而枕之,励刃向吏曰:“必欲之,并取吾首去。”后病,不饮药而卒。(《八闽通志》)

洪武元年戊申五月,兴化州军民诣汤和军纳款。

参政袁仁遣宣慰使关住至兴化谕降,友定所设府判徐升及元帅王思义、叶万等密谋杀关住及经历郑元明,尽取丰盈库银帛,驱其兵走泉州。耆民李子诚、吴弥明等首倡迎降之说,往福州,全城归附。(吴源《至正近说》)

壬午,胡廷瑞等师至建宁。壬辰,克建宁。

廷瑞师至,守将同佥达里麻、参政陈子琦谋曰:“大明兵自入杉关,其锋不可当。今城中军士不下万余,储蓄尚富,可以拒守,彼攻不克,必将自退,因而乘之,或可以得志。”廷瑞等数与挑战,固守不出。我师攻围益急,达里麻不能支,夜潜至副将军何文辉营纳款。廷瑞整军入城,执子琦送京师。(《太祖实录》)

大明兵取建宁、延平二路,陈友定被执。

先是,上遣使招谕友定,友定大会诸将,杀使者,置其血酒瓮中,慷慨饮之,誓众死守。汤和师至延平,隔水而阵,分一军渡水攻其西门。友定谋于众曰:“彼兵方锐,不如持久以待之,伺间而动,必有可胜。”遂严敕军士巡城,昼夜不少息。诸将请出战,友定不许,数请不已,友定乃疑其部将萧院判、刘守仁有贰心,即收其兵柄,杀萧院判。刘守仁知事急,来奔,士卒多逾城夜遁。围城凡十日,城中军器局失火,炮声乱发,我军疑其内叛,遂并力攻城。友定见势穷蹙,乃与副枢谢英辅、参政文殊海牙诀曰:“大事已去,吾无以报国家,惟有死耳,公等宜自勉。”乃退于省堂,按剑仰药饮之。达鲁花赤白哈麻具服北望拜泣,与谢英辅皆自经死。赖正孙等夜开门出降。黎明,我师入城,友定气未绝,遂舁之出水东门外,值大雷雨,复苏,械系送京师。以唐铎知府事。友定子宗海闻其父兵败,自将乐来归,遂并执之。(《太祖实录》)

汤和等命指挥孙虎督新附者守福州,乘势自水口舟骑并抵延平水南,隔溪而阵。廖永忠渡水攻西门。友定仓卒遣参政文殊海牙、指挥赖政等,七战不胜,闭门坚守。汤和奉命招降,友定力拒之,曰:“吾为元守土官,可以土地易富贵耶!”子宗海叩谏不听,遣出守将乐。将佐知其不降,乃数请出战,友定心疑,杀其将萧院判,士卒多逾城夜遁。徐大兴攻其东北,廖永忠攻其西南,鼓噪甚逼。又闻李文忠、胡廷瑞兵皆迫攻,友定度不能支,乃衣冠北面拜讫,饮药将绝,为神武门疾雷震醒,械送京师。宗海自将乐来归,并执之。(郭撰《友定传》)

癸丑,陈友定至建康,伏诛。

友定至京师,上诘之曰:“元纲不振,海内土崩,天命更革,岂人力所能为。尔窃据偏隅,负固逆命,害吾参军,杀吾使者,陆梁弗服,欲何为哉!”友定对曰:“事败身亡,惟有死耳,尚何言!”遂并其子诛之。(《太祖实录》)

国兵既取闽,俘友定至京,上命公之子祯脔其肉,以祭公。(《胡琛行述》)友定至京,帝将释之,授以原官,曰:不降,伏“铜马”(古炮烙刑也)。友定伏之。命瘗其尸。(郭撰《友定传》)

六月丙辰,汤和传檄至漳州路,达鲁花赤迭里弥实死之。

大明兵既取福州,兴化、泉州皆纳款。吏走白招谕使者至,迭里弥实从容诣厅事,具公服,北面再拜,引斧斫其印文,大书手版曰“大元臣子”。即入位端坐,拔佩刀,事刂喉中以死。既死,犹手执刀按膝坐,俨然如生。(《元史 忠义传》)

甲子,陈友定故将金子隆陷将乐。

友定既败,其将金子隆、冯谷保纠合清流、宁化散卒陷将乐,杀知县马源、主簿苏兼善,乘胜寇延平,攻四鹤门,指挥罗得聚、千户李申击却之。复与官军战于城南桥,指挥蔡玉奋击,大破其众,追至沙县之青云寨。子隆等负险固守,沐英遣兵夹攻,破之,擒冯谷保。七月,李文忠攻破清流,宁化诸山寨,获金子隆及其余党,闽地悉平。(《太祖实录》)

闽有三忠,谓福建平章陈友定、佥枢白帖穆尔子寿、漳州达鲁花赤迭里迷失子初也。(王逄《集》)

福清参军陈八不仕,藏友定像,长身巨目,状貌伟然,其家尚世世祀之。(郭撰《友定传》)

解缙云:元末起义诸人,独陈友定始终尽节为无愧。(《月山丛谈》)

友定起布衣,以累功而受职,视国珍辈不同,既为平章据全闽郡县,不服则征之。其时既乱,不得不以便宜从事耳。朵耳、迭里弥实辈,多元死节之臣,倘友定果跋扈窃据,则朵耳辈必先死之,安肯与乱同事哉!(郭造卿撰《陈友定传赞》)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三·魏徵
  卷一百·表第一·诸王世表一·张廷玉
  卷七·谷应泰
  刑部左侍郎杭奕禄等奏折 二、曾静等供词及押解犯人进·雍正
  第八章荆公与神宗·梁启超
  中法兵事始末·罗惇曧
  卷之二百六十四·佚名
  今献备遗卷九·项笃寿
  第七十五卷 文苑 二·缪荃孙
  七五 四百年前·周作人
  手镜录·王士祯
  ●牧令须知卷二·刚毅
  多小未能舆謀案·佚名
  二十·沈从文
  叶惠钧·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一十九·彭定求

        卷219_1 【石笋行】杜甫   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古来相传是海眼,   苔藓蚀尽波涛痕。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难明论。   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仍存。惜哉俗态好蒙蔽,   亦如小臣媚至

  • 序·房祺

    河汾诸老诗集序金源氏自兴定以後与元日寻干戈士生其间形之声诗类多感慨悲歌之语亦其时之使然也若太原元遗山值金亡不仕为河汾倡正学麻贻溪张石泉房白云陈子京子扬段克己成己曹兑斋诸老与遗山游从宦寓中一时雅合以诗鸣

  • 卷六·沈德潜

    徐祯卿祯卿字昌穀,吴县人。弘治乙丑进士,官国子博士。迪功诗,大不及李,高不及何,而丰骨超然,故应鼎足。朱锡鬯云:“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大复是也。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不尽无,空同是也。人所应有不尽有,人所应无尽

  • 卷四百五十四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起哲宗元祐六年正月盡其月   春正月辛酉朔,不受朝。   丁卯,以皇城使黃忱領端州刺史,六宅使胡田領循州刺史,宮苑副使李贇為皇城副使,左藏庫副使許慶為皇城副使,莊宅副使孫暉為右騏驥副使,供備庫副使李備為文思副使,供

  • 卷三十·吴广成

      绍圣三年、夏天民安七年春二月,以兵入延州,侵义合寨。  梁氏以地界不定,数肆凭陵。哲宗用宰相章议,罢诸边分画,令督众乘势进讨。梁氏愤怒,发兵入绥德界,攻义合寨。义合与保安军德靖寨绵亘七百里,中间堡垒参差,烽燧疏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七十·佚名

    万历四十六年五月戊子朔夏至大祭 地于 方泽遣公张惟贤等行礼○刑科给事中姚若水奏奴用谋极狡须宜预防请罢内市慎启闭清占役禁穿朝令诸监各置木牌出入查验以防夹杂责成直卫首领以防顶替○有净犯庞忠紏把棍王云等阻挠

  • 卷十九·萧常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十九     宋 萧常 撰列传十四 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幼孤笃学家贫未尝问资产讽诵有得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研精六经尤工书札亦通天文而不加意诸子文章非心所好不观

  • 李师道传·欧阳修

    李师道,是李师古的异母弟。师古曾说“:即使不能改变民间疾苦,也要使其知道衣食之从何而得。”让他管密州之事。李师古病了,召来亲信高沐、李公度,问他们:“我死了以后,你们准备让谁即位?”两人迟疑未答,李师古说:“难道你们想以

  • 李处温传·脱脱

    李处温,析津人。伯父李俨(耶律俨),大康初任将作少监,累官参知政事,封漆水郡王,与北枢密使萧奉先颇有交情。执政十余年,善于逢迎献媚。天祚又宠信重用他。耶律俨去世,奉先荐举李处温任宰相,处温因奉先有提拔自己之力,倾心阿谀附

  • 卷三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三十九礼部祠祭清吏司升配凡列圣升配之礼勅工部敬制升配神牌南郊於昭亨门外北郊於坛北门外祈年殿於坛西门内之左各设恭制神牌黄幄内阁翰林院官书字大学士二人上香行礼既成先配南郊後配

  • 總序·佚名

    ○大王諱祘,字亨運。英宗大王之孫、莊獻世子之子,母惠嬪洪氏。〈籍豐山領議政鳳漢女。〉以英宗命爲眞宗大王之子,母妃孝純王后趙氏。〈籍豐壤左議政豐陵府院君文命女。

  • 卷七·何楷

    <经部,诗类,诗经世本古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世本古义卷七 明 何楷 撰 殷帝乙之世诗五篇 草虫思南仲也南仲以王命城朔方遂伐西戎其室家思念之而作此诗【篇中喓喓六语与出车篇全同以是知为南仲之室家思南仲也愚又疑

  •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佚名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为我说言说分别相心法门。我及诸菩萨摩诃萨善知此故。通达能说所说二义。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令一切众生於二义中而得清净。佛言:大慧。有四种言说分别相。所谓相言说。梦言说计

  •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二·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四緣義第四十六   [一]菩薩摩訶薩欲知諸法因緣次第緣緣緣增上緣當學般若波羅蜜.   一切有爲法皆從四緣生.所謂因緣次第緣緣緣增上緣。因緣者.相應因共生

  • 报国寺募修大殿缘起·太虚

    微尘钜宇,皆无量因缘所成;胜地名蓝,盖有情功德之相。是以大郧峰前,寺崇保国,古灵山畔,庙祝张侯。溯厥本原,托始乎汉骠骑之舍宅;号兹徽美,乃由夫唐僖宗之赐名。赵宋有法智高足德赞尊者主持斯刹,恢彍旧观,别出心裁,构成佛殿,形式为四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三·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一切佛语心品之三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意生身分别通相。我今当说。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三种意生身。云何为三。所谓三昧乐正受

  • 祖师道影传赞记(附)·德清

    祖师道影传赞记(附)国初大内有祖师画像八十八尊。供牛首山之祖堂。达观师。属新安名手丁南羽。重摹分送五台峨眉南岳。则万历甲申岁也。曾仪部携南岳本归湖东。憨公转示吴兵宪生白。兵宪又属史生。临一册自随。则乙卯

  • 剧院风情·毛姆

    《剧院风情》是毛姆自称在十分欢畅的心情下写下的一部自己特别心爱的作品,动用的是他在戏剧界混迹多年的生活素材——别忘了他曾是英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剧作家之一。朱莉娅·兰伯特是英国舞台上的一代名伶,她是个天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