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好之、与乐之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读解】
无论是学习还是进德修业等等,这都是三种不同的境界:知道--喜好—一乐在其中。
“知道”偏重于理性,对象外在于己,你是你,我是我,往往失之交臂,不能把握自如。所以,当需要我们身体力行进行实践的时住,往往难以做到。比如说我们都“知道”锻炼身体很有好处,很有必要,但要天天早上起来坚持锻炼身体,那就很少有人能做到了。
“喜好”触及情感,发生兴趣。就像一位熟识的友人,又如他乡遇故知,油然而生亲切之感,但依然是外在于我,相交虽融融,物我两相知。比如说我们很多人都会说自己“喜好”看书,这是确实的,但‘各好”的程度有所不同,大多数人是“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本测览测览,那本翻阅翻阅,觉得有些累了,扔在一边,明天再读。这就是“好之者”,甚于“知之者”,但还没有进入“乐之者”的境界。
“乐在其中”才是“乐之者”的境界。这种境界有一个最恰如其分的词语来形容,这就是“陶醉”。陶醉于其中,以它为赏心乐事,就像亲密爱人一样,达到物我两忘,合二而一的境界。比如颜回,住在贫民窟里,用竹篮子打饭,用瓜瓢舀水喝,人们都忍受不了那种贫困,而颜回自己却乐在其中。(《雍也》)又比如孔子,发愤起来就忘记了吃饭,高兴起来就忘掉了忧愁,甚至连自己快要老了也不知道。(《述而》)用当今时髦的话来说,这就叫做“太投入了!”
很可惜,现在“投入”学习,“投入”修养自己的人都太少了,而多半“太投入了”的,是在麻将桌上,坐在那里居心叵测得很,那可真是达到了“乐之者”的境界啊!
乐之者,不亦乐乎?
猜你喜欢 卷十一·郑玄 卷十九 子张第十九·邢昺 元气第七凡十二章·湛若水 原跋·刘敞 卷十二·郑方坤 卷七十三·程川 卷四十三·山井鼎 提要·陈深 卷三·方苞 卷十六·季本 (三十一)朱子学之流衍·钱穆 第三讲 德行·钱穆 药师本愿经讲记序·太虚 佛说菩萨本行经卷中·佚名 佛说月明菩萨经一卷·月明菩萨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