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渔船并配公文议

窃照台湾为海外岩疆,政务殷繁,簿书丛杂;其中固有可以迳由道会商吕镇随时查办,而事关重大,虽往返重洋,亦必须请示饬遵。所以详禀遥申,伫俟钧答,时深盼望;至奉饬查询之件,靡不登时商办,冀慰荩垂。而风■〈日卂〉靡常,难免延搁。是文报往来,实为治台第一紧要机宜。

然而商船日少,渔船日多;商船之来台愈稀,渔船之来台愈众。口员拘于成例,谓渔船向不配差。其挂号出口时,亦祗挂往南北两路通商,并非声明东渡,未便将公文交其賫递;即遇有紧要事件饬令配带,该渔船恐以“配文开配差、配榖之端”,在内地以往南往北为词、来台地则以遭风飘收为说。商船仅存二、三十号,载糖往北、经年始归者去其半;祗此十余号,台、厦横洋,贸易图利甚微,经商匪易,甚至有迟至数月之久不见一船来台。

  厦口之积压各衙门递台公文,不啻千百余件;迨至报有船到,文件捆载而来,查办又恐不及。为今之计,莫若变通成法,冀免壅滞。查渔船由泉至厦来台,原可藉口挂号前往所在,诡词推诿,不肯配递公文;而载货回内,或厦、或泉彰明较着,自必确有定所,不准再任偷越。是由台内渡之渔船,可责成行保,与商船一体交带公文,分别賫递。

  如回厦口或收泉州各口,即责成该船户专送泉、厦两处台营提塘及料馆家丁专差递送;至省来公文,除由商船随时賫带外,所有哨船载班来台,并令顺賫公文,甚为妥便。合无仰恳俯赐檄行水中军会厅议详立案,其兼由来台渔船带内地公文;再由道会镇分饬台地口员并饬水师营哨内渡,亦一律賫带,以归划一。庶不至公文来往,专候商船,胶柱鼓瑟,以致沉搁多时矣。

再,渔船遭风来台,经年络绎不绝。若将公文并交渔船接递或发行保转交,最为便捷;且携带文书,亦无苦累之处。其格碍不行者,祗因违例渡台,不能彰明挂号之故。积习相沿,更张非易。愚昧之见:该渔船一见公文,恐以后公事皆援以为例;加以投交厅、县或送驿号,事一经官,无不存畏葸之见。若公文而加以包封,外无印文,则与信函无异,不拘何日何船皆可賫带。

  所有省中一切公文,均祈饬递厦防厅填明,经交料馆家人包封转递,再由该家丁编号汇总包封,转交行保令其遇有临开便船,即令寄带,不必拘定正口商船;及到台亦由行保呈缴。似亦变通之法也。

猜你喜欢
  末帝纪上·薛居正
  卷二十·本纪第二十·脱脱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第四)·赵晔
  读礼通考卷七十·徐乾学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三·佚名
  卷之四百八十五·佚名
  卷之五百六十七·佚名
  第二六○申光绪十五年十一月初十日一一六一○--四一·佚名
  张起岩传·宋濂
  台湾北路塘汛尖宿里站·佚名
  卷三十九·雍正
  卷十八·佚名
  例言·梁启超
  卷第九·佚名
  程延庆·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佚名

    (外扮兰孙上,云)闷似湘江水,涓涓不断流。有如秋夜雨,一点一声愁。妾身襄阳人氏,裴使君之女,小字兰孙。父亲裴使君,在襄阳为理,不幸被歹人连累身亡,无钱埋殡。妾身直至洛阳,寻不见一个亲眷,妾身无计所奈。我插一草标,自己卖身,但卖

  • 亢文苑·隋树森

    亢文苑,生平、里籍不详。元·钟嗣成《录鬼簿》未载其名。从其曲中可看出他曾飘零异乡,落拓不遇,穷愁困厄,因壮志难酬而怀着满腔悲愤。对小人得志、贤才受压的社会现实怀着强烈不满,并具有穷且益坚、经

  • 石屏诗集巻三·戴复古

    宋 戴复古 撰五言律小畦小畦寻丈许凿壁置柴扉雨后菜虫死秋来花蝶稀插篱新种菊抱瓮巳忘机俗客忽相访妨人洗布衣有感浩浩海风劲滔滔河水浑古人皆去世乔木自当门族党诸孙盛吾宗一线存兴衰知有数心事与谁论次韵陈叔强见

  • 纲目订误卷三·陈景云

    唐髙祖武徳元年目何须作书语耶按李宻责数宇文化及语中有不追诸葛瞻之忠诚乃为霍禹之恶逆二语故化及嗔其作书语谓宻称引书史事已所不解也今此二语已削之则化及语中所云书语何所指耶太宗贞观十九年目上自将步骑四千为竒

  • 卷十一史七·何良俊

    乙卯年,倭贼从浙江由严衢过饶州,历徽州宁国太平而至南京,才七十二人耳。南京兵与之相对两阵,杀二把总指挥,军士死者八九百,此七十二人不折一人而去。南京十三门紧闭,倾城百姓皆点上城,堂上诸老与各司属分守各门,虽贼退尚不敢解

  • 卷之一百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八百八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九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三十六 蜀书六 关张马黄赵传第六·陈寿

    (关羽传、张飞传、马超传、黄忠传、赵云传)关羽传,关羽,字云长,原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人。因战乱逃亡到涿郡。刘备在家乡招集兵马,关羽和张飞担任他的护卫。刘备任平原国国相后,任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管所辖军队。刘备与关、

  • 一一·钱穆

    由此连带引申,可以说中国教育特所注重,乃一种全人教育。所谓全人教育,乃指其人之内在全部生命言。贯彻此内在全部生命而为之中心作主宰者,乃其人之心情德性。因此中国教育,比较上常忽视了一种偏才教育。人各有才,因才成学,各

  • 政论·崔寔

      自尧、舜之帝,汤、武之王,皆赖明哲之佐,博物之臣。故皋陶陈谟而唐、虞以兴,伊、箕作训而殷、周用(《类聚》卷五十二作「以」)隆。及继体之君,欲立中兴之功者,曷尝不赖贤哲之谋乎!凡天下(《类聚》有「之」)所以不理(《后汉纪》

  • 柏舟·佚名

    ——内心怨恨的独白【原文】汎彼柏舟(1),亦汎其流(2)。耿耿不寐(3),如有隐忧(4)。微我无酒(5),以敖以游(6)。我心匪鉴(7),不可以茹(8)。亦有兄弟,不可以据(9)。薄言往愬(10),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 云居简禅师·惠洪

    禅师名道简。其先范阳人。史失其氏。天姿粹美。闲静寡言。童子剃落。受满分戒。遍游丛席。造云居。谒膺禅师。膺与语连三日。大奇之。而诫令。刻苦事众。于是简躬探井臼。司樵爨。遍掌寺务。不妨商略古今。众莫有知者

  • 缘境若宽或起魔事·印光

    且勿谓缘想一佛,不如缘想多佛之功德大。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所有十方法界诸佛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全体具足。如帝网[1]珠,千珠摄于一珠,一珠遍于千珠。举一全收,无欠无余。若久修大士,缘境不妨宽广。境愈宽而心愈专一。

  • 青城山人集·王璲

    八卷。明王璲撰。王璲,字汝玉,后以字行。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洪武中举浙江乡试。以荐摄府学教授。建文元年(1398)改应天(今江苏南京)训导。永乐初,擢翰林五经博士,官至左春圬左赞善。永乐十三年(1415),以牵连解缙案

  • 维摩义记·慧远

    凡四卷或八卷。隋代慧远(523~592)撰。又称维摩义记、维摩诘所说经注、维摩义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系对于维摩经之文义作解释。初阐明声闻、菩萨二藏,并举出渐、顿二教之别,而判维摩经为菩萨藏顿教之法轮;次释维摩

  • 辩伪录·祥迈

    凡五卷。元代祥迈撰。又称至元辩伪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祥迈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奉敕撰著本书,以驳斥道教之伪说。其起因系由于南宋理宗宝祐三年(元宪宗五年,1255),全真道首领丘处机、李志常等强占寺院四百八十二所,毁

  • 沙弥威仪·佚名

    一卷,刘宋求那跋摩译。同于七十威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