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通變論弟四

  曰:二有一乎?

  曰:二無一。

  【客問:二物相合,其中尚有一物可分而見者乎?主答:言既相合,則不可分也。】

  曰:二有右乎?

  曰:二無右。

  曰:二有左乎?

  曰:二無左。

  【二既合爲一,則不能分左右矣。】

  曰:右可謂二乎?

  曰:不可。

  曰:左可謂二乎?

  曰:不可。

  曰:左與右可謂二乎?

  曰:可。

  曰:變非不變(三十九),可乎?

  曰:可。

  曰:右有與,可謂變乎?

  曰:可。

  【如下文所云,羊合牛,假令羊居右而與牛合,是羊有與也。羊既與牛合,則不得仍爲羊矣。是變也。】

  曰:變隻。

  曰:右。

  【客問:變者,隻所與一隻獨變而右不變乎?主言:右既有與則右亦變矣。】

  曰:右苟變,安可謂右?【客言:如右亦變,則安可仍謂之右。今主云右,是未嘗變也。】

  苟不變,安可謂變?【主答也。】

  曰:二無左(四十),又無右,二者左與右奈何?客以主之言爲難也。

  羊合牛非馬。【主答也。舊注云:假令羊居左牛居右共成一物,不可偏謂之羊,亦不可偏謂之牛,既無所名,不可合謂之馬,謂二物不可爲一明矣。】牛合羊非雞。【舊注:變爲他物,如左右易位,故以牛左羊右,亦非羊非牛又非雞也。】

  曰:何哉?

  曰:羊與牛唯異。羊有齒,牛無齒,而羊之非羊也,牛之非牛也(四十一),未可。是不俱有,而或類焉。【主言:牛羊之異在有齒無齒,然既合而爲一,若徑謂羊非羊,牛非牛,未可也。以其雖不皆有齒而實相類也。】羊有角,牛有角,牛之而羊也,羊之而牛也,未可。是俱有,而類之不同也。【羊牛同有角,其合而爲一,若徑謂之牛,則其半是羊;徑謂之羊,則其半是牛,亦不可也。以其雖有角而實不同也。】羊牛有角,馬無角;馬有尾,羊牛無尾。故曰:『羊合牛非馬也。』

  非馬者,無馬也。無馬者,羊不二,牛不二,而羊牛二。是而羊而牛,非馬可也。【羊牛有角而馬無角,馬有尾而羊牛無尾,故羊牛合而爲一既非羊非牛更非馬也。所以非馬者,無馬在其中也。所以無馬者,以其雖非兩邊皆羊,雖非兩邊皆牛,而實爲羊牛二物合成,仍是羊牛而非馬也。】若舉而以是,猶類之不同。若左右,猶是舉。【舊注云:所以舉是羊牛者,假斯類之不可以定左右之分也。】

  牛羊有毛,雞有羽。牛羊與雞類之不同,此其一也。謂雞足一,數足二;二而一,故三。謂牛羊足一,數足四,四而一,故五。牛羊足五,雞足三,【雞二足,牛羊四足而別,有所以能行者,爲一足,故雞足三,牛羊足五。此即臧三耳之說也。牛羊與雞,類之不同,此又其一也。】故曰:『牛合羊非雞。』『非』,有以非雞也。【但以類之不同,非別有非雞之故也。】

  與馬以雞,甯馬。材不材,其無以類,審矣。【舊注:故等馬與雞,甯取于馬,以馬有國用之材,而雞不材,其爲非類審矣。】舉是亂名(四十二),是謂狂舉(四十三)。【言雞雖不材,仍非二物合成。若牛羊合而謂之雞,是謂狂舉也。】

  曰:他辯。【舊注:又責以以他物爲辯也。】

  曰:青以白非黃,白以青非碧。【『以』,猶『與』也。青與白分置二處,則非黃非碧也。此所辯舉黃之說與前所辯同意,舉碧之說則更進一意。碧爲青白合成也。】

  曰:何哉?

  曰:青白不相與而相與,反對也。不相鄰而相鄰,不害其方也。【舊注:夫青不與白爲青,而白不與青爲白,故曰『不相與』。青者,木之色,其方在東;白者,金之色,其方在西。東西相反而相對也。東自極於東,西自極於西。故曰『不相鄰』也。按:東之西即西之東,故曰『不相鄰而相鄰』。】不害其方者反而對,各當其所,【釋上云:反對及不害其方之故。】若左右不驪。

  故一於青不可,一於白不可,惡乎其黃矣哉?黃其正矣。是正舉也,其有君臣之于國焉,故強壽矣。【舊注:驪,色之雜者也。按:若青白分置左右而不雜,則不能使白變青,青變白,又安能變黃哉?黃是正色,非二色合成,猶君臣有上下之辯,則其國強而久不變衰也。】

  而且青驪乎白,而白不勝也。白足之勝矣而不勝,是木賊金也。木賊金者碧,碧則非正舉矣。【青雜乎白,白似足以掩青色,而卒不能掩,遂成碧色,非正色也。】

  青白不相與,而相與;不相勝,則兩明也。爭而明,其色碧也。【不雜,則二色皆明,雜則爭明而爲碧。】

  與其碧,甯黃。黃,其馬也。其與類乎?【舊注:等黃于碧,甯取于黃者,黃,中正之色也。馬,國用之材也。夫中正之色(四十四),國用之材,其亦類矣。】碧,其雞也,其與暴乎?【舊注:碧,不正之色;雞,不材之禽,故相與爲暴之類。按:前所辯言,雞雖非牛羊合成,然爲物不材。此言碧爲青白合成,則與不材者等也。】

  暴則君臣爭而兩明也。兩明者昏不明,非正舉也。【舊注:政之所以暴亂者,君臣爭明也。君臣爭明,則上下混亂,政令不明,不能正其所舉也。】

  非正舉者,名實無當。驪色章焉。【所以言非正舉者,實是碧,名爲青、名爲白皆不可,惟雜色明著耳。】故曰『兩明』也。兩明而道喪,其無有以正焉。【兩明則正道喪。】

  校记

  (三十七)兩『莫』字前,四庫本、中華本均有『物』字。

  (三十八)中華本無『指』字。

  (三十九)四庫本、中華本首『變』字前均有『謂』字。

  (四十)此句四庫本作『苟二無左』,中華本則作『二苟無左』。

  (四十一)此句四庫本作『羊有齒,牛無齒,而羊牛之非羊也、之非牛也』,中華本作『羊有齒,牛無齒,而牛之非羊也,羊之非牛也』。

  (四十二)此句四庫本、中華本均作『舉是謂亂名』。

  (四十三)四庫本、中華本均無『謂』字。

  (四十四)色,四庫本作『德』。

猜你喜欢
  求雨第七十四·苏舆
  四书因问卷六·吕柟
  卷九十六·卫湜
  卷十四·朱熹
  八说·韩非
  卷五·佚名
  卷二百五十七·佚名
  卷一百一十三(北梁沙门释道龚译)·佚名
  卷九十·佚名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原文·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三·玄奘
  杂阿含经卷第十·佚名
  卷八十三·佚名
  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佚名
  月灯三昧经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佚名

    (冲末扮杨六郎领卒子上)(杨六郎诗云)雄镇三关二十秋,番兵不敢犯白沟。父兄为国行忠孝,敕赐清风无佞楼。某姓杨名延景。字彦明,祖贯河东人氏。父亲是金刀教手无敌大总管杨令公,母亲佘太君。所生俺弟兄七个,乃是平、定、光、

  • 续集巻三·黄昇

    钦定四库全书花庵词选续集卷三    宋 黄升 撰宋词张功甫名镃号约斋居士西秦人杨诚斋极称其诗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畱飮书赠】看了梅花去要东风攀翻看雪与君同赋海内从来天际逺一笑平窥万古待剪尽烛花红吐久矣

  • 卷十·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十【目】録【四十四字】采桑子南唐李煜【二首】和凝冯延巳【十三首】欧阳修【九首】晏几道【七首】黄庭坚【二首】谢逸周邦彦【三首】李纲 【首】

  • 杜牧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宰相杜祐之孙。唐大和二年(828)进士及第,又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召为团练巡官。后为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掌书记,居扬州,颇好游宴。大和九

  • 列传八·薛居正

    张文蔚,字右华,河间人也。父裼,唐僖宗朝,累为显官。文蔚幼砺文行,求知取友,蔼然有佳士之称。唐乾符初,登进士第,时丞相裴坦兼判盐铁,解褐署巡官。未几,以畿尉直馆。丁家艰,以孝闻。中和岁,僖宗在蜀,大寇未灭,急于军费,移盐铁于扬州,命

  • 仁宗昭皇帝实录(卷八)·杨士奇

    永乐二十二年十二月壬寅朔 上视牲南效 平阳王羙圭陛辞赐之钞币并赐其父白金百两钞十万贯彩币表里六十大者六人什器香药咸备 命徐景璜为南京锦衣卫指挥佥事景璜故中军都督佥事膺绪子也 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张达卒达

  • 卷之一千三百二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五一一 谕内阁四库全书内未缮入高宗诗文及续办方略等书着一体增入庋藏·佚名

    一五一一 谕内阁四库全书内未缮入高宗诗文及续办方略等书着一体增入庋藏嘉庆八年四月初二日内阁奉谕旨:《四库全书》内恭缮皇考高宗纯皇帝圣制诗文,存贮诸阁,奎文炳焕,垂示万古。惟圣制诗自四集以后,文自二集以后,俱未缮写

  • 垣崇祖传·李延寿

    垣崇祖字敬远,一字僧宝,是垣护之弟弟的儿子。父亲垣询之,骁勇有气力。元凶劭弑杀皇上,他担任辅国将军张柬的副官。当时张超之动手把皇上杀死,也是隶属于张柬的一个领军。垣询之打算把他杀掉,顾虑张柬不同意;张柬早有这种想法

  • 四七、鲁缪公元乃周威烈王十一年非十九年亦非十七年辨·钱穆

    《史记 鲁世家》载鲁哀公以下列君年数,与《年表》多异。而曰:&ldquo;平公立时,六国皆称王。平公十二年秦惠王卒,文公七年楚怀王死于秦,顷公二年秦拔楚之郢,&rdquo;皆据秦事为说,其语或本之《秦记》。余为之考其异同得失,而知

  • 卷十·李光坡

    <經部,禮類,禮記之屬,禮記述註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十安溪 李光坡 撰禮器第十疏曰鄭目錄云名為禮器者以其記禮使人成器之義也禮器是故大備大備盛德也坡謂禮器即前篇禮義以為器也内可誠心外可誠身故能大備其成人之

  • 卷十一·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十一      婺源江永撰三射記   嘉禮十六補梓人為侯廣與崇方參分其廣而鵠居一焉【崇高也方猶等也高廣等者謂侯中也天子射禮以九為節侯道九十弓弓二寸以為

  • 卷十·惠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礼说卷十     翰林院侍讲惠士奇撰夏官一大司马以九伐之法正邦国曰眚曰伐曰坛曰削曰侵曰正曰残曰杜曰减康成谓眚犹眚瘦王霸记曰四面削其地如其说则眚与削何以别乎春秋庄公二十有二年肆大眚谷梁子曰肆

  • 卷第五十四·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五十四宋咸淳四明福泉沙门志磐撰历代会要志第十九之四三教出兴  三教厄运  三教訞伪三教谈论  僧道角法  僧先道后内律分财  僧制治罚  僧籍免丁赐谥封塔  褒恤终亡  临终瑞相君臣慢法 

  • 卷十一·佚名

    第九篇四二七 鹰本生谭[菩萨=鹰]序分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粗暴比丘之谈话。此一比丘生为族姓子,信解脱之教而出家,阿阇梨、和尚及法友梵志等为彼设想:&ldquo;汝应如斯进、如斯退;汝应如斯见、如斯不见;汝应如斯屈伸

  • 断残集·郁达夫

    著译合集。郁达夫著。1933年8月上海北新书局初版,列为《达夫全集》第7卷。收《关于小说的话》、《关于黄仲则》、《政权和民权》、《移家琐记》、《光慈的晚年》等文学短论、杂文、散记38篇。

  • 竹隐畸士集·赵鼎臣

    二十卷。宋赵鼎臣(约1101年前后在世)撰。赵鼎臣,字承之,自号苇溪翁,卫城 (今四川盐源县)人。生卒年不详。元祐间进士。绍圣中,登宏词科。宣和中,以右文殿修撰知邓州。召为太府卿。鼎臣工诗,才气飘逸。曾往来大名、真

  •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唐魏徵作。见《全唐文》。系作者于唐贞观十一年(637)进谏的一篇奏章。时天下安宁,生产发展,但唐太宗渐生骄奢之意。作者犯颜直谏,“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旧唐书·魏徵传》),此系第二疏,故又题《论时政第二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