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国春秋卷三十二

检讨吴任臣撰

南唐十八

列传

裴长史徐幼文占梦僧吴廷绍李廷珪

裴长史失其名新罗国人慕华来归居之建州城中长史则其本国官称也后主朝金陵危困建州通守查元方知其有伎术遣赴金陵五月行至歙州长史托疾不进密告刺史龚慎仪监军轸镐曰有状托之附奏中言金陵事者五一金陵立春节后有灾宁谧无事二润州城九月当防三朱令赟气不过池州四江州血气覆城五明年春末夏初血涂原野已而皆如其言

徐幼文得索紞占梦之法为人断休咎多竒中冯延鲁子僎举进士一夕梦登崇孝寺幡刹极髙处打方响诣幼文叩之幼文曰虽有声价至下地耳明年僎成名或有诮其无验者幼文曰诚如吾语后当知之未数日中书奏主司取士不当遂追牓御试僎果覆落

占梦僧不知何地人冯延己镇临川闻朝议已有除替一夜梦通舌生毛僧解之曰毛生舌间不可薙也相公其未替乎旬日间果寝命

吴廷绍为太医令烈祖因食饴喉中噎国医皆莫能治廷绍尚未知名独谓当用楮实汤遂进一服疾失去冯延巳苦脑中痛数日不减廷绍密诘厨人曰相公平日嗜何等对曰多食山鸡鹧鸪廷绍曰吾得之矣投以甘豆汤亦愈羣医黙识之他日取用多不騐或叩之答曰噎因甘起故以楮实汤治之山鸡鹧鸪皆食乌头半夏故以甘豆汤解其毒耳闻者大服

李廷珪工造墨与父超自易水来江南定居歙州初姓奚后赐姓李氏廷珪弟廷璋子文用皆袭其业【辍耕録又言廷珪有弟廷寛承宴文用为承宴之子】然多不及廷珪江南以澄心堂纸龙尾砚【案龙尾砚元宗时砚官李少防造见潜溪集】及廷珪墨为文房三寳当其时有贵族常误遗廷珪墨一丸于池中疑为水所坏因不复取既逾月临池饮偶坠金器乃令善泅者下取之并所得遗墨光色不变表里若新縁是世多知寳藏云【又南唐拾遗记载韩熙载延歙工朱逢烧墨命其所曰化松堂墨曰中子又目名麝香月箧而寳之又辍耕録纪南唐墨工李氏外有耿文政耿文夀盛通盛真诸人附记于此】

御厨 杨花飞【杨名髙】李家明王感化李冠

御厨失其姓名故唐长安旧人也从中使至江表闻崔诛北司遂亡命而御厨留事吴及烈祖受禅御膳宴设赖之略有中朝承平遗风其食味有鹭鸶饼天喜饼駞蹄餤春分餤密云饼铛糟炙珑璁餤红头签五色馄饨子母馒头诸法一时称为精絶

杨花飞者保大初居乐部元宗初嗣位春秋鼎盛留心内宠宴私击鞠畧无虚日常乗醉命花飞奏水调词进酒花飞惟歌南朝天子爱风流一句如是者数四元宗悟覆杯大怿厚赐金帛以旌敢言且曰使孙陈二主得此一语则不当有衔璧之辱也【马令南唐书以此事属王感化今从陆游南唐书】翼日罢诸宴赏励精庶事图闽吊楚几致强霸时又有杨名髙者本名复名髙其优名也寓黄幡绰着笑林颇行于时辞鄙不载

李家明庐州人与杨花飞为同伍善恢谐滑稽保大初晋王景遂等皆以皇弟加爵而恩未及臣下家明因曲宴日俳戯为翁媪列坐诸妇进饮食拜礼颇繁翁媪怒曰自家官自家家何用多拜邪元宗笑曰吾为国主恩不外覃由是百官进秩有差常从元宗游后苑元宗登台望钟山曰雨即至矣家明曰雨虽来必不敢入城元宗怪而问之家明曰惧陛下重税元宗遂命务减征之半宋齐邱止一子辄死悲哭逾月齐王景达勉之不肯止家明曰是易喻尔作纸鸢大书其上曰一子不能舍如让皇百口何纵之坠其庭中齐邱取观收泪而出鄱阳王延政至金陵公卿宴于邸第延政吝赐予家明谑之曰贱工无伎告大王乞赐一物大殷平天冠今已无用家明敢取为优服延政黙然因怏怏病薨【又江南野史云嗣主于苑中命元僚临池而钓诸臣皆屡引其鳞惟嗣主无所获家明见其犹豫乃曰臣昧死敢上刍荛曰玉甃金钩兴正浓碧池春暖水悠溶凡鳞不敢吞香饵知道君王合钓龙嗣主大喜又家明母死防嗣主聼政之暇坐于便殿书草字家明因诈曰臣每窃学人署字与之不疑嗣主曰卿能学孤否家明曰臣虽愚鲁愿效神踪嗣主乃于麻纸上大押字命试学焉家明得之辄于草字上书云宣州于上供库钱二百千付家明安母亲嗣主见之大笑因而赐焉】元宗失江北迁南都龙舟至赵屯举酒望皖公山曰好青峭数峰不知何名家明对曰此舒州皖公山也因献诗曰皖公山纵好不落御觞中元宗太息为罢酒【马令南唐书载家明诗云龙舟轻飐锦帆风正值宸游望远空回首皖公山色翠影斜不到寿杯中与此不同】后主时家明老而无宠【又南唐拾遗记载金陆有乐官山南唐乐官所葬处也宋初下南唐诸将置酒作乐乐人大恸杀之聚瘗此山因名附记于此】

王感化建州人善讴歌声韵悠扬清振林木初光山乐籍后入金陵击乐部为歌板色保大中絶有宠元宗暑月曲宴相臣严续等于北苑有老牛息大树之隂命乐工咏之感化遽进曰困卧斜阳噍枯草近来问喘更无人续等有惭色【江南野史又以此诗为李家明所咏】元宗常作浣溪沙二阕手书赐感化菡蓞香销翠叶残与手卷珠帘上玉钩是也后主即位感化以词札上后主感动优赏之【诗话编曰李嗣主宴苑中有白野鹊飞集嗣主令感化赋诗应声曰碧山深洞恐游遨天与芦花作羽毛要识此来栖宿处上林琼树一枝高嗣主大悦手写浣溪沙赐之云云又曰感化少聪敏未曽执卷而多识善为词建州节帅万代饯别感化献诗曰旌斾赴天台溪山晓色开一家悲更喜迎佛送如来又题怪石一聨云草中误认将军虎山上曽为道士羊】

李冠者散乐也善吹洞箫悲壮入云元宗将召教坊防军旅事兴不暇未几元宗殂国家多故音乐之事遂成衰灭初司徒李建勲号知音遇冠絶叹赏之建勲死冠无所依因渡北游流落梁宋间每醉辄登市楼作数曲聼者沮人以比李年丁天寳之末云冠一作冠子【又南唐近事云进士李冠子善吹中管妙絶当代上饶郡公常闻于元宗元宗甚欲召对属淮甸多故盘桓朞月戎务日繁竟不获见出闗日李建勲赠一絶云韵如古涧长流水怨似秋枝欲断蝉可惜人间容易聼新声不到御楼前以冠子为进士未识所据】

彭利用

彭利用广陵人也周师下淮南利用南奔侨居庐陵性朴鄙虽燕居对家人稚子必据书史断章破句以代常谭俗谓之掉书袋因目为彭书袋时有问其姓者对曰陇西之遗苗昌邑之余胄又问其居处对曰生自广陵长侨螺渚其仆夫常有过利用责之曰始我以为纪纲之仆人百其身赖尔同心同力左之右之今乃中道而废侮慢自贤而今而后过而勿改予当循公灭私挞诸市朝任汝自西自东以遨以游而已又利用丧父客过言之对曰家君不幸短命诸子糊口四方归见相如之壁空余仲堪之棺实可痛心疾首不寒而栗遂大恸防隣家火利用往救徐望之曰煌煌然赫赫然不可向迩自鑚燧而降未有若斯之盛其可扑灭乎又常偕宾客远游俄不告而返诘旦复至问之故利用曰忽思朱亥之椎犹倚陈平之户切恐数钧之重转伤六尺之孤其言俳谑多如此利用虽举进士坐是六上不第年六十一夕宴寝而卒【利用故腐儒以其语涉俳笑姑依马氏附谈谐之末】

猜你喜欢
  卷第二百二十八 唐紀四十四·司马光
  卷十三 明帝·王夫之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十·佚名
  卷二十七·郝经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纪昀
  第十三节不法行为·佚名
  一三五二 盛京工部侍郎成策等奏校勘文溯阁书籍事竣折·佚名
  一○七二 河南巡抚何裕城奏覆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伊洛渊源录卷六·朱熹
  第32章 压迫苗族同胞·冯玉祥
  柴中行传·脱脱
  卷二百四十二·佚名
  卷一百五十一·佚名
  杨卓·周诒春
  王绍瀛·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仇兆鳌

    钦定四库全书杜诗详注卷四翰林院编修仇兆鳌撰天育骠【匹妙切】图【英华作图别本作骑去声】歌【鹤注此当是天宝末年作 洙曰天育马廐名据唐志总十二门者为二廐一曰祥麟一曰鳯苑其后但増八坊八监亦无以天育为廐者当是云

  • 御选金诗卷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金诗卷一帝制诗显宗赐石右相琚生日之寿黄阁今姚宋青宫旧绮园绣絺归里社冠盖画都门善训怀师席深仁寄寿尊所期河润溥余福被元元风筝心与寥寥太古通手随轻籁入天风山长水濶无寻处声在乱云空碧中章宗命翰

  • 卷之五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之一百九十·佚名

    光绪十年。甲申。七月。戊午。谕军机大臣等、巡视中城御史韫德等奏、平粜局销售无多。请即停止一摺。着照所请。即由户部咨行顺天府直隶总督遵照办理。现月  ○又谕、李鸿章奏、海防急需军器。北洋无款可筹。请暂

  • 第四十二章 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吕思勉

    两个民族的竞争,不单是政治上的事。虽然前代的竞争,不像现代要动员全国的人力和物力,然一国政治上的趋向,无形中总是受整个社会文化的指导的。所以某一民族,在某一时代中,适宜于竞争与否,就要看这一个民族,在这一个时代中文

  • 卷六十八·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六十八附载满洲旗分内之蒙古姓氏乌新氏昂霭       昂阿以上俱有传谟泰       布楞泰以上俱附载把岳忒氏诺尔布      巴尔阿斋       耨克以上俱有传克

  • 六朝通鉴博议卷六·李焘

    (宋)李焘 撰宋论臣焘曰臣尝谓宋武帝以英特之资锐意征伐之事先定巴蜀乃鸣金击鼓驱江南之众以与夷狄从事于中原义旗东举则慕容出降天戈西指则姚泓就缚中国之气至是亦以振矣故臣论六朝之君惟吴善守而武帝善攻善守故曹氏虽

  • 顺宗传·宋濂

    顺宗昭圣衍孝皇帝,名答剌麻八剌,裕宗第二子。母徽仁裕圣皇后,姓弘吉剌氏。至元初,裕宗为燕王,答剌麻八剌出生于燕王府。稍大,世祖赐侍女郭氏,后来娶弘吉剌氏为妃。至元二十二年(1285),裕宗去世,答剌麻八剌为皇孙,深受世祖钟爱。

  • 或谓韩王曰·佚名

    【提要】 下面的说客预言了六国的灭亡,真是具有远见卓识。远见卓识既是谋略家的重要特点,也是一种论辩素质,远见卓识,才能晓以利害,让对方从长远利益出发考虑自己的行为。论辩者如能做到远见卓识,便能深刻地揭示事物的内在

  • 张仪为秦连横齐王·佚名

    【提要】 任何事物都有不可察觉的内在缺点和裂痕,有细小的缝隙,就可以象山涧一样发展成大裂隙、大山谷。这是鬼谷子先生的著名观点。他的学生张仪利用齐国的裂隙,将尚在迟疑中的齐国拉入了连横的阵营。 【原文】 张仪为

  • 卷十三·赜藏主

      ○赵州(従谂)真际禅师语录并行状师即南泉门人也。俗姓郝氏,本曹州郝乡人也,讳従狱。镇府有塔记云:“师得七百甲子欤。值武王微沐,避地伏崃,木食草衣,僧仪不易。师初随本师行脚到南泉。本师先人事了,师方乃人事。南泉在方丈

  •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恭述本师德惠·印光

    张慧滋居士余世居南通,家道小康。性近纨袴,情耽五欲,且贪嗜滋味,宛然饕餮[1]之徒。飨(xiǎng用酒食招待客人)客则山珍海错[2],罗列棋布。常事杀生,翻(反而)以为荣,不自知其罪也。偶于宴居[3]时,忽获邻人持乘愿再来化身示现之印光

  • 卷第七十二·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七十二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贤圣品第六之十六修觉分时必获证净。此有几种依何位得。实体是何法有漏无漏耶。颂曰。证净有四种  谓佛法僧戒见三得法戒  见道兼佛僧法谓三谛全  

  •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佚名

    嘉兴大藏经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 焰口施食缘起 (于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轨经录出)。 世尊在迦毗罗城尼拘律那僧伽蓝所与诸比丘菩萨众会而为说法。尔时阿难独居静处念所受法夜三更候见一饿鬼形甚丑陋。口中火然

  • 湛然禅师慨古录序·圆澄

    王者欲以一切齐宇宙。而必先定之法。法者非独以警悖骜而慑奸回正。所以约天下聪明才智之途。束英雄豪杰之气。使才略不能以旁惊而奔溢。始得以一意於经世之用。故释之有律。犹国之有位也。律弛而教废。不特所谓观十二

  • 伦敦杂记·朱自清

    现代游记集。朱自清著。成都开明书店1943年4月初版,列为“开明文学新刊”之一;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5月将本书与《欧游杂记》合并,统名为《欧游杂记》印行新版。初版本收《自序》1篇和《三家书店》、《公园》、《房东太

  • 云林集·贡奎

    六卷。《附录》一卷。元贡奎(1269—1329)撰。奎字仲章。宣城(今属安徽)人。官至集贤学士,追封广陵郡侯,谥文靖。所著有《云林小稿》、《听雪斋记》、《青山漫吟》、《倦游集》、《豫章稿》、《上元新录》、《南州纪行

  •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佚名

    全一卷。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又称寂照三摩地经、寂照神变经。本经相当于西藏译本三部中之初部。系佛陀在灵山时,贤护菩萨就菩萨之依处、大慧智、方便化度等法请问佛陀。佛陀遂答有一‘三摩地’,称为寂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