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四十六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六

经籍考

经【书】

宋史艺文志书类六十部八百二卷【不着録者十三部二百四十四卷】辽金元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传中

明史艺文志书类八十八部四百九十七卷

郑伯熊书说一卷

伯熊字景望永嘉人绍兴进士累官宗正少卿以直龙图阁知寜国府卒諡文肃

陈亮序略曰尚书最难读难得胸臆如此之大孔安国以下随文释义凡帝王之所以纲理世变者未知也

毛晃禹贡指南四卷

晃字明叔江山人世传其增注礼部韵略於绍兴三十二年表进自署曰衢州免解进士盖高宗末年人也

史浩尚书讲义二十卷

浩字直翁鄞县人绍兴进士官至右丞相致仕卒諡文惠

朱子曰史丞相说书亦有好处如命公後衆说皆云命伯禽为周公之後史云成王既归命周公在後看公定予往矣一言便见得是周公且在後之意

夏僎尚书详解二十六卷

僎字元肃号柯山龙游人

吕祖谦书说三十五卷

祖谦见易类

【臣】等谨案马考称祖谦书说十卷赵希弁读书附志云六卷盖彼乃祖谦原书此本其门人时澜增修也

杨简五诰解四卷

简见易类

薛季宣书古文训十六卷

季宣字士龙号艮斋永嘉人起居舍人徽言之子孝宗朝官大理寺正知湖州乾道元年迁知常州未上卒

季宣自序略曰隶古定书最古孔氏文义多本伏生之说唐明皇更以正隶改定而俗儒承讹文多蹖駮古文是训不劳乎是正之也书序出於孔子旨自有在诠次百篇之後将以归於古学好古之僻又何辞焉

朱子曰士龙书解其学问多於地名上着功夫【臣】等谨案王应麟玉海宋咸平二年直讲孙奭请摹印古文尚书音义与新定释文并行即周显德六年田敏等校勘郭忠恕覆定之本季宣因之为训

傅寅禹贡说断四卷

寅字同叔义乌人学者称杏溪先生

乔行简序略曰同叔家故贫以教举子为业乃能取古书天官地志律历权度井田兵制分寸零整乘除抄忽之说究观笃考穷日夜不愒无是书则多方从人借之月累岁积遂取其书为之图条列诸说而断以已意

陈经书详解五十卷

经字显之一字正甫安福人庆元进士官至奉议郎泉州泊干

魏了翁尚书要义十七卷序说一卷

了翁见易类

陈大猷尚书集传或问二卷

大猷东阳人绍定进士由从仕郎历六部架阁

钱时融堂书解二十卷

时字子是淳安人受学於杨简嘉熙中以丞相乔行简荐授秘阁校勘迁史馆检閲

赵善湘洪范统一一卷

善湘字清臣濮安懿王五世孙仕至资政殿大学士封文水郡公赠少师

王栢书疑九卷

栢字会之号鲁斋金华人从祀孔子庙庭

栢自序略曰圣人之经难读者莫如书伏生之口授蝌蚪之变更孰能保其无误此书所以难读也朱子於书止解典谟三篇而已後又有金縢召诰洛诰说及考定武成凡四篇学者犹恨不及见其全书孰知书之果不可得而全解也九峯蔡氏祖述朱子之遗规斟酌羣言而断以义理洗涤支离而一於简洁然祛疑阐正之难朱子曰未详曰脱简者固自若也分章絶句之难朱子不肯句读者亦未能尽通也况读书至拙如予者岂能尽豁然於中哉诸儒之所能解予固幸因得而通之所不能通虽诸儒极融化之妙交缀傅会屈曲将迎然亦终未能尽明也在昔先儒笃厚信古以为观书不可因脱简以疑经然伏生女子之口传孰不知其讹舛圣人之经不可改伏生之言亦不可正乎纠其谬而刋其赘订其杂而合其离或庶几乎得复圣人之旧愚不自揆因成书疑九卷凡五十篇正文考异八篇藏之家塾以备探讨

朱彞尊曰汉儒於经文遇有错简斤斤守其师传不敢更易次第至宋二程子始更定大学篇而朱子遂分为经传又取孝经考定继是有更定杂卦传者有更定武成洪范者余亦不数见也鲁斋王氏於诗书皆疑之多有更易书则於舜典舜让於德弗嗣下补入论语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二十四字又於敬敷五教在寛下补入孟子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二十二字余若臯陶谟益稷武成洪范多方多士立政皆更易经文先後而次第之观者未尝不服其精当然亦知者之过也

贺成大古洪范一本

成大字季常仕履无考

成大自序略曰洪范自三八政以下紊乱无次因援朱子大学分经传之列每畴以禹之言为经以箕子之言为传

胡士行尚书详解十三卷

士行庐陵人官临江教授

金履祥尚书表注二卷

履祥字吉文号仁山兰谿人师事王栢同登何基之门德佑初徵为史馆编修不至入元隐居教授以终至正中追諡文安从祀孔子庙庭事蹟具元史儒学传

柳贯曰仁山早岁所着尚书章释句解既成书矣一日超然自悟摆脱衆说独抱遗经复读玩味则其节目明整脉络贯通中间枝叶与夫谬讹一一易见因推本父师之意正句画段提其章旨与其义理之微事为之概考正文字之误表诸四阑之外曰尚书表注而自序之

吴澄书纂言四卷【经籍志作尚书纂注六卷】

澄见易类

纳喇性德曰吴氏独有今文置古文而不释其见可谓卓矣至其考据详博厘正错简咸皆确当学者将以明经祛惑于纂言一书必有取尔矣

许谦读书丛说六卷

谦字益之金华人从金履祥学儒者称为白云先生後諡文懿从祀孔子庙庭事蹟见元史儒林传谦自序略曰自尧至襄王凡六十五君尧元年至襄二十八年历年一千七百三十四而惟十八君之世有之以亡书考之亦惟沃丁太戊仲丁河亶甲祖乙五君之世有书十篇耳自此二十三君之外其余岂无出号令纪政事之言盖皆孔子所芟夷者纬书谓孔子求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凡三千二百四十篇虽其言未必实然有书者不止二十三君则明矣愚尝谓圣人欲纳天下于善惟示之劝戒而已于春秋严其褒贬之辞使人知所惧于书独存其善使人知所法羿浞之簒夏幽厉之灭周略不及之此则圣人之意可见矣

董鼎尚书辑録纂注六卷

鼎字季亨鄱阳人

鼎自序略曰朱子以尚书集传之功未竟以属九峯蔡氏既尝订定之则犹其自着也族兄介轩梦程亲受业于勉斋黄氏盘涧董氏故再传而鼎获私淑焉释经诸论多出朱子乃取订定集传为之宗而蒐辑语録于其次又增纂诸家之注有相发明者并缀所见于後

吴澄曰辑録纂注同异俱有所禆西伯戡黎其国盖在黎阳之地而非上党壶关之黎武王伐商兵度孟津必过黎阳先戡黎而後至纣都如齐桓伐楚先溃蔡而後入楚境也辑録引董铢叔重之问谓吾才老以戡黎为伐纣时事召诰三月甲子周公用书命庶殷侯甸男邦伯多士篇即其命庶殷之书也而旧注云多士作于纪洛次年之三月纂注引陈栎寿翁之说以此三月诰殷士为周王至洛之年周公居东二说兼存不以蔡之从郑为然也略举一二端则季亨之有功多矣

王天与尚书纂传四十六卷

天与字立大号梅浦安福人官临江教授

刘辰翁序略曰闻若稽古说三万言又闻书解近年至四百家使人茫然不识其所谓得王君纂传如远游半天下得路以归如观乐请止不愿更有是可嘉也

陈栎书传纂疏六卷

栎字寿翁号定宇休宁人事蹟具元史儒林传栎自序略曰尚书自有注解以来三四百家朱子晩年始命门人集传之惜所订正三篇而止今科举书宗蔡传固宜栎不揆晚学三十年前科举未兴尝编书解折衷将以羽翼蔡传後又即蔡传而纂疏之博采精究方克成编又自述折衷云予编是书宗朱蔡采诸家附已见但不尽载蔡传于前尔

陈师凯书蔡传旁通六卷

师凯家彭蠡故自题曰东滙泽其始末无考

师凯自序略曰朱蔡授受有传鄱阳董氏因有辑録纂注一书然辑録特问答之多端纂注又专门之独见殆未可由此以通本传也传中不无嗫嚅龃龉况天文地理律历礼乐兵刑龟策河图洛书道德性命官职封建之属未可以一言尽是以不厌琐碎专务释传至于通而後止

黄虞稷曰师凯至治辛酉为此书凡传中所引名物度数必详究所出有功蔡传甚大

朱祖义尚书句解十三卷

祖义字子田庐陵人

黄镇成尚书通考十卷

镇成字元镇邵武人以荐授江南儒学提举未上而卒

镇成自序略曰道德仁圣统于心制作名物达于事统于心者先後古今脗合无二达于事者仪章器物因革无存故求帝王之心易而考帝王之事难二典历象日月星辰律度衡量五礼六乐禹贡山川洪范九畴之类须一一理会令透盖读书穷理即器会通乃学者之当务也余方授书儿辈取关涉考究者荟萃抄撮或不可言晓者复绘为图以示之至衆家之说有所不通则附以己见如旧图旧说已备者不复赘出其有未尽则随条辨析焉

纳喇性德曰通考纪尚书名物度数举夫七政九畴六宗五里方州之贡赋水土律吕之长短忽微皆着其说说有未尽复系以图彚集诸家而衷以己意详且备矣

王充耘读书管见二卷 书义矜式六卷

充耘字与耕吉水人元统进士同知永新州事母老归养着是书卒未几遭元末山棚之变从子光荐密置是书复壁中以付其子吉

无名氏序管见略曰是篇自微辞奥旨及名物训诂山川疆里靡不究竟辨析

张云章论书义矜式略曰延佑中以经义取士着有定式充耘主张题意率本功令而又自为经义名曰矜式存此犹见当时体制

胡一中定正洪范二卷

一中字允文诸暨人官绍兴路参军

一中自序略曰鲁斋王氏本心文氏草庐吴氏皆有考定本所见不同互有得失窃因括苍鲍氏有定正武成之论以竹简每行十三字而定其差推之洪范则史氏之叙七行初一以下为畴之经大禹本文也以河图九数为纲以洛书十数为目一五行以下亦禹所授之章水曰润下以下则箕子所释之传也二五事至福极皆然九章皆当析大禹之经箕子之传支分节解脉络贯通而八政五纪同传五福六极亦然其文则因三先生而定各摭所长以正之非敢出于臆见云

陈悦道书义断法六卷

自题曰邹次不知何许人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六

猜你喜欢
  皇后纪第十·范晔
  第三章 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十二)·陈寅恪
  卷二百二十八·杨士奇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一·佚名
  第五章 财产·吕思勉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 元纪十四·纪昀
  ●郑氏史料续编卷七目录·佚名
  五九 浙江巡抚三宝奏鲍士恭等五家呈献遗书等事折·佚名
  卷三十七·班固
  序·杨懋建
  韦处厚传·刘昫
  萧铣传·欧阳修
  卷一百十七·佚名
  第五节 文学美术·吕思勉
  南史识小录卷四·沈名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四·黄昇

    宋词黄鲁直名庭坚,号山谷,陈后山云:&ldquo;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逮也。&rdquo;蓦山溪别意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娉娉袅袅,恰近十三馀,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寻芳载酒。肯落他

  • 卷四·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四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苏舜钦沧浪集钞苏舜钦字子美其先梓州人以父任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尉?第进士改光禄寺主簿知长垣县迁大理评事监在京房宅务以范仲淹荐召试集贤校理监进奏院舜钦所论侵权贵而妇

  • 卷一百二十六·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二十六花果桃赋           【晋】傅 ?有东园之珍果兮承隂阳之灵和结柔根以列树兮艳长畞而骈罗夏日先熟初进庙堂辛氏践秋厥味益长花落实结与时刚柔既甘且脆人口消流亦有冬

  • ●崇禎長編卷之二·汪楫

      天啟七年九月   天啟七年十月   ○天啟七年九月   天啟七年九月   癸亥朔光宗皇帝忌辰祭奉先殿仍命豊城侯李承作詣慶陵行禮   西部都令乞侵歸于大清   鎮守宣大太監葛九思請以應接騎兵五千改為

  • 卷之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三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纪昀

    列传金 【十一】○金十一图克坦克宁宗浩襄 【思烈】 瓜尔佳清臣瓜尔佳衡完颜安国裕尔伯特图克坦克宁宗浩襄瓜尔佳清臣瓜尔佳衡完颜安国裕尔伯特△图克坦克宁图克坦克宁本名锡馨其先金源县人徙居北古土之地后徙置明安

  • 世家卷第十九 高丽史十九·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毅宗三。○(己丑)二十三年春正月戊午朔王受朝贺代制臣僚贺正表宣示宰枢近侍国学文臣。 于是禁内六官文臣等奉表贺御制王喜赐酒果以行头

  • ·又·丁曰健

    窃职道于重阳日舟泊淡水所属之沪尾口登岸,翌日驰至艋舺接见官绅,传谕总理、头人添募丁勇,在竹堑听用;一面整理军装器械,续又将大概情形飞禀宪察,先后计可上蒙钧监矣。查嘉、鹿各营,仍然声势阻隔。驻劄彰、淡交

  • 宣宗恭让胡皇后传·张廷玉

    宣宗恭让皇后胡氏,名善祥,济宁人。永乐十五年(1417),她被选为皇太孙妃。不久,成为皇太子妃。宣宗即位,她被立为皇后。当时孙贵妃被宣宗恩宠,胡皇后没有儿子,又经常生病。三年春,宣宗命皇后上表辞去皇后之位,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

  • 卷五十九·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五十九明 俞汝楫 编登极备考登极仪告祭及追尊洪武元年正月乙亥上服衮冕先期告祭设昊天上帝位於坛之第一成居东皇地只居西皆南向各用玉一币一犊一笾豆各十有

  • 卷二百七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舆地考【二】直隶省保定府在京师西南三百五十里东西距二百七十里南北距四百九十里东至河间府任邱县界一百十里西至定州曲阳县界一百六十里南至冀州新河县界三百里北至顺天府房山县

  • 卷十·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十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周易略例       魏 王弼 撰谨按崇祯本阙略例及释文今据【臣】所藏嘉靖刻本校以诸本按古本略例无注又一本同共题作周易略例王弼无魏字撰字足利本有邢璹序

  • 卷十三·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十三论语四公冶长第五子谓公冶长章问公冶长可妻伊川以避嫌之事贤者不为况圣人乎自今人观之闺门中安知无合着避嫌处曰圣人正大道理合做处便做何用避嫌问古人门内

  • 照明品第四十一·佚名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耶。佛言是。舍利弗。舍利弗言:世尊,般若波罗蜜者作照明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至竟清净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为有名字。世尊,般若波罗蜜者於三界无沾污。世尊,般若波罗蜜者除诸垢冥。世尊,般若

  • 昧盦诗录跋·太虚

    予不知学问为何事,凡书一观辄置,未尝能诵文一篇诗一章也。顾呓语谰言,随败笔破纸而飞,往往流落人间。顷年伏居山室,追踪空石,不独胸中无字,抑且目中无物矣。日者、方君稼孙,来游补怛洛伽山,寓磐陀庵,与予锡麟禅关相邻,乃昕夕垂访

  • 覆陕西佛教会延请法师函·太虚

    定慧大和尚、戒忍大居士道鉴:去岁腊底,于汉口得读由杭州转来贵会邀太虚赴陕讲演之函,以此间事缘一时难了,既苦不能应命,又深感公等宏法卫教之热忱,颇思荐人代行,遂迟迟未报。嗣得抄来一幻师之信暨兑票百元,嘱为代请一幻师。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