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秦攻韩之管

【提要】

国家之间互相利用、陷害,完全是非道德的。当时秦国无疑是战国的祸水,所以谁都想把这个祸水引向外国,自己一定不敢沾染上。

【原文】

秦攻韩之管,魏王发兵救之。昭忌曰:“夫秦强国也,而韩、魏壤梁。不出攻则已,若出攻,非于韩也必魏也。今幸而于韩,此魏之福也。王若救之,夫解攻者,必韩之管也;致攻者,必魏之梁也。”魏王不听,曰:“若不因救韩,韩怨魏,西合于秦,秦、韩为一,则魏危。”遂救之。

秦果释管而攻魏。魏王大恐,谓昭忌曰:“不用子之计而祸至,为之奈何?”昭忌乃为之见秦王曰:“臣闻明主之听也,不以挟私为政,是参行也。愿大王无攻魏,听臣也。”秦王曰:“何也?”昭忌曰:“山东之众,时合时离,何也哉?”秦王曰:“不识也。”曰:“天下之合也,以王之不必也;其离也,以王之必也。今攻韩之管,国危矣,未卒而移兵于梁,合天下之从,无精于此者矣。以为秦之求索,必不可支也。故为王计者,不如齐赵,秦已制赵,则燕不敢不事秦,荆、齐不能独从。天下争敌于秦,则弱矣。”秦王乃止。

【译文】

秦国攻打韩国的管城,魏王发兵救援韩国。昭忌对魏王说:“秦国是强国,而韩魏与秦国接壤。秦国不发兵进攻则罢,如果发兵,矛头不对准韩国,必对准魏国。如今幸而进攻韩国,这是魏国的幸运。大王如果救援韩国,那么解除围攻的,必定是韩国的管城;招致进攻的,必定是魏国的大梁了。”魏王不听劝告,说:“如果不趁此时去营救韩国,韩国将要怨恨魏国,它向西和秦联合,结成一体,那么魏国不就危险了吗?”于是就去救助韩国,秦国果然扔下管邑来攻打魏国。魏王惊恐万分,对昭忌说:“我没有采纳您的意见,结果大祸临头,这该如何是好呢?”

昭忌就为这件事去见秦王说:“我听说英明的君王听政的时候,不根据私见治理国家,希望大王不要进攻魏国,听信我的意见吧。”秦王说:“为什么呢?”昭忌回答说:“崤山以东的六国,时而联合,时而分离,为什么呢?”秦王说:“不清楚。”昭忌说:“天下诸侯之所以联合,是因为大王攻击目标还没确定;它们的分裂,是因为大王进攻目标已经确定了。如今秦国攻打韩国管城,韩国就危险了,可是还没有个结果就把军队移向魏国,那么诸侯要组织合纵联盟的想法,没有比这时更强烈的了。各国都认为秦国如此贪得无厌,肯定不会支助您。所以替大王考虑,不如去制服赵国。如果控制赵国,那燕国也不得不服从您,楚和齐就不能单独合纵。如果天下诸侯争着与秦国为敌,那么秦国就要衰弱下去。”秦王于是停止攻魏。

【评析】

昭忌有先见之明,指出要发生的祸患,他也有应急的策略,一旦真的出现了祸患,他很快也就有办法对付。这种腹有良谋、尽忠国事的国家干臣,是国家的幸运。在国际事务中,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在险恶的国际环境中尤显重要,如果国家不强大,那只能徐图自强,尽量避免与那些以强凌弱、以势压人的强国直接交锋,甚至应该把祸水引向其他国家。

猜你喜欢
  第十三回 檄北方徐元帅进兵 下南闽陈平章死节·蔡东藩
  卷第十三·徐鼒
  资治通鉴后编卷十二·徐乾学
  四五七 寄谕江苏巡抚杨魁遣员至史奕昂家传旨呈缴王锡侯著书·佚名
  御制读萧望之传·班固
  大历·周绍良
  萧范传·李延寿
  卷十二下·沈枢
  卷一百六十一·佚名
  卷第十九·佚名
  第四节 兴元后藩镇起伏·吕思勉
  爱国学者顾炎武·吴晗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八·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郑仅·唐圭璋

      仅字彦能,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庆历七年(1047)生。第进士。历官显谟阁待制,出知宁州,徙秦州。崇宁二年(1103),熙河路都转运使。召拜户部侍郎,改吏部侍郎,知徐州。政和三年(1113)终显谟阁直学士、通议大夫,赠光禄大夫,谥修敏。  

  • 楔子·佚名

    (冲末扮李逊抱病,同旦儿、春郎上)(李逊云)腹中晓尽世间事,命里不如天下人。小生姓李,名逊,字克让,祖居汴梁人氏。嫡亲的三口儿家属,浑家张氏,孩儿春郎。小生幼习儒业,今春应过举,新除钱塘为理。至望京店染起疾病,不能动止。我这

  • 御选元诗卷七十九·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七十九七言絶句十二祖钦山居竟日窗间坐寂寥岩前稚笋欲齐腰幽禽忽起藤花落涧瀑吹声度石桥夹岸桃花红欲然洞中流水自防防山家不会论春夏石烂松枯又一年圎至雪后荆林道中冷风寒栁闭千门栁外嗁鸦聚

  • 卷七十四·列传第十二·脱脱

        宗翰(本名粘罕 子斜哥) 宗望(本名斡离不 子齐 京 文)   宗翰本名粘没喝,汉语讹为粘罕,国相撒改之长子也。年十七,军中服其勇。及议伐辽,宗翰与太祖意合。太祖败辽师于境上,获耶律谢十。撒改使宗翰及完颜

  • ●卷一·陈康祺

    ◎本朝肇基王业我朝以明神宗四十四年丙辰,太祖皇帝始俯顺诸贝勒大臣恭上尊号,建元天命。太宗嗣位,建元天聪。天聪九年,以收服察哈尔全部,获历代传国玉玺。明年四月,始建国号曰大清,改元崇德。国人初尊太祖为聪睿贝勒,至天命九

  • 忠贞录后序·李维樾

    余读罗文恭诸书之纪靖难也维时神旗方指寳鼎旋新缅追金川之迎銮劝进者凡百若而人北平之望风觧组者凡二百若而人乃始扼腕扵壬午诸臣未尝不然而悲曰壮哉卓公非浩然正气令人有易水萧萧意耶夫扶舆之正气最称善集集扵松栢

  • ·覆台防厅叶峭岩书·丁曰健

    十月初九申正,接初六日寄章;知巡防安静情形,并张署令出庄、章署倅赴防;莫名欣慰。又蒙示及外间传闻歧出等语,并承奖勖,以古名臣相勉励;尤形惭感。至书中“除却硬攻,更有何术”二语,切中机宜之极。以天

  • 李训传·刘昫

    李训,肃宗时宰相李揆之族孙。原名李仲言。进士及第。形貌魁梧,神情潇洒大方,言辞机智思维敏捷,善解人意。宝历年间,他的叔父李逢吉任宰相,因李训阴险善于谋划,越发亲近和厚待他。当初与茅汇等人打算中伤李程,等到武昭之事发作

  • 卷十八·彭百川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十八宋 彭百川 撰宣仁垂殿圣政元丰八年二月癸巳上疾甚迁御福寜殿东阁之西间三省枢密院入问圣体见上於榻前王珪言去冬尝奉圣旨皇子延安郡王来春出阁愿早建东宫凡三奏上顾微肯首而已又乞皇

  • 卷三十七·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三十七宋 宋敏求 编诸王册亲王官册秦王天策上将文册许王孝秦州都督文册赵王福青州刺史文册邓王元裕襄州刺史文册虢王凤宋州刺史文册纪王慎泽州刺史文册杞王金鄜州刺史文册曹王明梁州都督文

  • 慈教类·史洁珵

    柳公绰,字子宽,唐京兆人。世为名家,最有家法。每平旦,诸子皆束带晨省于中门。公绰出至小斋,决私事,接宾客。与弟公权及群从弟再会食,皆不离小斋。烛至,命子弟执经史,躬读一过,乃讲议居官治家之法。或论文,或听琴。人定,然后归寝。

  • 春秋大全卷十二·胡广

    明 胡广等 撰僖公上公名申庄公子闵公庶兄母成风夫人声姜在位三十三年谥法小心畏忌曰僖周 鲁僖公八年惠王崩子襄王立郑 鲁僖公三十二年文公卒子穆公驩立齐 鲁僖公十七年桓公卒寺人貂作乱立无亏僖十八年杀无亏孝公

  • 卷十八·孔颖达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注疏卷十八汉郑氏笺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小雅 【鸿鴈之什】序鸿鴈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笺宣王承厉王衰乱之敝而起兴复先王之道以安集众民为始也书曰

  • 妙法莲华经玄义节要卷上·智旭

    天台智者大师说 章安尊者灌顶记蕅益比丘智旭节所言妙者。妙名不可思议也。所言法者。十界十如权实之法也。莲华者。譬权实法也。良以妙法难解。假喻。易彰。况意乃多。略拟前后。合成六也。一为莲故华。譬为实施权。

  • 东江家藏集·顾清

    四十二卷。明顾清撰。顾清字士廉、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弘治五年(1492)举南京乡试第一,第二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进侍读,官至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著有《松江府志》(已著录),《东江家藏集》。此集共四十二卷。包括初集《

  • 本草崇原·张志聪

    本草著作。3卷。清张志聪(隐庵)撰,高世栻(士宗)订补。约成书于17世纪末。此书收药289种,其中《本经》药233种,附品56种。每卷按上、中、下三品排列。每药又分正文、小字注文、阐释三部分。其正文大多摘自《本草纲目》所

  • 全金元词·唐圭璋

    唐圭璋编。金元词总集。共收录金元两代词人282家,词7293首。其中金代词人70家,词3572首。元代词人212家,词3721首。体例与作者所编《全宋词》相同,以人系词,按时代先后为序,依次编录诸家词作。每一词人下多列有小传,

  • 法华论疏·吉藏

    凡三卷(或二卷)。隋代吉藏(549~623)述。为世亲所造‘法华论’之注疏。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册。吉藏著有诸多有关法华经之注释书,其立场深受法华论之影响,本书即为其中之一。全书旨在指出南北朝时代四宗、五时等教判之歪曲法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