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温纯传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进士。由寿光知县征召为户科给事中。隆庆三年(1569),穆宗已除丧服,仍不与大臣接触。温纯请求皇帝遵循祖制,垂询群臣,亲自批阅奏章,皇帝答复知道了。

他调任兵科都给事中。倭寇攻陷了广东的广海卫,大肆屠杀、劫掠而后离去。总兵刘焘报告将敌人打退了,温纯弹劾刘焘进行欺骗。当时刚刚召刘焘督率京都的部队,就搁置不问。黔国公沐朝弼犯罪,诏令允许他的儿子继承爵位。温纯称事情还没了结,不应当匆忙继承爵位。宦官陈洪请求封赠他的父母,温纯坚决不同意。言官李巳、石星遭谴责,他上奏救助他们。起初,赵贞吉更改军营制度,三营各由一名大将统辖。由恭顺侯吴继爵主持五军事务,而都督袁正、焦泽主持神枢、神机二营。吴继爵耻于与他为同僚,坚决推辞。皇帝罢免了两人,全部换成有功勋的大臣。温纯奏请广求将才,不要拘泥于世族侯爵,皇帝没有采纳。此后,皇帝又任命三名文臣分别督率部队,当时称为“六提督”。温纯认为政出多门,极力陈述它的不利之处,于是恢复了旧制。俺答请求通贡互市,高拱决定准许他们。温纯认为边防松弛,对中原不利。被调出京城担任湖广参政后,他称病回乡。

万历初年,被举荐担任河南参议。万历十二年(1584),他由大理卿改任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统辖浙江。担任户部左侍郎,升任右副都御史,督理仓场。母亲逝世后他离职。丧期满后担任南京吏部尚书。皇帝召见他,任命为工部尚书。父亲去世,他请求回乡养老。服丧期满,他被召封为左都御史。

矿税使四出横行,有司逮捕、囚禁的犯人极多,温纯极力疏论他们的危害,请求将他们全部放了,皇帝没有答复。此后,诸位宦官更加横暴,到处剽窃、掠夺,玷污妇女。四方的无赖奸人群起言利:有请求开挖云南塞外的宝井的人;又有人称海外的吕宋国有座机易山,一向出产金银,每年可以获得十万两黄金和三十万两白银;又有人称淮、扬地区盐利富饶,采纳他的主张,每年可以获得五十万两白银。皇帝全部欣然接受了,远近的人骇然震惊。温纯劝谏:“缅甸的人正在窥伺机会,一旦开挖宝井,必然发生兵变。余元俊是个盐贩,数千两的贮备都不能输出,而想得到五十万两,准备怎样获取?机易山在海外,必定不是遍地金银,任人前往拿取;不过是假借诏书、圣旨,使禁物擅自出入,与外番的人进行买卖,利益归众吏,祸害留给国家。请将诸位奸诈之人全部逮捕,交给我们进行法律制裁,并赶紧撤换祸害百姓的税监。”也没有答复。正值此时,朝廷内外争相请求罢除矿税,皇帝全都置之不理。温纯等人忧虑、惊惧,不知所措,就倡议诸位大臣匍伏在皇宫前涕泪请求。皇帝震怒,质问谁是倡议者。他回答:“都御史温纯。”皇帝为此敛威,派人传谕抚慰他说:“奏疏将下达。”他们才退去。然而皇帝最终没有施行。广东的李凤、陕西的梁永、云南的杨荣都因征收矿税激起民变,温纯又上奏说:“偷偷假借陛下的威福的税使以十计算,凭借税使的声势的参议随从以百计算,做参议随从的爪牙而奔走的困苦,受采办、营运、转输的困苦,既然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又怎么能再抵御这千万个虎狼呢?希望当天就罢除矿税,将李凤等人逮捕,关押到大理寺。”皇帝又没答复。

在此之前,御史顾龙桢巡视广东,与布政使王泮言谈不合,起身殴打了他,王泮当即弃官离去。温纯弹劾并罢免了顾龙桢。御史于永清巡视陕西时贪污,害怕温纯上奏揭发,倡议同僚救助顾龙桢,明显地与温纯相背,以便牵制温纯,又与都给事中姚文尉勾结,倾轧温纯。温纯愤怒不已,上奏皇帝全部揭发了于永清进行勾结活动的罪状,并涉及姚文尉,话语颇为触犯首辅沈一贯。沈一贯等人上奏辩解。皇帝下发了于永清、姚文尉的两分奏章,而温纯弹劾的奏章留在宫中没有下发。温纯更加愤恨,三次上奏疏论此事,并极力乞求罢免自己,于是皇帝降了于永清的职。温纯就与沈一贯相抵忤了。给事中陈治则、钟兆京鸣不平,上奏斥责他们荒谬。温纯请求离去,上奏二十次闭门在家数月。皇帝一向看重温纯,传谕挽留他。温纯迫不得已,勉强就职处理公务。等到妖书的事件发生,他极力替沈鲤、郭正域辩驳诬言。楚王宗族的杀害抚臣,温纯又称他们没有造反的罪状。沈一贯对他的怨恨更深。

万历三十二年(1604),全面考核京官、朝官。温纯与吏部侍郎杨时乔主持此事,沈一贯想庇护的兆斗和钱梦皋等人都在贬谪之列。奏疏送入宫中,很久之后忽然下旨责备他,将被核查的科道官全部留任,而且考核的结果仍然不向下发。温纯更加请求离去。钱梦皋、兆斗既留任,就接连上奏攻击温纯对楚地一事的处理。称温纯曲意庇护反叛的人,并诬蔑他受贿。朝廷大臣大为惊骇,争相弹劾温纯以便取胜。皇帝将奏章都留在宫中。此后,南京给事中陈嘉训等人极力抨击钱梦皋、兆斗两人暗中有依靠,结成朋党做奸诈之事,应当尽快贬斥他们,而听任温纯回乡,以保全大臣的体统。皇帝竟然批复了陈嘉训等人的奏疏,准许温纯结束仕途,钱梦皋、兆斗也被罢免回乡。

温纯清白公正。五次主持南北的考核,澄清汰劣适当。整肃百僚,振兴风纪,为一时名臣。去世后,封赠为少保。天启初年,追赠谥号为恭毅。

猜你喜欢
  载记第十 慕容俊·房玄龄
  卷三百九 列传九十六·赵尔巽
  石匮书后集卷第二十六·张岱
  二百七十 江宁织造曹(兆页)奏报江南米价摺·佚名
  卷四十九·苏辙
  一四八四 福建巡抚浦霖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一一六 山西巡抚伊桑阿奏奉旨查明《清凉山志》板片刻本等送京备查片·佚名
  三一一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请仍将刘锡嘏留翰林院办事校书折·佚名
  永昌·周绍良
  先考荫堂公家傅·林献堂
  卷六十四·杨士奇
  卷之六十七  病逸漫記(明)陸釴 撰·邓士龙
  后晋纪三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中天福四年(己亥、939)·司马光
  瑞异三·徐松
  钦定南巡盛典卷七十三·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毛滂·唐圭璋

      滂字泽民,衢州人。为杭州法曹,元符二年(1099)知武康县。崇宁初,除删定官。五年(1106)送吏部与监当。政和中,守嘉禾。有东堂词。  水调歌头  元会曲  九金增宋重,八玉变秦馀。千年清浸,洗净河洛出图书。一段升平光景,不

  • 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第十二·范晔

    朱祐 景丹 王梁 杜茂 马成 刘隆 傅俊 坚镡 马武朱祐字仲先,南阳宛人也。少孤,归外家复阳刘氏,往来舂陵,世祖与伯升皆亲爱之。伯升拜大司徒,以祐为护军。及世祖为大司马,讨河北,复以祐为护军,常见亲幸,舍止于中。祐侍宴

  • 列传术艺第七十九 晁崇 张渊 殷绍 王早 耿玄 刘灵助 江式 周澹 李修 徐謇 王显 崔彧 蒋少游·魏收

    扒小道必有可观,况往圣标历数之术,先王垂卜筮之典,论察有法,占候相传,触类长之,其流遂广。工艺纷纶,理非抑止,今列于篇,亦所以广闻见也。晁崇,字子业,辽东襄平人也。家世史官,崇善天文述数,知名于时。为慕容垂太史郎。从慕容宝败于

  • 戊集·叶绍翁

      ○岳侯追封“人主无私,予夺一归万世之公;天下有公,是非岂待百年而定?眷言名将,宿号荩臣,虽勋业不究于生前,而誉望益彰于身后。缅怀英概,申畀愍章,故追复少保、武胜军节度使、武昌郡开国公、食邑六千户、实封二千四百

  • 卷第五十八·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汉纪五十〔起重光作噩(辛酉),尽强圉单阏,(丁卯),凡

  • 复辟录·杨瑄

    景泰八年春正月,上染疾,免百官朝数日,内外群臣患之。十有一日,左都御史萧维祯、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率十三道同百官问安于左顺门外。太监兴安自内出,问曰:“若皆何官?”维祯答曰:“乃都御史六科十三道给事中,御史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八·佚名

    嘉靖二十五年二月戊子朔○朝鲜国权署国事李峘差陪臣礼曹参判南洗徤等贡方物马匹进贺 太庙礼成及谢发还漂流人口宴赉如例○初琉璃河桥工兴工部尚书甘为霖条画经费言应天府库贮后湖赎金约十余万请发三万两输工所至是南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四十八景泰四年六月丙戌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命江西都指挥佥事刘顺子雄代为指挥使以顺老疾故也○巡按山西监察御史白良辅劾奏署都指挥使朱忠都指挥佥事宫端占种屯地管屯佥事蔡汝忠失不举奏下清军御史

  • ●崇祯实录卷之十·佚名

    怀宗端皇帝(十)崇祯十年春正月辛丑朔,日食;免朝贺。以程国祥为户部尚书。甲辰,常熟张从儒讦奏前礼部右侍郎钱谦益——盖怨家嗾之也。疏上,温体仁修吝,命逮下刑部狱,几殆。谦益尝作「故太监王安祠记」,曹化淳出王安门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纪昀

    地理略 【一】(臣)等谨按郑樵作通志地理略首列水道自序云郡县碁布州道瓜分皆由水以别故禹贡为万世不易之书苟明乎此则天下可运 于掌其意甚善次厯代封畛叙自黄虞讫于隋季次唐开元十道图皆载某道领若干州州所领之县则不著

  • 杨允绳传·张廷玉

    杨允绳,字翼少,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官行人。过了很久,被提升为兵科给事中。严嵩独为相国,有诏令朝廷推选阁员。杨允绳和同官王德、沈束一起陈述慎选辅臣、收录遗佚二事。不久,奉命会集英国公张溶、抚宁

  • 卷之六十九  蓬軒類記二(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蓬軒類記,四卷,未著撰人姓氏。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作「吳中黃暐日昇」撰,並載王鏊序一篇,誤。黃暐所撰為蓬牕類記,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四四已著錄。朱本所載王序,即蓬牕類記序文,僅將「牕」字改作「軒」。又,北京圖書館所

  • 第十四章 6·辜鸿铭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养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辜讲有一次孔子的一位学生(南宫适)在孔子面前评说:“从前有个特别有名的人(羿 )擅长射箭,另外一个人

  • 解蔽第二十一·荀况

    [题解]本篇论述了有关认识论方面的问题。荀子认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人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而客观事物本身又是可以被认识的。但是,人们又往往容易犯片面性的错误,“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 春秋传卷二十七·胡安国

    宋 胡安国 撰定公上【公名宋襄公庶子昭公之弟諡法安民大虑曰定】周【敬王十一年】郑【献公五年鲁定公九年献公卒子声公胜立】齐【景公三十九年】宋【景公八年】晋【定公三年晋魏舒为政是年卒范鞅为政鲁定公十三年晋

  •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第五·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  复次大王。希有之法甚深难解。即一切法寂灭之相。非取非舍非聚非散。从因缘生无有主宰。以缘生故非自非他。诸法无自性。自性空故即无所得。由无所得故一切法

  • 温公日记·司马光

    《温公日记》(与《温公日录》疑为一书),北宋司马光著。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著录该书云:“司马光熙宁在朝所记。凡朝廷政事、臣僚差除及前后奏对、上所宣谕之语,以及闻见杂事皆记之。起于熙宁元年正月,至三年十月出知永兴

  • 纯备德禅师语录·佚名

    清广德说,智远等编。卷首收序;卷一收住彝陵州黄陵月峡禅院语录、住大悲禅院语录、小参、法语;卷二收法语、机缘、颂古、联芳、诗偈、偈、佛事、塔铭。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八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