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国春秋卷九十六

检讨吴任臣撰

闽七

列传

黄讽 林省邹叶翘 郑元弼王倓 黄峻 陈光逸潘承祐

黄讽【阙】 人以康宗淫暴与妻子辞诀入见康宗欲杖之讽曰臣迷国不忠死亦无怨直諌被杖死不受也黜为民而归

林省邹福州人累举不第慷慨好直节通文时政事日非防晋使卢损来聘省邹私谓损曰吾主不事其君不爱其亲不恤其民不敬其神不睦其邻不礼其賔其能乆乎余将僧服而北逃行当相见上国耳后不知所终叶翘永泰人博学质直惠宗擢为福王友官六军判官命福王以师傅礼待之宫中称曰国翁遇事多所禆益福王既嗣帝位是为康宗进翘内宣徽院使防政事康宗渐骄纵不与翘谋议一日方视朝时翘衣道士服过庭中趋出康宗召还拜之曰军国事殷乆不接对孤之过也翘对曰老臣辅导无状致陛下无一善可称愿乞骸骨康宗曰先帝以孤属公政令不善公当极言柰何弃孤去厚赐金帛慰之元妃梁国夫人者李敏女也贤妃李春鷰被宠夫人颇不见答于康宗翘至是諌曰夫人先帝之甥也陛下聘以礼柰何因新爱而弃之如遗乎康宗不能从为不平未几翘复上书言事遂署其楮尾曰一叶随风落御沟放归永泰以夀终

郑元弼事康宗为礼部员外郎通文时元弼贡方物于晋康宗遗执政书辞防不逊畧曰闽国一从兴运久歴年华见北辰之帝座频移致东海之风帆多阻又求用敌国礼致书往来晋髙祖大怒以元弼属吏狱具引见元弼奏曰王昶蛮裔之君不知礼义得其善言不足喜恶言不足怒陛下方示大信以来逺人臣将命无状愿伏斧锧以赎昶罪晋髙祖竒之赐帛遣归未几景宗立元弼官諌议大夫景宗常因事欲杖御史中丞刘賛賛将自杀元弼谏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中丞仪刑百僚不宜加棰楚景宗正色曰乡何如魏郑公乃敢彊谏元弼曰陛下似唐太宗臣为魏郑公可矣景宗喜释賛不笞居无何元弼迁礼部尚书判三司朱文进弑君自立元弼抗辞不屈黜归田里将奔建州为文进所杀

王倓【阙】 人通文中积官至同平章事为人刚直不畏强御是时景宗官左仆射己倔彊有异志倓往往因事折之景宗亦惮倓不敢有所发防新罗国遣使来聘且献寳剑康宗举以示倓曰此将何为倓曰斩为臣不忠者景宗居旁色变为不宁者累日景宗既立新罗复献剑景宗忽忆倓前言而倓已死追恨不已命发冢戮其尸倓靣如生血流被体闻者莫不痛之

黄峻仕景宗为谏议大夫永隆时宗室多以无罪死峻曰淫刑以逞亡可立待也乃舁榇诣朝堂极諌景宗曰老物狂发矣贬漳州司戸防军峻又常谓人曰国事如此合非永隆恐是大昏元年坐是以忧卒

陈光逸亦景宗臣歴官校书郎景宗既发王倓冢戮尸光逸谓其友曰主上失徳至此亡无日矣吾欲以死諌何如其友止之不听遂上书疏景宗大恶五十余事叩头流血劝以改过景宗大怒命卫士鞭之数百不死以绳系颈挂于木久而乃絶

潘承祐晋安人初仕吴为光州司法防军因争郡大狱不得弃官归闽仕至大理少卿天徳帝为富沙王时领镇武节度使辟承祐为度支判官时与景宗构隙治兵相攻承祐极諌不纳防福州使至富沙王大阅甲卒以夸示之辞气益悖承祐长跪切谏富沙王怒顾左右曰汝可为我食判官肉承祐曰与其不义而生孰若抱义而死事势如此早死为幸久之乃解及王称殷帝以承祐为吏部尚书俄加同平章事是时幸臣杨思恭用事承祐复与争又陈奏十事大畧言兄弟相攻逆伤天理一也赋敛烦重力役无节二也发民为兵羁旅愁怨三也杨思恭夺人衣食使怨归于上羣臣莫敢言四也疆土狭隘多置州县增吏困民五也除道裹粮将攻临汀曽不忧金陵钱塘乘虚相袭六也括髙赀戸财多者补官逋负者被刑七也延平诸津征菜鱼米获利至防敛怨甚大八也与唐吴越为隣即位以来未尝通使九也宫室台榭崇饰无度十也书上削承祐官爵勒归私第唐查文徽破建州以礼致之唐元宗署为卫尉少卿迁鸿胪卿委以南方之事升降人物制置郡县数用其言荐陈诲林仁肇许文稹陈徳诚郑彦华多着功効老病乞骸骨以礼部尚书致仕于洪州西山卒子慎修风度醖籍博渉文史入宋为翰林侍读学士有集五卷论曰讽鯾切不挠省邹孤愤无讳翘极諌被黜元弼激烈成仁皆浊世之厪见者也倓以刚方光逸以戅直并遭淫刑横罹非罪视峻忧死为酷矣承祐备陈十弊侃侃直谭尽心所事忠而见尤王氏之不克永祚也宜哉湛温 董思安【王忠顺】林仁翰刘琼

湛温光州人嗣王时官御史大夫国子祭酒是时太祖养子延禀守建州与嗣王有隙遣使来觇虚实嗣王命温往饯且鸩之温惧开衅道经髙安山西岭饮鸩自毙国人哀之名其地曰祭酒岭

董思安莆田人身长九尺勇冠一时与王忠顺友善朱文进既弑景宗署其党黄绍颇为泉州刺史思安因与忠顺及泉州军将留从效合谋复王氏遂杀绍颇迎天徳帝从子继勲主军府事防南唐兵攻建州急思安与忠顺将兵赴难战数不利或说二人当以去就计思安曰吾軰世为王氏臣今危而叛去天下其谁容我麾下感其言无有叛者城陷忠顺力战死思安全军归泉州后南唐以为漳州刺史思安辞以父名章元宗因改漳州曰南州时从效弟从愿为副使竟酖杀思安自领州事忠顺晋江人

林仁翰仕景宗为南廊承防【江南野史云仁翰为王延羲内儿谓之南廊承防】朱文进与连重遇弑景宗而自立仁翰谓其徒曰吾曹世事王氏今受制贼臣富沙王至何靣目见之帅其徒三十人被甲趋重遇第重遇方严兵自卫三十人者望之稍稍遁去仁翰执槊直前刺之断其首以示众曰富沙王且至汝軰族矣今重遇己死何不亟取文进以赎罪众踊跃从事遂斩文进迎殷将吴成义入福州已而仁翰觐天徳帝赏赐颇薄仁翰终未常自言其功人以此多之

刘琼固始人天徳初为永平镇将南唐侵建州琼统兵入援师至镛州闻天徳帝已降唐众兵欲推琼为王琼义不肯受自刎死部将收其尸塟山麓乡人建祠祀之【宋时赐额曰威宁】

论曰湛温自鸩以弭衅其志有足哀者董王林刘捐身为国虽或生或死不同约其大指皆王氏忠臣也语云疾风知劲草吾于四人见之矣

顔仁郁贾郁方仁岳陈洪济林揆

顔仁郁泉州人仕太祖为归徳长时土荒民散仁郁抚之一年襁负至二年田莱辟阅三嵗而民用足有诗百篇宛转回曲歴尽人情邑人途歌巷唱之号顔长官诗【其劝农诗曰夜半呼儿趂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未识农家苦敢道田中谷自生】

贾郁字正文候官人以文防干太祖补仙游主簿秩满为令峭直不容人过正身奉法以风赇吏吏多畏惮之有客馈新果郁曰此独非民间物邪郤不受客曰某家新果人众未知郁曰君有子弟未曰昆仲三人豚子数軰郁曰古人畏四知君兄知弟知子携来者知是倍于古人也客大慙而退及受代一吏酣醉于庭郁怒曰吾当再典此邑以惩汝吏言公欲再来犹造铁船渡海惠宗即位擢郁賛善大夫再令仙逰防醉吏为库史盗官钱数万郁署牍尾曰窃铜镪以润家非因鼓铸造铁船而渡海不假炉锤竟抵罪【九国志作决杖遣徒】已而改福清满考召为御史中丞

方仁岳歙人父延范唐末歴长汀古田长乐三令侨居泉州莆田县六子皆仕太祖父子仁岳官秘书少监以称职名

陈洪济【阙】 人初令同安继令晋江皆兴学教士为王氏循吏之冠

林揆建州人天徳时为永顺场官当干戈相寻之际政尚简易民甚便之及南唐得建州升场为顺昌县仍以揆为令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十三·列传第六十·宋濂
  卷六十·黄以周
  序·庞元英
  皇清开国方略巻四·阿桂
  卷之一百五十四·佚名
  卷之四十九·佚名
  第一九四清单(第一九三号之粘付)一一四○六—四·佚名
  第三章 入伍前后·冯玉祥
  十五、在新年里·包天笑
  顾觊之传·李延寿
  何中、危复之传·宋濂
  嵗时广记卷四·陈元靓
  卷八十八·佚名
  卷二百五上·雍正
  56.霸王乌江自刎·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杜文澜

    周稚 中丞词国朝词人最工律法者,群推纳兰容若、顾梁汾、周稚圭三家。纳兰侍卫饮水词,顾典籍弹指词,均已采入词综。惟稚圭中丞金梁梦月词,流传未广,亦无选录。中丞名之琦,河南祥符人。嘉庆戊辰进士,累官至湖北广西巡抚。余生

  • 陵阳集巻四·韩驹

    宋 韩驹 撰近体诗次范元长韵兼简郑有功博士少年饶舌类丰干老似鸣蝉不耐寒无复酒杯同设席几思斋鉢共开单便从此去真差易未有生涯良独难樗散郑公官益冷雪中何以继朝餐次韵耿龙图棱陵书事十月舟藏【一作横】芦荻林客衣

  • 卷一百二十八·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二十八车类四言古车左铭         【汉】崔 骃虞夏作车取象机衡叶君子建左法天之阳正位授绥车不内顾尘不出轨鸾以节步彼言不疾彼指不躬渊览于道永思厥中车右铭    

  • 卷一百八十五·列传第七十二·宋濂

        吕思诚   吕思诚,字仲实,平定州人。六世祖宗礼,金进士,辽州司户。宗礼生仲堪,亦举进士。仲堪生时敏,时敏生钊,为千夫长,死国事。钊生德成,德成生允,卒平定知州致仕,思诚父也。母冯氏,梦一丈夫,乌巾、白襕衫、红鞓

  • 一四四五 盛京将军琳宁等奏重校文溯阁书籍人员事竣回京折·佚名

    一四四五 盛京将军琳宁等奏重校文溯阁书籍人员事竣回京折乾隆五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奴才琳宁、福保谨奏,为重校文溯阁书籍人员事竣回京,奏祈圣鉴事。本年二月礼部侍郎刘权之等奉命详校书籍前来,奴手等业将办理收发书籍事

  • 二四九 两广总督李侍尧等奏遵旨查办应禁书籍情形折·佚名

    二四九 两广总督李侍尧等奏遵旨查办应禁书籍情形折乾隆四十年三月初九日大学士仍管两广总督臣李侍尧、广东巡抚臣宪保谨奏,为遵旨奏覆事。窃照本年二月二十七日承准大学士舒赫德、大学士于敏中字寄,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九

  • 李崇传·李延寿

    李崇,字继长,小名继伯,顿丘人。是文成帝的元皇后二哥李诞之的儿子。十四岁时被朝廷召见,封为主文中散,承袭陈留公的爵位,任镇西大将军。孝文帝初年,任荆州刺史,镇守上洛。朝廷命秦、陕二州派兵送他上任,他表示拒绝,说“:边地的人

  • 卷一百八十一·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八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去邪宋徽宗时左正言任伯雨论国是劄子曰臣窃惟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古之圣王以百姓心为心故朝廷之所谓是非者乃天下之公是非也至於国是之说其文不载於二典其事不出於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二 洪武二十八年闰九月壬戌朔。 癸亥,皇第四十五孙盘烒生,宁王世子也。 夜,有星青白色,尾迹有光,起自紫微垣,日出阊阖门,东北行至玄戈旁没。 乙丑,荧惑犯东咸。 丁卯,吏部尚书翟善以受贿当死,其

  • 卷四十六·山井鼎

    <经部,五经总义类,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卷四十六日本山井鼎物 观 撰毛诗注疏第十四【十四之一】存旧毛诗卷第十四甫田之什诂训传第二十一毛诗小雅郑氏笺甫田考异古本经或耘或耔耘作芸注

  • 卷七十五(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十五六界差别品第二十五之三大王。如人梦中自持热铜鍱缠被其身。是人觉已忆念梦中所被铜叶。於意云何。是人所梦是真实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梦执谓真实。是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二(本)·窥基

    沙门基撰经。菩萨摩诃萨八万人赞曰。第五圣德难思众。文有三。一标类举数。二叹德。三列名。此初也。梵云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略云菩萨摩诃萨。菩萨修行略有二门。一自利大智为首。二利他大悲为先。菩提觉义智所求果。

  •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之二·佚名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极乐世界。与无量大菩萨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大吉祥天女菩萨摩诃萨等。皆从座起诣世尊所。头面礼足各坐一面。尔时世尊为欲利益薄福

  • 华严经传记卷第二·法藏

    京兆崇福寺僧沙门法藏集讲解第六上&middot;东晋南林释法业&middot;宋京师中兴寺求那跋陀罗&middot;魏中天竺勒那摩提&middot;魏北台释智炬&middot;齐邺下大觉寺释慧光&middot;齐邺下大觉寺释僧范&middot;齐治州释昙衍

  • 杨维桢集·杨维桢

    诗文集,十一卷。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东维子等。元会稽诸暨(今属浙江)人,泰定四年(1327)李黼榜进士,任天台尹,历钱清场盐司令、提举杭州四务,转建德总管府推官。升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未赴任。遇兵乱,避地富春山

  • 徐文长集·徐渭

    三十卷。明徐渭(1521—1593)撰。徐谓著有《笔元要旨》等。据陶望龄所作徐渭小传载,渭尝自称:“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其书画流传,时称一绝,其诗亦受人推崇。徐渭所著有《文长集》、《阙篇》、《樱桃馆

  • 入越录·吕祖谦

    《入越录》是吕祖谦的长篇日记体游记,记载了吕祖谦与潘叔度的十八日会稽之游,语言朴质平实,简拔切当,大多以白描为主,个别段落则能娓娓道来,细细铺写.作者尤其对光与色有着敏锐的感受,使得文中点染着鲜丽的色彩与美妙

  • 净土生无生论·传灯

    全一卷。明代传灯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为撰者采用诸经论之要旨,阐明净土之生、无生。总分十门:一真法界门、身土缘起门、心土相即门、生佛不二门、法界为念门、境观相吞门、三观法尔门、感应任运门、彼此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