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静帝纪

静皇帝名衍,后改为阐,是宣帝的长子。

母亲是朱皇后。

建德二年(573)六月,出生在东宫。

大象元年(579)正月十一日,封为鲁王。

十六日,立为皇太子。

二月十九日,宣帝在邺宫将帝位传给他,住正阳宫。

大象二年(580)夏五月十一日,宣帝病重,诏命皇帝入宿露门学。

二十五日,宣帝驾崩,皇帝入居天台,废去正阳宫。

大赦天下罪犯,停止修建洛阳宫。

二十六日,尊天元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

尊天元圣皇太后李氏为太帝太后,天元大皇后杨氏为皇太后,天大皇后朱氏为帝太后。

天中大皇后陈氏、天右大皇后元氏、天左大皇后尉迟氏都出家为尼姑。

任命柱国、汉王宇文赞为上柱国、右大丞相,上柱国、扬州总管、随国公杨坚为假黄钺、左大丞相,柱国、秦王宇文贽为上柱国。

皇帝服丧,百官都听命于左大丞相。

二十八日,任命上柱国、郧国公韦孝宽为相州总管。

取消入市税钱。

六月四日,任命柱国许国公宇文善、神武公窦毅、修武公侯莫陈琼、大安公阎庆为上柱国。

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荄前来朝见。

六日,恢复佛、道二教,原来的和尚、道士能谨守戒规者,可令分别入道。

七日,任命柱国杞国公宇文椿、燕国公于萛、郜国公贺拔伏恩为上柱国。

十日,相州总管尉迟迥起兵,不受替代。

诏命征调关中军队,任命韦孝宽为行军元帅,率军讨伐。

上柱国、毕王宇文贤图谋执掌大权,被处死。

任命上柱国、秦王宇文贽为大冢宰,杞国公宇文椿为大司徒。

十五日,诏命南定、北光、衡、巴四州百姓被宇文亮贬为奴婢的,一律赦为平民,恢复本来职业。

二十六日,取消各处鱼池及山泽禁地,与百姓共有。

任命柱国、蒋国公梁睿为益州总管。

秋七月一日,突厥送来齐国范阳王高绍义。

七日,申州刺史李慧起兵。

十七日,诏命赵、陈、越、代、滕五王入朝不拘常礼,可佩剑著履上殿。

荥州刺史、邵国公宇文胄起兵,派大将军、清河公杨素讨伐。

青州总管尉迟勤举兵。

二十四日,随国公杨坚任都督内外诸军事。

二十六日,云阝州总管司马消难起兵,任命柱国、杨国公王谊为行军元帅,率军讨伐。

二十九日,赵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因图谋执政被处死。

三十日,封皇弟宇文述为邺王,宇文絗为郢王。

当月,豫州、荆州、襄州三总管辖区内蛮族,各自率领部落反叛,焚烧村庄驿站,进攻郡县。

八月七日,益州总管王谦起兵,不受替代,就以梁睿为行军元帅,率军讨伐。

十四日,封上柱国、木包罕公辛威为宿国公,开府怡昂为鄯国公。

十七日,韦孝宽在邺城击败尉迟迥,尉迟迥自杀,相州平定。

将相州移到安阳,毁废邺城及其民居。

从相州阳平郡划置毛州,在昌黎郡设置魏州。

二十三日,任命汉王宇文赞为太师,上柱国、并州总管、申国公李穆为太傅,宋王宇文实为大前疑,秦王宇文贽为大右弼,燕国公于萛为大左辅。

二十六日,下诏讨伐司马消难、王谦等人。

二十七日,司马消难率军以鲁山、甑山二镇投奔陈国,派大将军、宋安公元景山率军追击,俘杀五百余人,平定云阝州。

沙州氐帅、开府杨永安聚众响应王谦,派大将军、乐宁公达奚儒讨伐。

杨素在荥州击败宇文胄,在石济将其杀死。

任命上柱国、神武公窦毅为大司马,齐国公于智为大司空。

废除相、青、荆、金、晋、梁六州总管。

九月三日,废除河阳总管,降格为镇,隶属洛州。

任命小宗伯、竟陵公杨慧为大宗伯。

九日,废除皇后司马氏,贬为平民。

十五日,任命柱国、杨国公王谊为上柱国。

十八日,分潼州辖区内的新、遂、普、合及泸州辖区内的泸、戎六州隶属信州总管府。

二十八日,任命柱国常山公于翼、化政公宇文忻为上柱国。

晋封于翼为任国公,宇文忻为英国公。

三十日,丞相去左右之号,随国公杨坚任大丞相。

冬十月二日,出现日食。

十日,陈王宇文纯由于怨恨执政者,被处死。

大丞相、随国公杨坚加大冢宰衔,五府隶属于天官。

二十六日,梁睿在剑南击败王谦,在追击中将其杀死,把首级传示京师。

益州平定。

十一月二十二日,达奚儒在沙州击败杨永安。

沙州平定。

二十五日,上柱国、郧国公韦孝宽去世。

十二月一日,任命柱国、蒋国公梁睿为上柱国。

六日,任命柱国邗国公杨雄、普安公贺兰..、成阝国公梁士彦、上大将军新宁公叱列长叉、武乡公崔弘度、大将军中山公宇文恩、濮阳公宇文述、渭原公和干子、任城公王景、渔阳公杨锐、上开府广宗公李崇、陇西公李询等人为上柱国。

九日,任命柱国、楚国公豆卢责力为上柱国。

十二日,诏命原来改姓的人全部恢复原姓。

十三日,大丞相、随国公杨坚晋爵为王,以十郡为其国。

二十日,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荄因图谋执政被处死。

二十一日,任命大将军、长宁公杨勇为上柱国,大司马、小冢宰、始平公元孝矩为大司寇。

大定元年(581)春正月一日,诏命改大象三年为大定元年。

五日,诏命举荐天下英杰。

于是令军职上开府以上,文职下大夫以上,外任刺史以上者,各举荐清廉能干者三人。

被举荐的人,任官三年有功劳过失的,所举之人,也随之予以赏罚。

任命大司马、长宁公杨勇为洛州总管。

二月九日,大丞相、随王杨坚任相国,总揽朝政,又封十郡之地,连前面所封,共计二十郡。

佩剑著履上殿,入朝不趋走,向君王行礼时参赞官不称名,备有九种器物,另加玉玺、斧钺、远游冠,相国印上系有纟戾草染成的丝带,地位在诸王之上。

又在冠冕前后悬挂十二根玉串,树起天子旌旗,出入由侍卫清道,乘金饰之车,用六匹马拉着,又随季节变化备有侍从车辆,还有皇帝仪仗所用的先驱骑兵和前导旌旗,备有天子专用的乐舞,又像天子那样,把钟磬乐器悬挂四面。

王后、王子的封号爵位,都依照魏、晋旧例。

十三日,随王杨坚称帝,皇帝退位,居于其他宫殿。

隋氏奉帝为介国公,食邑一万户,车服礼乐仍如周朝天子,上书不称上表,答表不称诏命。

虽有这样的规定,但实际上未能实行。

开皇元年(581)五月二十三日,皇帝驾崩,当年九岁,这是隋人的记录。

谥为静皇帝,葬在恭陵。

猜你喜欢
  卷九十七 北凉录四·崔鸿
  卷九十八·国朝·蒋一葵
  提要·吴仁杰
  盛遇纪·张瀚
  卷之四百五十六·佚名
  五六五 奉天府府丞李绶奏查办铁岭等处违碍碑碣情形折·佚名
  提要·佚名
  第七章 西征前之花剌子模·冯承钧
  读例存疑卷四十八·薛允升
  徐陵传·李延寿
  ●雪交亭正气录卷三·高宇泰
  ●皇朝通典卷十八·佚名
  卷十一·赵汝愚
  187.寇准抗辽·林汉达
  附錄·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幕·老舍

    时间 前场后片刻。地点 皇宫。人物 皇 上 内侍甲、乙 卫 兵 王小二 仙 鹤蜂 王 大蚂蚁 大白猫 张不三 公 主 宫娥数人 李八十〔幕启:金殿内,皇上坐当中,二内侍两旁侍立。龙案上摆着一大堆葱花烙饼,一大

  • 巻上·殷璠

    ○常建【十四首】髙才无贵士,诚哉是言。曩刘桢死于文学,左思终于记室,鲍昭卒于参军,今常建亦沦于一尉,悲夫!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逺,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至如“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 大明穆宗庄皇帝宝训卷之一·张居正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圣孝○隆庆元年正月戊午上敕谕礼部曰朕惟自古

  • 名山藏卷之五十九·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洪武臣四)◆臣林记(洪武臣四)宋濂魏观詹同危素宋讷詹徽张紞吴印刘崧桂彦良汪仲鲁朱善刘三吾单安仁范常薛祥方克勤叶伯巨(郑士利附)周敬心宋濂魏观詹

  • 卷之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四百六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平闽纪卷之二·杨捷

    三韩杨捷元凯着奏疏题定江南等事疏机有迟速等事疏遴补营将疏稍增旗帜等事疏恭谢天恩疏敬竭愚忠等事疏闽省要地等事疏恭谢天恩疏飞报剿贼等事疏剿寇务选等事疏汇报固守等事疏·题定江南等事疏题为题定江南援剿营制事。

  • 提要·赵子栎

    《杜工部年谱》一卷,宋赵子栎撰。子栎字梦授,太祖六世孙,元佑六年进士,绍兴中官至宝文阁直学士,事迹具《宋史》本传。子栎与鲁訔均绍兴中人。然子栎撰此谱时,似未见訔《谱》。故篇中惟辨吕大防谓甫生于先天元年之误。考宋人

  • 二一 县考的杂碎·周作人

    关于县考已经写了两节,要说的话都已说过了,但是有些零碎的事情,至今还是记得,似乎也值得顺便记了下来。第一是“下考场”的情形。我们住在府城里的人,比起乡下或是外县的住民来,实在要方便的很多。他们前来应试,须得坐船进城

  • 杜瑛传·宋濂

    杜瑛字文玉,祖籍霸州信安。父时日升,《金史》中有传。金末兵乱,瑛避居于河南缑氏山中。当时一般读书人仍以文章辞藻来谋求上进,唯瑛在此文物凋丧之时,搜集群书,精读牢记,努力探求书中深刻含义。对古今得失,了如指掌。为了教书

  • 李遂传·张廷玉

    李遂,字邦良,丰城人。弱冠之年,跟从欧阳德学习。考中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官行人。升任刑部郎中。锦衣卫送强盗十三人,李遂只用一人抵罪,其他的都被他分辨释放。确立太子时,大赦天下。李遂请求将“大礼”大案诸臣都列在赦令

  • 樊山政书卷六·樊增祥

    恩施樊增祥嘉父批咸宁县商民王日宣等呈词代粮务局批咸宁县训导张佩鈖禀批咸宁县刘令自理词讼月报清册批朝邑县易令国勋禀批续备防军统带周副将玉堂禀批华州详代农工局批宝鸡县朱令弼臣禀批紫阳县梁令禀批商州尹牧昌龄

  • 台湾镇标中营官兵马匹俸薪心蔬饷干养廉·佚名

    同治十年十二月大建照抄,令开福建台湾镇标中营新章额设十二月分大建,实在:总镇府一员,日支俸薪银五钱八分七厘七毫,心蔬银八钱三分三厘三毫,马十六匹草干银五钱三分三厘三毫,养廉银四两七钱二分二厘二毫;日共支银六两六钱七分

  • 卷第四·佚名

    日本文德天皇實錄卷第四文德紀四文德天皇起嘉祥仁壽二年正月,盡十二月右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基經等,奉敕撰一、參議行宮內卿兼相模守滋野貞主卒文德天皇二年,春正月,戊辰朔 ,帝御大極殿,受歲賀。還御南殿,賜宴侍臣。皆如

  • 庄子天下篇述义后记·马叙伦

    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正是学术界开放以后「百家争论」的开始(周盛时学术掌于王官),那时如老聃、荀卿、韩非、庄周的著作最为杰出,尤以庄周的著作更是文质彬彬,不过其中如外篇或已有为庄子之徒所作,至杂篇顾名思义已非庄子所作什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十一[宋铭]·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对机门庐山清原山行思禅师第十二世筠州大愚晓舜禅师法嗣蒋山佛慧禅师讳法泉。姓时氏。随州随县人也。少尝业儒。才器明敏。金依龙居山智门院信玘禅师出家。玘预梦法堂泉涌。翌

  • 纲目订误·陈景云

    四卷。清陈景云撰。朱熹《通鉴纲目》成后,为其注释、补遗、订误者有宋尹起莘、周密,明张自勋及清芮长恤等。然诸家之说,或不甚确切,或有漏略。景云之书采摭诸家所未及,悉引据前史原文,互相考证,对《通鉴纲目》之疏漏舛误,指摘

  • 无能胜大明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此明能破邪法,能坏魔军,救护饶益有情,息灾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