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潘季驯传

潘季驯,字时良,乌程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的进士。授职为九江推官。升任御史,为广东巡按。推行均平里甲法,广东的人觉得大为便利。临到将离职时,他还上奏请求告诫后来的人遵守此法,皇帝依从了他。晋升为大理寺丞。四十四年,他由左少卿晋升为右佥都御史,总管河道。他与朱衡共同开挖新河,被加封为右副都御史。不久因奔父母的丧事而离职。

隆庆四年(1570),黄河在邳州和睢宁决堤。他出任原职,再度负责河道,堵塞决口。第二年,工程完成,因驱使漕运船只进入新河漂散沉没了很多而获罪,被勘河给事中雒遵弹劾而遭罢免。

万历四年(1576)夏天,他再次出任官职,担任江西巡抚。第二年冬天,被召为刑部右侍郎。当时,黄河在崔镇决口,滔滔黄水向北奔流,清河口淤塞,整个淮河河床南移,高堰的湖堤严重损坏,淮、扬、高邮、宝应地区都是一片汪洋。大学士张居正很忧虑。河漕尚书吴桂芳提议恢复先前的黄河故道,但是总河都御史傅希挚想堵塞决口,约束河水回归河槽,两个人的意见不合。遇上吴桂芳去世,六年的夏天,皇帝任命潘季驯任右都御史兼任工部左侍郎取代他。潘季驯认为黄河故道长期废置,虽然再疏浚,它的深度和宽度必定不如现在的河道,提议在崔镇筑堤堵塞决口,筑长堤以防止溃决。又上奏:“淮河清澈黄河混浊,淮河水弱黄河水强,一斗黄河水,沙占十分之六,夏秋时期达到十分之八,如果不是很湍急,必然导致淤塞滞流。应借淮河的清水冲刷黄河的浊水,在高堰筑堤约束淮河的水流入清口,使之与黄河的水势匹敌,两条河水合流,那么海口就自然疏浚了。就是吴桂芳所开辟的草湾也可以不再修治。”他条陈六件事,诏令同意他的意见。

第二年冬天,两条河的工程完工。第三年春天,他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升任工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潘季驯初次到黄河上游,视察虞城、夏邑、商丘,估量地势。旧黄河的上游,从新集经过赵家圈、萧县,徐州小浮桥,水势极为深广。自从嘉靖中期黄河北移,河床变浅,迁移无常,曹、单、丰、沛地区人民常受淹没之苦,他上奏请求恢复旧河道。给事中王道成认为刚在崔镇、高堰筑堤,很难同时兴工。河南的抚按大臣也陈述三个困难,于是终止了此议。他调任南京兵部尚书。万历十一年(1583)正月他改任刑部职务。

潘季驯的复出,是因为张居正的支持。张居正死后,家属全部被幽禁,儿子张敬修上吊自杀。潘季驯劝谏:“张居正的母亲年过八十,早晚会去世,请求下诏以特别的恩惠宽恕她。”又认为治张居正的罪太急迫了,宣称张居正的家属死于此案的已达数十人。在此之前,御史李植、江东等人与大臣申时行、杨巍相互攻击。潘季驯极力支持申时行、杨巍,痛斥言官,言官们很恼怒。于是李植弹劾潘季驯与张居正结党相庇护,将他削职为民。

万历十三年(1585),御史李栋上奏替他鸣冤:“隆庆年间,黄河在崔镇决口,将漕运通道阻梗。多年来,百姓定居,黄河水安然流淌,人们都说:‘这是潘尚书的功劳。’过去已故大臣宋礼治理会通河,至今都受益,陛下应允了督臣万恭的请求,给予他谥号和荫庇。现在潘季驯的功绩不在宋礼之下,却在身存之日,成为一般平民,难道这不损害大臣建功立业之心,损害朝廷酬报功勋的典制吗?”御史董子行也称潘季驯的罪行轻处罚重。诏令将他们的俸禄全部剥夺了,此后举荐的人不断。

万历十六年(1588),给事中梅国楼又举荐他。于是启用潘季驯任右都御史,全权督察河道。从吴桂芳之后,治河与漕运由一人总理,此时又设置专职官吏。第二年,黄河水暴涨,冲入夏镇,毁坏田园房屋,居民多被淹死。潘季驯又筑堤堵塞决口。十九年冬天,他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

潘季驯总计四次奉命治理黄河,前后达二十七年,熟习地形的险夷。增筑堤防,设置专员,修建水闸,以至于木石舂埽,他都处理周详,因此积劳成疾。多次上奏请求退休,皇帝不允许。万历二十年(1592),泗州发大水,城中积水达三尺高,祸患到祖陵。议论者有的主张挖开傅宁湖从六合入江,有的主张疏浚周家桥注入高、宝诸湖,有的人主张开挖寿州的瓦埠河分流淮河上游的水,有的人主张开放张福堤由淮河排泄河水。潘季驯称祖陵的王气不能轻易排泄,但是巡抚周肕、陈于陛,巡按高举称周家桥在祖陵之后百里之地,可以疏浚,意见不一,都给事中杨其休请求允许潘季驯离去。他回乡三年后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猜你喜欢
  卷四百十九 元祐三年(戊辰,1088)·李焘
  卷四百十四 元祐三年(戊辰,1088)·李焘
  第九十三回 争密约侍郎就道 返钦使宪政萌芽·蔡东藩
  ●序·张唐英
  卷之一百九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佚名
  通志卷一百九十五·郑樵
  卷之二十五·祁韵士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七·佚名
  卷一百十二·张守节
   四、我爱美国的什么·林语堂
  六 办杂志 译小说·许寿裳
  玉哇失传·宋濂
  卷三十一·黄训
  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二·冯琦

    钦定四库全书 海岱会集卷十二 七言絶句 早梅           黄 卿 香飘琼萼一时新斜月溶溶雪夜春若向花中较风节祗应箕颍伴高人 柳枝词 罩水如烟万叶重倚风飞絮晓茸茸莫教吹落长河去化作浮萍无定踪 又 画帘

  • 卷三十五·连横

    列传七孝义列传勇士列传货殖列传列女列传孝义列传夫人肖天地之貌,怀五常之性,聪明精粹,有生之最灵也。然而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有德慧术智,尤贵其有仁心;仁者何?爱也。能爱其亲者谓之孝,能爱其群者谓之义。孝义之行,天下之大本

  • 一百二十六 江宁织造曹寅奏进晴雨录摺·佚名

    康熙五十年二月初三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江南太平无事,米价如常。所有正月分晴雨录,理合进呈御览,伏乞睿鉴。 朱批:朕安。两淮亏空近日可曾补完否?新任运使如何?

  • 卷五十三·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五十三 唐 张守节 撰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史记五十三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椽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秦

  • ·会奏剿办洋匪附摺·丁曰健

    再,此案内有浙洋被击奔逸余匪,兼以内地盗船巡窜南驶,巡缉稍疏,难保不联■〈舟宗〉而至;商旅畏阻不通,所关非细。水师现任将弁各员,巡洋是其专责;各匪船窜入之始,防范有疏。当即严檄勒缉,并将署水师左营守备千总杨

  • 胡僧祐传·姚思廉

    胡僧祐,字愿果,是南陽郡冠军县人。小时候就勇敢果决,有军事才干。胡僧祐在北魏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在大通二年(528)回到梁国,多次向皇上奏事,梁武帝很器重他,授予他假节、超武将军、文德主帅等官职,让他守卫项城。项城陷落后,胡

  • 卷七十三之五·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七十三之五 朱批王士俊奏摺 雍正十年正月十八日湖北廵抚【臣】王士俊谨 奏为恭报冬雪春晴米价平减事窃照湖北上年丰收麦苗遍野於十二月

  • 第八章 懿僖无为,唐室衰败·吕思勉

    第一节 骄奢淫逸的懿宗僖宗《旧书•帝纪》赞,谓唐之亡决于懿宗,以其时云南侵寇不息,调兵运饷,骚动甚巨,加以庞勋起义,“徐寇虽殄,河南几空”。《旧书•懿宗纪》。又引起黄巢起义也。然以唐中叶后藩镇之跋扈人民,终必至怯于公

  • 卷一百六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六十六都察院三追问诸司职掌凡在外军民人等赴京或击登闻鼓或通政司投状陈告一应不公寃枉等事钦差监察御史出巡追问照出合问流品官员就便请旨挐问带同原告一

  • 附卷之四·佚名

    尚泰王四年正月初三日,有日本土佐國人坐駕杉板來到摩文仁郡小渡村濱。此日有土佐國人三名,坐駕杉板一隻,到小渡村濱。隨問來歷,即云「上屆丑年正月初五日,我等坐駕小船出海釣魚之時,陡遭暴風,隨風漂流,經歷其日,纔到辰方無人之

  • 襄公(元年~三十一年)·左丘明

    襄公元年【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仲孙蔑会晋栾黡、宋华元、卫宁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夏,晋韩厥帅师伐郑,仲孙蔑会齐崔杼、曹人、邾人、杞人次于鄫。秋,楚公子壬夫帅师侵宋。九月辛酉,天王崩。邾

  •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林语堂

    古之善为道 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 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浑 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 ,故

  • 弁言·钱穆

    余自1964年夏,发意撰写《朱子新学案》。迄于69年11月,全稿告竣。因念牵涉太广,篇幅过巨,于70年初夏特撰《提纲》一篇,撮述书中要旨,并推广及于全部中国学术史。上自孔子,下迄清末,二千五百年中之儒学流变,旁及百家众说之杂出,以

  • 瑜伽论记卷第二十(之上)(论本第七十四至七十五)·遁伦

    释遁伦集撰论本第七十四解三性中有其三颂。前卷已释初颂七门讫。今此卷初解第二颂有九门。摄是第一。无性第二。知等是第三。密意等第四。所行第五。通达第六。随入第七。差别第八。依止第九义。次第释解。初门中初正

  • 吴朝请集·吴均

    诗文别集。南朝梁吴均撰。《梁书·吴均传》称,所著文集二十卷。《隋书·经籍志》著录《吴均集》二十卷,两《唐志》并同,似唐前犹完好无损。其实不然,《郡斋读书志》(衢本)卷一七著录《吴均集》三卷,谓“唐世搜求,止得

  • 盛京疆域考·杨同桂

    历史地理著作。清杨同桂、孙宗翰辑。1902年成书。六卷。同桂有《沈故》已著录。宗翰字筱藩,山东黄县人。是书为杨、孙二人在海龙厅(今吉林海龙)为官时,参考史书记载,对历代东北建置析疑订误辑成。光绪二十八年(1902)

  • 焦氏易诂·尚秉和

    尚秉和撰。十一卷,附录一卷。民国二十三年(1934)刊本。作者尝以十余年之力著《焦氏易林注》十六卷,又辑其平日随注于《易林》简册上下四旁以参证诂训《易》义者,裒为是编。书名盖取以焦氏《易林》解诂《周易》之意。其书

  • 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湛然

    一卷,唐荆溪湛然撰。补助智者大师法华三昧忏仪之式法也。运想者,作香华等偈而运想供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