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金佗稡编卷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金佗稡编卷十四

宋 岳珂 撰

家集五

奏议中

辞检校少保第四劄子

镇宁崇信军节度使神武後军都统制荆湖南北襄阳府路蕲黄州制置使臣岳飞劄子奏臣比具辞免除臣检校少保恩命今月初一日再准尚书省劄子奉圣旨依已降诏旨不允不得再有陈请者伏念臣已三贡辞章出于诚悃冒犯天威罪不容赦圣恩广大一赐温诏两降劄命扪心揣分感极涕零伏念臣草芥固陋备数戎昭曾无尺寸之功仰报天地之德窃以亚保之位实预三孤之贵所以赏有功而进豪杰也如臣何人辄膺斯宠是以心不自安终难冒受不避谴诛再伸前恳非敢徒爲辞逊伏望圣慈矜察愚衷早还成命庶令臣少安分守臣不胜处祈俟命之至取进止

辞宣抚副使劄子

检校少保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湖北襄阳府路招讨使兼本路营田使臣岳飞劄子奏臣五月十八日准御前金字牌递到枢密院劄子枢密院奏勘会岳飞已降指挥除湖北京西南路宣抚副使奉圣旨疾速兼程前去鄂州措置军事者臣闻命震惊罔知所措前既叨受招讨使不容牢辞又蒙圣恩授以前件差遣切念臣一介寒贱误膺器使顾土宇恢复之迹未见尺寸而厚恩醲赏涯分已踰且以宣抚之重名实寄专征之大事自非廊庙迩臣勲伐高世者岂当冒躐而居异时付托失人或误驱策虽粉臣骨曷足以谢陛下兼招讨使权不爲不重若更加以甚高非常之宠必起负乘斯夺之悔所有宣抚副使恩命实难祗受伏望追寝误恩庶安愚分臣无任悚惧恭听宸命之至取进止

辞母亡格外赙赠及应办丧事奏

草土臣岳飞状奏臣准御前金字牌递到尚书省劄子二道奉圣旨岳飞母身亡已降指挥起复於格外特赐银绢一千匹两令户部支给所有葬事令鄂州协力措置施行臣上荷圣恩惟知感泣契勘臣今般挈家属扶护母丧已至江州瑞昌县择定江州界营葬臣以月俸之余粗足办集所有上件恩数并格外赙赠伏望圣慈并赐寝罢庶安愚分谨録奏闻伏候勑旨

乞终制劄子

草土臣岳飞劄子奏臣今月十二日至江州瑞昌县界准枢密院奏勘会岳飞丁母忧已择日降制起复缘目今人马无人主管及见措置进兵渡江不可等待奉圣旨先次行下岳飞特起复仍日下主管军马措置边事不得辞免伏念臣孤贱之迹幼失所怙鞠育训导皆自臣母国家平燕云之初臣方束发从事军旅誓期尽瘁不知有家自从陛下渡河以来而臣母沦?河朔凡遣人一十八次始能般挈得脱敌祸惊悸致疾遂以纒绵臣以身服戎事未尝一日获侍亲侧躬致汤药之奉今者遭此大难荼毒哀苦每加追念辄欲无生而陛下恩眷有加即命起复在臣么微固深衔戴然臣重念爲人之子生不能致菽水之欢死不能终衰絰之制面顔有腼天地弗容且以孝移忠事有本末若内不克尽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臣已般挈扶护前来欲於江州或南康军界营葬伏望圣慈矜怜余生许终服制取进止

辞格外赙赠银绢劄子

草土臣岳飞劄子奏比蒙圣恩以臣母身亡特赐银绢一千匹两即具恳免今月初一日准御前金字牌递到尚书省劄子奉圣旨不允伏念臣遭遇圣眷过於山岳感激之心惟极涕泗今已安葬了当种种办集皆自陛下恩被之所及所有前项银绢实难重叠祗拜伏望特赐寝罢取进止

乞终制第二劄子

草土臣岳飞劄子奏准枢密院劄子勘会臣母魏国太夫人姚氏身故已降指挥起复仍日下主管军马职事不得辞免仍具已供职月日闻奏臣契勘除巳具辞免奏闻外伏望圣慈检会所奏特许臣终制取进止

乞终制第三劄子

草土臣岳飞劄子奏近於四月十二日具奏辞免起复检校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今月初一日准御前金字牌递到尚书省劄子奉圣旨不允令学士院降诏仍不得再有陈请依已降指挥日下主管军马措置调发不致少失机会者伏念臣叨荷圣恩实倍伦等惟期尽忠庶图报称缘臣老母沦亡忧苦号泣两目遂昏方寸亦多健忘自揆余生岂复尚堪器使非敢独孝于亲而於陛下不竭其忠正谓灾屯如此不能任事况臣一介右列若学术稍优谋略可取亦当勉强措置调发臣於二者俱乏所长今既眼目昏眊又不能身先士卒贾作鋭气苟不罄沥血诚披告陛下则他日必致颠隮上辜委寄伏望睿慈俯察孤衷许臣终制取进止

目疾乞解军务劄子

起复检校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兼营田使臣岳飞状奏臣先爲目疾昏痛不能视物在假服药医治累奏乞致仕将宣抚司事务权令参谋官薛弼参议官李若虚管干已申奏朝廷听候指挥去讫未蒙回降指挥十月十五日夜据参谋官薛弼传到御前劄子一封付岳飞系金字牌降到内系黄纸臣遂拆开认是宸翰臣即时遥拜跪领不觉感激涕泪臣平日切切思报陛下之心惟冀当此大敌少展区区适以病目转觉昏暗臣私心不胜痛愤又於十六日据薛弼申累准金字牌降到御封枢密院劄子催促全军人马前去江池州称已勾抽襄阳等处军马前来犹恐迟缓已整搠在寨军马止候兜请钱粮俵散衣赐了当先次起发臣比在假每日连并服药全未见效伏望睿慈检会臣累奏事理速赐施行庶几不悞国事取进止

辞太尉劄子

起复检校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兼营田使臣岳飞劄子奏今月二十五日进奏官报内降白麻一道除臣起复太尉依前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充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兼营田使加食邑五百户实封二百户臣闻命震惊莫知所措伏念臣本无寸长误膺器使且陛下方以太上梓宫未还作兴文武雪耻于敌高名大爵正当谨与以激厉天下而臣何功率先滥及伏望圣慈特垂天鉴察臣悃愊元非饰辞追还大命庶几微分少安不?清议臣仰冒天威不胜惶惧陨越之至取进止

辞太尉第二劄子

起复检校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兼营田大使臣岳飞劄子奏臣昨已具奏乞追寝太尉恩命於今月二十六日准右武郎同知合门事兼客省四方馆事干办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潘永思齎赐到告命一轴蝼蚁之诚未回天听不免再沥忱恳伏念臣顷自天下兵兴时实有志於奋张皇威削平僭乱以爲外侮不灭臣死不瞑初不敢萌觊觎高爵厚禄之念既而误蒙陛下使令付以兵柄责任以来荏苒积年城郭人民之墋迄无宁日而臣之官职岁迁月转岂不有负初心兼臣见今官职不爲不崇岂容一向叨窃不自愧耻伏望圣慈特赐哀矜察臣愚衷收还大命庶令臣得勉力事功以酬素抱以报厚恩不犯盈满颠隮之戒所有告命臣未敢祗受见寄纳平江府军资库取进止

乞免立新班劄子

起复检校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兼营田使臣岳飞劄子奏据干办官于鹏申准行在合门关已降制岳飞除太尉依前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二月二十五日奉圣旨不候正谢令立新班臣已辞免外所有合赴朝殿起居乞立旧班取进止

辞男云转三官劄子

起复检校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兼营田使臣岳飞劄子奏臣伏覩圣旨岳云特转三官契勘臣男云见充本司书写机宜文字自有本职功状内合乞推恩等第若更叨冒今来恩数似出无名非所以示将士大公至正之道也所有上件恩命实不敢令云祗受伏望圣慈特降睿旨速赐收还不胜幸甚取进止

辞太尉第三劄子

起复检校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兼营田使臣岳飞劄子奏臣近两具奏乞追寝太尉恩命今月二十九日准尚书省劄子二月二十八日奉圣旨依已降诏旨不允不得再有陈请令日下祗受臣一介么微言语鄙浅不能上格天听用敢不避再三存控诚悃臣顷以目疾废事日久近者商虢颍蔡之战皆由仰遵圣训遂致将士竭力在臣实无寸功且太尉掌武之官授非其人则不足以爲今日右武之劝臣若谬居不辞是因臣一已而怠天下伏望圣慈特回渊鉴收还误恩令臣只以见官待罪军旅庶几天下始知大官之爲可重不累陛下立政惟人之明天下幸甚取进止

辞太尉第四劄子

起复检校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兼营田使臣岳飞劄子奏臣比三具奏乞追寝恩命今月二日准尚书省劄子二月三十日三省同奉圣旨依累降诏旨不允不得再有陈请臣仰荷圣慈诏谕谆复然臣实以私情廹切不容冒进窃念臣虽无他长粗知义命平居服食器用每安於敝陋正恐绵薄不堪禄赐之厚徒取衅眚臣伏自去春丁家忧棘不复敢有荣官之念继以目疾就医至今其天赋之薄即此可见臣若复尚贪宠数不自退省将恐灾疢之来不特今日伏望圣慈特回天听收此误恩全臣知止之节臣实幸甚臣叠犯天威不胜惶惧颠越之至取进止

辞男云转三官第二劄子

起复检校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兼营田使臣岳飞劄子奏臣近具奏辞免男云特转三官恩数今月二日准尚书省劄子奉圣旨不允伏念臣本以凡材误蒙陛下付以方面若臣不能与士卒一律则亦不能整齐其心昨者之战士卒冒犯矢石有斩将?阵立奇功者臣方列上事状得沾一级而男云何从超进崇资臣正恐士卒有无功之谤陛下致滥予之讥且陛下方谨惜名器以磨厉天下将绍复大业而乃因臣私恩废公议臣诚不自安伏望圣慈特降睿旨收还上件恩命臣父子幸甚取进止

辞开府劄子

太尉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臣岳飞劄子奏臣正月二十四日准都进奏院递到白麻一道除臣开府仪同三司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三百户者臣初捧制文尚怀疑惑岂谓非常之典遽及无功又於二月十四日准本司往来干办官王敏求差人齎到前件告一轴乃知朝廷以强敌归疆而将阃之寄例进优秩不惟臣一已私分愈切惊惶至於将士三军亦皆有腼面目伏念臣奋身踈逖叨国显荣每怀尸素之忧未効毫分之报岂可因此霈泽遂乃滥预褒陞伏望圣慈特此睿断毋嫌反汗亟寝误恩所有告命臣不敢祗受已令本司签厅牒鄂州寄收以待朝廷追取外冒犯天威不任激切俟命之至取进止

【贴黄】臣待罪二府理有当言不敢缄默夫敌情奸诈臣於面对已尝奏陈切惟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以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以行赏论功取笑强敌事关国政不容不陈初非立异於衆人实欲尽忠於王室欲望速行追寝示敌人以不可测之意万一臣冒昧而受将来敌若叛盟则似伤朝廷之体仍望以此贴黄留中不出保全臣节臣不胜至情伏乞睿照

辞开府第三劄子

太尉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臣岳飞劄子奏臣契勘已具辞免除臣开府仪同三司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三百户恩命今月二十七日蒙降到诏书不允者臣近者累犯天威力辞恩宠庶几陛下洞烛危恳终赐矜从而温诏谆谆未回睿听局地吁天不知所措夫爵赏者人君所以爲厉世磨钝之具人臣得之所以荣耀乡里而显贲宗族也谁不欲贪多而务得哉然得所当得固以爲荣受所非受反足爲辱伏念臣奋迹羁单被恩优腆使臣终身只守此官已踰涯量岂可分外更冒显荣遂速颠隮虽陛下推天地至寛之量在所兼容而微臣抱金石图报之心宁无自愧所有臣爲将不效献言悖理之实臣於累奏中固巳缕陈更不敢谆复紊烦圣听伏望陛下检会臣累次劄子追寝成命特降俞音庶使微臣少安愚分取进止

金佗稡编卷十四

猜你喜欢
  梁臣传第十·欧阳修
  卷三百五十七 元豐八年(乙丑,1085)·李焘
  ●卷九·邵博
  ●明季三朝野史卷之一·顾炎武
  大明孝宗敬皇帝宝训卷之二·刘健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八十二·佚名
  卷之三百十七·佚名
  尚史卷五十九·李锴
  提要·马令
  查东山先生年录·查继佐
  刘光第传·梁启超
  太祖本纪·薛居正
  褚不华传·宋濂
  卷四下·沈枢
  卷六十·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第二十五·陈与义

    ○谢主人春禽劝我归,主人留我住。一笑谢主人,我自归无处。拟借溪边三亩春,结茅依树不依邻。伐薪政可烦名士,分米何须待故人。○罗江二绝荒村终日水车鸣,陂北陂南共一声。洒面风吹作飞雨,老夫诗到此间成。其二山翁见客亦欣然

  • 帝纪第九 简文帝 孝武帝·房玄龄

    简文皇帝讳昱,字道万,元帝之少子也。幼而岐嶷,为元帝所爱。郭璞见而谓人曰:“兴晋祚者,必此人也。”及长,清虚寡欲,尤善玄言。永昌元年,元帝诏曰:“先公武王、先考恭王君临琅邪。继世相承,国嗣未立,蒸尝靡主,朕常悼心。子昱仁明有

  • 列传第三十八 循吏·李百药

    张华原 宋世良弟世轨 郎基 孟业 崔伯谦 苏琼 房豹 路去病先王疆理天下,司牧黎元,刑法以禁其奸,礼教以防其欲。故分职命官,共理天下。书云:"知人则哲,能官人安人则惠。"睿哲之君,必致清明之臣,昏乱之朝,多有贪残之吏。高

  • 东都事略卷七十五·王称

    列传五十八  余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人也为人质直刚劲举进士为赣县尉书判拔萃改将作监丞知新建县迁袐书丞集贤校理范仲淹以言事忤意宰相贬饶州谏官御史不敢言靖上疏论仲淹不当贬且言陛下亲政以来屡逐言事者恐钳天下口不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二·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简文帝本纪·姚思廉

    太宗简文皇帝名纲,字世缵,乳名六通,是高祖的第三个儿子、昭明太子的同母兄弟。天监二年(503)十月二十八日,出生在显陽殿里。天监五年(506),封为晋安王,食邑八千户。天监八年(509)任云麾将军,领石头戍军事,斟酌设置顾问官。天

  • 岳飞传·脱脱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祖上世代务农。父亲岳和,常能节衣缩食,接济困危。有人的庄稼侵入他的田地,收割之后归还别人;借贷其钱财者不要求别人偿还。岳飞出生时,有一大鸟如鲲鹏,从屋顶飞鸣而过,因此取名为岳飞。尚未满月,黄河在

  • 卷九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九十四雍正八年五月上谕十六道初六日奉上谕据署安徽按察使鲁国华奏称回民居住内地随处皆有考试营业与民无异自宜凛遵法度乃伊等不分大小建不论闰月以三百六十日为一年私计某日为岁首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 洪武二十八年八月壬戌朔,山东德州大水,坏城垣,没军士营舍。 以金吾前卫指挥使陈英、万全右卫指挥同知刘遂俱为辽东都指挥使司都指挥同知。 丁卯,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 命左军都督府左都督

  • 二十三年·佚名

    (己未)二十三年清嘉慶四年春正月1月1日○庚申朔,下綸音于八道四都曰:「勸農之諭,先頒於歲前,而示祈年孔夙之意,惟勤惟慢,追當鑑別,何必更勞辭敎?今人雖不及古人,如曰不知農,何以做農官?昔我先朝,命方伯居留之臣及守令,各以土俗民隱,爲

  • 卷三十一·陈祥道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三十一宋 陳祥道 撰千乘之國大司馬凡令賦以地與民制之司馬法甸方八里出長轂一乘又成方十里出長轂一乘古者或以甸為乘或以乘為甸以甸為乘稍人掌丘

  • 第一章 9·辜鸿铭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曾参)说:“通过悼念死者,追忆遥远的过去,可以唤醒人们的道德情感,并使之根深蒂固。”(我想起过去的日子,追忆以往的岁月。——《诗篇》第77篇第5节。)辜解在孔子所给出的国

  • (七)·钱穆

    第七目出处进退辞受之义。自孔子以平民讲学,中国社会乃有士之一阶层,为四民之首。学而优则仕,膺政府职位,乃有出处进退辞受之义。《论语?学而》篇第二章,有子言孝弟为仁之本。第四章,曾子言忠信,则为义之本。在家重仁,出门则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一·欧阳竟无

      [一]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二分緣起品第一   [二]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王舍城鷲峯山中. [三]與大苾芻衆五千人俱.皆阿羅漢.諸漏已   盡.無復煩惱.得真自在.心善解脫慧善解脫.[四]如調慧馬亦。如大龍.[

  •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戒品第十之一云何菩萨戒波罗蜜多。嗢拖南曰自性一切难一切门善士一切种遂求二世乐清净如是九种相是名略说戒 谓九种相戒名为菩萨戒波罗蜜多。一自

  • 佛说摩达国王经·佚名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竹园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有国王。号名摩达王。时当出军征讨。选国中人民。数百万人。皆应赴从。时有比丘。已得罗汉道。到其国分卫。并见录。将诣王宫门。王有马监

  • 太上经戒·佚名

    太上经戒。撰人不详,约出朴南北朝。慕集上清、灵宝及天师道戒律六种。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戒律类。参校本:《云笈七签》卷三十八。《云笈七签》卷38移录。辑六朝戒律6种。

  •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佚名

    亦称《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经》,简称《文殊赞法身礼》、《文殊法身礼》。密教经典。唐不空译。一卷。说文殊赞佛四十一礼。前附不空经序(奉进表),题注“此礼出《大乘一切境界智光明庄严经》”。见载于中国历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