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志卷十三

六书略【三】

西域各部字体

乾隆四十四年

钦定满洲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监

【臣】等谨按是书以

国语与蒙古语汉语通贯为一使互相音释凡国语一句必兼载蒙古语汉语以明其义并各以蒙古字汉字对音以定其声其声为汉字所无者则三合以取之为蒙古字所无者则分各种读法写法以取之自有译语以来无如是之经纬详明举一即可知三者至蒙古字母考元史世祖中统元年命制新字其字仅千余其母凡四十有一其相关纽而成字者则有韵关之法其以二合三合四合而成字者则有语韵之法而大要以谐声为宗今考馆书存目所载元朱宗文【又称朱巴顔】撰蒙古字韵二卷首列各本误字及重入汉字次列总括变化之图次字母三十六字次篆字母九十八字次则以各蒙古字分韵排列宗文生于至正年间自谓能通音译附会推寻实多不能脗合即如陶宗仪辍耕録载元国字以可侯字为首而是书又依韵会以见经坚 字为首其字母已不相合而元史既称有二合三合四合之法此书乃用直对而不用切音甚至累数字以释一音清浊轻重毫无分别其他错互大概可知转不若明金尼阁所撰西儒耳目资足以自伸其说第西儒耳目资残缺颇多列音韵谱惟存第一摄至十七摄自十八摄至五十摄皆佚已非完书而蒙古字韵又蹖駮过甚不足据为典要故均从略云

御制西域同文志序云岁庚午既定同文韵统序而行之盖以梵音合国书切韵复以国书切韵叶华音字母於是字无遁音书皆备韵微特支那呪语窔奥可探而且寰?方言拘墟尽释兹者西域既平不可无方略之书然准语回文非纂辑文臣所晓是宜示之纲领有所遵循俾无蹖駮舛讹之虞因以天山北路天山南路准部回部并西藏青海等地名人名诸门举凡提要始以国书继以对音汉文复继以汉字三合切音其蒙古西番托忒回字以次缀书又於汉文下详注其或为准语或为回语於是兀格蟀自之言不须译鞮象寄而凡识汉字者莫不通其文解其意了若列眉易若指掌书既成名之曰西域同文志同文云者仍阐韵统之义而特加以各部方言用明西域记载之实期家喻户晓而无鱼鲁毫厘之失焉然尝思之天高地下人位乎其中是所谓实也至於文盖其名耳实无不同文则或有殊矣今以汉语指天则曰天以国语指天则曰阿卜喀以蒙古语准语指天则曰腾格里以西番语指天则曰那木喀以回语指天则曰阿思满令回人指天以告汉人曰此阿思满汉人必以为非汉人指天以告回人曰北天则回人亦必以为非此亦一非也彼亦一非也庸讵知孰之为是乎然仰首以望昭昭之在上者汉人以为天而敬之回人以为阿思满而敬之是即其大同也实既同名亦无不同焉逹者契渊源於一是昧者滞名象於纷殊是志也将以纳方俗於会极祛羣疑之分畛举一例凡豹鼠易辨即世道人心岂云无禆益哉【臣】等谨按切韵字母之学兴於西域流传中土夹漈郑氏所谓虽重百译之远而音义可传顾其论华梵书曰梵书左旋其势向右华书右旋其势向左华以正错成文梵以偏纒成体要之郑氏究未能洞悉原委故於声经音纬之道虽得其大略而不能备晰夫梵音之传布藉繙译以行由天竺而西番由西番而震旦唐吐番相阿努亲受天竺字法而仍译以唐古特之字辗转纡回其势然也前代舆图未扩凡我

朝重译来同之地皆当日声教所不通故晋唐以还经僧伽婆罗沙门不空诸人之传译而缁流持诵迥非西僧梵韵譬之嚼饭与人重增呕哕斯言良为不谬

皇朝统一函夏疆索周环蒙古诸藩尽列版图迄西陲平定凡回准各部落远至二万余里击壤鼔腹同於几席

皇上既命纂蒙古清文监一书颁示中外又

特立唐古特托忒回回诸学俾之通习流传乾大坤广

久已示规模於无外今将

御制西域同文志序恭载卷首其余蒙古西番托忒回回诸字即按地山水人四门撮其要者缀书其下不特举一例余颠末略具即按之同文韵统之旨亦无不同条共贯所谓栉之於发绩之於丝虽细且多而不乱者矣

巴【尔】库【勒】居天山北旧隶版图西邻准界故以为天山北路之首回语巴【尔】有库【勒】池也城北有池故名转音为巴里坤

此天山北路地名之首

哈密在天山之南旧隶版图西接回部故以为天山南路之首回语哈【勒】密【勒】之转音哈【勒】了望之谓密【勒】墩台也地有了台故名

【三合哈密切音阿伊】

此天山南路地名之首

汗腾格哩敖拉准语汗称其君之词腾格哩蒙古语准语谓天也敖拉准语谓山盖天山之主峰也

【三合切音】□□【歌哩阿?额伊傲阿】

此天山之主峰

罗【布】淖【尔】罗【布】回语滙水之区淖【尔】为山南衆水所滙故名古泑泽一名盐泽一名蒲昌海

此即蒲昌海自葱岭以东和阗叶尔羌诸水皆注焉

博汗此绰罗斯始祖也自博汗至策旺多【尔】济那【木】扎【尔】共十八世相袭称汗

此天山北路准噶尔部人名之首

青吉【斯】汗回部之汗为第一世按回教相传始墨克墨德那诸国今天山南路????噶【木】巴【尔】一支其的传也青吉【斯】汗族又为旧君其国者因首叙焉

此天山南路回部人名之首

库克淖【尔】蒙古语库克青色淖【尔】水聚滙处即青海也以水名亦称库库淖【尔】音之转也

此青海地名之首

阿【勒】坦敖拉蒙古语阿【勒】坦金也山色如金故名

此青海山名之首

已见青海地名

此青海水名之首

古实汗图鲁拜呼准噶【尔】和硕【特】哈尼诺雅【特】洪郭【尔】之子封遵文行义敏慧古实汗按古实汗旧居青海以全境来归为青海诸王公受封之始故首纪之

此青海人名之首

拉萨西番语谓佛地也番俗尚佛故名

此西番卫属地名之首

扎实伦博西番语吉祥山也地以山名

此西番藏属地名之首

普【克】纳【克】西番语茂林也地多林木故名

此西番喀【木】属地名之首

实德总西番语实德和平之谓总城也盖美其城风俗之词

此西番阿里属地名之首

总噶【尔】拉西番语噶【尔】白色拉岭也岭石色白下有旧城故名

此西番卫属山名之首

搏博拉西番语搏博高也岭形高峻故名

此西番藏属山名之首

多实拉西番语多谓石实四数拉岭也岭有四石峰故名

此西番喀【木】属山名之首

哩【克】苏【木】衮博哩西番语哩【克】苏【木】衮博谓文殊观音及手持金刚也哩山也旧曾示现於此故名

此西番阿里属山名之首

臧博楚西番语臧博清浄之谓楚水也河也取清浄无垢之义以名河其上流即藏地崖噜臧博楚也

此西番卫属水名之首

崖噜臧博楚西番语崖噜谓西境藏在卫西与卫属之臧博楚本一河此其西流也

此西番藏属水名之首

沙【克】楚西番语沙【克】水声水流湍急有声故名

此西番喀【木】属水名之首

斡康舂西番语康空甸也河滨多狐旁有空甸故名

此西番阿里属水名之首

总喀巴罗【布】藏扎【克】巴卫地始兴黄教之祖生於东总喀至卫建噶【勒】丹寺阐扬法教衣鉢开先一支八叶相传为曼殊师利之呼必勒汗云

此西番喇嘛之首

【臣】等又按东鹣西鲽风尚所同北辙南辕会归有极钦惟我

朝膺

天眷命覆载之内悉主悉臣凡雕题漆齿之偕徕实疏仡循蜚所未有似宜附登卷末於以志盛事于梯航

阐遗经於山海第考馆书存目所收如四译馆考八紘译史二书要不过广采异闻以资博览间亦涉於邹衍谈天齐谐志怪之流考核之道槩乎未有闻焉至琉球国志一书曾经使臣周煌恭纂进

御顾其所载琉球各字仅附之风俗门不过存什一於千百其余四译馆中尚有存馆杂字如暹罗缅甸百译苏禄八百回回西番高昌南掌西天凡十国零星错杂其所载西天西番回回诸字考之

钦定西域同文志五译合壁集要诸书总未能窥其奥窔实则抵牾孔多恐各国诸字亦未免承讹袭谬之弊盖羣言必衷诸

圣馆中所存皆未经

钦定之书似未足以信今传後毋宁阙而不録云

皇朝通志卷十三

猜你喜欢
  周本纪第十二·欧阳修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四十三·杨仲良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二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八·佚名
  第三十四卷明隆庆·缪荃孙
  第九卷 杂税·缪荃孙
  通志卷一百八十五·郑樵
  卷十六·佚名
  别集下卷三·宋名臣言行录
  二六 画谱·周作人
  李腾芳传·张廷玉
  卷四·杨士奇
  82.跋扈将军梁冀·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九歌 一网重来一网轻·刘半农

    (渔歌)一网重来一网轻, 一网里鲜鱼十八斤。 一网里空来鲂鱼此垃圾也呒不, 只有空网里落水冷冷冷鲂鱼此,一种肉薄而无味之小鱼 垃圾,言水中杂物。一网重来一网轻, 一网里鲜鱼十八斤。 鱼娘来仔末鱼儿苦, 鱼儿来仔末鱼娘也伤心!

  • 巻十四·史简

    钦定四库全书鄱阳五家集卷十四鄱阳史简编明刘炳春雨轩集三长短句题买文彬耕乐堂前年戍醹口关去年来利阳镇花隂卧犬喜官闲沙际饭牛饶野兴江村寒食落花初水满平田宿雨余凝尘懒拂雕翎箭负耒归来夜读书题昆仑雪晓图自有宇

  • 御选元诗卷三十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三十三七言古诗九杨维桢  自题铁笛道人像道人炼铁如炼雪丹铁火花飞列缺神焦鬼烂愁镆铘精魂夜语吴钩血居然跃冶作龙吟三尺笛成如竹截道人天声閟天窍娲皇上天补天裂淮南张涯人中杰爱画道人吹怒

  • 卷之四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千三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梁如浩·周诒春

    梁如浩 字孟亭。年五十七岁。生于广东。已婚。子六女一。同治十三年。以官费游美。入史梯文工业学校。习工程。光緖七年回国。历任山海关内外铁路总办。津海关监督。天津海关道。上海海关道。外务部丞参。外交部总长

  • 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原文】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惑乱道德。小事情上不能忍耐,就会打乱大的计谋。” 【读解】 巧言乱德也就是《学而》篇里所说的“巧言乱色,鲜矣仁。” 小不忍则乱大谋却很有

  • 卷五·崔子方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经解卷五     宋 崔子方 撰僖公元年春王正月僖公之不即位见闵公之弑也齐师宋师曹伯次于聂北救邢古之用兵观势而后动次于聂北为之声援葢救邢也传谓言次非救似误矣桓公攘外患而安中国区区以是为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十六[宋铭]·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对机门庐陵清原山行思禅师第十三世东京惠林宗本圆照禅师法嗣舒州投子证悟禅师讳修颙。姓梁氏。晋州赵城人也。幼同父不拜乡祠。不受书训。俄曰。当为人天师。安慕此耶。寻依本

  • 世法与佛法·太虚

    南岳某尊宿,固一时之深于禅理而达于世事者。一日上堂,有学者出问:‘如何是和尚世法’?曰:‘拍马’。‘如何是和尚佛法’?曰:‘吹牛’。妙语解颐,妙解若环,是询有截断天下人舌头之大本领者也!窃知当日两序大众破颜微笑者,应不止如

  • 跋语·智旭

    忆辛未冬。寓北天目。有温陵徐雨海居士。法名弘铠。向予说此占察妙典。予乃倩人特往云栖请得书本。一展读之。悲欣交集。癸酉冬日。寓金庭西湖寺。依经立忏。乙亥夏初。寓武水智月庵。讲演分科。是时卽有作疏之愿病冗

  • 三掌断三际也·佚名

    唐朝的宣宗是一代英明君主,俯仰佛教,拥护三宝,修复旧寺,广兴佛法。他未做皇帝之前,遭武宗猜忌,便诈死潜逃,到香严禅师门下剃发作小沙弥。有一天,师徒二人游庐山瀑布。香严禅师吟道:“穿云透石不辞劳,地远方知

  • 卷第二·佚名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第二 罽宾国三藏沙门般若共牟尼室利译 陀罗尼品第二之二 尔时世尊如象王回普观大众。复告一切法自在王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此会之中有二种人。一者成就二未成就。我今重为未成就者。以善方便随

  • 云中奇案·阿加莎·克里斯蒂

    普罗米修斯号航班从巴黎飞往伦敦……坐在9号座位上,赫尔克里·波洛能够方便地观察到机舱里的乘客们。在他右手前方的一个位置上坐着一位漂亮的年轻女孩,显然正迷恋着对面的男子。在他的前方,13号座位上。坐着一位伯爵夫

  • 陈先生内丹诀·陈朴

    陈先生内丹诀,北宋道士陈朴撰。《通志‧艺文略》着录。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作者自称于元丰戊午年(1078)游南都,遇淮南野叟授以内丹诀,因记录成书。其丹诀分炼丹工夫为九转,每转以七绝诗歌一首、《望江南》词一阙为

  • 悼离赠妹诗·左思

    晋代左思作。左思出身寒门,不喜交游,虽博学多才,但不得重用,仕途不得意,晚年退居在家,专意典籍,不问世事。现存诗仅14首,多感慨时事及生平,表达建功立业的抱负,揭露讽刺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显示出蔑视权贵的英雄气概。

  • 大乘入楞伽经·佚名

    又名《楞伽经》、《入楞伽经》、《新译大乘入楞伽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唐实叉难陀译。七卷。英、法、俄、日等亦有收藏,另有若干号散藏于各地,总计共约九十号。其中有多号附有《新译大乘入楞伽经序》。此经结构与十

  •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佚名

    七卷,姚秦竺佛念译。一名处胎经。记二月八日夜半,佛卧于金棺以神通力示现处于母胎之宫殿,集十方之菩萨,说种种大乘之法。说已,付嘱此经于弥勒菩萨,身复本形在于金棺,寂然无声。后记分舍利起塔供养,大迦叶集八亿四千圣众,结集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