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江南闻见录

乙酉五月初十日,连日警报叠至。是日,赵忻城有演放大炮之示,不果。夜分,北风甚急,北兵渡江。由七里港进迫神京。时日将哺,宏光计无所出,召内官韩赞周问策。韩云:此番势既汹涌,我兵单力弱,守和无一可者;不若御驾亲征,济则可以保社稷,不济亦可全身。上下其议,即刻束装跨鞍。时将二鼓,从通济门出;携带惟太后、一妃及内相多人,文武绝少。或云往武林,或云往云、贵,或云往太平,纷传不一。是举,旬日间,啧有人言,未尝不叱其伪;至是果然,知其作计已非一日。究所从来,则马士英实始之也。

十一日昧爽,哄传上已出城。京中文武,一时隐遁;有不去者,将门首封示尽行洗去。男女蜂拥出门,扶老携幼者不可胜数。间有妩媚少艾,金莲踯躅,跬步难行;见者心恻。既出而复,十有八九;以路多兵也。已而闭门,欲返不得者十居二三,莫竟其终矣。

辰刻,忻城出示安民,有大驾播迁,本府死守;此土已致大清帅,自有裁酌,尔民不必惊惶徙避等语。

副院杨维垣朱示云:天子出巡,乃古今暂避常理;本院惟有尽忠殉国一路等语。已即自经。

各门既闭,百姓数百人往中城狱,拥太子上马,从西华门入宫,尚未栉沐。圜中人悉自出,奸悍兵民乘机入大内,抢夺金帛甚多,大半为强者所得。太子虽为百姓拥入,文武元老无一至者。百姓遂擒相国王铎禁中城,拔须挦发,极其殴打;旋入其家,抢劫一空。

两月以来,天气阴霾凄惨,日色罕见。是日,天清日朗,昼夜明朗。

图迁虽马士英主之;其实,宏光埋怨士英劝其即位,今值多难,仍着士英设法,故以出奔之说进。且士英之赀浮于宏光,士英之欲生亦甚于宏光;宏光存,士英不能独去。迨既出,置宏光于靖藩黄得功营;士英乃扬鞭挟赀,兵从拥护,竟作天外冥鸿矣。先是,马士英调川兵三千,为出奔捍卫计。去而不尽者若干人,作崇于城,方勇(?)协力一心,竟夜巡警,兵竟不敢□肆。秦淮两岸灯光烛天,达旦如昼。

十二日早,开太平门,驱川兵出走;门外之民逐杀之,伤一、二十人。铳炮之声,自朝至午少息,川兵无复存者。

城内栅门,盘诘甚严,获奸细及马士英中军共八人,忻城立斩之。

阮大铖家被抢,冯可宗、陈盟、王一心、周之屿、冯梦祯、蒋鸣玉、张元始、姚士衡、沉应旦、吴希哲、陆康稷、申绪、葛含馨、罗志儒、黄哀赤、陈济生、申演芳、吴适、顾绎诒、陶廷煜俱去,张捷、高倬、张有誉俱死。

午后,太子传示(告示用朱标,坐日空字,黄纸书之)曰:泣予先皇帝丕承大鼎,克壮前猷,凡诸臣庶同苦播着,中外罔不宣知。胡天不吊,惨罹奇祸!凡有血气,裂眦痛〔心〕。泣予小子,分宜殉国。思以君父大仇,不共戴天;皇祖基业,血汗非易:忍垢奔避,图雪国耻。予惟先帝之哀,奔投南都,实欲哭陈大义,身先士卒;不意巨奸蔽障,致撄桎梏。予虽幽城狱,每念先帝,无一日不三痛三绝也。如今者,闻兵远避,先为民望,其如高皇帝之陵寝、亿万仓之性命何!泣予小子,将历请勋旧、文武诸先生念予高皇帝三百年之鸿烈、先皇帝十七载之旧恩,助予振旅,扶此颠沛。何期父老人民围抱出狱,拥入皇宫。予见宫殿披靡,踉跄祖业,不胜悲涕。奈诸父老焉知予负重冤,岂称尊面南之日乎!谨此布告在京文武勋旧诸先生士庶人等,念此痛怀,勿惜会议。予当恭听,共抒皇猷;勿以前日有不识予之嫌,惜尔经纶之兆也。不念旧恶,垂诸训典,非敢云赦;惟愿即临,匡予不逮。谨此。

十三日早,开通济门,放勇卫营兵人;城中乘间而出者甚众。栅禁稍宽,店肆颇有开张者。文武臣僚集中府会议,安民、城守各有告示不等,然俱不及立新主事。太子敕封中城狱神萧王周龙匣(?)差官奉敕,二人执金棍前行,至禁中开读;兵马司素服迎之,以其所居之室改为殿宇。傍晚,有云间贡生徐瑜、萧某谒忻城,面陈太子宜即位;忻城立叱斩之。

十四日,北兵至城;忻城缒出见于营,议进城事,保国朱、镇远顾、驸马齐等俱在。豫王问:尔等勋戚,为太祖?为成祖?一一问答有差。豫王喜忻城城守有功,加位兴国公。手携立保国有(?)赐金镫银鞍马、貂裘、八宝达帽等物。进牛酒,席地共饮。问太子何在?忻城次日送至营。李乔携进大清告示,偏挂通衢,民心稍定。告示二道:大清国摄政叔父王令旨,晓谕河南、南京、浙江、江西、湖广等处文武官员军民人等知道。尔南方诸臣,当明朝崇祯皇帝遭难,陵阙焚毁,国破家亡,不遗一兵、不发一矢、不见流贼一面,如虎藏穴:其罪一也。及我兵进剿,流贼西奔;尔南方尚未知京师确信,又无遗诏擅立福王:其罪二也。流贼为尔大仇,不思征讨;而诸将各自拥众,扰害良民,自生反侧,以启兵端:其罪三也。惟此三罪,天下所共愤、王法所不赦。予是以恭承天命,爰整六师,问罪征讨。凡各处文武官员,率先以城池地方投顺者,论功大小各升一级;梗命不服者,本身受戮,妻子为俘。倘福王悔悟前非,自投军前,当释其前罪,与明朝诸王一体优待。其福王亲信诸臣,早知改过归诚,亦论功次大小。檄到之处,民人毋得惊惶奔窜,农商照常安业,城市秋毫无犯,乡村安堵如故。但所用粮料草束,俱须预备运送军前。兵部作速发牌,出令各处官员军民人等及早互相传说,毋得迟延,致稽军务。特兹晓谕,咸使闻知。顺治二年五月日。钦命定国大将军豫王令旨,谕南京等处文武官员军民人等悉知。余奉圣旨,统领大兵勘定祸乱,顺者招抚,逆者剿除。大兵到处,兵不血刃。官员赍捧敕印来降,不次优擢者有之、照旧供职者有之。民间秋毫无犯,产业安堵如故。昨大兵至维扬城内,官员军民撄城固守;予痛惜民命,不忍加兵,先将祸福谆谆晓谕。迟延数日,官员终于抗命;然后攻城屠戮,妻子为俘。是岂余之本怀!盖不得已而行之。嗣后大兵到处,官员军民抗拒不降,维扬可鉴!夫人皆天地所生,逆命之徒欲死,则宜自尽,何得贻累生灵!本朝承天之眷,遇战必胜、攻城必克,谅尔等闻之熟矣。虽然耀德必观兵,仁义招抚,天时人事,洞然可鉴。今福王僭称尊号,沉缅酒色、信任佥壬,生民日瘁。文臣弄权,只知作恶纳贿;武臣要君,惟思假威跋扈。上下离心,生民涂炭极矣。予念至此,感叹不已!故奉天伐罪,救民水火,合行晓谕。

十五日,太子出洪武门入营,豫王敬礼甚厚;留之营中,衣以锦紫袍云。其真假不能辨,须带归于北以明之。百官是日朝王,豫王始(?)。

十六日,百官递职名到营参谒朝贺如猬。时将无(?)礼部尚书钱谦益引大清官二员、兵使五百余骑从洪武门入,谦益向帝阎四拜,因下泪。北兵问故;谦益曰:我痛惜太祖高皇帝三百年之王业,一旦废坠;受国深恩,能不痛心!北兵叹息。候开正阳门进,索锁匙不得,引进东长安门,盘九库钱粮。官兵俱住内,忻城□□(?)抢掠大内。兵丁八人,游于街市,传令百姓设香案,俱用黄纸书「大清国皇帝万岁万万岁」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字,又大书「顺民」二字,粘于门。午后、拨达兵五十名守通济、洪武、聚宝三门。刘良佐兵为祟南门外;百姓诉于豫王,发北兵三□赶杀,立刻降之。

十七日,文武各官争趋朝贺,职名红揭堆着五尺者十数堆,凡生监、候选、候考,无一不至;豫王不见。

十八日,文武官员及乡保方长人等送币帛、牲醴、米面、熟食、茶叶、糖、酒、果、烟等物于营,络绎塞道,举国若狂。

忻城约各勋唤戏十五班进营开宴。逐出点演。正酣畅间,塘报各镇兵至;忻城递报于王,阅之漠然,又点戏四、五出。方撤席,发兵迎敌,即刻就行。

鲥鲟内相进鲥鱼二大箩,用龙旗龙袱,卑礼小心;豫王不受。

十九日,达兵八人抢小物于神乐观,道士禀王,命缚斩之。差御史王懩、小卿黄家鼒、御史刘光斗等往淮安、宁国、苏、松等处讨取降顺册。

达兵搜不朝贺现任官陈盟等家,有收其家属者。豫王出示,令前日入内抢劫金银、缎疋、腰刀等物自行交还武英殿或江宁县,免其前罪;仍令总甲逐户搜有藏匿者枭示。

二十日,令文武各官将印信札付尽数交纳武英殿,听换给。又令大开南门,放出城三日。忻城剃头起,是后,徐魏国、柳安远、徐永康、汤灵璧、李临淮等以渐俱剃讫。文官惟李乔、孙榘、叶应祖等实为出家,适合时尚。

二十一日,合城百姓既苦搬移,又恐五旗兵至,难免杀戮,惴惴不宁。三日之间,路不能行;而露宿与暴观城市者,不可胜记。

二十二日,豫王念史阁部忠烈可嘉,令建祠坊,旌扬荐馨;仍令礼部尚书优恤其家眷,以示异数。

二十三日,中书龚廷祥义不臣服,投武定桥河死,浮尸二日。

二十四日,豫王进城,穿红锦箭衣。乘马人洪武门,官员红、素服不等,分班两旁迎贺。预一日,礼部红榜遍粘城市,故无一不至。

二十五日,寻到宏光,暂停天界寺。豫王往接,舁以无幔小轿,首蒙包头、身被蓝布衣,以油扇掩面;百姓唾骂。太后及妃俱随后。从正阳门,宏光易马,衣一把挝。乘马至灵璧侯家,设宴。太子上坐,宏光昭坐;豫王穆坐,从容向宏光曰:不为先帝报仇,反将太子监禁,此是何意?宏光穆然。又曰:我大兵尚在扬州,为何弃了陵寝、土地先去,以失民望?自主之耶?抑左右教之耶?宏光答语支吾,汗出浃背。余言尚多,不能尽述。唤乐户二十八人,歌唱侑酒。席散,发还;仍限二十日内着教师开戏一本,以便供应。

黄虎山兵约万余人,俱自薙发,随达兵进城,向豫王求用;不收,止收其衣甲、兵刃。

二十六日,点印官及二十四衙门;内相三人到迟,要打百棍、没其家,告道乃止。

二十七日,发兵三千往苏、杭催讨降册。此时,尚未知杨文骢杀黄家鼒等官也。

二十八日,豫王出南门报恩寺拈香,观者如堵。黄端伯抗节骂詈,左右欲兵之;豫王不思加刑,忻城送之狱。

传清朝八政,一曰求贤,二曰薄税,三曰定刑,四曰除奸,五曰销兵,六曰随俗,七曰逐僧,八曰均田。互相传说,尚无颁示。

二十九日,中、南、西三城百姓幸免于迁居,归功忻城,踵门言谢。忻城劝令三城醵金犒兵,以绝窥伺;百姓从之。

猜你喜欢
  卷三百十 列传九十七·赵尔巽
  卷四百二十一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卷二百三十八·徐梦莘
  第五十七回 朱元璋濠南起义 董搏霄河北捐躯·蔡东藩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清真居士年谱·陈思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二十四·阿桂
  南唐书卷二十七·马令
  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八 糊纸盒·溥仪
  自序·施景琛
  杨邦艱传·脱脱
  卷一百二十六·佚名
  卷六·佚名
  卷八十·佚名
  礼二·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方回

    【臣】等谨案文选顔鲍谢诗评四卷元方回撰回有续古今考已着録是编取文选所録顔延之鲍照谢灵运谢瞻谢惠连谢朓之诗各为论次诸家书目皆不着録惟永乐大典载之考集中顔延之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一首评曰本不书此诗书之以

  • 卷四·张籍

    钦定四库全书 张司业集卷四 唐 张籍 撰 五言徘律 省试行不由径 田里有微径贤人不复行孰知求捷步又恐异端成从易衆所欲安邪患亦生谁能达大道共此竟前程子羽有遗迹孔门传旧声今逢大君子士节自光明 夏日可畏 赫赫温风

  • 列传第七十 李琰之 祖莹 常景·魏收

    李琰之,字景珍,小字默蠡,陇西狄道人,司空韶之族弟。早有盛名,时人号曰神童。从父司空冲雅所叹异,每曰:“兴吾宗者,其此儿乎?”恆资给所须,爱同己子。弱冠举秀才,不行。曾游河内北山,便欲有隐遁意。会彭城王勰辟为行台参军,苦相敦引

  • 卷三百九十七·列传第一百五十六·脱脱

        徐谊 吴猎 项安世 薛叔似 刘甲 杨辅 刘光祖   徐谊,字子宜,一字宏父,温州人。乾道八年进士,累官太常丞。孝宗临御久,事皆上决,执政惟奉旨而行,群下多恐惧顾望。谊谏曰:"若是则人主日圣,人臣日愚,陛下谁与共功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二十八·徐乾学

    宋纪一百二十八【起上章阉茂正月尽黓困敦十二月凡三年】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徳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讳惇孝宗第三子也母白成穆皇后郭氏绍兴十七年九月乙丑生于藩邸孝宗即位封恭王及庄文太子薨孝宗以帝英武类己欲立

  • 卷八 骄十六案·丁耀亢

    一、武乙得天商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人不胜,乃辱之。又为革囊盛血,仰而得之,名曰“得天”。田于河洛之间,迅雷震死。论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愚哉武乙,以天为戏!有殷其雷,胡为乎来哉?二、宋康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十四·佚名

    万历元年六月己酉朔命尚书陆树声宴待朝鲜国进献陪臣○以阅视纪录宣大山西副总兵麻贵麻锦参将贾国忠李如槚李国珍杨尔干王国勋薛邦奇赵崇璧葛臣凡十员革参将徐行提问仍更置参将及游击奚元张元宝濮东阳吴昆任秉公补于汉

  • 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七·佚名

    通论汉之人君【温公】高祖以周勃遗惠文武帝以霍光遗昭宣【老泉】高祖元成哀平制御之术【子由】高帝武帝待臣下【东坡】汉之人臣【权德舆】赵广汉张敞尹翁归王尊皆出吏胥中【老泉】文武元成近侍【李德裕】韩信郦寄【吕

  • 范晔传·沈约

    范晔字蔚宗,顺陽人,是车骑将军范泰的小儿子。是他母亲上厕所时生下来的,额角被地下的砖头磕破了。所以他父母便用“砖”作他的小名字。他过继给他堂伯父范弘之,范晔继承了范弘之的爵位武兴县五等侯。范晔小时候便爱读书,广

  • 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司马迁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正义】:楚州淮阴县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集解】:李奇曰:“无善行可推举选择。”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集解】:张晏曰:“下乡,县,属淮阴也。”【索隐】:

  •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二十七·钱若水

    起太平兴国八年十一月,尽十二月十一月壬子,朔,制曰:“平章百姓,唐尧所以畴咨;緫领众职,汉宣由是致。治非贤罔乂,得士则昌。聿求经济之才,授以弼谐之任。枚卜斯允,成命以行。刑部尚书、参知政事宋琪:宇量冲深,规模宏远;工部尚

  • 卷三·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防卷三士昏礼第二之一正义郑氏康成曰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必以昏者阳徃而阴来日入三商为昏【贾防商谓商量是漏刻之名马氏云日未出日入后皆二刻半前后共

  • 卷一百四十五·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四十三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说真如若常若无常。说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若常若无常。说真如若乐若苦。说法界法性不虚

  • 卷四十六·道世

    △思慎灾第四十四(此有五部)▲述意部第一夫思慎防过,无患之理;缄口息虑,离恶之原。诫始慎终,是君子之盐梅;敬初护末,是养生之要趣。庶悟因缘之兴起,鉴生灭之非常;识苦空之无我,照平等之妙门。而存其理,弃其迹,诫其祸,招其福,是和神之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二·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长阿含经二十二卷 玄应  中阿含经六十卷 玄应  增壹阿含经五十一卷 玄应  杂阿含经五十卷 玄应  别译阿含经二十卷 玄应  佛般泥洹经二卷 玄应  大般涅槃经二卷 玄应 

  • 金刚药叉嗔怒王息灾大威神验念诵仪轨·佚名

    南天竺三藏金刚智奉 诏译尔时金刚手虚空库菩萨摩诃萨。观察天宫诸大菩萨天龙等八部。而从座起偏袒右肩。白释迦牟尼佛言。乃往古昔无量俱胝大劫。为求法故。流转器世间。多有波旬王等令我多退佛法。唯愿薄伽梵。听示

  • 高太史大全集·高启

    或简称《大全集》。诗集。明高启撰。十八卷。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自号青丘子。明太祖洪武二年应诏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三年升户部侍郎,他坚辞不就,

  • 泾野子内篇·吕柟

    明吕柟撰。“泾野子”为吕柟号。其学以薛瑄为宗,是书乃其门人所编语录。二十七卷。包括云槐精舍语、东林书屋语、端溪问答、解梁书院语、柳湾精舍语、鹫峰东所语等部分,大抵都系作者长期精研理学所得。《明史·吕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