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唐百家诗选卷十六

宋 王安石 编

许浑三十二首【大中末为郢州刺史】

凌歊台【在当涂县西宋高祖筑】

宋祖高高乐未回三千歌舞宿层台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行殿有基荒荠合寝园无主野棠开百年便作万年计岩畔古碑空緑苔

送萧处士归缑岭别业

醉斜乌帽发如丝曾看仙人一局碁宾馆有鱼为客久乡书无鴈到家迟缑山住近吹笙庙湘水行逢鼓瑟祠今夜月明何处宿九疑云尽緑参差

赠萧兵曹

广陵堤上昔离居帆转潇湘万里余楚泽病时无鵩鸟越乡归去有鲈鱼潮生水郭蒹葭响雨过山城橘柚疎闻说携琴兼载酒邑人争识马相如

凌歊台送韦秀才

云起高台日未沉数村残照半嵓隂野蚕成蠒桑柘尽溪鸟引雏蒲稗深帆势依依投极浦锺声杳杳隔前林故山迢递故人去一夜月明千里心

送岭南卢判官罢职归华隂山居

曾到刘琨鴈塞空十年书劒似飘蓬东堂旧屈移山志南国新留煮海功还挂一帆青草上更开三径碧莲中关西旧友应相问已许沧浪伴钓翁

登故洛阳城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鵶噪暮云归古堞鴈迷寒雨下空壕可怜缑岭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怀旧居

兵书一箧老无功故国郊扉在梦中藤蔓覆棃张谷暗草花侵菊庾园空朱门迹沗登龙客白屋心期失马翁楚水吴山何处是北窻残月照屏风

哭虞将军

白首从军未有名近将孤劒到江城巴童戍久能番语胡马调多解汉行对雪夜穷黄石略望云秋计黑山程可怜身死家犹远汴水东流无哭声

晩自朝台津至韦隐居郊园

秋来凫鴈下方塘系马朝台步夕阳村迳绕山松叶滑柴门临水稻花香云连海气琴书润风带潮声枕簟凉西去磻溪犹万里可能垂白待文王

尝与故宋补阙秋夕游练湖南亭今复登赏怆然有感

西风渺渺月连天同醉兰舟未十年鵩鸟赋成人已没嘉鱼诗在世空传荥枯尽寄浮云外哀乐犹惊逝水前日暮长堤更回首一声邻笛旧山川

灞上逢元九处士东归

瘦马频嘶灞水寒灞南高处望长安何人更结王生韈此客虚弹贡氏冠江上蟹螯沙渺渺坞中蜗?雪漫漫旧交已尽新知少却伴渔师把钓竿

经故丁补阙郊居

死酬知已道终全波暖孤氷且自坚鵩上承尘才一日鹤归华表亦千年风吹药蔓迷樵迳水暗芦花失钓船四尺孤坟何处是阖闾城外草连天

祗命南海至庐陵逢表兄军倅奉使淮海别後却寄

卢橘花香拂钓矶佳人犹舞越罗衣三洲水浅鱼来少五岭山高鴈到稀客路晩依红树宿乡关暗望白云归交亲不念征南吏昨夜风帆去似飞

送王总下第归丹阳

秦桥心断楚江湄系马秋风酒一巵汴水月明东下疾练塘花发北枝迟青芜定没安贫处黄叶应催献赋时凭寄家书问回报旧居还有故人知

登尉陀楼

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

题崔处士山居

坐穷今古掩书堂二顷湖田一半荒荆树有花兄弟乐橘林无实子孙忙龙归晓洞云犹湿麝过春山草自香向夜欲归心万里故园松月更苍苍

酬绵竹于中丞使君见寄

故人书信越褒斜新意虽多旧约賖皆就一麾先去国共谋三迳未还家荆巫夜隔巴西月鄢郢春连汉上花半月离居犹怅望可堪垂白各天涯

金陵怀古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塚禾黍高低六代宫石鷰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

秋晩云阳驿西亭莲花池

心忆莲塘秉烛游叶残花败尚维舟烟开翠扇清风晓水泛红衣白露秋神女暂来云易散仙娥初去月难留空怀远道无持赠醉倚西栏尽日愁

题卫将军庙将军名逖阳羡人少习诗书学劒二十七游并汾间神尧皇帝始建义旗逖以勇艺进备行列洎擒窦建德逖持挟枪劒前突後翼太宗顾而奇之天下既定録其功拜将军宿卫以母老病且乞归侍残年辞旨哀激诏许之既而以孝敬睦闺门以然信居乡里及卒邑人怀其贤庙于荆溪之湄以平生弓甲悬东西庑下岁时祠祭颇福其土焉文士王教撰碑辞实详备而国史阙书其人因题是诗于庙壁

武牢关下护龙旗挟槊弯弧马上飞汉业未兴王霸在秦军才散鲁连归坟穿大泽埋金劒庙枕长溪挂铁衣欲奠忠魂何处问苇花枫叶雨霏霏

岁暮自广江至新兴往复中道题峡山寺四首

夜醉晨方醒孤吟恐失羣海鰌潮上见江鹄雾中闻未臈梅先实终冬草自薰树随山崦合泉到石棱分虎迹空林雨猿声絶岭云萧萧异乡鬓明日共丝棼

薄暮缘西峡停桡一访僧鹭巢横卧柳猿饮倒垂藤水曲岩千叠云重树百层山岚寒殿磬溪雨夜船灯滩涨危槎没泉冲怪石崩中台一襟泪岁杪别良朋

密树分苍壁长溪抱碧岑海风闻鹤远潭日见鱼深松盖环清韵榕根架緑隂【南方大叶榕树横枝危者辄生根垂地如柱大】洞丁多斵石蛮女伴淘金【端州斵石浛洭县淘金为业】南浦惊春至西楼送月沉江流不回岭何处寄归心

月在行人起千峰复万峰海虚争翡翠溪逻鬬芙蓉【南方呼市为虚呼戍为逻新州有翡翠虚芙蓉逻】古木高生斛隂池满种松【木斛花生於他树槎枿池沼多谓之水松】火探深洞鷰香送远潭龙【南方持火於乳洞中取鷰而食康州悦城县有温媪龙池随来往舟船至人家或千里外皆以香火酒果送之】蓝坞寒先烧禾堂晩并舂【种蓝多在坞中先烧其地人以木槽舂禾谓之禾堂】更投何处宿西峡隔云锺

王居士

筇杖倚柴关都城卖卜还雨中耕白水云外斸青山有药身长健无机性自闲即应生羽翼华表在人间

寄题商洛王隐居

近逢商洛客知尔住南塘草阁平春水柴门掩夕阳随蜂收野蜜寻麝采生香更忆前年醉松花满石牀

别韦处士

南北断蓬飞别多相见稀更伤今日酒未换昔年衣旧友几人在故乡何处归秦原向西路云晩雪霏霏

将赴京师留题孙处士山居

草堂近西郭遥对敬亭开枕腻海云起簟凉山雨来高歌怀地肺远赋忆天台应学相如志终须驷马回

春日题韦曲野老村舍

背岭枕南塘数家村落长莺啼幼妇嬾蚕出小姑忙烟草近沟湿风花临路香自怜非楚客春望亦心伤

题倪居士旧居

儒翁九十余旧向北山居生寄一壶酒死留千卷书栏摧新竹少池浅故莲疎但有子孙在带经还荷锄

江上喜洛中亲友继至

战马昔纷纷风惊嵩少尘全家南渡远旧友北来频罢酒松桂晩赋诗杨柳春谁言今夜月同是洛阳人

献白尹

醉舞任生涯褐寛乌帽斜庾公先在郡疎傅早还家林晩鸟争树园春蝶护花高吟应更逸嵩路旧烟霞送从兄别驾归蜀川从兄彦昭与桂阳令韦伯达贞元中俱为千牛伯达官至王府长史长庆中非罪受谴前年会赦复故秩诏未及而身已没从兄自蜀而南发旅榇归葬涂上既而西还因成十韵赠别

闻与湘南令童年侍玉墀家留秦塞曲官谪瘴溪湄道直奸臣屏寃深圣主知逝川东注疾霈泽北来迟清汉龙髯失苍岑马鬛移风凄闻笛处月惨罢琴时客路黄公庙乡关白帝祠已称鹦鹉赋宁望鶺鴒诗远道书难达长亭酒莫持当凭蜀江水万里寄相思

项斯十二首【字子迁江东人会昌四年擢进士第为润州丹徒县尉卒官】题令狐处士溪居

白发已过半无心离此溪病尝山药遍贫起草堂低为月窻从破因诗壁重泥近来常夜坐寂寞与僧齐

山友赠藓花冠

尘污出山发慙君青藓冠此身闲未得终日戴应难好就松隂挂宜当枕石看会须寻道士簪去遶霜坛

蛮家

领得卖珠钱还归铜柱边看儿调小象打鼓试新船醉後眠神树耕时语瘴烟不逢寒便老相问莫知年

送华隂隐者

往往到城市得非徵药钱世人空识面弟子不知年自说能医死相期更学仙近来移住处毛女旧峰前

欲别

花时人欲别每日醉樱桃买酒金钱尽弹筝玉指劳归期无岁月客路有风涛锦段裁衣赠骐驎落剪刀

留别张籍郎中

省中重拜别兼领寄人书已念此行远不应相问疎子城西并宅御水北同渠要取春前到乘闲候起居

寄流人

毒草不曾枯长流客健无雾开蛮市合船散海城孤象迹频经水龙涎远闭珠家人秦地老泣对日南图

长安退将

塞外冲沙损眼明将来养病住秦京上高楼阁看星坐着白衣裳把劒行常说老身思鬭将最悲无力制蕃营翠眉红脸和回鹘惆怅中原不用兵

遥装夜

卷蓆贫抛壁下床且铺他处对灯光欲行千里从今夜犹惜残春发故乡蚊蚋已生团扇急衣裳未了翦刀忙谁知更有芙蓉浦南去令人愁思长

苍梧云气

何年化作愁漠漠便难收数点山能远平铺水不流湿连湘竹暮浓盖舜坟秋亦有思乡客看来尽白头

送宫人入道

愿随仙女董双成王母前头作伴行初带玉冠多悞拜欲辞金殿别称名将敲碧落新斋磬却进昭阳旧赐筝旦暮焚香绕坛上步虚犹作按歌声

晩春花

隂洞日光薄花开不及时当春无半树经烧足空枝疎与香风会细将泉影移此中人到少开尽几人知李频十九首【睦州遂安人乾符初自尚书工部员外郎为建州刺史】

秦原早望

一忝乡书荐长安未得回年光逐渭水春色上秦台鷰掠平芜去人冲细雨来东风生故里又过几花开

送孙明秀才往潘州谒韦卿

北鸟飞不到北人今去游天涯浮瘴水岭外问潘州草木春冬茂猿猱日夜愁定知迁客泪只敢对君流

送友人之扬州

一别长安後晨征便信鸡河声入峡急地势出关低緑树丛垓下青芜濶楚西路长知不恶随处好诗题

送人入蜀

天际蜀门开西看举别盃何人不异礼上客自怀才花间青林发烟和緑水来临卭行乐处莫到白头回

送德清喻明府

棹返霅溪云仍参旧使君州传多古迹县记是谁文水栅横舟闭湖田立木分但如诗思苦为政即超羣

南游湘汉寄友人

南去远三京三湘五月行巴江雪水下楚泽火云生向野聊中饮乘凉探暮程离怀不可说已近峡猿声

送凤翔范书记

京西无暑气节候似全秋大幕来相辟高人去自由山川通蜀国日月近神州好共将军话河兰地未收

送边将

防秋戎马恐来奔诏发将军入鴈门遥领短兵登陇首独横长劒向河源悠扬落日黄云动莽苍隂风白草翻若纵干戈更深入应闻收得到崑仑

湘口送人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鴈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缘原转星汉通宵向水连回首羡君偏有我故园归醉又新年【一本云归去及新年】

太和公主还宫

天骄发使犯边尘汉将推功遂夺亲离乱应无初去貌死生难有却回身禁花半老曾攀树宫女多非旧识人重上凤楼追故事几多愁思向青春

春日客舍言怀

未识东南此路安青春日月坐销难如何别却故园後五度花开五处看

吴门月夜与曹太尉话别

早晩更看吴苑月西斋长忆月当窻不知明夜谁家见应照离人隔楚江

张司马别业

庭前树尽手中栽先後花分几番开巢鸟恋雏惊不起野人思酒去还来自抛官与青山近谁许身为白日催门外寻常行乐处重重履迹在莓苔

鄂州头陁寺上方

高寺上方无不见天涯客上思迢迢西江帆挂东风急夏口城衔楚塞遥沙岸渔归多湿网桑林蚕後尽空条感时叹物寻僧话惟向禅心得寂寥

将赴黔州先寄本府中丞

八月瞿塘倒底翻孤舟上得已销魂幕中职罢犹趋府阙下官成未谢恩丹嶂耸空无过鸟青林覆水有垂猿感知肺腑终难说从此辞归便扫门

和友人下第北游感怀

圣代为儒可致身谁知又别五陵春青门独出空啼鸟紫陌相逢尽醉人江岛去寻垂望远塞山来见举头频且须共漉边城酒何必陶家有白纶

长安感怀

一第知何日全家待此身空将灞陵酒酌送向东人

送刘山人归洞庭

却共孤云去高眠最上峰半湖乘早月中路入疎钟秋尽虫声急夜深山雨重当时同隐者分得几株松

送友人往塞北

朔北已秋风前程见碛鸿日西身独去山转路无穷树隔高关断沙连大漠空君看河外将早晩拟平戎

唐百家诗选卷十六

 

猜你喜欢
  宋先生·唐圭璋
  知稼翁词 全文·黄公度
  ●卷十·明·王奕清
  卷十九·邵雍
  ◆郑炼师守仁(蒙泉集)·顾嗣立
  第二折·郑廷玉
  昼梦·周作人
  四集卷三十一·乾隆
  古诗镜卷十五·陆时雍
  病中与病后·刘半农
  卷三·孟浩然
  御选金诗卷十五·康熙
  卷六补编·康熙
  李俊民词作鉴赏·佚名
  史达祖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子昌·隋树森

    李子昌,生平、里籍均不详。 套数 【正宫】梁州令南 芳草长亭露带沙,盼游子来家。翠消红减乱如麻,隔妆台慷梳掠掩菱花。 【赛鸿秋北】我这里望宾鸿目断夕阳下,盼情人独立在帘儿下。夜香烧祷告在花阴下

  • 杨景贤·隋树森

    作者简介见杂剧部分。 小令 【中吕】红绣鞋 咏虼蚤 小则小偏能走跳,咬一口一似针挑,领儿上走到裤儿腰。眼睁睁拿不住,身材儿怎生捞?翻个筋斗不见了。 【中吕】普天乐 嘲汤舜民戏妓 宁可效陶潜,休要学

  • 雁山吟·吕声之

    乙卯六月宜秋馆刊 雁山吟 宋 吕大亨撰 贺太常黄少卿 自从朝奏一封还,便整归装问故山。剩得清名千载重,何妨晚节十年间。惯寻夜雪逵溪路,却谢春风汉殿班。国史旧编皆简讨,春秋直笔任诗删。 次新邑黄宰钱丞韵 一邑何期获二

  • 列传第二 后妃下·刘昫

    ○玄宗元献皇后杨氏 肃宗张皇后 肃宗韦妃 肃宗章敬皇后吴氏 代宗崔妃代宗睿真皇后沈氏 代宗贞懿皇后独孤氏 德宗昭德皇后王氏 德宗韦妃顺宗庄宪皇后王氏 宪宗懿安皇后郭氏 宪宗孝明皇后郑氏 女学士尚宫宋氏

  • 卷四十七·本纪第四十七·顺帝十·宋濂

        ◎顺帝十   二十六年春正月己酉,以崇政院使孛罗沙为御史大夫。壬子,以完者木知枢密院事。是月,以沙蓝答里为中书左丞相。命燕南、河南、山东、陕西、河东等处举人会试者,增其额数,进士及第以下递升官一级

  • 平定三逆方略卷四十八·佚名

    卷四十八   康熙十八年十一月壬辰朔,敕巡抚李天浴同广西兵进剿。先是,上特遣大臣徃广西、湖南、陕西,令王将军、总督、提督等详议剿灭贼寇事宜具奏。至是,总督金光祖奏言:今方自粤西进取云贵,而云贵督、抚、提督俱见在湖

  • 志卷第三十二 高丽史七十八·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食货一。○三国末经界不正赋* {敛}无艺高丽太祖卽位首正田制取民有度而  于农桑可谓知所本矣。 光宗定州县贡赋景宗立田柴科成显继世法制

  • 卷八十四·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八十四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正义屈景

  • 李弼传·令狐德棻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他的六世祖李根,曾任慕容垂的黄门侍郎。祖父李贵丑,曾任平州刺史。父亲李永,任太中大夫,赠授凉州刺史。李弼从小就有远大抱负,体力超过一般人。当时魏国皇室祸乱死丧,李弼对亲近之人说:“大丈夫生在世

  • 尼布楚条约·佚名

    汉文界碑大清国遣大臣与鄂罗斯国议定边界之碑。一、将由北流入黑龙江之绰尔纳、即乌伦穆河、相近格尔必齐河为界。循此河上流不毛之地、有石大兴安以至于海。凡山南一带、流入黑龙江之溪河、尽属中国。山北一带之溪河

  • 第五章 汉中叶事迹·吕思勉

    第一节 汉代社会情形抚循失职之民,翦灭功臣,辑和外国,削弱同姓诸王,皆所以使秩序不乱,民遂其生者也。然仅能维持见状而已,自晚周以来,众共谓当改正之事,未之能改也。此乃天下初定,有所未皇云尔,固非谓其不当改。治安既久,不复乐

  • 卷第三·黄绾

      孟子言圣人之同,使“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而不为”;孔子言:“吾之于人,谁毁谁誉,如有所誉,则必有所试”;不但行不义、杀不辜,虽毁誉亦不可苟,此皆圣人之心。  凡事云有鬼神知之,此意最好。鬼神之为

  • 卷上·戴震

    余始为《原善》之书三章,惧学者蔽以异趣也,复援据经言疏通证明之,而以三章者分为建首,次成上、中、下卷。比类合义,灿然端委毕着矣,天人之道,经之大训萃焉。以今之去古圣哲既远,治经之士,莫能综贯,习所见闻,积非成是,余言恐未足以

  • 钦定书经传説汇纂卷十八·王顼龄

    立政集传呉氏曰此书戒成王以任用贤才之道而其防意则又上戒成王专择百官有司之长如所谓常伯常任准人等云者盖古者外之诸侯一卿已命于君内之卿大夫则亦自择其属如周公以蔡仲为卿士伯囧谨简乃僚之类其长既贤则其所举用无

  • 第一 捭阖 10·王诩

    【原文】一陽一动而行,一陰一止而藏;一陽一动而出,一陰一隐而入。一陽一还终始,一陰一极反一陽一①。以一陽一动者,德相生也;以一陰一静者,形相成也。以一陽一求一陰一,苞②以德也;以一陰一结一陽一,施以力也。一陰一陽一相求,由

  • 大乘宝要义论 第七卷·佚名

    大乘宝要义论 第七卷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如华严经云。大毗卢遮那解脱吉祥世界中。普遍智焰功德幢王如来。建立无量有情住声闻地。无量有情成熟缘觉菩提。无量有情成熟

  • 晓庵新法·王锡阐

    清朝初年王锡阐所著。成书于康熙三年(1664),是清初国人独立撰述的一部重要的天文著作。王锡阐创作本书的目的,是想拿它与“专用西法”的官历一较长短。全书共分为六篇。第一篇是数学基础知识,主要叙述了勾股定理与三角函

  • 太上妙法本相经·佚名

    太上妙法本相经,简称《本相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之际。原书至少有二十多卷。现《正统道藏》本仅残存三卷,收入太平部。另据大渊忍尔《敦煌道经目录编》着录,敦煌遗书中有唐代《本相经》抄本残卷十二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