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七 西三条胡同住屋

鲁迅爱住北平,但是他的西三条胡同住屋,是出于不得已而经营的。他原来在一九一九年把绍兴东昌坊口的老屋和同住的本家公同售去以后,就在北平购得公用库八道湾大宅一所,特地回南去迎接母太夫人及全眷来住入,这宅子不但房间多,而且空地极大。鲁迅对我说过:“我取其空地很宽大,宜于儿童的游玩。”我答:“诚然,简直可以开运动会。”鲁迅那时并无子息,而其两弟作人和建人都有子女,他钟爱侄儿们,视同自己的所出,处处实行他的儿童本位的教育。《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全集卷一《坟》)文中所云:“只能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这便是他的儿童教育的意见。他对于侄儿们的希望很大,很想为他们创造出一个最适宜于发育的环境,所谓“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呐喊·故乡》)。

鲁迅对于两弟非常友爱,因为居长,所有家务统由他自己一人主持,不忍去麻烦两弟。他对于作人的事,比自己的还要重要,不惜牺牲自己的名利统统来让给他,我在拙著《关于〈弟兄〉》一文已经提及。一九一七年,他和作人还同住在绍兴会馆的时候,北平正流行着传染病猩红热,作人忽然发高热了。这可真急坏了鲁迅,愁眉不展,四处借钱,为的要延医买药。后经德国医师狄普耳诊断,才知道不过是出疹子,于是他第二天到部,精神焕然地笑着对我说:“起孟原来这么大了,竟还没有出过疹子,倘若母亲在此,不会使我这样着急了。”接着又述昨夜医师到来的迟缓,和他诊断病情的敏捷,但是我看见他的眼眶陷下,还没有恢复呢!又记得一九二一年,作人养疴在香山碧云寺,因为费用浩大,鲁迅又四处奔走,借贷应急,并且时常前往护视。

作人的妻羽太信子是有歇斯台里性的。她对于鲁迅,外貌恭顺,内怀忮忌,作人则心地糊涂,轻听妇人之言,不加体察。我虽竭力解释开导,竟无效果,致鲁迅不得已移居外客厅而他总不觉悟;鲁迅遣工役传言来谈,他又不出来;于是鲁迅又搬出而至砖塔胡同了。从此两人不和,成为参商,一变从前“兄弟怡怡”的情态。这是作人一生的大损失,倘使无此错误。始终得到慈兄的指导,何至于后来陷入迷途,洗也洗不清呢?

鲁迅搬出以后,就借钱购得西三条的房子,是一所小小的三开间的四合式。北屋的东间是母太夫人的房,西间是朱夫人的房。太夫人谈锋极健,思想有条理,曾用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朱夫人是旧式的女子,结婚系出于太夫人的主张,因而“瑟琴异趣”,鲁迅曾对我说过:“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北屋的中间,后面接出一间房子去,鲁迅称它为“老虎尾巴”,乃是他的工作室,《彷徨》的全部以及其他许多的译著,皆写成于此。这老虎尾巴将永久成为我国国民的纪念室。它的北窗用玻璃,光线充足,望后园墙外,即见《野草》第一篇《秋夜》所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南屋是他的藏书室。说起他的藏书室,我还记得作人和信子抗拒的一幕。这所小屋既成以后,他就独自个回到八道湾大宅取书籍去了。据说作人和信子大起恐慌,信子急忙打电话,唤救兵,欲假借外力以抗拒;作人则用一本书远远地掷入,鲁迅置之不理,专心检书。一忽儿外宾来了,正欲开口说话,鲁迅从容辞却,说这是家里的事,无烦外宾费心。到者也无话可说,只好退了。这在取回书籍的翌日,鲁迅说给我听的。我问他:“你的书全部都已取出了吗?”他答道:“未必。”我问他我所赠的《越缦堂日记》拿出了吗?他答道:“不,被没收了。”

鲁迅毕竟是伟大的,他受了种种的诬蔑委屈,搬出了八道湾住宅,又生了一场病,对于作人和信子的事,日记上却一字不提。这是我在他死后数个月,为的要赶撰年谱,翻阅他的日记才知道的。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三 宗夬 刘坦 乐蔼·姚思廉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焦竑
  卷一·连横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十八·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九·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八·佚名
  第一八八详光绪十四年十月八日一一四○五—四七·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七 孔氏后裔传二·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纪昀
  清季外交史料选辑(二)·王彦威
  历代名贤确论卷一·佚名
  后汉纪·张居正
  垣崇祖传·萧子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84 ·佚名

    方回 次韵谢魏公辅二首 之子如天马,终归十二闲。 相期作名士,不厌坐穷山。 师席抠趋际,亲庭定省间。 鹤仙门户冷,今喜一珠还。 方回 次韵谢魏公辅二首 男儿初嗜学,如日晓行天。 意气无余子

  • 卷十 今體詩·王士祯

    【贛州別丁雁水僉事】與君暫相見,揮手古虔州。孤棹山俱遠,雙江水亂流。急灘穿詰曲,深竹叫鉤緌。離別兼羈旅,中宵感白頭。【新淦道中懷門人林公韞兼寄丁雁水】七載相思木蘭道,那知相見鬱孤台。江湖澒洞扁舟遠,賓主東南一代才

  • 卷三百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十一枇杷花类五言古题枇杷树        【唐】羊士谔珍树寒始花氛氲九秋月佳期若有待芳意常无絶嫋嫋碧海风蒙蒙绿枝雪急防自余姸春禽幸流恱五言律卫眀府寄枇杷叶以诗答之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五·焦竑

      吏部二(尚書二)   ◆尚書二   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 巖喬公宇行狀(陳璘)   叢說   資政大夫吏部尚書偲菴楊公旦傳(江汝璧)   光祿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贈少傅 廖公紀墓誌銘(李時)   吏

  • ●卷三·李绛

      ○上令宣示邪人事   元和四年,王士真卒,其子承宗辄令军府事。中人承璀劝上兴师讨伐。时事人情,不愿动众,盖缘镇州四面皆叛涣之地,事同势合,必难成功。又以承璀统左右神策军,专政令诸道取节度,中外极谏,言其不可,前后二十

  • 第八回 变生不测蔡使遭惊 喜如所期袁公就任·蔡东藩

      却说蔡专使元培,与汪兆铭、宋教仁二人,偕谒袁世凯,名刺一入,老袁当即迎见。双方行过了礼,分宾主坐定,略略叙谈。当由蔡专使起立,交过孙中山书函,及参议院公文,袁世凯亦起身接受,彼此还座。经老袁披阅毕,便皱着眉头道:“我日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七十九·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雍正实录卷之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二百四十六 曹(兆页)奏为筹画铜斤节省效力摺·佚名

    康熙五十八年六月十一日 江宁织造.奴才曹(兆页)跪奏:为筹画铜斤节省效力事。奴才包衣下贱,荷蒙万岁豢养,洪恩无由报效。窃思铜斤一事,查八省督抚原办,每斤红铜定价一钱二分五厘,水脚银三分,共一钱五分五厘。近因铜少价贵,办解维

  • 金佗稡编卷十四·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稡编卷十四宋 岳珂 撰家集五奏议中辞检校少保第四劄子镇宁崇信军节度使神武後军都统制荆湖南北襄阳府路蕲黄州制置使臣岳飞劄子奏臣比具辞免除臣检校少保恩命今月初一日再准尚书省劄子奉圣旨依已降

  • 朱寿传·张廷玉

    朱寿,不知是何许人。任万户从大军渡江,攻下江东郡邑,晋升为总官。收复常州、婺州,攻克武昌,平定苏州、湖州,转战南北,积功封为横海卫指挥,晋升为都督佥事。与张赫督促漕运,立功。洪武二十年(1387),封为舳舟户侯,食禄二千石,给予世

  • 卷十五·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郊庙南齐武帝永明元年当南郊而立春在郊後世祖欲迁郊尚书令王俭啓案礼记郊特牲云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也易说三王之郊一用夏正卢植云夏正在冬至後传曰啓蛰

  • 卷一百二十八·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二十六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此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广为有情宣说流布。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於当来世不堕地狱傍生鬼界边鄙达絮蔑戾车中。常具诸根聪明端正

  • 女功正法·何仙姑

    此书原名《金华直指女功正法》,题为青霞灵阳道人撰述。俾传于世,为女修专书之一。盖世有出家及好道之妇女,将得此而参验其清修也。惟因历时最久,被一般盲修瞎炼之徒,多所窜乱,如总说一篇,虽有千二百字之多,皆杂辏成章,腐词滥调

  • 太上正一解五音咒诅秘箓·佚名

    太上正一解五音咒诅秘箓,撰人不详。书中提及明初正一道天师张正常、张宇初、张宇清等人,应出于明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乃太清天中老君授正一真人。内载五方神君名号、符图、神像,以及授箓盟信、法祠等。

  • 大事记续编·王祎

    明王祎撰。七十七卷。系继吕祖谦《大事记》而作,体例全同吕书而将解题附各条之下,不另作一书。俞恂谓本书起自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迄于宋德祐二年(1276),计一千三百六十五年。传本虽始于汉武帝征和四年,却止于后周显德六

  • 陀罗尼毗奈耶经·佚名

    密教经典。唐代失译。一卷。初见于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三六。是持明密教律典,广说持明律法,并说供养、结界、印言、曼荼罗、梦相等法。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佚名

    凡四卷。失译。乃属于杂部密教之密部经典之一。 又作七佛神咒经、七佛八菩萨大陀罗尼神咒经、七佛十一菩萨陀罗尼经、七佛所说神咒经、广济众生神咒。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可视为后世纯密教之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