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鲁人有周丰也者(1)

——身教重于言教

【原文】

鲁人有周丰也者,哀公执挚请见之(2)。而曰:“不可。”公曰:“我其已夫(3)?”使人问焉曰:“有虞氏未施信于民而民信之(4),夏后氏未施敬于民而民敬之(5),何施而得斯于民也(6)?”对曰:“墟墓之间(7),未施哀于民而民哀;社稷宗庙之中(8),未施敬于民而民敬。殷人作誓而民始畔(9),周人作会而民始疑(10)。苟无礼仪忠信诚悫之心以莅之(11),虽固结之(12),民其不解乎?”

【注释】

①本节选自《植弓》下。②挚:同“贄”,古人相见时所带得礼物。(3)其:岂,怎能.已:止.。(4)有虞氏:古代部落,首领为尧、舜、禹。(5)夏后氏:古代部落,首领禹建立了夏朝。(6)斯:此。这里指代信任和尊敬。(7)墟:废墟。(8)社稷:这里指祭祀土神和谷神得寺庙。(9)畔:同“叛”,反叛。(10)作会:举行盟会。(11)悫(que):质朴。莅(li):君临。(12)固结:安定团结。

【译文】

鲁国有个叫周丰得人,鲁哀公带着礼物去请求见他,他却说:“不行。”哀公说:”我难道就此算了吗?”于是哀公派使者去请教周丰说:“虞瞬没有对百姓进行信义得教化,而百姓却信任他;夏禹没有对百姓进行诚敬的教化,而百姓却敬重他。那么,要进行怎样的正教才能得到百姓的信任和敬重呢?”周丰回答说:“在先民的废墟和坟墓之间,用不着教百姓悲哀,而百姓会悲哀;在社稷和宗庙里,不必教百姓敬重,百姓自然会敬重。殷代统治者曾用誓言约束民众,而民众却背叛了他们;周代的统治者曾举行盟会来团结民众,即使能使民众安定团结,但最终民众怎能不离散呢?”

【读解】

这段关于对老百姓进行教育的说法,很容易让我们想起至今还保留在北京的圆明园遗址。无论我们向人们讲多少遍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的罪行,都不如让人们亲眼去看看那些断壁残垣,荒草掩没中的乱石。身临其境,回唤起任何说教都无法达到的效果。

可是,并不可能什么事都让让人们去耳闻目睹啊。这样,说教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东西。说教似乎事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如果说教者只是板起面孔教训别人,自己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出现,以为只有自己是正确的,最聪明,那么事情准会出毛病,被说教者就会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如今说教成了一个不大受欢迎的词,原因多半就在这里。说教者只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却置身于要求别人做的东西之外,从来不在乎被说教者如何看自己,干脆说,就是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

所以,即使不能让接受说教的人亲身耳闻目睹,说教者自己也应当身体力行,明白言教不如身教的道理,然后才能以说教者的身份与别人对话。记住这一点肯定是有益的

猜你喜欢
  上经乾传卷一·孔颖达
  俞序第十七·苏舆
  别录·蔡清
  春秋説卷四·洪咨夔
  春秋传卷十二·胡安国
  卷六·魏了翁
  书经集传卷一·蔡沈
  氾论训·刘安
  文公·文公八年·左丘明
  卷二·佚名
  萨陀波伦品第八十八·佚名
  法华讲演录弁言·太虚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五·佚名
  光赞经卷第六·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三·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邯郸道省悟黄粱梦·臧懋循

    邯郸道省悟黄粱梦杂剧(元)马致远撰●邯郸道省悟黄粱梦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楔子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汉锺离度脱唐吕公 正名 邯郸道省悟黄粱梦第一折〔冲末扮东华帝

  • 御定千叟宴诗巻二·康熙

    【计诗三百二十首】人瑞自居击壤羣世间仁夀赖吾君好生大徳合天地愿得三多迈放勲【其一】去年藏里凯歌回赐宴今朝赏宴陪万里辛勤瞬息过欢声载道似春雷【其二】风土人情各自殊微臣游遍世间途愿将省下期颐嵗捧进彤墀添夀

  • 志第二十五 五行二·欧阳修

    《五行传》曰:“治宫室,饰台榭,内淫乱,犯亲戚,侮父兄,则稼穑不成。”谓土失其性,则有水旱之灾,草木百谷不熟也。又曰:’思心不睿,是谓不圣。厥咎雾,厥罚常风,厥极凶短折。时则有脂夜之妖,时则有华孽、蠃虫之孽,时则有牛祸,时则有心腹

  • ●东征集卷三·蓝鼎元

      漳浦蓝鼎元玉霖稿  天长王者辅近颜评  复制军论筑城书  与制军再论筑城书  与台湾道府论杀贼书  答道府论陈福寿入山书  覆制军台疆经理书  覆制军迁民划界书  论台变武职罪案书  论刘得紫书 

  • 卷第六十二·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汉纪五十四〔起柔兆困敦(丙子),尽着雍摄提格(戊

  • 卷之五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一百零三 曹寅奏陈江南总督病故日期摺·佚名

    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初七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江南总督邵穆布,自五月内感热疾,忌口不清,由疟转痢,今于本月初六日身故。谨具摺奏闻。 朱批:总督之死,早已闻知,此摺迟了,当病重的时候奏闻才是。 一百零四 曹寅奏江

  • 第七卷齐·缪荃孙

    高帝建元元年(魏太和三年)四月甲午,即皇帝位于南郊,设坛柴燎告天,大赦。改昇明三年为建元元年。赐人爵二级,文武进位二等。封宋帝为汝阴王,筑宫丹阳县,优崇之礼,皆仿宋初。降宋晋熙王燮等为公,郡公主为县君,县公主为乡君。诏:宋氏

  • 七七六 江西巡抚郝硕奏遵旨查办流传剧本情形并黏签呈览折·佚名

    七七六 江西巡抚郝硕奏遵旨查办流传剧本情形并黏签呈览折乾隆四十六年四月初六日江西巡抚臣郝硕谨奏,为遵旨覆奏事。窃臣于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承准大学士 公阿桂等字寄,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奉上谕:前因

  • 卷二十四·王溥

    梁开平元年五月,改枢密院为崇政院。〈始命敬翔为院使,仍置判官一人。自后不置判官,置副使一人。〉二年十一月,置崇政院直学士二员,选有政术、文学者为之。〈始以尚书吏部郎中吴蔼、尚书兵部郎中李珽充选。其后又改为直崇政

  • 一本第一凡十四章·湛若水

      邓生问:“忠信也,礼也,敬也,孰先?”甘泉子曰:“曷或先焉?曷或后焉?其一本乎!忠信、其心也,礼、其事也。莫非敬也。故敬而后有忠信,有忠信而后有礼容。”   陈公赞问:“三年学不至于谷。”曰:&

  • 卷十六·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十六    元 王天与 撰高宗肜日第十五      商书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祖己训诸王作高宗肜日高宗之训【汉孔氏曰耳不聪之异雊鸣唐孔氏曰经言肜日有雊雉不知祭何庙鸣何处故序言

  • (八)泰伯篇·钱穆

    士不可以不弘毅章。 朱子曰:“弘非止是容物,乃容得众理耳。今之学者执德不弘,才得些子道理,便自足。他说更入不得,如此则滞于一隅,如何得弘,如何胜得重任耶。”今按:西方学者崇尚专门,倘以中国语衡重,亦可谓其执德不弘。所以在

  • 第十卷·佚名

    地狱品之六又彼比丘。知业果报。观大叫唤之大地狱。复有何处。彼见闻知复有异处。名血髓食。是彼地狱第十七处。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见闻知若人杀盗邪行饮酒业及果报。如前所说。复有妄语作集恶业。谓王王等。若聚落

  • 大乘庄严经论 第一卷·无著

    大乘庄严经论 第一卷太子右庶子安平男臣李百药奉 敕序臣闻。天帝受无上之法。景福会昌。轮王致正真之道。神祇合德。是则圣人执契。玄化潜通。至诚所感。冥功斯应。皇情西顾。法海东流。如开洪范之图。似得圆

  • 古今译经图纪卷第一·靖迈

    大唐翻经沙门释靖迈撰后汉刘氏都洛阳惟孝明皇帝以永平三年岁次庚申。帝梦金人项有日月光飞来殿庭。上问群臣。太史傅毅对曰。臣闻西域有神号之为佛。陛下所梦固其是乎。至七年岁次甲子。帝敕郎中蔡愔中郎将秦景博士王

  • 卷第七·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七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校阅 进呈南岳下三世百丈海禅师法嗣洪州黄檗希运禅师闽人也。幼於本州黄檗山出家。额间隆起如珠。音辞朗润。志意冲澹。後游天

  • 开元释教录略出·智升

    四卷,智升撰。前释教录中之入藏录,以千字文编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