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志第五 地理下(青州 徐州 荆州 扬州 交州 广州)

青州。案《禹贡》为海岱之地,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舜以青州越海,又分为营州,则辽东本为青州矣。《周礼》:“正东曰青州。”盖取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以名也。《春秋元命包》云:“虚危流为青州。”汉武帝置十三州,因旧名,历后汉至晋不改。州统郡国六,县三十七,户五万三千。

齐国秦置郡,汉以为国。景帝以为北海郡。统县五,户一万四千。

临淄  西安有棘里亭。  东安平汝水出东北。  广饶  昌国乐毅所封。

济南郡汉置。统县五,户五千。或云魏平蜀,徙其豪将家于济河北,故改为济岷郡。而《太康地理志》无此郡名,未之详。

平寿古国。寒浞封此。  下密有三石祠。  胶东侯国。  即墨有天山祠。  祝阿

乐安国汉置。统县八,户一万一千。

高苑  临济有蚩尤祠。  博昌有薄姑祠。  利益侯相。  蓼城侯国。

邹  寿光古斟灌氏所封国。  东朝阳

城阳郡汉置,属北海,自魏至晋,分北海而立焉。郡统县十,户一万二千。

莒故莒子国。  姑幕古薄姑氏国。  诸  淳于故淳于公国。  东武

高密汉改为郡。  壮武  黔陬  平昌  昌安

东莱国汉置郡。统县六,户六千五百。

掖侯相。  当利侯国。  庐乡  曲城  黄有莱山、松林莱君祠?弦侯国。有百支莱王祠。

长广郡咸宁三年置。统县三,户四千五百。

不其侯国。  长广  挺

惠帝元康十年,又置平昌郡。又分城阳之黔陬、壮武、淳于、昌安、高密、平昌、营陵、安丘、大、剧、临朐十一县为高密国。自永嘉丧乱,青州沦没石氏。东莱人曹嶷为刺史。造广固城,后为石季龙所灭。季龙末,辽西段龛自号齐王,据青州。慕容恪灭赵,克青州。苻氏平燕,尽有其地。及苻氏败后,刺史苻朗以州降。朝廷置幽州,以别驾辟闾浑为刺史,镇广固。隆安四年,为慕容德所灭,遂都之,是为南燕,复改为青州。德以并州牧镇阴平,幽州刺史镇发干,徐州刺史镇莒城,青州刺史镇东莱,兖州刺史镇梁父。慕容超移青州于东莱郡,后为刘裕所灭,留长史羊穆之为青州刺史,筑东阳城而居之。自元帝渡江,于广陵侨置青州。至是始置北青州,镇东阳城,以侨立州为南青州。而后省南青州,而北青州直曰青州。

徐州。案《禹贡》海岱及淮之地,舜十二牧,则其一也。于周入青州之域。《春秋元命包》云:“天氐流为徐州。”盖取舒缓之义,或云因徐丘以立名。秦兼天下,以置泗水、薛、琅邪三郡。楚汉之际,分置东阳郡。汉又分置东海郡,改泗水为沛,改薛为鲁,分沛置楚国,以东阳属吴国。景帝改吴为江都,武帝分沛、东阳置临淮郡,改江都为广陵。及置十三州,以其地为徐州,统楚国及东海、琅邪、临淮、广陵四郡。宣帝改楚为彭城郡,后汉改为彭城国,以沛郡之广戚县来属,改临淮为下邳国。及太康元年,复分下邳属县在淮南者置临淮郡,分琅邪置东莞郡。州凡领郡国七,县六十一,户八万一千二十一。

彭城国汉以为郡。统县七,户四千一百二十一。

彭城故殷伯太彭国。  留张良所封。  广戚  傅阳  武原   吕梧

下邳国汉置为临淮郡。统县七,户七千五百。

下邳葛峄山在西,古峄阳也。韩信为楚王,都之。  凌   良城侯相。睢陵  夏丘  取虑  僮

东海郡汉置。统县十二,户一万一千一百。

郯故郯子国。  祝其羽山在县之西。  朐  襄贲  利城   赣榆厚丘  兰陵  承  昌虑  合乡  戚

琅邪国秦置郡。统县九,户二万九千五百。

开阳侯相。  临沂  阳都  缯  即丘  华  费鲁季氏邑。东安  蒙阴山在西南。

东莞郡太康中置。统县八,户一万。

东莞故鲁郓邑。  硃虚  营陵尚父吕望所封。  安丘故莒渠丘父封邑。

盖  临朐有海水祠。  剧  广

广陵郡汉置。统县八,户八千八百。

淮阴  射阳  舆  海陵有江海会祠。  广陵  盐渎  淮浦江都有江水祠。

临淮郡汉置,章帝以合下邳,太康元年复立。统县十,户一万。

盱眙  东阳  高山  赘其  潘旌  高邮  淮陵  司吾  下相  徐

太康十年,以青州城阳郡之莒、姑幕、诸、东武四县属东莞。元康元年,分东海置兰陵郡。七年,又分东莞置东安郡,分临淮置淮陵郡,以堂邑置堂邑郡。永嘉之乱,临淮、淮陵并沦没石氏。元帝渡江之后,徐州所得惟半,乃侨置淮阳、阳平、济阴、北济阴四郡。又琅邪国人随帝过江者,遂置怀德县及琅邪郡以统之。是时,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人相帅过江淮,帝并侨立郡县以司牧之。割吴郡之海虞北境,立郯、朐、利城、祝其、厚丘、西隰、襄贲七县,寄居曲阿,以江乘置南东海、南琅邪、南东平、南兰陵等郡,分武进立临淮、淮陵、南彭城等郡,属南徐州,又置顿丘郡属北徐州。明帝又立南沛、南清河、南下邳、南东莞、南平昌、南济阴、南濮阳、南太平、南泰山、南济阳、南鲁等郡,以属徐、兖二州,初或居江南,或居江北,或以兖州领州。郗鉴都督青兖二州诸军事、兖州刺史,加领徐州刺史,镇广陵。苏峻平后,自广陵还镇京口。又于汉故九江郡界置钟离郡,属南徐州,江北又侨立幽、冀、青、并四州。穆帝时,移南东海七县出居京口。义熙七年,始分淮北为北徐州,淮南但为徐州,统彭城、沛、下邳、兰陵、东莞、东安、琅邪、淮阳、阳平、济阴、北济阴十一郡,以盱眙立盱眙郡,统考城、直渎、阳城三县,又分广陵界置海陵、山阳二郡。后又以幽冀合徐州,青并合兖州。

荆州。案《禹贡》荆及衡阳之地,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周礼》:“正南曰荆州。”《春秋元命包》云:“轸星散为荆州。”荆,强也,言其气躁强。亦曰警也,言南蛮数为寇逆,其人有道后服,无道先强,常警备也。又云取名于荆山。六国时,其地为楚。及秦,取楚鄢郢为南郡,又取巫中地为黔中郡,以楚之汉北立南阳郡,灭楚之后,分黔中为长沙郡。汉高祖分长沙为桂阳郡,改黔中为武陵郡,分南郡为江夏郡。武帝又分长沙为零陵郡。及置十三州,因旧名为荆州,统南郡、南阳、零陵、桂阳、武陵、长沙、江夏七郡。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魏武尽得荆州之地,分南郡以北立襄阳郡,又分南阳西界立南乡郡,分枝江以西立临江郡。及败于赤壁,南郡以南属吴,吴后遂与蜀分荆州。于是南郡、零陵、武陵以西为蜀,江夏、桂阳、长沙三郡为吴,南阳、襄阳、南乡三郡为魏。而荆州之名,南北双立。蜀分南郡,立宜都郡,刘备没后,宜都、武陵、零陵、南郡四郡之地悉复属吴。魏文帝以汉中遗黎立魏兴、新城二郡,明帝分新城立上庸郡。孙权分江夏立武昌郡,又分苍梧立临贺郡,分长沙立衡阳、湘东二郡。孙休分武陵立天门郡,分宜都立建平郡。孙皓分零陵立始安郡,分桂阳立始兴郡,又分零陵立邵陵郡,分长沙立安成郡。荆州统南郡、武昌、武陵、宜都、建平、天门、长沙、零陵、桂阳、衡阳、湘东、邵陵、临贺、始兴、始安十五郡,其南阳、江夏、襄阳、南乡、魏兴、新城、上庸七郡属魏之荆州。及武帝平吴,分南郡为南平郡,分南阳立义阳郡,改南乡顺阳郡,又以始兴、始安、临贺三郡属广州,以扬州之安成郡来属。州统郡二十二,县一百六十九,户三十五万七千五百四十八。

江夏郡汉置。统县七,户二万四千。

安陆横尾山在东北,古之陪尾山。  云杜故云子国。  曲陵  平春

邑阝  竟陵章山在东北,古之方山。  南新市

南郡汉置。统县十一,户五万五千。

江陵故楚都。  编有云梦官。  当阳  华容  鄀故鄀子国。枝江故罗国。  旌阳  州陵楚嬖人州侯所邑。  监利  松滋  石首

襄阳郡魏置。统县八,户二万二千七百。

宜城故鄢也。  中庐  临沮荆山在东北。  巳阝  襄阳侯相。山都  邓城  JM

南阳国秦置郡。统县十四,户二万四千四百。

宛  西鄂侯相。  雉  鲁阳公国相。  犨  淯阳公国相。博望公国相。  堵阳  叶侯相。有长城山,号曰方城。   舞阴公国相。比阳公国相。  涅阳  冠军  郦

顺阳郡太康中置。统八县,户二万一百。

酂  顺阳  南乡  丹水  武当  侯相。  阴  筑阳  析

义阳郡太康中置。统县十二,户一万九千。

新野侯相。  穰  邓故邓侯国。  蔡阳  随故随国。  安昌棘阳  厥西  平氏桐柏山在南。  义阳  平林  朝阳

新城郡魏置。统县四,户一万五千二百。

房陵  绥阳  昌魏  沶乡

魏兴郡魏置。统县六,户一万二千。

晋兴  安康  西城  锡  长利  洵阳

上庸郡魏置。统县六,户一万一千四百四十八。

上庸侯相。  安富  北巫  武陵  上廉  微阳

建平郡吴、晋各有建平郡,太康元年合。统县八,户一万三千二百。

巫  北井  秦昌  信陵  兴山  建始  秭归故楚子国。  沙渠

宜都郡吴置。统县三,户八千七百。

夷陵  夷道  佷山

南平郡吴置,以为南郡,太康元年改曰南平。统县四,户七千。

作唐  孱陵  南安  江安

武陵郡汉置。统县十,户一万四千。

临沅  龙阳  汉寿  沅陵  黚阳  酉阳  镡城   沅南迁陵

舞阳

天门郡吴置。统县五,户三千一百。

零阳  溇中  衮  临澧  澧阳

长沙郡汉置。统县十,户三万三千。

临湘  攸  下隽  醴陵  刘阳  建宁  吴昌  罗   蒲沂巴陵

衡阳郡吴置,故属长沙。统县九,户二万三千。

湘乡  重安  湘南  湘西  烝阳  衡山  连道  新康  益阳

湘东郡吴置,故属长沙。统县七,户一万九千五百。

酃  茶陵  临烝  利阳  阴山  新平  新宁

零陵郡汉置。统县十一,户二万五千一百。

泉陵有香茅,云古贡之以缩酒。  祁阳  零陵  营浦  洮阳  永昌  观阳  营道  春陵  泠道  应阳东界有鼻墟,云象所封。

邵陵郡吴置。统县六。户一万二千。

邵陵  都梁  夫夷  建兴  邵阳  高平

桂阳郡汉置。统县六,户一万一千三百。

郴项羽义帝之邑。  耒阳  便  临武  晋宁  南平

武昌郡吴置。统县七,户一万四千八百。

武昌故东鄂也。楚子熊渠封中子红于此。柴桑。有湓口关。  阳新  沙羡有夏口,对沔口,有津。  沙阳  鄂有新兴、马头铁官  官陵

安成郡吴置。统县七,户三千。

平都  宜春  新谕  永新  安复  萍乡  广兴

惠帝分桂阳、武昌、安成三郡立江州,以新城、魏兴、上庸三郡属梁州,又分义阳立随郡,分南阳立新野郡,分江夏立竟陵郡。怀帝又分长沙、衡阳、湘东、零陵、邵陵、桂阳及广州之始安、始兴、临贺九郡置湘州。时蜀乱,又割南郡之华容、州陵、监利三县别立丰都,合四县置成都郡,为成都王颖国,居华容县。愍帝建兴中,并还南郡,亦并丰都于监利。元帝渡江,又侨立新兴、南河东二郡。穆帝时,又分零陵立营阳郡,以义阳流人在南郡者立为义阳郡。又以广州之临贺、始兴、始安三郡及江州之桂阳,益州之巴东,合五郡来属,以长沙、衡阳、湘东、零陵、邵陵、营阳六郡属湘州。桓温又分南郡立武宁郡。安帝又侨立南义阳、东义阳、长宁三郡。义熙十三年,省湘州,长沙、衡阳、湘东、零陵、邵陵、营阳还入荆州。

扬州。案《禹贡》淮海之地,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周礼》:“东南曰扬州。”《春秋元命包》云:“牵牛流为扬州,分为越国。”以为江南之气躁劲,厥性轻扬。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扬也。于古则荒服之国,战国时其地为楚分。秦始皇并天下,以置鄣、会稽、九江三郡。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尽有其地。汉改九江曰淮南,即封布为淮南王。六年,分淮南置豫章郡。十一年,布诛,立皇子长为淮南王,封刘濞为吴王,二国尽得扬州之地。文帝十六年,分淮南立庐江、衡山二郡。景帝四年,封皇子非为江都王,并得鄣、会稽郡,而不得豫章。武帝改江都曰广陵,封皇子胥为王而以属徐州。元封二年,改鄣曰丹杨,改淮南复为九江。后汉顺帝分会稽立吴郡,扬州统会稽、丹杨、吴、豫章、九江、庐江六郡,省六安并庐江郡。献帝兴平中,孙策分豫章立庐陵郡。孙权又分豫章立鄱阳郡,分丹杨立新都郡。孙亮又分豫章立临川郡,分会稽立临海郡。孙休又分会稽立建安郡。孙皓分会稽立东阳郡,分吴立吴兴郡,分豫章、庐陵、长沙立安成郡,分庐陵立庐陵南部都尉,扬州统丹杨、吴、会稽、吴兴、新都、东阳、临海、建安、豫章、鄱阳、临川、安成、庐陵南部十四郡。江西庐江、九江之地,自合肥之北至寿春悉属魏。及晋平吴,以安成属荆州,分丹杨之宣城、宛陵、陵阳、安吴、泾、广德、宁国、怀安、石城、临城、春谷十一县立宣城郡,理宛陵,改新都曰新安郡,改庐陵南部为南康郡,分建安立晋安郡,又分丹杨立毗陵郡。扬州合统郡十八,县一百七十三,户三十一万一千四百。

丹阳郡汉置。统县十一,户五万一千五百。

建邺本秣陵,孙氏改为建业。武帝平吴,以为秣陵。太康三年,分秣陵北为建邺,改业为邺。  江宁太康二年,分建邺置。  丹杨丹杨山多赤柳,在西也。  于湖  芜湖  永世  溧阳溧水所出。  江乘  句容有茅山。

湖熟  秣陵

宣城郡太康二年置。统县十一,户二万三千五百。

宛陵侯相。彭泽聚在西南。  宣城  陵阳淮水出东北入江。仙人陵阳子明所居。  安吴  临城  石城  泾  春谷孝武改春为阳。   广德宁国  怀安

淮南郡秦置九江郡。汉以为淮南国,汉武帝置为九江郡。武帝改为淮南郡。统县十六,户三万三千四百。

寿春  成德  下蔡  义城  西曲阳  平阿有涂山。  历阳全椒  阜陵汉明帝时沦为麻湖。  钟离故州来邑。  合肥  逡遒  阴陵  当涂古涂山国。  东城  乌江

庐江郡汉置。统县十,户四千二百。

阳泉  舒故国,有桐乡。  灊天柱山在南,有祠。  皖  寻阳居巢桀死于此。  临湖  襄安  龙舒  六故六国。

毗陵郡吴分会稽无锡已西为屯田,置典农校尉。太康二年,省校尉为毗陵郡。统县七,户一万二千。

丹徒故硃方。  曲阿故云阳。  武进  延陵  毗陵  既阳  无锡有磨山、春申君祠。

吴郡汉置。统县十一,户二万五千。

吴故国。具区在西。  嘉兴  海盐  盐官  钱唐武林山、武林水所出。  富阳  桐庐  建德  寿昌  海庐  娄

吴兴郡吴置。统县十,户二万四千。

乌程  临安  余杭  武康。故防风氏国。  东迁  于潜有潜水。

故鄣  安吉  原乡  长城

会稽郡秦置。统县十,户三万。

山阴会稽山在南,上有禹冢。  上虞有仇亭,舜避丹硃于此地。余姚有句余山在南。  句章  鄞有鲒埼亭。  鄮  始宁  剡  永兴  诸暨

东阳郡吴置。统县九,户一万二千。

长山有赤松子庙。  永康  乌伤  吴宁  太末  信安   丰安定阳  遂昌

新安郡吴置。统县六,户五千。

始新  遂安  黝  歙  海宁  黎阳

临海郡吴置。统县八,户一万八千。

章安  临海  始丰  永宁  宁海  松阳  安固  横阳

建安郡故秦闽中郡,汉高帝五年以立闽越王。及武帝灭之,徙其人,名为东冶,又更名东城。后汉改为候官都尉,及吴置建安郡。统县七,户四千三百。

建安  吴兴  东平  建阳  将乐  邵武  延平

晋安郡太康三年置。统县八,户四千三百。

原丰  新罗  宛平  同安  候官  罗江  晋安  温麻

豫章郡汉置。统县十六,户三万五千。

南昌  海昏  新淦  建城  望蔡  永修  建昌  吴平  豫章  彭泽  艾  康乐  丰城  新吴  宜丰  钟陵

临川郡吴置。统县十,户八千五百。

临汝  西丰  南城  东兴  南丰  永成  宜黄  安浦  西宁  新建

鄱阳郡吴置。统县八,户六千一百。

广晋  鄱阳  乐安  余汗  鄡阳  历陵  葛阳  晋兴

庐陵郡吴置。统县十,户一万二千二百。

西昌  高昌  石阳  巴丘  南野  东昌  遂兴  吉阳  兴平  阳丰

南康郡太康三年置。统县五,户一千四百。

赣  雩都  平固  南康  揭阳

惠帝元康元年,有司奏,荆、揭二州疆土广远,统理尤难,于是割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合十郡,因江水之名而置江州。永兴元年,分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二县置寻阳郡,属江州,分淮南之乌江、历阳二县置历阳郡。又以周?创义讨石冰,割吴兴之阳羡并长城县之北乡置义乡、国山、临津并阳羡四县,又分丹阳之永世置平陵及永世,凡六县,立义兴郡,以表纪之功,并属扬州。又以毗陵郡封东海王世子毗,避毗讳,改为晋陵。怀帝永嘉元年,又以豫章之彭泽县属寻阳郡。愍帝立,避帝讳改建邺为建康。元帝渡江,建都扬州,改丹阳太守为尹,江州又置新蔡郡。寻阳郡又置九江、上甲二县,寻又省九江县入寻阳。是时司、冀、雍、凉、青、并、兖、豫、幽、平诸州皆沦没,江南所得但有扬、荆、湘、江、梁、益、交、广,其徐州则有过半,豫州惟得谯城而已。明帝太宁元年,分临海立永嘉郡,流永宁、安固、松阳、横阳等四县,而扬州统丹阳、吴郡、吴兴、新安、东阳、临海、永嘉、宣城、义兴、晋陵十一郡。

自中原乱离,遗黎南渡,并侨置牧司在广陵,丹徒南城,非旧土也。及胡寇南侵,淮南百姓皆渡江。成帝初,苏峻、祖约为乱于江淮,胡寇又大至,百姓南渡者转多,乃于江南侨立淮南郡及诸县,又于寻阳侨置松滋郡,遥隶扬州。咸康四年,侨置魏郡、广川、高阳、堂邑等诸郡,并所统县并寄居京邑,改陵阳为广阳。孝武宁康二年,又分永嘉郡之永宁县置乐成县。是时上党百姓南渡,侨立上党郡为四县,寄居芜湖。寻又省上党郡为县,又罢襄城郡为繁昌县,并以属淮南。安帝义熙八年,省寻阳县入柴桑县,柴桑仍为郡,后又省上甲县入彭泽县。旧江州督荆州之竟陵郡,及何无忌为刺史,表以竟陵去州辽远,去江陵三百里,荆州所立绥安郡人户入境,欲资此郡助江滨戍防,以竟陵郡还荆州。又司州之弘农、扬州之松滋二郡寄在寻阳,人户难居,并宜建督。安帝从之。后又省松滋郡为松滋县,弘农郡为弘农县,并属寻阳郡。

交州。案《禹贡》扬州之域,是为南越之土。秦始皇即略定扬越,以谪戍卒五十万人守五岭。自北徂南,入越之道,必由岭峤,时有五处,故曰五岭。后使任嚣、赵他攻越,略取陆梁地,遂定南越,以为桂林、南海、象等三郡,非三十六郡之限,乃置南海尉以典之,所谓东南一尉也。汉初,以岭南三郡及长沙、豫章封吴芮为长沙王。十一年,以南武侯织为南海王。陆贾使还,拜赵他为南越王,割长沙之南三郡以封之。武帝元鼎六年,讨平吕嘉,以其地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日南、九真、交趾七郡,盖秦时三郡之地。元封中,又置儋耳、珠崖二郡,置交趾刺史以督之。昭帝始元五年,罢儋耳并珠崖。元帝初元三年,又罢珠崖郡。后汉马援平定交部,始调立城郭置井邑。顺帝永和九年,交趾太守周敞求立为州,朝议不许,即拜敞为交趾刺史。桓帝分立高兴郡,灵帝改曰高凉。建安八年,张津为刺史,土燮交趾太守,共表立为州,乃拜津为交州牧。十五年,移居番禺,诏以边州使持节,郡给鼓吹,以重城镇,加以九锡六佾之舞。吴黄武五年,割南海、苍梧、郁林三郡立广州,交趾、日南、九真、合浦四郡为交州。戴良为刺史,值乱不得入,吕岱击平之,复还并交部。赤乌五年,复置珠崖部。永安七年,复以前三郡立广州。及孙皓,又立新昌、武平、九德三郡。蜀以李恢为建宁太守,遥领交州刺史。晋平蜀,以蜀建宁太守霍弋遥领交州,得以便宜选用长吏。平吴后,省珠崖入合浦。交州统郡七,县五十三,户二万五千六百。

合浦郡汉置。统县六,户二千。

合浦  南平  荡昌  徐闻  毒质  珠官

交趾郡汉置。统县十四,户一万二千。

  龙编 苟漏 望海 [B231]?娄  西于  武宁  硃鸢   曲易

交兴 北带 稽徐 安定  南定  海平

新昌郡吴置。统县六,户三千。

麋泠妇人征侧为主处,马援平之。  嘉宁  吴定  封山  临西西道

武平郡吴置。统县七,户五千。

武宁  武兴  进山  根宁  安武  扶安  封溪

九真郡汉置。统县七,户三千。

胥浦  移风  津梧  建初  常乐  扶乐  松原

九德郡吴置,周时越常氏地。统县八,无户。

九德  咸驩  南陵  阳遂  扶苓  曲胥  浦阳  都洨

日南郡秦置象郡,汉武帝改名焉。统县五,户六百。

象林自此南有四国,其人皆云汉人子孙,今有铜柱,亦是汉置此为界。贡金供税也。  卢容象郡所居。  硃吾  西卷  比景

广州。案《禹贡》扬州之域,秦末赵他所据之地。及汉武帝,以其地为交址郡。至吴黄武五年,分交州之南海、苍梧、郁林、高梁四郡立为广州,俄复旧。永安六年,复分交州置广州,分合浦立合浦北部,以都尉领之。孙皓分郁林立桂林郡。及太康中,吴平,遂以荆州始安、始兴、临贺三郡来属。合统郡十,县六十八,户四万三千一百二十。

南海郡秦置。统县六,户九千五百。

番禺  四会  增城  博罗  龙川  平夷

临贺郡吴置。统县六,户二千五百。

临贺  谢沐  冯乘  封阳  兴安  富川

始安郡吴置。统县七,户六千。

始安  始阳  平乐  荔浦  常安  熙平  永丰

始兴郡吴置。统县七 ,户五千。

曲江  桂阳  始兴  含洭  浈阳  中宿  阳山

苍梧郡汉置。统县十二,户七千七百。

广信  端溪  高要  建陵  新宁  猛陵  鄣平  农城  元谿  临允  都罗  武城

郁林郡秦置桂林郡,武帝更名。统县九,户六千。

布山  阿林  新邑  晋平  始建  郁平  领方  武熙  安广

桂林郡吴置。统县八,户二千。

潭中  武丰  粟平  羊平  龙刚  夹阳  武城  军腾

高凉郡吴置。统县三,户二千。

安宁  高凉  思平

高兴郡吴置。统县五,户一千二百。

广化  海安  化平  黄阳  西平

宁浦郡吴置。统县五,户一千二百二十。

宁浦  连道  吴安  昌平  平山

武帝后省高兴郡。怀帝永嘉元年,又以临贺、始兴、始安三郡凡二十县为湘州。元帝分郁林立晋兴郡。成帝分南海立东官郡,以始兴、临贺二郡还蜀荆州。穆帝分苍梧立晋康、新宁、永平三郡。哀帝太和中置新安郡,安帝分东官立义安郡,恭帝分南海立新会郡。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 范岫 傅昭弟映 萧琛 陆杲·姚思廉
  卷四十八·志第二十四·礼二·张廷玉
  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八·赵尔巽
  蕭子雲晉書·汤球
  第六十四回 叱逆使颜真卿抗节 击叛帅段秀实尽忠·蔡东藩
  ●卷第二十一·胡三省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一·佚名
  卷之八十三·佚名
  王导传·房玄龄
  齐泰传·张廷玉
  郭兴传·张廷玉
  卷六十·宋敏求
  卷一百八十七·佚名
  四、姜羌为一字·傅斯年
  毛子坚·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八十六·彭定求

        卷186_1 【拟古诗十二首】韦应物   辞君远行迈,饮此长恨端。已谓道里远,如何中险艰。   流水赴大壑,孤云还暮山。无情尚有归,行子何独难。   驱车背乡园,朔风卷行迹。严冬霜断肌,日入不遑息。   忧欢容发

  • 夏庭芝·隋树森

    夏庭芝(约一三OO——约一三七五),字伯和,一作百和,号雪蓑,别作雪蓑钓隐、雪蓑渔隐。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有文才,好冶游,杨维桢曾为其西宾。夏氏原为云间巨族,乔木故家,家中藏书极富,曾名其书斋“自怡悦斋”

  • 新催妆曲·徐志摩

    一新娘,你为什么紧锁你的眉尖, (听掌声如春雷吼, 鼓乐暴雨似的流!)在缤纷的花雨中步慵慵的向前: (向前,向前, 到礼台边, 见新郎面!)莫非这嘉礼惊醒了你的忧愁: 一针针的忧愁, 你的芳心刺透, 逼迫你热泪流,——

  • 初集目录四·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总目卷三十五岁在丙寅序行金昊有秋叶庆景物咸和敬稽皇祖时曾举瀛台锡宴之典宗亲咸与爰循旧制集王公宗室等於八月二十七日瀛台宴赏用展周亲因成三律是日宴间复成

  • 卷三百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三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二十三 黄哲 临高台 临高台高台百仭淩云开丹霞曙色明九垓咸阳王气何佳哉交疏结绮纷崔嵬虹桥复道云中来直过南山表双阙遥连北极正三阶宛转朱栏临渭水蜚廉

  • 卷三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十二禇亮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博览工属文太宗为秦王时以亮为王府文学每从征伐尝预秘谋贞观中累迁散骑常侍封阳翟县侯卒谥曰康诗一卷祈谷乐章【唐书乐志曰贞观中正月上辛祈谷於南郊降神用豫

  • 云郎小史(近人)冒广生 辑·张次溪

    ●目录 《云郎小史》序 云郎小史 ●《云郎小史》序 徐紫云,字九青,号曼殊,人称云郎,水绘园中明僮也。生于崇祯甲申,逝于康熙乙卯,得年三十又二。当康熙戊申,云郎年才二十有五,随陈其年入都。日下胜流,震其声名,争欲一耹佳奏。南

  • 第三節 平仄·王力

    知道了甚麽是四聲,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詩詞格律的一個術語:詩人們把四聲分為平仄兩大類,平就是平聲,仄就是上去入三聲。仄,按字義解釋,就是不平的意思。憑甚麽來分平仄兩大類呢?因為平聲是沒有升降的,較長的,而其他三聲是有升

  • 卷二 词籍卷·施蛰存

    一 书目(一)词学书目集录在传统的文学观念中,词为小道,不登大雅之堂,宋人虽多作词,然其词常不编入诗文集。藏书家虽收词集,亦不入书目。词集地位,与评话、演义、传奇、杂剧相等。刊本甚多,著录极少。故词学书籍,在版本、目录、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九 列传二十九·纪昀

    列传唐 【二十九】○唐二十九姚崇【奕 合 勖】宋璟姚崇宋璟△姚崇姚崇字符之陕州硖石人父善懿 【新书名懿字善懿世系表云字善意】 贞观中为巂州都督崇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仕为孝敬 挽郎举下笔成章授濮州司仓参军五

  • 刘中敷传·张廷玉

    刘中敷,大兴人,初名中孚。燕王举兵时,他作为生员,以守城之功,被任为陈留县丞。后来升为工部员外郎。仁宗监国时,命他代理工部事,赐给今名,升为江西右参议。宣德三年(1428),升为山东右参政,再升为左布政使。他朴实正直,廉洁清静,吏

  • 礼记析疑卷十七·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大传大夫士有大事省于其君干祫及其髙祖有大事有大功勲也若无功者皆得请则为礼制之常而不当谓之干矣观下文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可见为非常功伐追王太王亶父王季歴文王昌西汉之末絶不闻有纬书自王莽假

  • 尚书句解卷四·朱祖义

    元 朱祖义 撰汤誓第一【读此篇见圣人处君臣之变时中之义不可以常理论也有天地男女而后有君臣名分确乎不可逾越一有逾越人纪不立矣然天生民而立之君正为司牧吾民设乃有怙冨贵之权谓天下莫吾敌借是以肆其恶使生民涂炭

  • 卷第十四·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十四   [宋勒]庐州大觉禅师上堂。时有僧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 师云。有恁么盍生无所知 进云。见后如何 师云。无恁么盍生有所知。问。觉人久处沉迷。请师一接 师云。接 僧

  • 卷第十一(弥沙塞)·佚名

    五分律卷第十一(弥沙塞)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第二分初尼律波罗夷法佛在舍卫城。尔时长老优波离问佛。世尊已为诸比丘结戒。若比丘共诸比丘同学戒法。戒羸不舍行淫法乃至共畜生。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共住。是戒我

  • 卷第三十·居顶

    续传灯录卷第三十目录 大鉴下第十六世 &middot; 雪窦明禅师法嗣一人 &middot;耆山宁禅师(见录) 净慈昌禅师法嗣三人 &middot;五云悟禅师(见录) &middot;智者可升禅师 &middot;万寿正受首座(已上二人无录) 灵隐光禅师

  • 三家世典·郭勋

    一卷,明郭勋撰。郭勋,明初营国威襄公郭英六世孙,袭封武定侯,明正德年间(1506~1521)奉命镇守两广,因而收集中山王徐达、黔宁王沐英及武定侯郭英三家之世系、履贯、勋阀、遭遇本末等编为《三家世典》,所记史实事迹,大体来

  • 瓜分危言·梁启超

    近人梁启超撰。四章。详述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掠夺铁路权、内河航运权、财权、兵权、用人权等中国主权的情况。成书于戊戌变法失败后,梁氏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立场出发,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