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
刘..字宝义,沛国沛地人。
六世祖刘敏,由于永嘉年间战乱,移居广陵。
父亲刘臧,性格正直,专心致志于学习,未当官时以孝顺出名。
梁国天监初年,被授为著作郎。
刘..九岁时就成了孤儿,守丧合于礼制。
少年时喜好读书,又善于写文章。
十七岁时,被上黄侯萧晔所推重。
范阳人张绾,是皇室的外戚,有才华,又能言善辩,被世人所敬重。
像萧晔那样的皇室权贵,也要借重他的名望。
刘..正当少年,尚未当官,恃才而意气用事,不为张绾所屈服。
张绾曾在新渝侯处,酒后骂京兆杜骞道:“出身寒微而不懂谦让。”刘..严厉反问:“此中的哪位坐者不是出身寒微?”刘..本意是驳斥张绾,但萧晔认为他是在说自己,言词神色颇为不平。
刘..说:“哪个王公之门不可奔走?”于是提衣而去。
萧晔表示道歉,才留了下来。
后来随萧晔在淮水以南,刘..母亲在建康得病,刘..不知道。
有一天忽然周身疼痛,随即来了家信,说他母亲有病。
刘..当即号哭,备装上路,晕倒后又苏醒过来。
当他浑身疼痛之时,就是他母亲病死的那一天。
守丧时哀伤过度,感染风寒。
服丧期满后一年,还是拄着手杖才能站起来,萧晔在毗陵去世的时候,原来的部属大多走散,只有刘..一人护送萧晔灵柩回到京师,安葬起坟后才离开。
当时梁简文帝是太子,对萧晔素来推崇,凡不送葬者都被弹劾谴责,只有刘..一个人得到厚赏。
脱去布衣而当王国的常侍,不是他所喜欢的。
刘..少年时意气风发,情绪昂扬,喜好功名,立志在边疆建功立业,不乐意随着选官的文牒,按照资历步步提升。
恰好宜丰侯萧循出任北徐州刺史,就请他担任轻车府主簿,兼任记室参军,并掌管刑狱。
萧循任梁州刺史时,请他担任信武府记室参军,兼任南郑令。
又委任他担任中记室,补授华阳太守。
时逢侯景渡过长江,梁朝大乱,萧循由于刘..有才智谋略,对他十分宠爱信任。
当时战乱频繁,看不到平定的日子。
刘..长叹赋诗,以抒发自己的志向。
诗的最后一段写道:“随会平王室,夷吾匡霸功。
虚薄无时用,徒然慕昔风。”萧循开府时,设置辅佐官吏,任命刘..为咨议参军,仍兼任记室。
梁元帝承制后,任命他为树功将军、镇西府咨议参军。
不久,又令萧循承袭鄱阳王封号,并担任雍州刺史,让刘..担任萧循的平北府司马。
武陵王萧纪在蜀地称帝时,任命刘..为中书侍郎,多次派人征召刘..,使者往返了八次,刘..才到蜀中。
又任命他为黄门侍郎,命令长史刘孝胜周密安插心腹。
让画工画《陈平度河归汉图》送给他。
刘..苦苦哀求回去。
中记室韦登私下对他说:“殿下虽能容忍,但已经积下怨恨,如果您实在不愿留下,将会招来大祸。
假若盗贼在葭萌江截击,先生就危险了。
不如共建大业,使您的名誉地位都能美好如意。”刘..神色端庄地说:“您想婉言劝解我吗?我与宜丰侯,名分已定。
难道能因为宠辱夷险,而改变初衷吗?大丈夫立下志向,应当生死不变。
殿下正想向天下人广布仁义,终究不致于在一个人身上取得快意。”萧纪明白刘..一定不会为他效力,就赠给他丰厚的礼物,让他回去。
临分手时,萧纪又解下自己的佩刀赠给刘..,说:“希望你能见物思人。”刘..答道:“我不敢不奉扬您的威灵,去剪除那些奸恶之徒。”萧纪于是派遣使者任命萧循为益州刺史,封为随郡王,任命刘..为萧循府长史,加蜀郡太守衔。
回去时走到白马以西,达奚武的军队已经抵达南郑,刘..无法入城,于是向达奚武投降。
太祖平时就听说他的名望,预先告诫达奚武说:“不要让刘..死掉。”所以达奚武命令刘..先往京师。
刘..到达后,太祖待他如同老朋友。
太祖对仆射申徽说:“刘..德才兼优,古人如何能比得上他?”申徽说:“从前晋主灭亡吴国,得到陆机、陆云兄弟。
如今您平定梁、汉,得到一位刘..。”当时南郑还在拒守,尚未攻克,达奚武请求攻占后屠杀军民,太祖准备答应,只下令保全刘..一家。
刘..于是上朝求情,太祖怒而不许。
刘..流着泪坚持求情,很长时间不退。
柳仲礼在一旁说:“这是坚贞不屈的人啊!”太祖说:“为人效力,理当如此。”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
全城百姓竟然保全性命,得力于刘..。
太祖既接受萧循投降,又允许他返回故国。
可是萧循到长安几个月,也没有让他回去。
刘..陪从饮宴,太祖问道:“我可以比上古代何人?”刘..答道:“过去认为您是当世英明之主,连商汤、周武也比不上您;可是今日所见,您连齐桓公、晋文公也不如。”太祖问道:“我无法同商汤、周武相比,可是希望同伊尹、周公匹敌,为什么连齐桓公、晋文公也不如呢?”刘..答道:“齐桓公保存了三个已被灭亡的国家,晋文公对原国不失信用。”话没说完,太祖就拍掌说:“我明白您的意思,您不过想反激我。”于是立即下令让萧循回去。
萧循请求让刘..一块回去,太祖不答应。
任命刘..为中外府记室,随即升黄门侍郎、仪同三司。
刘..曾卧病在家,对雪而生发感触,写了《雪赋》来抒发志向。
当初,萧循在汉中时与萧纪的通信,以及回复朝廷的文书、发往襄阳的公文,全都出于刘..之手。
世宗初年,被任命为内史中大夫,掌管诏书。
不久,封为平阳县子,食邑九百户。
在任上为政简要,清白正直,不合时俗,降为同和郡守。
刘..善于安抚驾驭部属,到任未及一年,生羌降伏者就有五百多家。
在他前后的郡守,大多经营私利而获取资产,只有刘..毫无所取,连妻子、孩子也都随羌人风俗,吃麦子,穿皮衣,始终不再改变。
洮阳、洪和二郡的羌民,常常越过郡境到刘..这里来打官司。
他的美德教化就是这样为邻界所归附敬仰。
当时,蔡公宇文广镇守陇西,嘉许刘..的德政。
宇文广转而镇守陕州时,想调刘..跟随自己,羌民乐于相随者有七百人。
听说这件事的人没有不赞叹惊异的。
陈公宇文纯镇守陇西,提拔他担任总管府司录,待他十分有礼。
天和三年(568)去世,当时五十九岁。
著有《梁典》三十卷,另有文集二十卷,均在世上流行。
儿子刘祥承袭其封爵。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八十二·列传第二百四十一·世家五·脱脱 卷二百六十七·列传第二十六·脱脱 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九·赵尔巽 國朝獻徵錄卷之四·焦竑 东都事略卷九十六·王称 第十三回 檄北方徐元帅进兵 下南闽陈平章死节·蔡东藩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五十二·乾隆 卷之一百八十九·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十一·佚名 卷之五十九·佚名 八七三 两广总督巴延三奏钦遵谕旨嗣后一切书籍自应区别办理折·佚名 李廷机传·张廷玉 卷三·顺治 卷二·佚名 土官底簿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