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變論弟四
曰:二有一乎?
曰:二無一。
【客問:二物相合,其中尚有一物可分而見者乎?主答:言既相合,則不可分也。】
曰:二有右乎?
曰:二無右。
曰:二有左乎?
曰:二無左。
【二既合爲一,則不能分左右矣。】
曰:右可謂二乎?
曰:不可。
曰:左可謂二乎?
曰:不可。
曰:左與右可謂二乎?
曰:可。
曰:變非不變(三十九),可乎?
曰:可。
曰:右有與,可謂變乎?
曰:可。
【如下文所云,羊合牛,假令羊居右而與牛合,是羊有與也。羊既與牛合,則不得仍爲羊矣。是變也。】
曰:變隻。
曰:右。
【客問:變者,隻所與一隻獨變而右不變乎?主言:右既有與則右亦變矣。】
曰:右苟變,安可謂右?【客言:如右亦變,則安可仍謂之右。今主云右,是未嘗變也。】
苟不變,安可謂變?【主答也。】
曰:二無左(四十),又無右,二者左與右奈何?客以主之言爲難也。
羊合牛非馬。【主答也。舊注云:假令羊居左牛居右共成一物,不可偏謂之羊,亦不可偏謂之牛,既無所名,不可合謂之馬,謂二物不可爲一明矣。】牛合羊非雞。【舊注:變爲他物,如左右易位,故以牛左羊右,亦非羊非牛又非雞也。】
曰:何哉?
曰:羊與牛唯異。羊有齒,牛無齒,而羊之非羊也,牛之非牛也(四十一),未可。是不俱有,而或類焉。【主言:牛羊之異在有齒無齒,然既合而爲一,若徑謂羊非羊,牛非牛,未可也。以其雖不皆有齒而實相類也。】羊有角,牛有角,牛之而羊也,羊之而牛也,未可。是俱有,而類之不同也。【羊牛同有角,其合而爲一,若徑謂之牛,則其半是羊;徑謂之羊,則其半是牛,亦不可也。以其雖有角而實不同也。】羊牛有角,馬無角;馬有尾,羊牛無尾。故曰:『羊合牛非馬也。』
非馬者,無馬也。無馬者,羊不二,牛不二,而羊牛二。是而羊而牛,非馬可也。【羊牛有角而馬無角,馬有尾而羊牛無尾,故羊牛合而爲一既非羊非牛更非馬也。所以非馬者,無馬在其中也。所以無馬者,以其雖非兩邊皆羊,雖非兩邊皆牛,而實爲羊牛二物合成,仍是羊牛而非馬也。】若舉而以是,猶類之不同。若左右,猶是舉。【舊注云:所以舉是羊牛者,假斯類之不可以定左右之分也。】
牛羊有毛,雞有羽。牛羊與雞類之不同,此其一也。謂雞足一,數足二;二而一,故三。謂牛羊足一,數足四,四而一,故五。牛羊足五,雞足三,【雞二足,牛羊四足而別,有所以能行者,爲一足,故雞足三,牛羊足五。此即臧三耳之說也。牛羊與雞,類之不同,此又其一也。】故曰:『牛合羊非雞。』『非』,有以非雞也。【但以類之不同,非別有非雞之故也。】
與馬以雞,甯馬。材不材,其無以類,審矣。【舊注:故等馬與雞,甯取于馬,以馬有國用之材,而雞不材,其爲非類審矣。】舉是亂名(四十二),是謂狂舉(四十三)。【言雞雖不材,仍非二物合成。若牛羊合而謂之雞,是謂狂舉也。】
曰:他辯。【舊注:又責以以他物爲辯也。】
曰:青以白非黃,白以青非碧。【『以』,猶『與』也。青與白分置二處,則非黃非碧也。此所辯舉黃之說與前所辯同意,舉碧之說則更進一意。碧爲青白合成也。】
曰:何哉?
曰:青白不相與而相與,反對也。不相鄰而相鄰,不害其方也。【舊注:夫青不與白爲青,而白不與青爲白,故曰『不相與』。青者,木之色,其方在東;白者,金之色,其方在西。東西相反而相對也。東自極於東,西自極於西。故曰『不相鄰』也。按:東之西即西之東,故曰『不相鄰而相鄰』。】不害其方者反而對,各當其所,【釋上云:反對及不害其方之故。】若左右不驪。
故一於青不可,一於白不可,惡乎其黃矣哉?黃其正矣。是正舉也,其有君臣之于國焉,故強壽矣。【舊注:驪,色之雜者也。按:若青白分置左右而不雜,則不能使白變青,青變白,又安能變黃哉?黃是正色,非二色合成,猶君臣有上下之辯,則其國強而久不變衰也。】
而且青驪乎白,而白不勝也。白足之勝矣而不勝,是木賊金也。木賊金者碧,碧則非正舉矣。【青雜乎白,白似足以掩青色,而卒不能掩,遂成碧色,非正色也。】
青白不相與,而相與;不相勝,則兩明也。爭而明,其色碧也。【不雜,則二色皆明,雜則爭明而爲碧。】
與其碧,甯黃。黃,其馬也。其與類乎?【舊注:等黃于碧,甯取于黃者,黃,中正之色也。馬,國用之材也。夫中正之色(四十四),國用之材,其亦類矣。】碧,其雞也,其與暴乎?【舊注:碧,不正之色;雞,不材之禽,故相與爲暴之類。按:前所辯言,雞雖非牛羊合成,然爲物不材。此言碧爲青白合成,則與不材者等也。】
暴則君臣爭而兩明也。兩明者昏不明,非正舉也。【舊注:政之所以暴亂者,君臣爭明也。君臣爭明,則上下混亂,政令不明,不能正其所舉也。】
非正舉者,名實無當。驪色章焉。【所以言非正舉者,實是碧,名爲青、名爲白皆不可,惟雜色明著耳。】故曰『兩明』也。兩明而道喪,其無有以正焉。【兩明則正道喪。】
校记
(三十七)兩『莫』字前,四庫本、中華本均有『物』字。
(三十八)中華本無『指』字。
(三十九)四庫本、中華本首『變』字前均有『謂』字。
(四十)此句四庫本作『苟二無左』,中華本則作『二苟無左』。
(四十一)此句四庫本作『羊有齒,牛無齒,而羊牛之非羊也、之非牛也』,中華本作『羊有齒,牛無齒,而牛之非羊也,羊之非牛也』。
(四十二)此句四庫本、中華本均作『舉是謂亂名』。
(四十三)四庫本、中華本均無『謂』字。
(四十四)色,四庫本作『德』。
猜你喜欢 求雨第七十四·苏舆 四书因问卷六·吕柟 卷九十六·卫湜 卷十四·朱熹 八说·韩非 卷五·佚名 卷二百五十七·佚名 卷一百一十三(北梁沙门释道龚译)·佚名 卷九十·佚名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原文·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三·玄奘 杂阿含经卷第十·佚名 卷八十三·佚名 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佚名 月灯三昧经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