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元伟传

元伟字猷道,河南洛阳人。

是魏国昭成帝的后代。

曾祖父元忠,任尚书左仆射,封城阳王。

祖父元盛,任通直散骑常侍,封城阳公。

父亲元顺,任左卫将军,跟随魏孝武帝西迁,授中书监、雍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封濮阳王。

元伟自幼好学,风度文雅。

二十岁时,授员外散骑侍郎。

侍从有功,赐爵高阳县伯。

大统初年,授伏波将军、度支郎中,兼任太子舍人。

十一年(545),升任太子庶子,兼任兵部郎中。

随即被任命为东南道行台右丞。

十六年,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由于是魏氏宗室,晋封南安郡王,食邑五百户。

十七年,授幽州都督府长史。

尉迟迥讨伐蜀地时,让元伟担任司录。

书奏文告,都出于元伟之手。

蜀地平定后,由于有功,食邑增加五百户。

设置六官后,授师氏下大夫,爵位按成例降低,改封淮南县公。

孝闵帝登基,授晋公宇文护府司录。

世宗初年,授师氏中大夫。

诏命在麟趾殿校勘经籍。

随即授陇右总管府长史,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衔。

保定二年(562),升任成州刺史。

元伟施政清静,百姓心悦诚服,有三千多名流亡百姓恢复生业。

天和元年(566),入朝任匠师中大夫,转任司宗中大夫。

六年,任命他为随州刺史。

元伟以母亲年老推辞,没有接受任命,仍任司宗。

不久,因母亲去世而离职。

建德二年(573),恢复司宗职务,转任司会中大夫,兼任民部中大夫,升小司寇。

四年,任使团团长,出使齐国。

当年秋天,高祖亲自东征,元伟被齐人囚禁。

六年,齐国平定后,元伟才获得自由。

高祖由于他久被囚禁,加授上开府。

大象二年(580),授襄州刺史,升大将军。

元伟性格温柔,喜欢空灵清静。

在家不经营产业。

十分喜好文学,政务余暇,手不释卷。

谨慎小心,不得罪人。

当时人因此而称赞他。

最初从邺城回来时,庾信赠诗道:“虢国亡而美玉返,齐国平而宝鼎归。”文人对他如此推重。

后来因病去世。

太祖天性宽和仁厚,极少猜忌。

元氏的宗室亲戚,全部保全,委任内外,遍布各种职务。

孝闵帝登基,这种状况并没有改变。

明帝、武帝继承帝位,也恪遵先帝的遗志。

虽然上天厌弃魏室,朝代已改,但元氏枝叶荣茂,足可超越前代。

由于典籍散逸,史实大多湮没无闻。

如今记录其姓名官职可以查知的,附在后面。

柱国大将军、太傅、大司徒、广陵王元欣;柱国大将军、特进、尚书令、少师、义阳王元子孝;尚书仆射、冯翊王元季海;七兵尚书、陈郡王元玄;大将军、淮安王元育;大将军、梁王元俭;大将军、尚书令、少保、小司徒、广平郡公元赞;大将军、纳言、小司空、荆州总管、安昌郡公元则;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少师、韩国公元罗;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鲁郡公元正;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中书监、洵州刺史、宜都郡公元颜子;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鄯州刺史、安乐县公元寿;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武卫将军、遂州刺史、房陵县公元审。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三 高干弟慎 弟昂 弟季式 封隆之子子绘 从子孝琬 孝琰·李百药
  卷一百八十九·列传第八十六·柯劭忞
  卷四十二 至道三年(丁酉,997)·李焘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八十九·佚名
  明英睿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二·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八十七·佚名
  第五章 降西北诸部及取西辽·冯承钧
  长安·周绍良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司马迁
  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 第一·班固
  末帝本纪·薛居正
  卷六十四·佚名
  卷一百二十九·佚名
  帝系五·徐松
  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七·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二十七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米黻襄阳诗钞米黻自云黻即芾也故亦作芾字元章太原人徙居襄阳号襄阳漫仕後陟居吴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旧恩补临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使太常博士知无为军召为书画学博士赐对

  • 高序·朱昆田

    秀水朱供奉竹先生以文章名海內垂四十年,今其令子文盎,復以才稱京師,呼為小朱十。夫弓冶之子學為箕裘,司馬氏之史、劉氏之經術、杜氏之詩、蘇氏之文章,各有淵源。文盎之才如此,其得力於家學者良有自耳。然吾聞供奉生而好遊,遊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八·佚名

    嘉靖十七年十一月辛未朔 上诣 南郊恭上 皇天大号册表曰嗣天子有道玄孙明王臣 上言伏以洪荒暝昧弗知大道之原混沌蒙默罔识人物之本若此于斯生民何有洪惟 上帝判立阴阳肇生人物群宰三才掌握万化统天制地神祗悉赖

  • 雍正实录卷之九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之二百四十五·佚名

      康熙五十年。辛卯。春。正月。庚寅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毕。率诸王、贝勒、贝子、公、及内大臣、大学士、侍卫等、诣皇太后宫、行礼。御殿。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上表朝贺。停止筵宴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二 逆臣传六·纪昀

    逆臣传辽○辽 耶律希达【德勒台】 耶律华格萧翰耶律瑠格【璸都】 耶律察克耶律德哷耶律朗耶 律隆科耶律哈里耶律迪里 萧孝先 耶律重元【尼噜固】萧格 萧呼图克萧德勒岱库 德 耶律撒喇苏 奚和勒博萧塔拉耶律希

  • 秘书志卷第十一·王士点

      题名   令史 【至元十年二月初七日设二人。至元二十四年五月添一人。】 赵钦止 【至元十年十月参。】 申杰 【至元十年十月参。】 李思齐 【至元十三年十 【[一] 十,钞本作三。】 月参。】 翟嗣祖 【至元十七

  • 卷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六氏族略【六】蒙古八旗姓博尔济吉特氏【散处锡喇穆楞乌噜特扎噜特克噜伦察哈尔呼伦贝尔克什克腾阿巴噶巴岳特等地方恩格德尔正黄旗人世居锡喇穆楞地方 国初率部属来归授三等子尚公主封为额驸

  • 唐悦良·周诒春

    唐悦良 字公度。年二十八岁。生于上海。叔瑞祺。业商。已婚。初学于上海妥玛汉布学校。及圣约翰大学。宣统元年。以官费游美。入耶路大学。习教育及心理学。民国二年。得学士学位。入普林斯顿大学。习市政。民国四年

  • 经济文衡前集卷十六·佚名

    宋 滕珙 撰心性类论存心养性之义答李伯諌此段谓学者实有为己之心严立规程力加持守便可以深造夫道承喻及从事心性之本以求变化气质之功之説此意甚善然愚意此理初无内外本末之间凡日用间涵泳本原酬酢事变以至讲説辩论

  • 卷十一·胡士行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十一    宋 胡士行 撰周官第二十二        周书金縢幼年书也洛诰还政书也无逸立政敎戒书也周官亲政书也合而观可以见成王之本质与其昬明疑信之变讲贯启发之深与其知类通达离师傅

  • 卷一·赵汸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属辞卷一      元 赵汸 撰存策书之大体第一策书者国之正史也传述祝佗之言谓鲁公分物有备物典策而韩宣子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班固艺文志因谓鲁周公之国礼文备物史官有法杜元凯亦以备

  • 示书品第十·佚名

    佛告诸比丘,菩萨年始七岁。是时以备百千吉祥威仪之事。欲将菩萨往诣学堂。十千童男一万童女围绕翊从。车一万乘载以珍羞并诸宝物。於迦毗罗城四衢道中及诸廛里。处处散施。复有百千音乐同时俱作雨众天花。复有无量百千

  • 第二卷·僧祐

    释迦降生释种成佛缘谱第四之二(出因果经)尔时白净王既闻仙人决定之说。心怀愁恼。虑恐出家。即择五百青衣贤明多智。为作奶母。养视太子。其中或有乳者。或有抱者。或有浴者。或有浣濯者。如是等比供给太子。皆悉具足。

  • 阿弥陀经疏跋·窥基

    自什公译阿弥陀经以来。历朝诸师制之疏记者亡虑数十家盖亦盛矣。慈恩基师所撰有二。一名通赞疏。一单名疏。二疏互有出没影发经义。犹一室两灯。照物愈明。岂可废其一乎。余尝读长西录。又见记主禅师之所援引。知通赞

  • 卷第九·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九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钞百四十一愿者乃十信中行也疏云表十信圆融一一具十故百三贤十地等觉四十一也明此诸位惑障由此能净所有胜行由此能行故分为十类一有一十愿明在家时愿二有十五愿明出家受

  • 宝持总禅师语录卷上·佚名

    参学门人明英记住禾城妙湛禅院语开堂日。升座拈香云。大众见么。秪这些子减牛头之价。夺龙脑之香。觑着底眼睛卓竖。嗅着底鼻孔昂藏。多少人不知落处。要听山僧表彰分明。记取举似诸方爇向炉中。供养灵岩堂上。本师退

  • 医学入门·李梴

    医学门径书。9卷。明·李梴编纂。作者为便于初学医者,决意写一部易学而实用的医学论著。因此他“寓目古今方论,论其要,括其词,发其隐而类编之,分注之”,历经四年,书成于1575年(万历3年)。书分内外集,自谓“医能知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