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散种章第一

天竺须赖国三藏僧伽罗刹汉言,众护造後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从明胜日出像。亦颜色行德多。中多贵姓尊行德守。本从是种有。世间亦天上皆叉手礼佛。是故持头面为礼佛。为无上天下无有等精进者,鬼龙天人亦在三界中。随近持微妙。不度者便度。死者不复死。老者不复老。皆从行得佛法。亦行者是三无有行亦德守听说谛法自意作。行者得味譬如笮甘蔗。常怖观见积百馀。若不得亻乐乐穷老死。故在世间没。譬如无有力象堕陷不能自出。世间人亦尔。从若干种经取安。譬如若干种华积在。欲所作著行道地听从若欲度世说。行者便听当说行道地。生老病死忧慼若不可意愁恼。行者若家中行。若弃家行。欲坏苦本者,欲往得道。无有馀近无有馀归。无有馀能解祝当一切舍。如是行者,但当一切舍。使行道地从後来。说生老病死著意忧。便身生苦已欲度世者,便行道地莫厌在身。已有老病死。从是若著意恼生。欲随受佛戒者,便行从致无为。何等为不可行。何等为可行。何等为行者,何等为地者,不可行者,名为念欲念瞋恚念侵念国不念死。随恶知识。不持戒不受慧。不摄意不受教行不问。自斯身念色想念常乐想净。自计身不慧。郡县居羸人并居。念色瞢瞢不离贪。多欲多恚多痴多因缘多食。舍行贪身欲睡眠忘意疑过。精进失精进。畏怖不摄根。多事多说多业多作事。久倒教倒意计。是亦如是,今世法从道或离道。是名为不可行。是何以不可行。离无为故。从後缚束说。瞋恚欲杀常身乐净受想不慧不随从若干恶。佛说是不可行。何等为可行。念出不念瞋恚不念杀。近明知识。持戒净不多食事。问自身不斯念非念不好。念苦念不净。不念身好。不郡县居。不羸人共居。不瞢瞢。自守少恼少事少食。不舍方便。伏身舍睡眠。意在行正。守意无有疑。精进在行。离惊怖摄根门。少说在谛行受谛教修谛意。喜在空泽中行如有观。未得好法便致法。已致便护。多喜欲闻经所身故用足。但不足法行知当死。不乐世间德厌食可无为。亦如是辈行法从应致无为。是名为可行。何以为是可行。从是致无为。从後缚束说戒净堕信不念身敛受法事。听者谛见不侵若干。是应无为得道者,佛说法念若干种意。定无有苦无有疲。已说功德聚。摄根伏身应可行。行者为何等意近事如应行。行者为习。行者近习。是为行习。是行者三辈未得道者,学者不学者,何等为道地。行者所行是为行者地。未得行道者,为何等本起次行居前说是行。如是说竟。学者不学者亦已说。道行地名为止观。何用是止观。但未得四德故。欲致是四德。何用欲致是四德。从是欲致无为故。何因缘致无为。不欲有馀为故。何以不欲有馀为。但欲除一切苦故。是故行者欲除一切苦。当常莫离莫犯莫穿立止观。若行者穿便不得止亦不得观。空亡苦行。譬如人求火。便钻木上钻著下木便钻。时时中止时时钻止。如是未曾得火。但自劳倦。道譬如是,从後现说。设观法行者中得疲意厌。行者除行莫穿莫疲。倦者从行便失行。譬如夜极冥人冥中闭目行。何时当见明。若行者行不穿慧者如是,日出开目行。便稍稍慧人得无为种。通经者若干。更经通者观经教。便说止观。馀经散说。是为道地散种章品。

猜你喜欢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一·澄观
  缘起性空·佚名
  卷四十六(玄奘译)·佚名
  卷二百三十三·佚名
  卷十八·佚名
  宏智禅师广录 第二卷·正觉
  佛教之初输入附寻二:《四十二章经》辨伪·梁启超
  金刚般若论卷下·佚名
  杂阿毗昙心论 第五卷·佚名
  卷第二十九·佚名
  第十六章 佛教首次遇敌及其恢复时期·多罗那他
  佛教最要的一法与中国急需的一事·太虚
  卷第二十一·佚名
  本事品第十一·佚名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运甓记目录·邱瑞吾

    第一齣 家门始末第二齣 翦髮延宾第三齣 琅琊就鎭第四齣 辞亲赴任第五齣 陈敏造逆第六齣 缄报平安第七齣 帅阃宾贤第八齣 嗔鮓封还第九齣 弃官就辟第十齣 姑病求医第十一齣 翦逆闻丧第十二齣 诸贤渡江第十

  • 提要·张尧同

    【臣】等谨案嘉禾百咏一巻宋张尧同撰尧同秀州人仕履未详诗中所咏会景亭为潘师旦所筑赵老园为赵衮归隠之处核其时代葢宁宗以后人也宋世文人学士歌咏其土风之胜者往往以夸多鬬靡为工如阮阅郴江百咏许尚华亭百咏曾极金陵

  • 卷五十五·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五十五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朱橰玉澜诗钞朱橰字逢年文公之叔父也少有轶才自负其长不肯随俗俯仰厄穷踸踔有人所难堪而其节愈厉其气益高其诗闲暇略不见悲伤憔悴之态因梦名堂曰

  • 列传第四十八 薛安都 沈文秀 崔道固·沈约

    薛安都,河东汾阴人也。世为强族,同姓有三千家。父广,为宗豪,高祖定关、河,以为上党太守。安都少以勇闻,身长七尺八寸,便弓马。索虏使助秦州刺史北贺汨击反胡白龙子,灭之。由是为伪雍、秦二州都统,州各有刺史,都统总其事。元嘉二

  • 卷四百八十 列传二百六十七·赵尔巽

      ◎儒林一   孙奇逢耿介 黄宗羲弟宗炎 宗会 子百家 王夫之兄介之李颙李因笃 李柏 王心敬 沈国模史孝咸 韩当 邵曾可 曾可孙廷采王朝式 谢文洊甘京 黄熙 曾曰都 危龙光 汤其仁 宋之盛 邓元昌高愈顾培 彭定求 汤之

  • 建康实録卷一·许嵩

    唐 许嵩 撰吴太祖上太祖大皇帝姓孙氏讳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也其先岀自周武王母弟卫康叔之后武公子惠孙曽耳为卫上卿因以孙为氏春秋时孙武为吴王阖闾将因家于吴帝乃孙武之后也祖钟父坚【案祥瑞志钟家于富春早失父幼与

  • 卷二十·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二十乾隆二十八年春正月辛酉谕伊犂将军明瑞等预备移驻官兵各事宜上谕军机大臣曰新疆平定有年伊犂应多驻官兵以筹乆逺昨谕将凉州荘浪等处官兵携眷迁移交军机大臣详悉妥议因念官兵三四

  • 南唐书卷十五·陆游

    宋 陆防 撰周郑李三刘江汪郭伍萧李卢朱王魏列传第十二周惟简鄱阳人隐居明易后主闻其名召至金陵起布衣为集贤殿侍讲以虞部郎中致仕还山金陵受围间道召还入后苑讲否卦后主思得奇士能使兵间者张洎荐惟简可以谭笑和解

  • 王稚登传·张廷玉

    王稚登,字伯谷,长洲人。四岁就能对句,六岁会写碑文大字,十岁能做诗,长大更是声名大振。嘉靖末年游于京师,客居于大学士袁炜家中,炜命诸有才华的人以紫牡丹为题赋诗,都不满意。稚登写了一首,寓意新颖,词句动人。炜对那些才子说:“

  • 卷03·陈邦瞻

    太祖建隆元年[八]〈据《宋史》四八三《高保融传》改。〉月,荆南节度使高保融卒,弟保勖嗣。初,保融迂缓,国事悉委于母弟保勖,及卒,保勖权知军府,请命于帝,授以节度使。三年冬十月,武平节度使周行逢卒,子保权嗣,时年十一。十一月,荆南

  • 第十一章 19·辜鸿铭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子张)问孔子怎样才能算是诚实的人。“诚实的人,”孔子回答,“不偏离常规,也不会伪称信奉什么教义秘密。”即,任何性质主义的秘密。(文学修辞上“不按照常规惯

  • 卷二十五·张廷玉

    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二十五襄公集說【楊氏士勛曰魯世家襄公名午成公之子定姒所生周簡王十四年即位諡法因事有功曰襄】【已簡王十丑四年】元年【晉悼公周元年齊靈十年衛獻五年蔡景二十年鄭成十三年曹成六年

  • 卷十·姜炳璋

    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十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唐严氏粲曰尧都有四地理志大原晋阳注云诗唐国晋水所出一也河东平阳注云尧都也在平河之阳二也中山唐县张晏注尧为唐侯国于此三也河东彘县顺帝改曰永安臣瓒于晋阳下注云所谓

  • 卷五十六·佚名

    △罗睺罗因缘品下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诸比丘,我念往昔。过去久远。在迦尸国。於彼聚落。近有一山。名郁蒸伽。其山南面。有一园林。其园杂树。数过十万。华果茂盛。枝叶扶疏。遥远瞻望。如青雲队。於其园内。处处皆有莲

  • 二〇 大会经·佚名

    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与五百大比丘众皆是阿罗汉俱住释迦族迦毗罗卫城之大林园。而十方世界之众多诸天,为见世尊及比丘众而集来。二时,四净居天曰:&ldquo;今彼世尊与五百大比丘众皆是阿罗汉俱住释迦族迦毗罗卫城之大林园

  • 广志绎·王士性

    地理杂志。全书六卷,实为五卷。明王士性撰。成书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王士性,字恒叔,号太初,又号元白道人,生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卒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浙江临海人。万历五年进士。初授确山县令,治绩卓

  • 包待制智勘后庭花·郑廷玉

    又名《包龙图智勘 后庭花》。简名《后庭花》。杂剧剧本。元郑廷 玉作。四折,末本。剧写宋仁宗以王翠鸾赐廉 访使赵忠,鸾母同去侍候。赵妻妒忌,命家人王 庆害死翠鸾母女,王转令下属李顺下手。时王 与李妻张氏有私。张氏为

  • 历代贡举志·冯梦祯

    梦祯字开之,秀水人。万历丁丑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是书叙历代贡举之制,如叙周官,而於大司徒、乡老、太宰、内史选士之法不详。叙汉制,而误以董仲舒之举贤良在建元之初。魏晋以降,中正九品之法盛行。辽、金、元亦有进士科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