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节 玛志尼创立“少年意大利”及上书撒的尼亚王

初,意大利当十八世纪以前,已有哲理家文学家但丁、麦耶俾尔、荷士哥等,微言永叹,大声疾呼,以革新匡复之义,导其国民,流风渐播。于是有加波拿里党(Cobonari)之设,加波拿里者,烧炭之义,实秘密革命之盟社也。当1820年,事机迫于一发,乃在意大利中央之尼布士及帕特门伦巴的诸地,同时爆发。时玛志尼十五岁,加里波的十三岁,加富尔十岁。然事竟不成,首事者或死锋镝,或死囹圄。其余以嫌疑流窜治那阿者,不可胜数。治那阿,即玛志尼之故乡也。在意大利西南,为地中海滨一绝港。政府以此窜谪志士,窜者既多,而治那阿遂成为自由主义之中心点。玛志尼所遇之巨人,即1820年役中一无名之英雄也。

先是玛志尼以爱国热血之所涌,思有所凭藉,乃投入加波拿里党。既而察其内情,以为此党之人,血气有余,而道心不足。当其沥血淋漓,指天誓日,虽凛凛然若薄云霄而贯金石,一遇挫折,苶然馁然,前此之壮怀盛气销磨尽矣。玛志尼以为欲成大事者,不可不先置成败利钝于度外。今日不成,期以明日;今年不成,期以来年;如是乃至十年二十年百年数百年,所不辞也。及身不成,期之于子,子犹不成,期之于孙;如是乃至曾孙、玄孙、来孙,所不辞也。吾力不成,期诸吾友;吾友不成,期诸吾友之友,乃至吾党不成,期诸他党所不辞也。惟求行吾志、贯彻吾主义而已。玛志尼以为非有此等气魄,此等识想者,不足以言革命,不足以言天下事。而欲养成此气魄、此识想,不可不推本于学力,不可不推本于道德。玛志尼深察加波拿里党之不足语于此也,于是脱离之,自组织一党,名曰:少年意大利(Young Italy)。

1830年,法国第二革命起,时玛志尼二十五岁,加里波的二十三岁,加富尔二十岁也。风潮所簸,影响遍及。加波拿里党复扬其余烬,蜂起于各郡国。奥国移兵剿洗,瞬息戡定。而玛志尼为侦吏所卖,逮系狱中者六月,仅减死一等,见放于意大利境外。

1831年,撒的尼亚前王死,其从弟查理士·阿尔拔(Charles Albert)嗣立。阿尔拔者,号称近世最英仁之主,夙怀恢复意大利之志,而曾加盟于加波拿里党之人也。时玛志尼越在法国,闻之大喜,乃上书于阿尔拔曰:

某死罪,上书于所爱之撒的尼亚王阿尔拔殿下:越在海外,逖闻我王继体主社稷,诚欢诚抃。虽然,王其念之,王欲为新意大利最初之一大伟人,惟今日;欲为旧意大利最后之一民贼,亦惟今日。我意大利人民,其非可以姑息敷衍因循以镇抚之也,非一日矣。彼等于数百年来求而不得之民权,今也认之已真,望之已渴。彼等爱法律,爱自由,爱独立,爱统一,然而上被裁断,外被阻绝,中被压抑,跼天蹐地,无所告诉,今也国不知何在,家不知何附,身不知何存。外人之游其国者,字之曰奴隶之国;接其人者,谥之曰已死之人。彼等有血气,有须眉,习闻此言,宁为木石?彼等吞声忍恨,饮奴隶之卮者已数十世,自今以往,誓以此身与此卮惧碎矣!王乎王乎,今意大利之国民,无不额手延颈、企踵倾耳、拭目以待命于殿下者。愿买丝为殿下绣作“自由、独立、统一”三字于旗上,愿殿下自进而立于国民之马首,为民权之倡导者、保护者,为全意大利之建设者、革新者,举数千万之同胞,出之于野蛮外族之手,而还我太平。王如有意乎,吾侪不才,愿捧其身命以待王之驱策,集意大利散漫之诸州而致诸王之麾下,以舌以剑而为王服犬马奔走之役。民困不可久也,时会不可失也,惟大王图之。

阿尔拔固素知玛志尼者,良敬其为人。虽然,自以羽毛未丰,不可高飞,深虑玛志尼之轻率以害大局也。又不欲自居嫌疑之地也,得其手书,曾不致答,反下严命曰:玛志尼若越境复入于意大利,则直捕缚之。虽然,一人之王,充耳其如褒,数百万人之国民,倾耳其如雷。此命一下,举国失望,相率而入于“少年意大利”者,以数千百计,玛志尼益为爱国志士之中心点矣。

少年意大利之所以异于加波拿里者,何也?彼盖消极主义,而此则积极主义也。彼等恶官吏,恶虐政,誓与当时之小政府不两立。虽然,彼等有破坏而无建设者也,玛志尼不惮破坏,然以为破坏也者,为建设而破坏,非为破坏而破坏,使为破坏而破坏,则何取乎破坏,且亦将并破坏之业而不能就也。少年意大利之目的,实在于是。此亦可见我绝代佳人玛志尼者,非可与彼蛮恣横暴之无政府主义,同类而并观矣。玛志尼尝言:

革命者,国民之天职也,是根于“为国民”(For People),“由国民”(By People)之两大义而来者也(按:西哲言政治者有三名言,最简而最精曰Of People,曰For People,曰By People。第一义谓国者人民之国也,第二义谓国政者为人民而立者也,第三义谓国事者当由民自处置也。政治之精理,此三义尽之矣。若君主专制政体,无论施虐政于民,施善政于民,皆不过To People而已。论者不审别其本,而欲举中国儒者所言仁政,比诸泰西今日之政治,失之远矣。文法之有关于学理也,如此吾向谓中国文法简于欧西。今此四语欲求如原文以一字表其义,译之而适当者,诚束手无术矣。附注于此以质将来)。以故吾辈舍此之外无学术,舍此之外无宗教,舍此之外无性情。

玛志尼之所以为玛志尼,于是乎在矣。虽然,加波拿里党所以失败之原因,犹不止此,彼等所最缺者,无协同和衷之运动也。协同和衷者,革命图成之第一要义也。彼等无一政纲,无一信仰,无一高远之理想,夫是以协同和衷之实不可得举。故玛志尼欲就此大业,先以教育国民以为独一之义务,而其教育之法,在首与当时腐败之宗教宣战。玛志尼又言曰:

今日之大问题,宗教的问题也。彼持唯物论者,谓费尔许之辛苦周折,以求新建一国。毋宁仍其旧而改革之,苟能维新便民,虽分裂何害,虽服属何害,为此论者是对于宗教上而放弃其高尚之天职者也。其能抚我者,无论如何之政府甘服从之;其能应援我者,无论如何之方法,皆画诺之;其可以救目前片刻之苦痛者,无论如何之约束,皆欢迎之。是非人之所以为人之道也,是故当知欲获胜者,只有一途,曰舍身而已,曰舍目前之乐利,舍物质上之乐利而已。

是所谓玛志尼唯心论之宗教也,是玛志尼教育之精神也。其纯洁之理想,莹于冰雪;其精一之情感,高于云霄。玛志尼岂徒豪杰,实圣贤也。彼于是据其所信以定此会之纲领曰:

少年意大利者,意大利人中之信进步、义务两公例,而确认我意大利为有天赋一国民的资格之诸同志所结合而成者也。入此会者,以再建一自由、平等、独立、自主之意大利为目的。凡在此目的外之思想动作,悉牺牲之,以兹决心,组织兹会。

而其所以达此目的之方法,则曰:

教育与暴动,同时并行。

以此二事团为一体,可谓奇事奇文。虽然,有深识者苟思其故,不禁为之拍案三叹。

举世仇公敌之奥大利而摈诸境外,以收回自主之权,此其第一著手也。彼非不哀腥风血雨战争之惨,然以为是固终不可得避。既尔,则其破裂早一日得一日之利也。虽然,用外交政略,而藉他国之政府为应援,是玛志尼所不许也。其言曰:

联络主义者,发于依赖之劣根性,而使意大利丧其资格于世界者也。

玛志尼之徒以此等主义播之人民,疾而呼之,强而聒之,如牧师神父之传教者然。虽然,彼等非欲以力强移人民之意志者也,一日国民统一之业若成,则应建何种类之政府,一任国民之自择,此玛志尼党之所志也。其会中纲领又云:

我党对于国民投票所立之政府,无论其形式若何,皆甘膜拜于其前而不辞。盖服从公意者,实个人应守之义务也。

以上所引,虽东鳞西爪,语焉不详,亦可以略窥少年意大利之纲领旨趣,而其苦心经营之人之学识才略,亦从可察矣。更约言之,则少年意大利之目的,在救济意大利而统一之于共和政府之下也。其方法,则教育与暴动也。其标语,则神与人民也。其旗帜,则一面书“独立统一”字样,一面书“自由、平等、人情”字样也。

党体既立,应者如响。自学生而学生,自青年而青年,其结合之速力,几为前古所未曾有。时加里波的方夙夜皇皇,所在募同志,偶遇此少年意大利党员之一人,乃始知世有所谓玛志尼者其所志所事,正与己同,大喜,遂投身入会。加富尔当时未知有加里波的也,顾颇闻玛志尼,欲会见之而未得其机。

猜你喜欢
  卷六十六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班固
  卷五下·朱熹
  元经卷三·王通
  卷四十七·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四·佚名
  第二四七总折稿光绪六年十一月一一六○四--一·佚名
  通志卷二十八·郑樵
  卷之二十·祁韵士
  学史卷九·邵宝
  汉纪五十 孝灵皇帝中光和四年(辛酉、181)·司马光
  礼四三·徐松
  第三节 商 业·吕思勉
  钦定南巡盛典卷十二·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志第二十三 五行四·沈约

    《五行传》曰:“简宗庙,不祷祠,废祭祀,逆天时,则水不润下。”谓水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听之不聪,是谓不谋。厥咎急,厥罚恆寒,厥极贫。时则有鼓妖,时则有鱼孽,时则有豕祸,时则有耳疴,时则有黑眚、黑祥。惟火沴水。”鱼孽,刘歆传以

  • 卷三百五十八 元豐八年(乙丑,1085)·李焘

      起神宗元豐八年七月盡其月   秋七月甲午,門下省言:「本省文字各有日限,其承中書省、樞密院得旨文字,吏不分緩急呈押入進【一】,已得畫,職級方點檢簽書,慮有差舛。欲自今承受文字【二】,先當行吏,次職級紙背簽書,次給事中

  • 卷第五十八·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汉纪五十〔起重光作噩(辛酉),尽强圉单阏,(丁卯),凡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十三·佚名

    正德元年五月庚辰朔给怀仁王府故镇国将军聪浙仕土□在宫人养瞻米岁各五十石○太监陈宽传旨鼓勇营御用监太监吴轲调管效勇营内官监太监钟贤管神机营右哨头司并鼓勇营○宽又传旨内官监太监姚举镇守江西地方○辛巳升礼部

  • 卷之七十六·佚名

      顺治十年。癸巳。六月。乙未朔。追封塔察篇古、为多罗贝勒。谥恪恭。青巴图鲁贝勒穆尔哈齐、为多罗贝勒。谥勇壮。  ○原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赵开心劾奏。湖广巡抚迟日益、偏沅巡抚金廷献、郧襄抚治赵兆麟、所辖

  • 卷之二百九十二·佚名

    光绪十六年。庚寅。十二月。丙申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甲子皆如之。记注  ○戊戌。热河都统德福奏、驻防官兵捐修军械。拟请筹款抵拨以纾兵困。从之。  ○予积劳身故。委

  • 张木式传·脱脱

    张木式,字敬夫,丞相张浚的儿子。聪明、有悟性,少年老成,张浚很喜欢他,从幼年始即就学,所教授的都是仁义忠孝之类的东西。长大后以胡宏为老师,胡宏一见他,就以孔门论仁义的要旨告诉他。张木式退下思考,好像还有所得,胡宏称赞他说

  • 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第二·司马迁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索隐】:颍,水名。地理志颍水出阳城。汉有颍阳、临颍二县,今亦有颍上县。【正义】:韦昭云:“夷吾,姬姓之後,管严之子敬仲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索隐】:吕氏春秋:“管仲

  • 卷四十四 特牲馈食礼第十五·郑玄

    [疏]《特牲馈食礼》第十五。○郑《目录》云:“特牲馈食之礼,谓诸侯之士祭祖祢,非天子之士,而于五礼属吉礼。”○释曰:郑知非天子之士而云“诸侯之士”者,案《曲礼》云:“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彼天子大夫、士,此《仪礼》特牲

  • 物势篇第十四·王充

    儒者论曰:“天地故生人。”此言妄也。夫天地合气,人偶自生也;犹夫妇合气,子则自生也。夫妇合气,非当时欲得生子;情欲动而合,合而生子矣。且夫妇不故生子,以知天地不故生人也。然则人生于天地也,犹鱼之于渊,饥虱之于人也。因气而

  • 提要·刘敞

    【臣】等谨按七经小传三卷宋刘敞撰敞有春秋传已着録是编乃其杂论经义之语曰七经者一尚书二毛诗三周礼四仪礼五礼记六公羊传七论语也然公羊传仅一条又皆校正传文衍字于传义无所辨正后又有左传一条国语一条亦不应独以公

  • 卷十一·佚名

    △诽谤品第九之馀若猗内藏,依贤圣活,愚者堕恶,犹愿邪见。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与数千万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有异比丘即从坐起。偏露右臂叉手合掌前白佛言:如来莫说休息泥洹。如来出要贤圣妙法。如来于现法中闲静

  • 如来常无常品第五·佚名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应正等觉。为常为无常。佛言:大慧。如来应正等觉。非常非无常。何以故?俱有过故。云何有过。大慧。若如来常者,有能作过。一切外道说能作常若无常者,有所作过。同於诸蕴为相所相。毕竟

  • 随喜功德品第六·佚名

    难胜地摄定波罗蜜伽陀。所有声闻众功德,布施持戒观照行。不及菩萨发一心,随喜福蕴之少分。所有俱胝那由他,无边佛刹千俱胝。过去现在佛说此,法宝为断一切苦。先发最上菩提心,至成正觉及入灭。彼量所有佛功德,咸成方便波罗蜜

  • 卷第八·佚名

    嘉兴大藏经 大藏一览大藏一览第八卷宁德优婆塞陈 实谨编明秀水居士姚舜渔校缉第七门○功成果登正觉  相好妙用神通(凡四品)。○法身品○三身四智了然明  ○五眼六通无不具三身金光明最胜王经云。一切如来。有三

  • 历代制度详说·吕祖谦

    宋吕祖谦著。十五卷。本书叙述古今制度沿革,内分科目、学校、赋役、漕运、盐法、酒禁、钱币、荒政、田制、屯田、兵制、马政、考绩、宗室、祀事等门,每门又分制度、详说两目。有1924年刊本,收于《续金华丛书》之中。

  • 六壬神课金口诀·适适子

    《六壬神课金口诀》,简称金口诀,是六壬古籍中的经典版本。该书题署明代适适子撰,周敬弦重订。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是列入式歌解,及贵神、将神、合用神煞、应期合德、次客法、推行年法等章目,专讲六壬神课金口诀的基本格

  • 洞玄灵宝玄门大义·佚名

    洞玄灵宝玄门大义,又名《玄门大论》或《道门大论》。撰人不详。约出于隋唐之际。据《道藏缺经目录》着录,原书有二十卷。今《正统道藏》本仅残存一卷,收入太平部。残本内容系阐释道教十二部经典之名义,分为二十小节。前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