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

  绍圣三年、夏天民安七年春二月,以兵入延州,侵义合寨。

  梁氏以地界不定,数肆凭陵。哲宗用宰相章议,罢诸边分画,令督众乘势进讨。梁氏愤怒,发兵入绥德界,攻义合寨。义合与保安军德靖寨绵亘七百里,中间堡垒参差,烽燧疏远,延州军不能应。大掠而还。

  三月,围塞门寨。

  复遣数万众围寨门,大持攻具,相持数日。闻延经略遣大兵至,乃退。

  秋八月,寇顺宁寨,败还。

  泾原将张蕴伏兵隘中,约闻呼则起。夏兵遂败,被俘、斩者数百人。

  九月,遣右厢首领诱环庆官兵至鸡靶岭与战,不胜。

  梁氏命右厢一带首领遣使从间道至环庆路,诈言“愿举族归汉”。章遣将钟传、折可适率兵援接,至鸡靶岭,夏兵卒起,四围合击,力战不胜,传等全师退。

  冬十月,国主奉母将兵寇延,陷金明寨。

  乾顺见连次扰边不利,奉母梁氏率众号五十万入延,西自顺宁、招安,东自黑水、安定,中自塞门、龙安,金明以南二百里间,烽火相继不绝,游兵直至延州北五里。知州城有备,自长城一日驰至金明,列营环城,梁氏母子亲督桴鼓,城遂陷。守兵二千五百人,惟五人得脱,城中粮五万石、草千万束皆尽,杀皇城使张舆。临行,留书置汉人颈上,曰“贷汝命,为我投经略司”。书言:“夏国昨与朝廷议疆场,惟小有不同,方行理究,不意朝廷改悔,却与坐团铺处立界。本国以恭顺之故,黾勉听从,于境内立数堡以护耕,而延出兵悉行平荡,又数入界杀掠。国人共愤,欲取延。终以恭顺,止取金明一寨以示兵锋,亦不失臣子之节也。”延帅吕惠卿上之,枢密院不以闻。

  按:前书梁氏“自将”,恶梁氏也;此书“奉母将兵”,罪乾顺也。

  十一月,献金明俘于辽。

  中国自金明破,哲宗命缘边诸路相度要害,增严守备。熙河将王文郁等筑汝遮为安西城,以通秦凤援师。梁氏惧中国声讨,遣使献俘辽国,以为应援。

  十二月,争葭芦城,不克。

  夏兵据横山,并河为寨,四出寇掠,秦、晋之路皆塞。知太原孙览谋取葭芦戍,扼其险阻。梁氏遣兵数万屯境上,览下令:“吾兵少,须满五万。”方西夏兵闻而备懈,一日,猝为览所乘,大败。览遂城葭芦。

  绍圣四年、夏天民安八年春正月,悉兵屯河外,泾原官军袭没烟峡,破之。

  夏兵入延,右厢种落尽屯河外,以为进取计。泾原帅毛渐使钤辖王文振乘虚袭破没烟峡寨,斩三千余级,河外兵回援不及。

  二月,于阗国破瓜、沙、肃三州。

  于阗黑汗王阿忽都董娥密竭笃使其子诣京师,上表言:“缅药家作过,别无报效,已遣兵破夏国瓜、沙等三州。”哲宗诏厚答之。

  按:夏,小国也。东北邻塔坦,西南接邈川,已足牵制兵力。兹西有于阗扰其瓜、沙诸州,国之外患多矣,犹不知自保,频扰边陲,其不能得志也宜哉!

  侵绥德城。

  夏兵七万攻绥德,延官兵力拒,不得逞。

  闰二月,寇麟州,败绩,首领七人战殁。

  梁氏遣兵六万,攻麟州神堂堡甚急。都监贾岩以数百骑巡屈野河,间道据北栏坡,从岭上驰下奋击。夏众仓猝,首尾不能救,近上首领七人皆死,余众号哭走还。

  按:兵败,不书所杀之数,其书者,重词也。夏人叠次犯边,胜负相半。麟州之战,贾岩以数百骑破六万余众,杀首领七人,其功伟矣!

  三月,围葭芦城,不克。退守长波川,与河东兵战,败还。

  葭芦城工甫竣,梁氏遣兵围之六日。知石州张构率所部赴援,夏兵战不胜,退保长波川,据险以待。会河东将折克行率兵入界迎击,被杀者两千余人。

  夏四月,令民耕大理河东地。

  夏国近边二三百里人户众多,资粮易集。乾顺令蕃部扬言“城里是汉家,城外是蕃家”。常于夜间直至大理河东葭芦境上侵耕旷地,昼则却归本界。经略使禁之,不能止。

  争灵平会,败走。

  知渭州章以夏兵猖獗,议守泾原之灵平会,命钟传与部将苗履统众城之,梁氏遣兵力争。传将步骑二万出不意造河梁济师,作金城关,扼其险要,夏兵遂败。

  监军嵬名济救洪州,兵败,洪州失守。

  灵、夏、绥、银地多旷土,每岁资粮取足于洪、宥,而二州羌户劲勇善战,国中恃为肘腋。自宥州频经兵燹,城郭残破。知保安军李沂以兵围洪州,嵬名济率众赴援,与沂军战,不胜而走,城遂破,内外居民族帐尽被焚毁。

  环庆官兵破盐州,寻复之。

  环庆钤辖张存率兵入夏界,至三角川,遣锐卒攻破盐州,俘戮甚众。及还,梁氏遣兵追袭。存上高原平少憩,夏兵纵火,四面攻击,杀蕃官承制赵宗锐等,复取盐州。

  集兵驻没烟峡,以争平夏城,不克。

  葫芦河据西州形胜,章拟城之,以逼夏国。令总管王文振统熙河、秦凤、环庆诸路兵,以折可适为副,阴具版筑,筑城于石门峡好水川之阴,控扼韦州、灵、夏诸隘。梁氏集倾国兵驻没烟峡,设伏以待。可适兵先至,失道入伏中,死者千人。左骐骥使姚雄率熙河卒七千赴援,夏兵据险不战,乘高下瞰。一日得间,分头暴集,人各携草一束,锹一具,填濠而过,掘城身。雄奋勇迎击,流矢注肩,战益厉。夏兵引却,被斩三千余级,俘掳数万,城遂成,赐名平夏。

  五月,遣使以宋城要地告于辽。

  梁氏遣使告于辽曰:“夏国与南朝历年交和,忽于诸路齐发人马,大行杀掠。今则深入近里地分,及于朝廷边界相近诸要害处多修城壁,侵取不息。伏望计会南朝,却令还复所夺疆土、城寨,尽毁所修城壁。”

  左厢首领没药内附。

  没药本顺宁寨蕃官,元六年投入夏国,官左厢首领。顺宁寨巡检刘延庆遣蕃部均陵陵诈投入国,说令返正。没药携所部内投,授右侍禁,令依元部坐住。

  秋七月,饥。

  国中大困,民鬻子女于辽国、西蕃以为食。

  都统军贺浪罗将兵救宥州,大败。

  自张蕴兵还,梁氏复取宥州。延经略使吕惠卿命诸路出兵讨击,熙河将王愍兵抵宥州,洪、宥、韦三州都统军贺浪罗率众赴援,愍击败之,追奔二十里,遂入宥州,焚官署、仓狱、行宫并文籍、簿书,屯兵淖河。贺浪罗复遣首领移卜淖、凌吉讹遇以千骑邀官军,后与愍等转战而南,至秦王井,为神臂弓射却,死者甚众。因退据高原,愕视不敢动。

  八月,夏州被围,复遣使如辽乞援。

  梁氏自七月中点集河南、北诸路人马,谋犯延路白波流诸处。都监刘安将兵入界,梁氏遣众御于浪沁沙,败绩。安进薄夏州,梁氏令城中谨守。复遣使求援于辽,言:“自被南宋侵图约二十年,于诸要害进筑城寨不少,今岁以来,又多修筑。夏国疆宇日更削,频受侵陵,乞发大兵援助。”辽主令涿州牒雄州云:“西夏本当朝建立,两曾尚主。近累使奏告,被南朝侵夺地土,纵兵杀掠,有害和好。请追还兵马,毁废城堡,悉归所侵。如尚稽违,当遣人别有所议。”

  彗星见,肆赦,改明年元。

  梁氏聚兵,将窥泾原,以彗星见,放散人马。乾顺仿中国制,减膳,避殿,下罪己诏,大赦,改明年元曰“永安”。

  按:上书“饥”,乃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天之示警于夏也。乾顺不自修省,聚兵将窥泾原,于是又有彗星之异。始罪己肆赦,放散兵马,不亦晚乎?

  九月,蕃官妹纳僧哥内投。

  妹纳僧哥为带牌天使,闻中国敕榜招谕,遂内奔。授礼宾副使,充兰州部落子巡检。

  冬十一月,熙、秦官军破白草原,抵天都山,无所得而回。

  中国屡行讨荡,夏国天都山属蕃尽将牛、羊、窖粟预行远徙。时熙河两路兵四万出塞,将至锉子山,监军司以十万骑阵白草原拒战,不胜,拔营西走。两路军直入天都监军司所搜挖,无所得,军士粮竭,饥死者半,乃回。

  元符元年、夏永安元年春正月,延官军入界,拒之十里井,杀顺宁寨监押石福。

  延副总管王愍率诸将由塞门入界,大首领凌吉讹遇合洪、宥两监军兵迎战,不胜,退至十里井。福与部将贺文密恃胜来追,带金环首领数人皆战死,文密亦重伤,福殁于阵。

  二月,犯大定城。

  大定属兰州与夏国分界处,梁氏兵屯界上,肆行抄掠。闻兰州知州王舜臣兵出金城关,乃退还。舜臣追至右厢监军司地,夏兵返战,不克,带牌天使数名皆死。

  三月,监军阿燕率族内投。

  与其子襄渠及家口、人户约千人。阿燕老将,多计谋,习边事,常出兵寇环庆。自中国取安疆寨,阿燕惧罪。经略司孙路使人招之,遂内附。部族闻其降,节次投者共二千七百人,马、驼、牛、羊四千余。哲宗特除阿燕宥州刺史,充环庆路沿边兼横山一带蕃部都巡检使,赐名“怀明”。襄渠授三班奉职,赐名“世忠”。已而,蕃部默吹、萌山等亦从延、泾原路请降,默吹补内殿崇班,萌山与副兵马使。

  附:《哲宗实录》:元符元年三月癸酉,河东路经略使奏,崇仪使张世永等领兵出界,于胜罗没陇横川一带讨荡,斩一千余级,大小首领二十余人。考此事《宋史》不载。

  夏四月,泾原官军出没烟峡来攻。

  泾原兵三次来袭,羊马被掠甚众。至是,统制官孙文将九千骑出没烟峡,直抵屯兵所,斩级、获孳畜而退。

  大首领嵬名药默内降。

  药默,乾顺疏族,领会州一带蕃部。是时由熙河路内归中国,令补西头供奉官兼本族巡检。

  监军嵬名济入延,围顺宁寨。

  济围顺宁,副将张守德以轻兵邀击。济退走长城岭,至赤羊川,被斩十二级,失马四十匹。时有降羌潜告师期,守德预为备,故济不得逞。

  五月,延官军攻夏州,大首领嵬名乞勒以兵护大沙堆,不克。

  沿边人户因官军连次讨击,并于大沙堆建栅,聚族自保。时延路以顺宁之围,遣钤辖苗履统诸将出塞,攻夏州。梁氏恐官兵焚荡大沙堆蕃族,遣嵬名乞勒、那哆丁驻兵南面防护。苗履挥众奋击,乞勒等大败,丧失万计,退走五十里。

  六月,梁氏乞兵于辽,辽集兵次于境上。

  乾顺屡次乞援,辽主但牒雄州,令还夏国疆土,不肯发兵。梁氏乃自为表请之,多怨望语。辽主不悦,声言点集人马应援夏国,仍次境上不出。

  按:书“梁氏”何?志祸始也。梁氏以辽主不肯应援,自为表请,致以怨辞,逢怒。他日鸠毒之祸始于此矣。

  蕃部喝强山、讹心内奔。

  二人乃监军妹勒都逋亲随,由泾原入降,俱受左班殿直。强山言夏国欲以今秋并兵寇一路,不攻城寨,但觅便深入,杀掠人户。经略司以闻。

  秋七月,以兵入泾原。

  梁氏以中国筑没烟前、后两峡,控扼天都形势,于是编拦人马,出没隆德寨、九羊谷,又于柽沟段大道掘濠作堑,纵游骑侵杀边铺戍卒。守将折可适同蕃官慕化率兵伺懈出击,方止。

  掠熙河平西寨。

  掳熟户二十余。

  八月,嵬名济以兵保青岭,与延将苗履战,败绩。

  初,中国闻强山言,谋纵兵讨荡。于是王舜臣出熙河,张世永出河东,折可适出泾原。延遣履护七将九千骑,于是月七日会于柳青平。诘旦,至青岭。济屯兵岭北拒之,履等奋击,济大败,被杀五百余人,亡牛、羊万计。岭南北一带,禾稼蹂践殆尽。

  九月,有星出东井西。

  如太白状,占者云:“宫中有忧。”梁氏闻之恶,复谋举兵。

  冬十月,梁氏复自将攻平夏城,溃还。

  中国自城平夏,沿边诸路相度膏腴,相继进筑。国人愤曰:“唱歌作乐地,都被汉家占却,后何以堪?”梁氏谋举国争之,与乾顺计曰:“平夏视诸垒最大,守将郭成最知兵。兵法:攻其坚,则瑕自破。”于是亲将四十万众,自没烟峡疾趋平夏。连营百里,建高车曰“对垒”,载数百人,填堑而进,飞石激火,昼夜不息,兵士死者数千,伤者倍之。经十三日,城中捍御有方,终不能破,粮渐乏。一夕,大风起西北,冲车悉震折,众大溃,梁氏惭哭嫠面而遁。

  按:书“复将”,甚词也。梁氏穷兵黩武,以一女子常在行间,军中有妇人,兵气为不扬。大风震车,戎众奔溃,有自来矣。虽惭哭嫠面,岂足掩其羞哉?

  御史中丞仁多楚清举族内降。

  楚清官在蕃宰相、枢密使下,父丁死,侄保忠代为统军。楚清职虽高,不得专兵柄,尝请于梁氏,不许,心常怏怏。时国兵入寇,楚清携家口四十余人从间道内投,赍生金三百两,并冠服、宝玩、鞍鞯、绣龙帐入献。熙河经略司视之俱世家物,诸羌不及也。哲宗诏赴阙,还所献物,授甘州团练使、右厢卓罗一带都巡检使。

  十一月,复遣使乞援于辽。

  初,梁氏围平夏,恐诸路赴援,遣驸马都尉罔罗屯罗萨岭,御熙河路;大首领布心屯梁柽台,嵬名济驻白池,御延、秦凤诸路。攻城甫十二日,闻熙河王愍入界斩罔罗,延刘安、张诚入界败布心、嵬名济等,军中遂无斗志。及还,检丧人马二万余,牛、羊、马、驼数万,数百里中族帐、蓄积焚毁殆尽,国中夺气。乃遣首领嵬名咩布至辽乞兵,犹恐汉兵深入,于诸州分掘窖粟,点集诸监军司兵,践踏沿边食用,为清野计。

  潜师入泾原,犯乾兴、天圣等寨。

  梁氏既解平夏围,人马仍在泾原近边盘泊,见官军尽屯葫芦河,知声势不相应,潜遣精锐入镇戎军,掩至二寨焚掠。甫二日,闻援军至,走回。天大雪,人马僵冻过半。

  十二月,统军嵬名阿埋等复窥平夏,被擒,余众弃天都山而溃。

  西寿监军在柔远山北,阿埋为六路都统军,与监军妹勒都逋皆桀黠用事,称善战。时以畜牧为名,自月初宿兵平夏境,欲俟黄河冻解入犯。哲宗诏章密图之。侦知无备,遣郭成、折可适以万骑异道并进,直入其帐执之。尽俘家属,掳馘三千余,牛羊十万余。众骇愕,遂弃天都不守,为可适等所据。章曰:泾原遣师浅攻者凡四次,而三次兵马所至不过百里,西人以为怯,又以为技止于此,故阿埋等安居山林,谓汉兵不能深入,故得乘其不备擒之。盖亦堕于多方误之之计也。

  钤辖吴名革内投。

  名革见国兵屡败,梁氏点集不已,与弟名山及家口七百九十余人内奔,以所有牌印入献。

  按:一岁之中,国中内降者踵相接。亲离众叛,邦国将危,梁氏不知保境息民,犹恣行点集,宜其祸之速也。

  月犯东井。

  犯西扇北第二星,太史奏:“主兵丧。”梁氏不省。

  附:《宣和遗事》:“二帝北狩,道遇绿衣吏,饮帝以水,且进粮糗曰:‘臣本汉人,昔父周忠为延安钤辖,元符初与夏人战,兵败,父子被擒,由是仕于西夏。宣和中,西夏出兵助辽,为金人所执,授灵州总管。’”考是年延兵三入夏界,未曾大败,且灵州属夏,金未尝取其地,何以有总管之设?此必野纪有误。

猜你喜欢
  卷三 殷本纪第三·司马迁
  卷八十八·毕沅
  资治通鉴后编卷五十三·徐乾学
  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卷一百六十九·杨士奇
  第三二○具领状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廿四日一二一○四--九·佚名
  第三册 癸丑年至甲寅年·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八十一·纪昀
  五七九 湖广总督三宝等奏呈查缴应毁各书清单·佚名
  二○三 谕各督抚再行晓谕如有悖谬书不缴日后发觉不复轻宥·佚名
  八六 弱小民族文学·周作人
  第七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梁启超
  卷五十四·佚名
  卷四·佚名
  三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 今體詩·王士祯

    【清明後三日鄒平西郭賦詩】雨歇西原上,鶯花事事妍。青山環縣郭,白鳥破溪煙。墟落明流外,園林霽景前。永懷蘭渚客,行悵暮春天。【蠶詞四首】青青桑葉映回塘,三月紅蠶欲暖房。相約明朝南陌去,背人先祭馬頭娘。戴勝初來水染藍

  • 滕王阁序 注释·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豫章是汉朝设置的,治所在南昌,所以说“故郡”。唐初把豫章郡改为“洪州”,所以说“新府”。“豫章”一作”南昌”。星分翼轸:古人习惯以天上星宿与地

  • 列传第五十八 二郭两王张牛·欧阳修

    郭虔瓘,齐州历城人。开元初,录军阀,迁累右卫骁将军,兼北庭都护、金山道副大总管。明年,突厥默啜子同俄特勒围北庭,虔瓘饬垒自守。同俄单骑驰城下,勇士狙道左突斩之。虏亡酋长,相率丐降,请悉军中所资赎同俄死,闻已斩,举军恸哭去。

  • 卷九十三 天禧三年(己未,1019)·李焘

      起真宗天禧三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春正月甲子,三司假內藏紬萬五千疋。   丁卯,翰林學士錢惟演等四人權同知貢舉。   賜秦州永寧寨蕃僧策淩班珠爾、伊朗頗斡二人紫衣,以部署曹瑋言其屢經指使故也。   乙亥,諸路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一·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十有四年岁次甲子 金熙宗亶皇统四年春正月按是月癸丑朔丁巳燕北使于紫宸殿权侍郎正刺史已上预焉戊午吏部尚书罗汝楫为大金报谢使瀛海军承宣使知合门事郑藻副之以金来贺正故也己未金国贺正旦使完颜晔

  • 卷三·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三 【起丁卯明太祖洪武二十年尽戊寅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凡十二年 【丁卯】二十年春正月以冯胜为征虏大将军率师征纳克楚 【元太尉纳克楚拥衆数十万屯金山

  • 琉球官生留学国子监·佚名

    琉球国遣官生人监读书,自康熙二十二年部议准行,无年限,每逢册封之年,请于使臣,回京代奏。其来也四人,率以四年而归,归其国则授四品官。嘉庆十年,其子弟来,吴兰雪时以博士教之,颇聪颖。十四年己巳还国,过山东蒋别驾第,护送之。其子

  • 中兴小纪卷十二·熊克

    宋 熊克 撰绍兴二年【嵗在壬子】春正月甲午复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待制以下各举一人但学业优长不拘已仕未仕诏略曰祖宗以来百余年间尝以是科获致豪俊朕方求才以济艰难之运尚期得人逺追前烈庶无愧于斯焉时剧防曹成拥潭

  • 第二节鱼塭·佚名

    第一 执照第二 执照第三之一 谕示第三之二 合约字第四 卖杜绝尽根塭契字第五 卖杜绝尽根塭契字第六 卖杜绝尽根契字第七 卖杜尽根契字第八 卖杜绝尽根契字第九之一 卖尽契第九之二 典契字第一○ 典塭契字

  • 志卷第二十七 高丽史七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选举一。○三国以前未有科举之法高丽太祖首建学校而科举取士未遑焉。 光宗用双冀言以科举选士自此文风始兴。 大抵其法颇用唐制。 其学校有

  • 卷一百二十七·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二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礼乐【统言乐】周景王二十三年王将铸无射而为之大林单穆公曰不可作重币以絶民资又铸大钟以鲜其继若积聚既丧人鲜其继

  • 卷一·汪克宽

    <經部,春秋類,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録纂疏卷一元 汪克寛 撰隱公上【公名息姑在位十一年左傳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繼室以聲子生隱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為魯夫人故仲子歸於我生桓公惠

  • 自 序·梁漱溟

    这是我今年八月在山东济南省教育会会场的讲演,经罗君莘田替我纪录出来,又参酌去年在北京大学讲时陈君仲瑜的纪录而编成的。现在拿他出版,我特说几句话在后面。在别人总以为我是好谈学问,总以为我是在这里著书立说,其实在我

  • 中阿含经卷第十二·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六三)中阿含王相应品鞞婆陵耆经第六(初一日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拘萨罗国。尔时。世尊与大比丘众俱行道。中路欣然而笑。尊者阿难见世尊笑。叉手向佛。白曰。世尊。何因缘笑。诸佛如来.无

  • 十住断结经卷第一·佚名

    (一名十千日光三昧定)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道引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毗舍离城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八万四千。菩萨十万四千人俱。普皆大圣玄鉴通达。获致总持辩无滞碍。三昧常定慧无畏难。解

  • 广释菩提心论卷第一·佚名

        莲华戒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传法大师施护奉 诏译  归命三世一切佛  略集大乘诸法行  建立最初胜事业  我今广释菩提心  此中云何。若欲速证一切智者。总略标心住于三处。出生悲心。从悲发生

  • 慈悲道场忏法·佚名

    梁志公宝唱等集。归依三宝第一。断疑第二。忏悔第三。发菩提心第四。发愿第五。发回向心第六。显果报第七。出地狱第八。解怨释结第九。自庆第十。警缘三宝第十一。忏主谢大众第十二。总发大愿第十三。奉为天道礼佛第

  • 三具足经忧波提舍·佚名

    天亲菩萨造 元魏乌苌国沙门毗目智仙等译,佛住毗舍离大林精舍,告无垢威德大力士言:菩萨有三具足。一者施具足。二者戒具足。三者闻具足。翻译记云:天亲菩萨,慈心开示,唯显经义,弗释章句,是故名为优波提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