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杨时传

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县人。幼年时特别聪明,能做文章,稍长大以后,潜心于经典史书。熙宁九年(1076),考中进士第。当时河南人程颢与弟弟程颐讲授孔子、孟子绝学于熙宁、元丰之际,河、洛一带的士大夫们全部拜他们为师。杨时调任官职不去上任,以学生拜见老师的礼仪在颍昌谒见程颢,师生相处很是快乐。到他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时,自言自语地说:“我的道学思想已南传了。”四年以后,程颢死了,杨时知道后,设灵位,哭祭于寝门,而又用书信转告他的同学们。到这时,又在洛阳拜见程颐,杨时当时大概已有四十岁了。有一天去见程颐,程颐偶然闭目休息而坐,杨时与游酢侍奉站立门外,一直没有离开。程颐睡觉醒后,门外下雪已深至一尺了。关西张载曾经写作《西铭》,二程很推崇它,杨时怀疑它近于兼爱之论,与他的老师程颐多次辩论,听到理一分殊之说后,才豁然开朗,没有疑问。

杜绝做官,闭门读书有十年,好久以后,杨时才历任浏阳、余杭、萧山县知县,都有好的政绩,民众思念他始终不忘。张舜民在谏司,推荐他,得荆州教授职。杨时安心于州县任上,未曾寻求闻达显贵,而日趋德高望重,四方各地的士大夫们不远千里都来与他从游交往,号称“龟山先生”。

当时天下多变故,有的人跟蔡京说,认为国家事已至此,必然失败,应该引荐德高年老的人置之于左右,或许还差不多,当时的宰相认为此话有理。正逢有使节去高丽,皇上问龟山先生在哪里,使者回话告诉他。杨时因此被召任为秘书郎、迁任著作郎。到面陈朝对,上奏说:

“尧、舜说‘诚实,执于中’,孟子说:‘商汤执中’,《洪范》上说:‘君主建立的原则是至高无上的’,各代圣人都是遵循这个道义。熙宁之初,大臣著文说六艺之言以行其私,祖宗之法纷纷更革殆尽。元..继熙宁年号以后,全部恢复祖宗的旧法,而熙宁年间新立的一切法规又全部废革。至绍圣、崇宁年间又更加厉害了,凡是元..年间的政事法令写入律令的,都焚烧了以灭其迹。从此以后,官吏们之间所结成怨愤、祸害甚至现在还未消灭。我愿明白地诏令有司,条奏具上祖宗的法令,著为纲目,有适宜于现在的就选择举荐出来加以推行,应当修改减损增益的,就减损或增益,不论元..、熙宁或元丰年间的,都暂时放置不问,一切趋于中而已。”

朝廷刚想图谋攻取燕州、云州等地,内地空虚,外部兵重,杨时于是陈述时政的弊端,又说:“燕州、云州的军队应当退守内地,以减省转送运输的劳苦,募集边民担任弓弩手,以形成攻杀常胜军的形势。”又说“:都城位于四通八达的冲要之地,没有高山大河以为阻隔防卫,士人心怀异心,一旦遭遇急变就不可依仗。”宰相执政不能用。登朝入对,力陈君臣应当示警严戒于没有忧虑的时候,请求设置《宣和会计录》,以告知天下财物支出与收入的数字。宋徽宗点头肯定了他的意见。

杨时任命为迩英殿说书。听说金人入攻,对宰相执政说:“今天的事之大势如堆积的柴草已燃烧,应当自己努力奋斗,观察动静。假若显示出怯懦的情形,萎靡不振,那么天下大势就无可挽回了。过去汲黯在朝主事,淮南王就停止策划阴谋。以汲黯的才能而论,未必能超过公孙弘辈之类,只是其特别的正直气概可以镇压奸雄的邪心。朝廷威望不振,就会使奸雄们都把朝廷大臣当作公孙弘辈,那么国家就会无所作为。要害的地方,应当严加防守备战,否则敌军到了都城,还来得及吗?靠近边境的州军县地应当坚壁清野,不要与他们作战,使他们自己成为困兽。假若攻城略地,应当派遣援兵追剿袭击,使它们腹背受敌,那么就可以取得对敌人的胜利。”又说“:今天的事情,应当以收取人心为先务。人心不依附,虽然有高的城墙、深的护城河,坚甲利兵,还是不足以依靠。免夫之役,毒害扩展于海内全国,西城的聚敛,东南花石纲的搜刮,它们所造成的祸害特别厉害。以前大概曾经罢免过,所下诏令的墨迹还没有干,而东南运送花石纲的船队已首尾相接到京城了。现在虽然又重申从前罢免的诏令,然而祸根不除,还有谁人相信朝廷呢?想致人和,罢去这三条,正是今天的当急之务。”

原金兵围攻京城,各地勤王的军队四方来聚集,而没有谁相互统一。杨时说“:唐代九个节度使的军队不设立统帅,虽当时大将李光弼、郭子仪等善于用兵,最后还是不免失败。现在各路乌合之众,我认为应当设立统帅,统一号令,告示纪律,而后士卒始用命行动。”又说:“童贯身为三路的将帅,敌人侵城略地,他弃军而逃回,他被杀掉罪行还有余,朝廷相反却置之不问其罪,故梁方平、何灌都相继逃遁。应当正法受刑,以作为臣子不忠诚的惩戒。童贯掌握兵权二十多年,兵败将死,驯至今天,近来听说防守城邑仍然用宦官,前面覆车之借鉴,不可重蹈覆辙。”奏疏上后,任命他担任右谏议大夫兼侍讲。

敌兵刚刚退却,议和的人就想割让三镇与敌讲和,杨时特别陈述不可这样做,说:“河朔为朝廷的重要地区,而三镇又是河朔的重要屏障。从周世宗到宋太祖、宋太宗,打了上百次战役才夺回了这块地方,一旦把它丢弃给北方的小朝廷,使敌人骑马任意驰驱,通贯我腹心地区,不几天就可到达京城。现在听说三镇的民众以死相抵抗,三镇拒敌于前,我们以重兵跟随其后,还可有所作为。如种师道、刘光世都是一时名将,刚刚达到而没有用,请求召他们入朝询问破敌的办法。”奏疏上后,钦宗诏令出兵,而参加议论的人多持两端,模棱两可,杨时抗疏说“:听说金人驻守磁州、相州,攻破大名,抢劫掳掠,没有法纪,混乱到了极点,发誓议和的墨迹还没有干,而马上又不信守诺言,翻脸即不认账,我们虽然想去信守和议,是不可能的。金兵越走几千里远,进犯别人的国都,是危险的手段。他们知道勤王的军队四面而来,也因此害怕而返回,并不是爱护我朝而不进攻。朝廷割让三镇二十州的地方给予他们,是想帮助金寇而自己攻击自己。听说肃王初次与之相约,到河东而返,今挟之以往,这是败坏盟约的主要问题。我自己认为,朝廷应该责问肃王,指责其败盟的原因,一定得到肃王而后已。”当时太原被围攻几个月,而姚古拥兵观望,逗留不进,杨时上奏疏请求诛杀姚古以严肃军政纪律,选拔偏将和裨将中可以代替其职务的替代他。没有得到回答。

李纲被罢免之后,太学生跪伏于宫廷前上书,请求留任李纲与种师道,军民集合在一起有几十万人,朝廷想防备禁止他们集中。吴敏请求用杨时以平息太学,杨时得召论对,说“:各位太学生纷纷俯伏于宫阙之前,是忠于朝廷,并没有其他的用意,只要选择老成持重而有行谊的人担任将帅、副官,那么这件事就会自然平息。”钦宗皇帝说“:没有谁比你说的更有道理。”于是任命杨时兼任国子祭酒。他首先奏道“:三省是负责国家政事的机构,六曹分别治理,各自设机构。现在就别辟官衙,新进少年,未必比六曹的长官、副职贤能。”又说:

“蔡京担任宰相职务二十多年,祸国害民,几乎危及国家,人们切齿痛恨,而论说他的罪行的人,没有谁知道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大概蔡京以继承神宗时的治国之策为名,实挟持王安石的名义以图谋自己的私利,故推崇王安石,加以王爵,配享孔子庙庭。今天的祸害,其实是自王安石开始的。

“谨按王安石挟管子、商鞅之手段,整饬六艺以文意强奸圣贤之言,变乱祖宗的法度。当时司马光已说其为害当可见于数十年之后,今天的事情,正合乎他的预测。他所写的邪说之文以糊涂学者们的耳目,为此而败坏心术的人,不可胜数,暂即列举一二事来阐明它。

“过去神宗曾经称赞欣赏汉文帝怜惜百金以罢免修筑露台之事,王安石于是说‘:陛下若能够用尧、舜的道义来治理天下,虽竭泽天下以自奉使用也不为过,守节财用的言论并非正理。’曾不知尧、舜住茅茨、建土阶,大禹说:‘克俭于家。’那么,竭泽天下以自奉使用的人,一定不是尧、舜的道义。这以后王黼以应奉花石纲的事情,竭泽天下的财力,号称为了皇帝的享受,实际上是王安石就开始倡导了。他所解释的《凫翳》守成的诗,在末章就称:‘以道义来守成的人,役使群众,泰然处之而不认为骄横,主宰定制万物,花费不认为奢侈,何必过分地克俭以爱惜为事。’《诗》经上所说的,正是说的能持守盈余就会使神癨祖考而因此安乐,而后没有艰难的忧虑。自古解释这段话的人,没有泰然处之而不为骄,花费而不为奢侈的说法。王安石独自倡导这种说法,以开启皇上向往奢侈的心事。后来蔡京之流轻费妄用铺张,以奢侈浪费为乐事。是王安石的邪说之害,如此以致祸害至今。

“我希望能追削夺去王安石封爵的称号,明白地诏示中外,毁去他配享孔孟庙庭的肖像,使邪说妄议、淫辟怪论不能迷惑学者。”

奏疏上后,王安石于是被降为从祀之列。士人学习王安石的学问以考试科举取第的事情,已有几十年,不再知道他的过错,忽然听说王安石的学说是邪说,议论纷纷。谏官冯解力主王安石的学说,上奏疏诋毁、指责杨时。正逢学官中有争议的人,有圣旨令学官一齐罢免,杨时也被罢去国子祭酒。

杨时又说:“元..的党籍中,惟有司马光一人独自被褒扬而显名,而没有涉及吕公著、韩维、范纯仁、吕大防、安焘等人。建中靖国年初,言官谏臣陈馞已褒扬赠赐,而没有涉及邹浩。”于是元..年间各位大臣都依次接连恢复其名位。

不久,杨时四次上奏章请求罢除谏省,任命为给事中,推辞,请求辞官归居,任命为徽猷阁直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杨时力辞直学士的任命,改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崇福宫。向陛下辞别时,还上书请求选将练兵,作为战守的准备。

高宗即位,杨时担任工部侍郎。与陛下论对说道:“自古圣贤的君王,没有不以典籍圣贤之学为务。”受命兼任侍读。请求修编《建炎会计录》,请求恤勉勤王的军队,请求宽恕敢于发表言论的人。杨时连续上章请求外任,以龙图阁直学士职提举杭州洞霄宫。以后告老,以本官辞职家居。优游于山林名胜之地,以著书讲学为务。卒年八十三岁,谥号“文靖”。

杨时在东郡,所交接的都是天下的名士。先贤显达之士陈馞、邹浩都以老师的礼仪事奉杨时。宋室南渡长江以后,东南的学者都推举杨时为程氏的学问正统传人。与胡安国往来讲述议论学问的时候尤其多。杨时浮沉于地方州县有四十七年,晚年居任谏省,仅九十天,凡所论说列举的都切中时弊世道,而其中大的,则是分析王安石的经学,力排靖康年间的和议,使邪说不能发挥作用。凡是绍兴初年崇尚元..时的学术的人,而其中朱熹、张木式的学问之所以能够得到程氏的正统之传,而其源委脉络相承都是出于杨时。

杨时的儿子杨迪,努力学习,晓通经典,也曾经以程颐为老师。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三 高干弟慎 弟昂 弟季式 封隆之子子绘 从子孝琬 孝琰·李百药
  卷六十九·志第二十·礼乐三·宋濂
  第五十五回 返豹房武宗晏驾 祭兽吻江彬遭囚·蔡东藩
  卷之五百九十四·佚名
  ●王弇州崇论卷之一·李衷纯
  西汉年纪卷二十·王益之
  七十一 曹寅奏报粜米已完恭进麦样摺·佚名
  一一一一 谕内阁着四库馆总裁将《河防述言》一书录入四库全书·佚名
  卷之二十七·祁韵士
  卷之六·祁韵士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卷二·佚名
  清河王高岳传·李延寿
  三 大声疾呼的国文课·邹韬奋
  卷十三·鄂尔泰
  史记索隐后序·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木天禁语 全文·范梈

      内篇   诗之说尚矣。古今论著,类多言病而不处方,是以沉痼少有瘳日,雅道无复彰时。兹集开元、大历以来,诸公平昔在翰苑所论秘旨,述为一编,以俟后之君子,为好学有志者之告。所谓天地间之宝物,当为天地间惜之。切虑久而泯

  • 卷二十三·贯休

    钦定四库全书 禅月集卷二十三 唐 释贯休 撰 七言律诗 山居诗二十四首【并序】 序曰愚咸通四五年中於锺陵作山居诗二十四章放笔藁被人将去厥後或有散书于屋壁或吟咏於人口一首两首时时闻之皆多字句舛错洎乾符辛丑岁

  • 桥·林徽因

    他的使命:南北两岸莽莽两条路的携手;适应无数的神奇,支持立体的纪念;辛苦堆积或造形的完美,在自然上边;虚空的环洞,不把江心洪流堵住。矫正了造化的疏忽,将隔绝的重新牵连!看那平衡两排如同静思的栏杆;浸入寒波,在一钩倒影里续成

  • ●花王阁剩藁·纪坤

    景城纪坤○芙蓉词效昌谷体芙蓉脉脉愁空江秋波对影成一双一滴清泪彻水底红沁龙女玻璃窻垂杨压岸烟痕重月堕中央寒不动离魂一缕袅如丝千回萦绕鸳鸯梦相思木斵寡女船夜深孤泊前滩前秋灯黯澹坐微叹芦花头白风飒然○南游不

  • 唐贤三昧集巻中·王士祯

    刑部尚书王士祯编孟浩然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回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岀回潭石下深緑篠岸傍密鲛人濳不见渔父歌自逸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隠者自怡悦

  • 国朝名臣事略卷第五·苏天爵

    中书耶律文正王(楚材) 中书杨忠肃公(惟中) ○中书耶律文正王(楚材) 中书耶律文正王 卷五之一 王名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金尚书右丞文献公履之子,为燕京行省员外郎。岁乙亥,城降,遂属国朝,扈从征伐诸国。辛卯,拜中书令。

  • 卷五·王世贞

    ○亲王高寿亲王寿过八十者,肃恭王贡钅宗八十,渖庄王幼学八十六,益恭王厚炫八十二。若过七十者,则晋庄王钟铉七十五,鲁靖王肇七十九,庄王阳铸七十六,代简王桂七十三,宁献王权七十一,靖王奠培七十四,岷庄王便七十三,唐敬王宇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七·佚名

    正统元年五月丙寅朔升右春坊右庶子沈粲为行在大理寺右少卿仍于文华殿书办以九年任满故也○巡抚大同宣府行在户部右侍郎李新以病告回未几称病少愈欲理部事礼部尚书胡濙以闻 上以新既托疾避难岂可复理部事不从○丁卯赐

  • 卷二十五·温达

    <史部,纪事本末类,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二十五癸酉抚逺大将军伯费扬古奏报灭噶尔丹于昭莫多之地羣臣入贺上驻跸中拖陵大将军伯费扬古为灭噶尔丹事遣副都统阿

  • 卷四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四十三国用考【五】漕运漕运规例漕粮各省原额正兑米三百三十万石改兑米七十万石今除折改及历年荒阙开垦报销不足原额外实徵正兑米二百七十五万一

  • 周楚声·周诒春

    周楚声 字祖仁。年三十三岁。生于江苏靑浦。未婚。初学于上海中西书院。苏州东吴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光緖三十二年。以官费游美。入麻省工业学校。习化学及矿业工程。宣统三年。得学士学位。入哥仑比亚大学。兼习电

  • 卷十三·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十三大射仪第七之一正义郑氏康成曰名曰大射者诸侯将有祭祀之事与其羣臣射以观其礼数中者得与于祭不数中者不得与于祭大射仪于五礼属嘉礼大戴第十三小戴及

  • 卷四十·佚名

    △憍陈如品第十三之二犊子梵志复作是言:瞿昙。我今欲问能见听不。如来默然。第二第三亦复如是,犊子言:瞿昙。我久与汝共为亲友。汝之与我义无有二。我欲谘问何故默然。尔时世尊作是思如是梵志其性儒雅纯善质直。常为知故

  • 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四·通奇

    住檇李秀水龍淵寺嗣法門人行覺等編住寧波府天童山景德禪寺語錄順治庚寅五月初三日入院。山門。「萬派朝宗,千差一致。」以杖指,云:「總持門大開,入者不思議。且作麼生是入門一句?見月休觀指,歸家罷問程。」便入。韋馱。「若

  • 世说新语·刘义庆

    轶事小说集。南朝宋刘义庆作。原称《世说》,唐人改称《世说新书》,五代以后易今名。原八卷。今本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记汉末迄东晋士大夫遗闻轶事,对当时士族思想、生活及清谈放诞习气,多所反映。虽有

  • 台游日记·蒋师辙

    清朝光绪年间,官员蒋师辄,应台湾巡抚邵友濂的邀请,前往撰修"台湾通志"。在游历台湾时,蒋氏将其所感受到的台湾风土人情,环境景观,社会政治、经济、文教等状况记载下来,写成了这部《台游日记》。本书(一册一四一面八四

  • 资暇集·李匡乂

    《资暇集》3卷,唐李匡乂撰。李匡乂,一作李匡文,字济翁,系李唐宗室之后,唐文宗时曾任宗正少卿。此书旧本多署为李济翁,乃因宋人避太祖讳,而改以其字署名。今本书前无自序,系宋以后所佚,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曾引其自序说:“

  • 金色童子因缘经·佚名

    十二卷,赵宋惟净译。说佛灭后有大商主子身有金色光,名金色童子。阿难教化之之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