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邓元起传

邓元起字仲居,南郡当陽人。年少时有胆有识,且臂力过人。性任侠,好赈施,乡里少年多归附他。起家于州辟议曹从事史,转任奉朝请。雍州刺史萧缅起用他为槐里令。迁任弘农太守、平西军事。当时西陽马荣率众沿江掠夺,商旅断绝,刺史萧遥欣派元起率兵讨伐平定了。迁任武宁太守。

永元末年,魏军逼近义陽,元起从郡里去增援。蛮帅田孔明依附于魏,自号郢州刺史,寇掠三关。陰谋袭击夏口,元起率精锐部队攻打他们,旬月之间,一连攻陷六城,斩获数以万计,其余寇贼皆四处逃散。仍然戍守三关。郢州刺史张冲监督黄河以北的军事,元起多次写信给张冲,要求撤军。张冲回信说:“足下在彼,我在此,表里之势,所谓金城汤池;一旦舍去,就会荆棘丛生。”于是上表于帝,任元起为平南中兵参军事。自此每战必捷,勇冠当时,敢死之士乐于为其卖命者有一万余人。

义师起事时,萧颖胄来信召请他。张冲待元起一向宽厚,其他将士却都惧怕张冲。当颖胄的书信到来之后,元起的部下大都劝他返回郢城。元起对部将大声说:“朝廷暴虐,诛戮功臣,小人得志,衣冠道尽。荆、雍二州同举大事,何患不克。况且我老母在西,岂容背本。若事不成,政受戮昏朝,幸免不孝之罪。”即日严明纪律率军返回。至江陵,任西中郎中兵参军,加冠军将军。率兵与高祖在夏口会面,高祖命王茂、曹景宗及元起围城,在九里筑垒,张冲屡战,大败,于是围城固守。

和帝即位,授假节、冠军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迁给事黄门侍郎,移镇南堂西渚。中兴元年(501)七月,郢城投降,他以本号任益州刺史,仍充前锋,先平定寻陽。及大军进至京邑,元起在建陽门筑起壁垒,与王茂、曹景宗等合围,身挡锋镝。建康城平定后,晋号征虏将军。天监初年(502),封为当陽县侯,食邑一千二百户。又晋号左将军,刺史如故,开始述职。

当初,义师起义时,益州刺史刘季连迟疑不定,等到听说元起将要到来时,才发兵拒守。事迹见于《季连传》。元起至巴西,巴西太守朱士略开门以待。在此之前蜀人多逃亡,至此才出来投奔元起,皆称起义以响应朝廷,其部下新旧共三万余人。元起在路上奔波的时间太长,军粮匮缺。有人劝说他:“蜀地法令懈怠,民多狡诈令人厌恶,若检查巴西一郡户口的登记情况,予以惩罚,所获必厚。”元起同意了。涪县县令李膺上谏说:“您前有严重的敌情,后无增援部队,山民开始附从您,摹仿我们的行为准备。如果刻薄地纠缠他们,他们必定不堪忍受。众心一离,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何必靠制造矛盾来救济部队呢?我请求出去解决粮源,不用担心供给不足的。”元起说:“好,一切委任于你。”李膺下去后,率地方富户送来军粮,马上便得到三万斛。

元起先派将领王元宗等,在新巴攻破季连部将李奉陽,在赤水攻破齐晚盛,军队驻扎于西平。季连开始固城自守。齐晓盛又在斛石攻破元起将领鲁方达,士众死者千余人,将士都感到害怕,元起于是亲率部队悄悄地进至蒋桥,离成都二十里,辎重留在郫县。季连再次派遣奉旧、晚盛率二千人,抄小道偷袭郫县,取得成功,军备全落入敌手。元起遣鲁方达率兵救援,失败而返,终不能克。元起放弃郫县,直接包围州城,三面扎上栅栏而一面挖上壕沟。元起出去巡视栅栏时,季连派精兵勇士偷袭他,将至麾下,元起下车持盾叱吓他们,士兵们不敢逼近。

当时益州地区兵乱日久,民废耕农,内外苦于饥荒,人多相食,道路不见行人,季连计穷。第二年,高祖派使者赦免季连之罪,允许他投降。季连当日便开城门放元起入城,元起送季连至京师。州城门一开,郫县才降。杀奉旧、晚盛。高祖论评平定蜀地的功勋,元起再次号为平西将军,增加封邑八百户,加上以前的二千户。

元起以乡亲庾黔娄为录事参军,又邀请到荆州刺史萧遥欣的老熟人蒋光济一并厚加款待,把州里的政务委任给他们处理。黔娄清廉,光济多谋,一并劝其行善政。

元起攻克季连后,城内的财宝毫不居为己有,勤恤民情,口不论财色。他本身善于饮酒,至一斛也不乱性,在这里也戒了酒。蜀人一致称赞他。元起舅子梁矜孙生性轻脱,与黔娄志向不同,于是向元起进言:“城中传言有三个刺史,你不感到难堪吗?”元起因此疏远黔娄、光济,治理的成绩由此受到损害。

任刺史二年,以母亲年老需供养为由求归故里,皇帝同意,征为右卫将军,以西昌侯萧渊藻代替他。当时,梁州长史夏侯道迁据守南郑反叛,勾引魏人,白马戍主尹天宝派使者快马报告于蜀,魏将王景胤、孔陵攻打东、西晋,并遣使告急,大家劝元起紧急救援。元起说:“朝廷在万里之外,援军不会很快到来,若寇贼侵婬,正要扑讨,统率三军的责任,舍我其谁?何事匆匆便救?”黔娄等人苦苦劝他,都不听。高祖也借给元起符节,都督征讨诸军事,救汉中,等到援军到达时,魏军已经攻陷了东、西两晋寿。渊藻将要到来时,元起稍加料理便交还装备,粮储器械,无一遗漏。渊藻入城,非常怨恨他,因此上书责其故意逗留而不忧军事,收州狱关押,在狱中自缢身亡,时年四十八岁。有司又弹劾削其爵士,诏令减掉一半封邑,于是改封为松滋县侯,食邑千户。

当初,元起在荆州,刺史随王起用元起为从事,别驾庾荜坚持不同意,元起怀恨在心。大军已经到达京城,庾荜在城内,非常害怕。当京城安定下来后,元起先派人去迎接庚荜,对人说:“庾别驾如被乱军杀掉了,我无以自明。”并厚礼相赠。少时又曾到他的西沮田舍,有沙门上门乞讨,元起问农人:“有多少稻?”回答说:“有二十斛。”元起全部施舍了,当时人们称之为大度。

元起初为益州刺史,路过江陵迎接其母,其母信道教,刚居馆,不肯出。元起拜请同行。其母说:“贫贱家儿忽得富贵,怎么可能保持长久,我宁死也不能与你共罹祸败。”元起到达巴东,闻蜀叛乱,让蒋光济卜筮,遇蹇,喟然叹曰:“吾岂邓艾而及此乎。”其后果然如卜筮所言。儿子邓鉴继承。

陈朝吏部尚书姚察说:“永元末年,荆州方未有..,萧颖胄统领全楚之兵,首先响应义举,难道是天之所启,人..之谋?不然,为什么响应依附的那么果断。颖达叔侄庆流后嗣,夏侯、杨、邓都享隆名,非常兴盛。详之谨慎忠厚。杨、蔡廉节,君子各有所取。”

猜你喜欢
  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八十二·赵尔巽
  卷第二百八十八 後漢紀三·司马光
  圣安本纪下·顾炎武
  第十九回 报宿怨故王索命 讨乱党宦寺典兵·蔡东藩
  ●卷十四·司马光
  ○小德张·许指严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一·佚名
  卷之八百六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七·佚名
  卷四十三·鄂尔泰
  卷九·吕中
  七、自刘家浜至桃花坞·包天笑
  ●卷六·文秉
  陆游传·脱脱
  卷十九·赵汝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六·邵雍

    答人吟筋骸得似当年否,气血能如旧日无。却喜一般增长处,罇前谈笑有工夫。岁寒吟松柏入冬看,方能见岁寒。声须风里听,色更云中观。依韵谢任司封寄逍遥枕吟夫君惠我逍遥枕,恐我逍遥迹未超。形体销售一空终未至,更和魂梦与逍遥

  • 第七出·李开先

    【出队子】(外上唱)官居帅府,蒙恩久佩兵符。朝随豹尾近龙舆。丈夫得志岂无毒!(白)饱暖闲争氧,饿鸟护夺食。人燕(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我想那林冲,当初做统制之时,上表奏劾童大王宦官不许封王,弃太原,失守河界,结怨辽金,败祖宗之盟,失

  • 十五、元南戏之文章·王国维

    元之南戏,以《荆》、《刘》、《拜》、《杀》并称,得《琵琶》而五,此五本尤以《拜月》、《琵琶》为眉目,此明以来之定论也。元南戏之佳处,亦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申言之,则亦不过一言,曰有意境而已矣。故元代南北二戏,佳处

  • 刘辰翁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从欧阳守道学,二十三岁举于乡,景定元年(1260)补太学生,受知于国子祭酒江万里。景定三年(1262)进士,廷试忤贾似道,得鲠直名。以亲老请为赣州濂溪书院山长。咸淳元年(1265

  • 卷四十六·杨士奇

    永乐三年九月癸巳朔○蜀世子悦火廉来朝命皇太子宴于文华后殿其从官宴于西庑○庆王木旃长子生赐名秩煃△赐西洋爪哇车里元江朝贡使臣及旧港等处头目宴○甲午 上以海外诸番朝贡之使益多命于福建浙江广东市舶提举司各设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佚名

    嘉靖三十二年七月乙巳朔 时享 太庙命成国公朱希忠代 礼部以 万寿圣节请令 裕王景王入宫行庆贺礼 上曰二王非群臣比且未奉 庙殿之遣姑俟明秋行 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倪嵩为本院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 时九门列营以备战守 命

  • ◎名伶之寿险费·李定夷

    上海天蟾舞台,由北京聘到名伶梅兰芳、王凤卿,订立合同,每月包银一万八千元。满期后,补演十天。及登台演唱,大有人满之患。该舞台经理许少卿,查悉有人妒忌,在市遍发传单,大致谓诸君如往该舞台观看梅兰芳、王凤卿演戏者,务须谨防

  • 八四 上坟船里·周作人

    上坟这事中国各处都有,但坐船去的地方大概不多,我们乡下可以算是这种特别地方之一。因为是坐船去,不管道路远近,大抵来回要花好大半天的工夫,于是必要在船上喝茶吃饭,这事情就麻烦起来了。据张宗子在《陶庵梦忆》卷一上所说

  • 张克俭传·张廷玉

    张克俭,字禹型,山西屯留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辉县知县。六年春,农民义军进攻武安,守备曹鸣战死。又进攻辉县,克俭固守。义军屯于百泉书院,三日后撤去。克俭升兵部主事。崇祯十二年(1639),升湖广佥事,监郧阳、襄阳诸军。杨

  • 目录·顺治

    大清太宗应天兴国徳彰武寛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圣训目录 诏令奏议【诏令之属】巻一论治道训诸王巻二训羣臣巻三谦徳寛仁智略巻四求贤求言辑人心恤民劝农兴文教巻五训将励将士怀逺人训诸藩巻六

  • 卷六·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六礼部官奏请皇上御讲筵上由奎文阁东入承圣门歩升诗礼堂御幄升座鸿胪寺卿移成格少卿何玺引大学士明珠王熙吏部尚书伊桑阿礼部尚书介山工部尚书萨穆哈内阁学士麻尔图席尔达翰林院掌院学士常书孙

  • 卷十九·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十九礼七祭器皇帝亲诣行礼祭器鎏金银爵一鎏金铜爵一银勺一鎏金铜炉一鎏金铜香靠一锡香盒一文庙常用祭器【乾隆十三年 钦定】正位铜爵三登一铏二簠二簋二笾十豆十俎一尊一配位四

  • 馆阁续録卷三·陈骙

    储藏淳熈八年三月诏摹勒累朝御书上石【先是秘书少监赵汝愚等劄子照防本省有累朝御书并歴代名贤墨迹窃虑嵗久或致蠧乞降指挥依秘阁旧来体例摹勒上石得防令本省先次开具名件同真本进入已而缴进降出内签黄者许令刋石至

  • 提要·石墪

    【臣】等谨案中庸辑畧二卷宋石塾编朱子删定塾字子重号克齐新昌人绍兴十五年进士官至太常主簿出知南康军中庸为礼记第三十一篇孔頴达疏引郑元目录云此于别录属通论汉书艺文志有中庸传二篇顔师古注曰今礼记有中庸一篇亦

  • 卷六·黄度

    <经部,书类,尚书说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説卷六       宋 黄度 撰周书成周既成迁殷顽民周公以王命诰作多士【殷民之为顽不识天命去就奉武庚为乱动摇天下是为不则德义夫子定其罪与苗民同世儒谓于殷为忠异乎夫子之

  • 卷第九十五·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九十五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六世随录神京百花陀报国寺玉轮满禅师小参。鸣钟集众。挝鼓陞堂。声色堆头。难逃语默。两堂俱是

  • 滇南杂记·吴应枚

    地理杂志。清吴应枚撰。 一卷。应枚字颖庵,号小颖,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官大理寺卿。著有《滇南杂诗》。吴氏于雍正十一年(1733)入滇,以见闻纂为是编。分新正元日、岁首、梯田、点苍山、感通寺等三十余条。记述风俗、习

  • 太上三天正法经·佚名

    原名《除六天之文三天正法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真诰》卷五称:「道有除六天之文三天正法」;《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除六天文三天正法一卷」,皆指此书。原书一卷,今《正统道藏》本分作两种道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