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悲士不遇赋

支菊生 译注

【说明】

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迁有赋八篇,但大都不传,只有这篇《悲士不遇赋》保存在唐欧阳询等编纂的《艺文类聚》卷三十之中。文约二百字,是否全文,已无从考察。

汉初以来,文人多不得志,因而常有感叹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作品。在司马迁之前,董仲舒就已写过《士不遇赋》,此后“士不遇”就成了文人作品中常见的题目。司马迁这篇赋虽然很短,但表达的思想已很明确,一是叹“士生之不辰”,二是不甘于“没世无闻”。前者与他人的同类作品一样,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普遍情绪;后者则是司马迁本人特有的衷曲,与《报任安书》一脉相通。因此,本篇大致也应是受刑之后所作。

司马迁不以赋见称,但他生当大赋盛行的时代,流风所及,其赋作也必能达到一定水平。这篇短赋虽不能与名家之赋相提并论,但也还是颇具特色的。其中的反复铺陈、排比对偶,正是司马相如以来汉赋的主要特征;句式的规整与有节奏的变化比司马相如似乎又向前发展了一步。

【译文】

我悲叹士人的生不逢时,自愧顾盼身影孤独一人。时常约束自己,使言行合于礼,唯恐志向与行为默默无闻。自信才质很高而世情不正,将至死都永远辛勤。虽有形相但不能彰显于世,空有才能却不得展示于人。为何困厄与通达容易使人迷惑,美与恶确实很难辨清。时光悠长而没有穷尽,我将只能屈而不能伸。让那些公心为国的人都和我相同啊,私心为自己的人自己去悲哀吧!天道那么精微啊,哎呀又那么疏阔;人间事理显而易见,只有互相倾轧和侵夺。贪生怕死,是品质的卑贱;爱贵轻贫,是智虑的混乱。明白透澈,是胸中豁达开朗;胡涂迷乱,是内心生了毒害。我的心意,明智的人已能猜想到;我的言论,明智的人定能把它入选。终身默默无闻,古人当作羞耻。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就死去,谁能说不该如此。逆与顺循环往复,忽而没落忽而兴起。没有人事先就造下洪福,也没有人起始就遇到大祸;委身于自然,最终还是归为一体啊!

【原文】【注解】

悲夫士生之不辰①,愧顾影而独存。恒克己而复礼②,惧志行之无闻。谅才韪而世戾③,将逮死而长勤④。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何穷达之易惑⑤,信美恶之难分。时悠悠而荡荡⑥,将遂屈而不伸。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⑦,私于私者自相悲兮⑧。天道微哉⑨,吁嗟阔兮⑩;人理显然,相倾夺兮。好生恶死,才之鄙也(11);好贵夷贱(12),哲之乱也。炤炤洞达(13),胸中豁也(14);昏昏罔觉(15),内生毒也。我之心矣,哲已能忖(16);我之言矣,哲已能选。没世无闻(17),古人惟耻。朝闻夕死(18),孰云其否。逆顺还周(19),乍没乍起(20)。无造福先,无触祸始;委之自然(21),终归一矣!

①生之不辰:出生没遇到好时辰。一般以此表示所生之世未遇明主贤君或未逢盛世,所谓“士不遇”主要就是这个含意。语出《诗经·大雅·桑柔》。②克己:抑制、约束自己的言行。复礼:合于礼的要求。“克己复礼”出自《论语·颜渊》。③谅:信。才韪:才质美好。韪(wěi,伟):善。戾(lì,力》:违背,引申为不正常。④逮:及,达到。⑤穷:困厄。达:通达,显达。⑥悠悠:形容长久。荡荡:形容广阔无际。⑦公于公者:前公字动词,用公心对待;后公字名词,指国家或朝廷。⑧私于私者:前私字,用私心对待;后私字,指自己或自家。⑨天道:包含自然规律和天意两方面含意。微:精微,微妙。⑩吁(xū,虚)嗟(juē,阴平“决”):感叹词。阔:疏阔。(11)才:品质。(12)夷:削平,引申为轻视。(13)炤(zhāo,昭)炤:同“昭昭”,明白。洞达:透彻。(14)豁(huò,或):豁达,开阔。(15)昏昏:胡涂。罔:同“惘”,恍惚,迷乱。(16)哲:哲人,明智的人。(17)没世:死,终身。“没世无闻,古人惟耻”两句本《论语·卫灵公》:“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18)朝闻夕死:《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可以呀。这里也可理解为与上文的“没世无闻”相应,即把“闻”解为“闻名”。(19)还周:循环。还,通“环”。(20)乍:忽而。按,清严可均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据《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注,在此句下补入“理不可据,智不可恃”两句。(21)委:托付。

这里也可理解为与上文的“没世无闻”相应,即把“闻”解为“闻名”。(19)还周:循环。还,通“环”。(20)乍:忽而。按,清严可均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据《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注,在此句下补入“理不可据,智不可恃”两句。(21)委:托付。

猜你喜欢
  列传一 后妃·薛居正
  第九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下·梁启超
  ●卷四十八·徐梦莘
  第三回 女丈夫执旗招叛众 小英雄逃难遇救星·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八·佚名
  卷之五十二·佚名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巻十·刘时举
  第一四二名单(堂谕)光绪十三年八月十二日一一三二二—二·佚名
  附录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 地理略三·纪昀
  杨子崇传·魏徵
  杨廷和传·张廷玉
  秦攻韩之管·佚名
  王端毅奏议序·王恕
  卷八十 乐毅列传第二十·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出 家门·周履靖

    【西江月】〔末上〕身外闲愁莫惹。眼前声伎堪规。一生聚散与欢悲。消得檐前寸晷。谩道梦长梦短。总将傀儡搬提。淸歌雅宴且追随。亦是百年良会。〔问内如常介〕【沁园春】吴下梅生。钱塘柳氏。萱亲世谊。因相依登览

  • 春秋别典卷十二·薛虞畿

    鲁定公【十四年】吴王阖庐闻允常【越王名】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刎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师败于防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

  • 宋史全文卷二十二下·佚名

    宋高宗十七庚子绍兴二十六年春正月丁未,知信州黄仁荣为江南东路转运判官。上曰:『信州亦须择人。昨宰臣搜水晶极扰人,如林机尤无状。』魏良臣等曰:『绍兴初,徐康国为浙漕,进台州螺钿椅卓,陛下即命焚之,至今四方叹诵圣德。』上

  • 卷之一千三百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八、人民生活与国家财政·陶元珍

    三国时之人民生活,可分饮食、被服、居处、婚嫁、丧葬五项述之。主要之食料为米、麦、大豆之属, 晋书文帝纪:「因命合围,分遗羸疾就谷淮北,廪军士大豆,人三升,钦闻之,果喜,帝愈羸形以示之。」案:米麦之为主要食料无待详说,观晋书

  • 李顺兴传·李延寿

    李顺兴,京兆杜陵人。年十多岁时,忽愚忽智,当时人们都不了解他。他预言未来事情,也时而相符。隆冬季节穿着单薄布衣,光脚在冰上行走,到水中洗澡,一点也不患风寒。家中曾经设置斋饭,器具不够。李顺兴说:“昆明池中有一枝大荷花叶

  • 第八节 赋 税(下)·吕思勉

    山泽之利,隋时尽弃之。《隋书·高祖纪》:开皇元年三月,弛山泽之禁。《百官志》:名山、大泽不以封,盐、铁、金、银、铜、锡及竹园,别都宫室、园圃,皆不以属国是也。唐制:山泽属于虞部,而都水监亦掌川泽之政。见《新书·百官制》

  • 经济文衡后集卷四·佚名

    宋 滕珙 撰文王类论文王圣德日新之效大学或问此段因问周邦惟新之命而言文王新德之功曰诗之言周虽旧邦其命惟新何也曰言周之有邦自后稷以来千有余年至于文王圣德日新而民亦丕变故天命之以有天下是其邦虽旧而命则新也

  •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三十九章 全道·林语堂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一也。谓天无以清则恐裂,地无以宁则恐废,神无以灵则恐歇,谷无以盈则恐竭,万物无以生则恐灭,侯王无以正则恐蹶。故贵以贱为本,

  • 卷二十九·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毛氏传卷二十九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昭公【公名裯襄公子母齐归夫人孟子諡法威仪恭明曰昭】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于虢【弱公作

  • 礼记析疑卷二十九·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仲尼燕居使女以礼周流无不徧也先王制礼随时随事运天理而取其中人之行身遇物能以礼周流则大中之理无不徧矣即一贯之指以礼言之乃其显而易见者子产犹众人之母也能食之不能教也孔子以求仁为教而曾子谓

  • 卷二十三·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__仪礼经传通解续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续卷二十三宋 杨复 撰地示 祭礼七天子祭天地岁徧【疏曰地神有二岁有二祭夏至之日祭昆仑之神于方泽一也夏正之月祭神州地只于北郊二也或

  • 卷十·梁寅

    钦定四库全书 诗演义卷十 明 梁寅 撰 小雅二 彤弓之什 彤弓 天子燕有功诸侯而锡以弓矢也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锺鼓既设一朝飨之 三章皆赋也晋文侯有功於平王王赉之以彤弓一彤矢百卢弓一卢矢百彤者朱

  • 卷十六·佚名

    △梵行品第八之二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所有思惟悉是真实。声闻缘觉非真实者,一切众何故不以菩萨威力等受快乐。若诸众生实不得乐。当知菩萨所修慈心为无利益。佛言:善子,菩萨之慈非不利益。善男子,有诸众生或必受

  • 评层化论与盘化论·太虚

    瞿君世英在哲学评论上作了一篇层化与盘化,盘化仍是层化,不过是说明一层进一层的变化是连续转进的变化而已。但其一层一层的层次大抵设为四层如下图:  ─┐                ┌─     └─────

  • 卷第四十一·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四十一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立秋日提纲(七月) 密庵杰禅师立秋上堂。一叶落。天下秋。风高云淡。水碧空浮。达磨不会接手句。少林空坐冷啾啾。叵耐云门垛根汉。复於头上更安头。记得僧问

  • 新竹县采访册·陈朝龙

    地理杂志。清陈朝龙等撰。十二卷。该县旧无专志,光绪年间,奉檄设局,聘人采访,由朝龙等编辑,约于光绪二十年(1884)成册,约十九万字。悉依台湾省通志局颁发程式。冠总目、总括。正文分沿革、城池、山川、庄社、街市、水利、碑

  • 黄氏补注杜诗·黄希

    唐诗别集。36卷,外集2卷。杜甫撰;宋人黄希集注,黄鹤补注。又名《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或《集千家杜诗补注》。黄希字仲得,又字梦得,号师心,宜黄人。乾道二年(1164)进士,曾官永新令。黄鹤字叔似,号牧隐。黄希之子,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