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目录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四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目录  别史类

卷首

大金初兴本末

金九帝年谱

卷一

太祖武元皇帝上

卷二

太祖武元皇帝下

卷三

太宗文烈皇帝一

卷四

太宗文烈皇帝二

卷五

太宗文烈皇帝三

卷六

太宗文烈皇帝四

卷七

太宗文烈皇帝五

卷八

太宗文烈皇帝六

卷九

熙宗孝成皇帝一

卷十

熙宗孝成皇帝二

卷十一

熙宗孝成皇帝三

卷十二

熙宗孝成皇帝四

卷十三

海陵炀王上

卷十四

海陵炀王中

卷十五

海陵炀王下

卷十六

世宗皇帝上

卷十七

世宗皇帝中

卷十八

世宗皇帝下

卷十九

章宗皇帝上

卷二十

章宗皇帝中

卷二十一

章宗皇帝下

卷二十二

东海郡侯上

卷二十三

东海郡侯下

卷二十四

宣宗皇帝上

卷二十五

宣宗皇帝下

卷二十六

义宗皇帝

卷二十七

开国功臣

尼雅满 固绅 斡里雅布 富勒呼 乌珠尼楚赫 乌绅 罗索 逹兰 萨里罕

鄂勒欢 乌兰思谋 韩常

卷二十八

文学翰苑上

宇文虚中 蔡松年 蔡珪 高士谈 马定国 施宜生 郝俣 李晏 王寂 刘昂杨云翼 史肃 萧贡 李遹 冯延登 梁持胜 冯璧 韩玉

卷二十九

文学翰苑下

王若虚 麻九畴 高廷玉 张万公 董师中 胥鼎 张行中 路仲显 耶律履 王予可 李献甫 党怀英 赵秉文 周昂

卷三十

楚国张邦昌录

卷三十一

齐国刘豫录

卷三十二

立楚齐国册文  检视宋国库藏

取去宋国印宝  宗族随二帝北迁

卷三十三

天文 地理 燕京制度 汴京制度

陵庙制度  仪卫

卷三十四

旗帜  车繖  服色  千官品列

卷三十五

杂色仪制 诰敕 除授 天会皇统科举天德科举

卷三十六

皂隶 浮图 道教 科条 赦宥 屯田田猎 兵制

卷三十七

两国往来誓书

卷三十八

京府州军

卷三十九

初兴风土 男女冠服 婚姻 饮食

卷四十

许奉使行程录

卷四十一

译改国语解【附】

【臣】等谨案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四十一卷旧本题宋宇文懋昭撰前有端平元年进书表一通自署淮西归正人改授承事郎工部架阁而不详其里贯表中有偷生淮浦少读父书等语亦不知其父何人也书中取金太祖至哀宗一百十七年事迹裒集彚次凡纪二十六卷开国功臣传一卷文学翰苑传二卷杂录三卷杂载制度七卷许亢宗奉使行程録一卷似是采録诸书排比而成所称义宗即哀宗金史谓息州行省所上諡而此则云金遗臣所上与史颇不合又懋昭既降宋即当以宋为内词乃书中分注宗年又直书康王出质及列北迁宗族於献俘殊为失体故钱曾读书敏求记尝称为无礼於君之甚者然其可疑之处尚不止此详悉检勘纰漏甚多如进书表题端平元年正月十五日考金亡即在是月十日相距仅五日岂遽能成书进献又纪录蔡州破事如是之详於情理颇不可信又端平正当理宗时而此书大书宋宁宗太子不得立立其侄为理宗於潜邸废立略无忌讳又生而称諡舛缪显然又懋昭以金人归宋乃於两国俱直斥其号而独称元兵为大军又称元为大朝转似出自元人之辞尤不可解又开国功臣传仅寥寥数语而文学翰苑传多至三十二人验其文皆全录元好问中州集小传而略加删削考好问撰此书时在金亡

之後原序甚明懋昭更不应预袭其文凡此皆疑窦之极大者其他如爱王作乱等事亦多轻信伪书宂杂失次恐己经後人窜乱非复懋昭原本故抵牾若此今恭依

圣明指示改定契丹国志义例逐一订定俾合於史法焉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恭校上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校官【臣】陆费墀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十七·毕沅
  卷一百九十五·杨士奇
  卷之一百十五·佚名
  卷之二十六·佚名
  义和团揭帖·佚名
  一百七十五 内务府总管赫奕等题孙文成请兼盐差应勿庸议本·佚名
  第二二七札光绪十七年八月二十二日一一五○九--三·佚名
  第一七二切结状光绪十八年八月十七日一一三二五—八·佚名
  第一四三供词光绪十三年八月十二日一一三二二—三·佚名
  卷二十·苏辙
  三国史记卷第十一。·金富轼
  温廷筠传·欧阳修
  张通古传·脱脱
  晋纪三十八 安皇帝辛义熙七年(辛亥、411)·司马光
  卷一百七十四之四·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一十二·彭定求

        卷112_1 【唐禅社首乐章·顺和】贺知章   至哉含柔德,万物资以生。常顺称厚载,流谦通变盈。   圣心事能察,增广陈厥诚。黄祇僾如在,泰折俟咸亨。   卷112_2 【唐禅社首乐章·太和】贺知章   肃我成命,

  • 卷一百八十一·陈思

    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八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网山集【一】林亦之字学可福清人自号网山山人月鱼氏从学艾轩林光朝之门初艾轩讲学于蒲之红泉学者常数百人称高弟必曰网山艾轩卒网山继其席从游之众无异艾轩也淳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五·佚名

    万历四十四年五月庚午朔○辛未夜湖广衡州府三河水暴涨郡县官署水深至五六尺○壬申升通政司右参议曹璜为本司左参议尚宝司少卿张□□丰为通政司右参议○演教寺袭职番僧班著尔领真一名及尢旦剌思巴等四名进贡○兵科署科

  • 通志卷一百七十一·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酷吏传第一前汉郅都 寗成 周阳由 赵禹 义纵 王温舒尹齐 杨仆 咸宣 田广明 田延年 严延年 尹赏后汉董宣 樊煜 李章 周防 黄昌 阳球 王吉后魏于洛侯 胡泥 李

  • 卷一百八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二兵考【四】直省兵【臣】等谨按郡国之设兵自分置郡国始若汉之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唐之折冲府兵宋之诸州镇厢兵皆是也然往往行之未久寖失其初意其後并其制而隳之明初於一郡设所连郡设

  • 卷三十四 职官六·龙文彬

    ◎巡按洪武十年七月己巳,遣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俾询民间疾苦,廉察风俗,申明教化。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人事奏裁,小事立断。按临所至,必先审录重囚,吊刷文卷,有故出入者理辨之。(《三编》。 )谕之曰:“朕命汝等出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五·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五 洪武十年九月丙子朔,太平府言:“繁昌县荻港镇商贾所集,户部委官收课,岁计米八百九十余石,宜于其地置税课局。”从之。 免浙西民尝被水者今年田租。敕曰:“去年浙西尝被水灾,民人缺食,朕尝遣官

  • 周书·冏命·佚名

    穆王命伯冏,为周太仆正,作《冏命》。王若曰:「伯冏,惟予弗克于德,嗣先人宅丕后,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昔在文、武、聪明齐圣,小大之臣,咸怀忠良。其侍御仆从,罔匪正人,以旦夕承弼厥辟,出入起居,罔有不钦;发号施令,罔有不臧。下

  • 卷一·刘敞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传卷一宋 刘敞 撰隐公元年春王正月传曰元始也正正也君即位必以正始言之加王为大受命也何言乎大受命王者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君曷为先言春而后言王王者法天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故

  • 卷一·王应麟

    周南召南 《郑氏谱》曰:周、召者,《禹贡》雍州岐山之阳地名。今属右扶风美阳县,地形险阻而原田肥美。周之先公曰大王者,避狄难,自豳始迁焉,而修德建王业。商王帝乙之初,命其子王季为西伯。至纣,又命文王典治南国江、汉、汝旁

  • 卷二百三十二·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五十一复次善现,无相解脱门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无相解脱门清净。若色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无相解脱门清净故受想行识清净。受想行识清净故

  • 解脱道论 第七卷·佚名

    解脱道论 第七卷阿罗汉优波底沙梁言大光造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行门品之四问曰。云何念安般。何修何相何味何处何功德。云何修行。答曰。安者入。般者出。于出入相。彼念随念正念。此谓念安般。心住不乱此谓修

  •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六·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第二十八事此是不共戒。比丘得畜雨衣。比丘尼得畜浴衣。不得畜雨衣。以尼弱劣担持为难。是故不听畜雨浴衣。畜雨浴衣凡有二事。天雨时以障四边于中澡浴。若天热时亦以自障于中澡浴。二以夏月多雨常裹

  • 重刻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序·佚名

    重刻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序 佛祖葛藤。水浸不烂。火烧不坏。枝联蔓衍。流布无穷。禅宗颂古联珠通集者。鲁庵会公集成。锓梓行世久矣。近以他故其板散落人间。洪武己巳夏。余虑其亡失。托道友收赎。庋藏於大慈山之幻居。

  • 弁山开堂疏·寒松智操

    弁山开堂疏伏以事由律制似有定而无移道以时行每理长而辄就居恒遵度犹须方矩圆规济亟衡权始克联珠合璧恭惟寒松大和尚客宿华宗曹溪嫡乳由桐江而傅桐邑韡鹫岭之一花自善庆以主善权振嵩山之双桂瑞翁奕叶推弁巘之凤毛百

  • 红楼复梦·陈少海

    长篇小说。清陈少海撰,陈诗雯校订。一百回。原署“小和山樵南阳氏撰,武陵女史月文氏校订”。作者以字行、南阳人,号香月、红羽、小和山樵、品华仙史。校订者系其妹,字月文,号武陵女史。此编为《红楼梦》续书之一。故事接高

  • 昆仑奴传·裴铏

    传奇小说。唐裴铏所作《传奇》中的一篇。“昆仑”是唐代对今中印半岛和南洋群岛的一种泛称;“昆仑奴”是那一地区侨居中国者的通称。小说写崔生与某一大官僚家的歌姬红绡相恋,苦于门禁森严,无由相会。一个有异术的昆

  • 宰惠纪略·柳堂

    5卷。柳堂撰。1901年笔谏堂刻本。作者于1895年起宰惠民县五年,于1901年移署东平县,晚年收集各种文稿成《笔谏堂全集》,是书亦收录其中。是书第5卷之卷首载有《义和拳本末》及《义和拳回答》两篇,前篇记载义和团兴起以后,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