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国春秋卷六十二

检讨呉任臣撰

南汉五

列传

赵光裔杨洞潜李殷衡倪曙何泽 刘濬

赵光裔字焕业京兆奉天人侨居洛阳【一云洛阳人】父隐唐尚书左仆射光裔少力学修行与兄光逢弟光皆第进士【旧唐书云光逢干符五年登进士第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光大顺二年进士登第】干寜中光逢以中书舎人为翰林学士承防光裔累迁司勲郎中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赐金紫兄弟对掌内外制命时论荣之后俱仕梁防梁太祖勅烈宗为清海静海节度使命光裔以旧职充官告使烈宗遂留之不遣辟置莫府已奏为节度副使及髙祖称帝改元进兵部尚书改门下侍郎与杨洞潜李殷衡同平章事居数年楚势日张光裔言于髙祖曰自马后崩未常通使于楚亲隣旧好不可忘也因荐諌议大夫李纾有使臣才可以将命髙祖从其言楚亦随遣使报聘光裔为相二十余年府库充实政事清明辑睦四邻邉境无恐当时号称贤相又兄光逢相梁弟光相后唐及子损相继为相五季之时一家四相当世莫不歆羡初光裔自以中朝甲族耻事霸国常怏怏思归髙祖乃习为光裔手书遣使间道至洛阳召其二子损益并其家属皆至光裔殊惊喜出不意故为之尽心

杨洞潜字昭始兴人也先世自唐祭酒润生遂寜太守回回生勉由蜀逾岭因家焉勉生垂垂生轸轸生洞潜防好经史爽有政畧唐末为邕管廵官秩满客南海烈宗师事之表荐试大理评事清海建武节度判官时时为烈宗画防取湖南容管颇为楚人所惧由是显名髙祖继立洞潜首言刺史不宜用武流当广延中州人士置之莫府选为刺史俾宣政教则民受其福从之是时镇南将黎求者【一作球】杀其帅卢延昌自立无何求暴死牙将李彦图代知留后事洞潜力请兴师取韶州刺史廖爽遂战败奔楚已而楚武穆王又来争岭南西道髙祖复用洞潜等谋累战俱防遂尽有五管诸地以功表洞潜为节度副使御史中丞居二年梁以右散骑常侍韦戬来和楚汉之难洞潜力劝髙祖联姻楚国以靖边隅干亨元年髙祖即皇帝位擢兵部侍郎同平章事洞潜以梁使赵光裔故宰相光逢之弟逊使位居已上髙祖嘉其意从焉洞潜遂乗间陈吉凶礼法请立学校贡举设铨选国家制度粗有次叙顷之髙祖作水狱以毒罪人洞潜极諌不听大有中又命秦王度募宿卫兵千人中多市井无赖子弟洞潜諌曰秦王国之冡嫡宜亲端士使治军旅已过矣况昵羣小乎髙祖曰小儿辈教以戎事乃过烦公虑一日卫士掠商人金帛商人不敢诉洞潜见之叹曰政乱如此安用宰相为因谢病归久之不召卒

李殷衡世为赵郡人唐相徳孙也仕梁太祖为右补阙平二年充岭南官告副使至则烈宗留之幕府署节度判官不时遣还干亨初官礼部侍郎同平章事居无何终于其职先是故唐宰相刘瞻者殷衡姊婿也有子赞幼孤而性不慧殷衡教之读书每督以棰楚不进一夕赞遁入嵩山遇白衣叟语之曰与汝开心聪明必过人十倍自是日诵一卷兼有文藻俄登进士第梁时充崇政院学士犹数数念殷衡不忘亦一异云

倪曙字孟曦福州候官人唐中和时及第有赋名官太学博士黄巢之乱避归故乡防闽王从子延彬刺泉州雅好賔客曙与徐寅陈郯等赋诗饮酒为乐未几西逰岭表烈宗招礼之辟置幕中髙祖即位擢为工部侍郎进尚书左丞干亨五年诏同平章事无何以病卒所着赋一卷行世

何泽韶州曲江人也事烈宗为清海军从事长于诗赋有俊才子成尤工小词入周与陶谷齐名【按通鉴注及欧阳史唐荘宗时洛阳令何泽系广州人先时清海节度使刘陟荐于梁擢进士第后歴唐晋官至太常少卿中间爵里不同似非一人也姑为阙疑】

刘濬字伯深其先滑州胙人也父崇望相唐昭宗世父崇龟大顺时出为清海军节度岭南东道观察处置等使濬从崇龟流寓广州因占籍焉烈宗据畨禺辟濬居莫府议论多所商定与周杰等同为賔客髙祖即位拜宗正卿兼工部侍郎干亨中髙祖练兵于潮欲以侵闽濬言于杨洞潜力行諌沮髙祖不听引兵侵民屯于汀漳境上为闽人所败而归大有九年洞潜既病死乃擢濬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以代之濬在位清简执持劝高祖养民息兵子孙在广南多有显者

论曰五季时中原扰攘独岭海承平小安民不受兵光裔洞潜之功居多殷衡为卫公之后左右霸主无咎无誉曙泽用文采显濬以清执称声施百粤亦庶几名臣选焉

陈用拙王定保周杰赵损

黄损

陈用拙本名拙连州人用拙其字也少习礼乐工诗歌长遂以字显唐天祐元年擢进士第授著作郎心恶梁王全忠所为假使节南归加烈宗清海节度同平章事烈宗留用之未几梁王全忠簒位改元平用拙力劝仍奉天祐年号烈宗多其义而不能用遂掌书记摄观察判官比烈宗病革用拙撰表请髙祖权知留后髙祖继立益信任之干化四年奉使呉越呉越武肃王与语嘉其专对赉以金帛甚厚用拙逊谢归以献髙祖髙祖自立为皇帝擢用拙吏部郎中知制诰乆之卒有诗集八卷传于世尤精音律着大唐正声琴籍十卷中载琴家论操名及古帝王名士善琴者又以古调缺徴音补新徴音谱若干卷

王定保南昌人举唐光化三年进士第南逰湖湘不为马氏所礼已而为唐容管廵官遭乱不得还烈宗招礼之辟为幕属及髙祖欲称帝惮定保不从先遣定保出使荆南及即位而定保回知其心未善也预使倪曙迎劳之且告以建国事定保曰建国当有制度吾入南门清海军额犹在其不见笑于四方乎髙祖笑曰朕备定保乆矣而不思此宜其讥也大有初官寜逺军节度使十三年冬代赵损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不逾年卒定保善文辞髙祖常作南宫极土木之盛定保献南宫七竒赋以美之一时称为絶论所着摭言十九卷定保妻呉氏唐侍郎子华女也定保既无北归意吴遂缁服终身誓不改适

周杰精于厯筭唐开成中登进士起家文馆校书郎擢水部员外郎迁司农少卿常以大衍厯数有差因敷衍其法着极衍二十四篇以究天地之数时天下方乱杰以天文占云惟岭南可以避地乃遣弟鼎求为封州録事参军天复中杰携家来南烈宗习其名招至莫府待之上賔数问天道灾变杰自以年老常防名中朝耻以星术事人时或称疾不起烈宗亦未之罪也髙祖即帝位强起之令知司天监事命占国祚享年几何杰以周易筮之遇比之复断曰卦有二土土数生五成于十二五相比以嵗言之当五百五十【一云杰筮易得复之丰曰凡二卦皆土为应土之数五二五十也上下各五将五百五十乎】高祖大喜赐赉有加逮后主降宋适得五十五年盖杰举成数以避害谬称十为百也大有中迁太常少卿卒年九十余子茂元有传赵损光裔长子也仕髙祖为翰林学士承防尚书左丞及光裔殁高祖复以损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大有十三年卒

黄损字益之连州人少负大志栖隐静福山罕与俗接为学以该通擅长尤工诗赋遇佳山水留题殆遍自谓所学未广乃担囊游洞庭诸名胜结交天下士意豁如也尝着三书隂符谷之言号曰三要梁初应进士举徧投三书公卿间识者谓此王佐才也已而登龙徳二年进士第归自京师适岭南与中朝隔絶遂家居不复入汴髙祖既嗣立颇加亲任损献十防乞居幕府自效中间多指切权贵众皆疾之逾年授永州团练判官累进尚书左仆射髙祖取湖南诸州其防皆自损出也未几髙祖建南薫殿雕沉香为龙柱务极工巧少不如意辄诛工匠前后十余人损极諌致忤髙祖意防宰相缺羣臣多推损髙祖谓左右曰我殊不喜此老狂无何婴足疾退居永州北沧塘湖上诗酒自娱竟病卒或曰一夕遁去莫知其存亡子若孙肖象事之越三十二年损忽归家索笔题诗而出人皆以为神仙云先是损学于庐山与桑维翰宋齐邱友善每论天下事二人自以为不及常同逰五老峰暂憩盘石上遇老叟长啸而至指维翰曰公当位宰相然而狡狡则不得其死谓齐丘曰亦至宰相然而忍忍则不得其死独异损曰子有道气可隐居若求富贵不过偏方一名宦尔后卒如叟言损常与都官员外郎郑谷僧齐已定近体诗诸格为湖海骚人所宗有桂香集若干卷射法一卷

论曰用拙欲遵天祐之号定保不与建国之谋杰耻言星术溷迹羲和矫矫之风俱有足嘉者赵损继秉国钧不永所事黄损才大遇啬未展其能惜哉

猜你喜欢
  ●卷一百·徐梦莘
  卷十二·李心传
  第七十四回 殉故主留遗绝命书 结同盟抵制新政府·蔡东藩
  卷一百十二·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五十九·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六·佚名
  卷之八百四十二·佚名
  高赹传·李延寿
  庾准传·刘昫
  曾布传·脱脱
  潘季驯传·张廷玉
  第五讲·孙中山
  卷一百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二·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三十二   歙县汪立名编後集二【律诗凡九十六首】 七年元日对酒五首 庆吊经过嬾逢迎跪拜迟不因时节日岂觉此时衰衆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三杯蓝尾酒一楪胶牙饧除却崔常

  • 蒙隠集巻二·陈棣

    宋 陈棣 撰七言律诗送郑舜举赴阙书帯传家饱六经飘飘词气海东青英名久合班朝列丽藻行观掞帝庭修翮抟风上阊阖巨鳞纵壑击沧溟投机亨防寜容发愿报除书慰侧聆束装西啸指长安正是新春快活天酒病诗愁应有梦鸟啼花发正争妍

  • ●写风情·沈泰

    (楚中时泉许潮撰海阳长吉黄嘉惠评西湖孟英沈士俊、山公王象坤阅) (〔副末扮公差人上〕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小人是杜司空衙中差人。今有刘相公为苏州刺史赴京,道经杨州。俺老爷

  • 卷六十八·志第四十四·舆服四·张廷玉

        ◎舆服四   ○皇帝宝玺 皇后册宝 皇妃以下册印 皇太子册宝 皇太子妃册宝亲王以下册宝册印 铁券 印信 符节 宫室制度 臣庶室屋制度 器用   明初宝玺十七:其大者曰“皇帝奉天之宝”,曰“皇帝之宝”,曰

  • 卷之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十八·佚名

    光绪元年。乙亥。九月。己酉。谕军机大臣等。步军统领衙门奏、奉天孀妇刘李氏。呈诉伊夫刘矞云被岐山等同谋毙命。各犯尚未治罪等情一摺。此案前派广寿前往审讯。当经讯明。刘矞云系因被押悉急。乘闲投井自尽。将岐

  • 一四六八 直隶总督梁肯堂奏本年并无查缴《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四六八 直隶总督梁肯堂奏本年并无查缴《通鉴纲目续编》折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直隶总督臣梁肯堂跪奏,为遵旨汇奏事。恭照乾隆四十八年三月内奉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辽

  • 卷九 天文志·黄遵宪

    外史氏日:自地而上皆天也,日月之照,星辰之明,天之覆万国者莫不同也,苍苍者其正色耶。舟车之所至,人力之所通,海之所际,地之所载,万国之观天亦莫不同也。所未同者,各国推步之法耳。余观中国之志天文者有二:一在因天变而寓修省。自

  • 高劢传·魏徵

    高劢字敬德,渤海郡条县人,北齐太尉、清河王高岳的儿子。 他从小聪明敏捷,风度翩翩,以仁孝闻名,为北齐显祖所宠爱。 七岁时,袭爵为清河王。 十四岁,任青州刺史。 历任右卫将军、领军大将军、祠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后改封为乐

  • 卷三百三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三十八旗大臣年表二十一直省大臣年表二将军都统副都统<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三十>

  •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五·佚名

    通謚烈愍諸臣(下)府谷遊擊李顯宗,籍貫未詳;崇禎三年,流寇王嘉引合亂兵陷府谷,闖賊於是起關中,顯宗戰死於清水營(見明史及輯覽)。分巡河西道兵備副使張允登,漢州人;清勤有惠政。崇禎四年,督餉至甘泉,流賊劫餉,允登力禦不敵,戰死(見明史

  • 易经·说卦传·第十章·佚名

    乾天也,故称父,坤地也,故称母; 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 坎再索而男,故谓之中男; 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 提要·蔡沈

    【臣】等谨案书集传六卷宋蔡沈撰沈字仲黙号九峯建阳人元定之子也事迹附载宋史元定传庆元己未朱子属沈作书传至嘉定己巳书成【案此据自序年月眞徳秀作沈墓志称数十年然后克成盖误衍一数字】淳祐中其子杭表进于朝称集传

  • 第七章我对人类心理的认识前后转变不同·梁漱溟

    第一节意识与本能比较孰居重要 今将一谈我对人类心理的认识前后转变不同。此一前后不同的转变,颇有与近世西方心理学界的思想变迁情况相类似者,即从看重意识转而看重本能是也。但此非我最后之转变;最后之转变将于下一节

  • 卷六·佚名

    △如来性品第四之三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经中有四种人。能护正法建立正法忆念正法能多利益。怜愍世为世间依安乐人天。何等为四。有人出世具烦恼性是名第一。须陀洹人。斯陀含人是名第阿那含人是名第三。阿罗汉人是名第

  • 阅大学贯释·太虚

    ──三十一年九月在缙云山作──李云麾居士,壬午秋来缙云同住。既览其正字初桄,经史发覆,深以嗟赏!又及大学贯释,言小学已格物致知,故大学之明明德直从诚意始;而慎独为戒慎犯众违俗;听讼为听人歌颂勿惑,虽创解、实有当乎孔学之

  • 止观辅行传弘决序·湛然

    宗虚无者名教之道废。遗文字者述作之义乖。古先梵皇乘时利见。圣贤道契德音莫违。尚假言诠寄诸结集。况时淹像季学鲜知几。领会之宾十无一二。至有穷年默坐甘节于惛懵。白首论心迟回于半满。人之多僻其若是乎。未阶扪

  • 陆先生道门科略·陆修静

    简称《道门科略》。《陆先生道门科略》是南朝梁代道教的科范著作。陆先生即陆修静。本书见收于《正统道藏》太平部。一卷。其中记载天师道流传的设靖立治统治道民之法。凡奉道之家须设靖室,用以祠神。凡道民皆编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