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弇山堂别集卷四十七

(明)王世贞 撰

○六部尚书表

尚书非周官也自秦寄国事于丞相而内庭有尚书其为令丞不可考但其职仅以通章奏而已汉兴至武帝而始削丞相权躬自揽断而设中书令以叅尚书至临崩而始命大将军霍光领尚书事裁断万几可否保护万乗兼驭宫禁而九卿将军守相所谘白不之丞相而之大将军富平继之稍自抑绌至大将军王凤而复修光故事权至侔人主丞相取充位而已成帝始置尚书令各一人尚书四人凡四曹曰常侍曹二千石曹民曹客曹后又益四直三公曹是为五曹然不过一大将军掾属而已后汉光武不以政委三公天下章疏皆尚书与人主叅决乃下三府而至孝明以后天子初即位辄置録尚书事以太傅居之或以太尉叅之然时置时罢而令仆射及尚书号八座其可否庶务即今之内阁而案考功法诘责公卿又有今所不敢望者然令秩不过千石仆射八百石尚书六百石铜印墨绶令以乆次始得为郡守用望迁九卿而尚书至有补大县令者以故委寄虽重而不敢萌肆心至魏晋时令仆不出为地官徃徃径为三公如山涛卫瓘或领开府如荀朂而居然端揆自命矣魏分尚书五曰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晋分为六曰吏部五兵客曹驾部屯田度支而尚书始以其职入衔矣渡江后定为吏部祠部五兵左民度支凡五歴宋齐梁陈又加都官为六当是时六尚书虽分寄省事于令仆不称属而吏部尤重沿至北齐周隋有録公则録为真相而令仆为叅执无録公则令为真相而仆射为叅执无令则仆射真相矣而中书主奉行门下主封驳与尚书省次体而为叅执唐自太宗为尚书令遂罢令不复置而至髙宗以后左右仆射遂为闲秩开元初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姑美其名以为侍中中书令优老之阶而归重于文武二选其后遂以中书令为右相兼文部尚书而李林甫杨国忠居之左相兼武部尚书而李适之陈希烈居之尚书之重盖未有甚于此时者而左相武部其权寄不能右相文部之十二亦人主为之低昻耳至德以后侍中中书令复以重故为勲臣加秩而二侍郎同平章事为真相资望之深重亦有至中令侍中者其左右仆射或以为加秩或以为优资大抵省事非闗系天下大计而六尚书亦因之矣宋初以至元丰政和淳熈宰执之更改不常而六尚书之系尚书省如故元制中书省令丞相平章左右丞叅政以厘天下之务而吏户礼兵刑工六尚书为曹官率属分职其尚书省遇理财则以权幸臣为之徃徃夺中书柄然不数岁辄革而以尚书部隶中书省于职名颇不维矣明髙皇帝下江南即置行中书省自领之即吴王位改置中书省而于六尚书势不遑设洪武元年始偹六尚书皆正三品而侍郎正四品郎中以下品秩有差而皆隶中书省一仍元旧独户部事烦设三四五科尚书寻亦罢十三年丞相胡惟庸以专擅蒙蔽诛分其职于吏户礼刑工兵部分五大都督府为五而摄其枢要于兵部升尚书正二品左右侍郎正三品虽并称政府而名位不极事权不专天子之威福无下移盖隐然周世六官之媺而独冢宰不制国用司徒不掌邦教以此小异耳建文之立归重左班以故进尚书正一品増设侍中正二品侍郎品如故欲以据五都督之上而权轻位崇迁拜太骤识者以为未然至文皇即大位而悉更从洪武之旧矣是时改北平故燕国为北京设行部尚书以总布按二司事行都督府总都司事永乐四年上狩北京讨朔漠经畧定鼎之业虽备行在九卿印以从然皇太子以元良监国大小庶务悉以委之唯封爵大辟及除拜三品文武职六科都给事中以闻而户部主粮饷兵部主军旅礼部主朝仪始以行在尚书夏原吉方宾吕震扈从而九卿印务徃徃令原吉兼摄是时六部政本犹在南十七年而皇太子归青宫以皇太孙留守南京六部政悉移而北十八年行在六部落行在字诸九卿大小省署之留者皆称南京洪熈元年天子留意丰镐诸九卿大小之在南者皆落南京字而六部复称行在宣德三年始定如永乐弘正以还内阁日益重而六尚书日益轻然老臣勲业稍重加三孤东宫三师若吏兵之长犹能与之抗而至分宜之得政则若外藏矣江陵之当国则若曹郎矣呜呼人主不可以太阿授人哉余因考六尚书姓名自永乐四年而后十七年而前其在南北者皆列之本部十七年而后在南者始列之南京盖以政本为重故也

△吏部尚书表

滕毅元末以儒士归附洪武元年任二年升江西叅政

商暠故元平章洪武二年归附会署吏部事三年改侍御史歴御史中丞终大宁都司都督佥事

张铭善洪武三年试吏部尚书本年免

王兴福湖广应山人元末归附洪武三年任本年出知西安府

郎本中洪武三年任四年免

陈修江西上饶人元末归附洪武四年任本年卒

李仁河南唐县人元末归附洪武四年试吏部尚书本年谪知青州歴戸部侍郎滁阳牧监

詹同直隶婺源人国初以文学征洪武四年任六年加学士承旨兼吏部尚书七年致仕

李守道元末归附洪武四年与詹同并拜吏部尚书本年免

朱斌洪武五年任协詹同理部事本年免

周时中江西龙泉人国初以地归附洪武五年遥授本官本年知镇江

赵孠坚洪武五年任协詹同理部事本年免终广东布政

使吕本直隶寿州人元末归附洪武五年任协詹同理部事六年改太常寺卿

吴琳湖广黄冈人国初以文学征洪武六年任七年以老致仕

王克己山西寿阳人洪武初年荐文学七年试吏部尚书本年以疾致仕

盛元辅国初荐才能洪武七年任八年免

吕熈洪武八年任本年免

赵好德河南汝阳人国初归附洪武八年任九年调陜西叅政卒官

王敏洪武九年任十一年免陈铭洪武十一年任十二年免

张度广东増城人洪武壬子乡举十二年任本年卒于官

陈昱洪武初年举才能十二年试任十三年免

偰斯应天溧阳人国初归附洪武十三年任本年改礼部尚书

刘崧江西泰和人洪武初年举明经十三年命以礼部侍郎试吏部尚书本年致仕后起国子司业卒官洪彛洪武十三年任本年免

范敏河南阌乡人洪武初年举秀才十三年试吏部尚书本年改戸部

阮畯浙江仁和人洪武初年举文学十三年任十四年致仕

李信山西浮山人洪武中县掾十五年任十六年卒于官

陈敬河南洛阳人洪武初年举行义十六年以侍郎试吏部尚书本年坐累死

任昻河南河阴人洪武初年举文儒十六年以礼部尚书署部事十七年以年老致仕

余熂直隶昆山人洪武初年举明经十七年任十八年坐法

赵瑁河南冝阳人洪武初年举文儒十八年任本年以礼部事坐法

詹徽同子洪武中举才能十八年以左都御史命兼吏部尚书二十六年蓝党诛死

翟善直隶泰兴人洪武中国子生二十六年任二十八年贬宣化知县

杜泽山东沂水人洪武中举文学二十九年任三十一年以年老致仕

茹瑺湖广衡山人洪武三十一年任本年免

张紞陜西富平人洪武初年举明经三十一年任革除四年靖难师入降寻自经于部之后堂

蹇义四川巴县人洪武乙丒进士建文四年任永乐十八年掌铨于北宣德四年辍部事专辅导

郭琎直隶新安人洪武末国子生宣德四年任正统七年致仕

王直江西泰和人永乐甲申进士正统八年任天顺元年致仕卒

何文渊江西广昌人永乐戊戌进士正统十四年任同王直理部事景泰四年致仕

王翱直隶盐城人永乐乙未进士景泰四年任同

王直理部事成化三年卒官李秉山东曹州人正统丙辰进士成化三年任五年致仕

崔恭直隶广平人正统丙辰进士成化五年任本年丁忧

姚夔浙江桐庐人正统壬戌进士成化五年任九年卒

尹旻山东歴城人正统戊辰进士成化九年任二十二年致仕

耿裕河南卢氏人景泰甲戌进士成化二十二年任本年调南京礼部弘治六年复任九年卒

李隶江西丰城人景泰甲戌进士成化二十二年任二十三年致仕

王恕陜西三原人正统戊辰进士成化二十三年任弘治六年致仕

屠滽浙江鄞县人成化丙戌进士弘治八年任十三年致仕

倪岳应天上元人天顺甲申进士弘治十四年任十四年卒

马文升河南钧州人景泰辛未进士弘治十四年任正德元年致仕

焦芳详内阁正德元年任本年入

阁许进河南灵寳人成化丙戌进士正德元年任三年致仕

刘宇详内阁正德三年任

张彩陜西安定人弘治庚戌进士正德四年任五年下狱论死

刘机顺天大兴人成化戊戌进士正德五年任本年丁忧

杨一清详内阁正德六年任十年入阁

陆完直隶长洲人成化丁未进士正德十年任十五年下狱戍

王琼山西太原人成化甲辰进士正德十五年任十六年下狱戍嘉靖十一年以三边总督再任十二年卒

石珤详内阁直隶藁城人正德十六年任改掌詹事府

乔宇山西乐平人成化甲辰进士正德十六年任嘉靖三年致仕

杨旦福建建安人弘治庚戌进士嘉靖三年由南京吏部尚书召改未上致仕

廖纪直隶东光人弘治庚戌进士嘉靖三年任六年致仕

罗钦顺江西泰和人弘治癸丒及第嘉靖六年由礼部尚书起改任未上致仕

李承勋湖广嘉鱼人弘治癸丒进士嘉靖六年由南京刑部尚书改未上道改刑部

桂蕚详内阁嘉靖六年任八年入阁

方献夫详内阁嘉靖八年任寻予告

汪鋐直隶婺源人弘治壬戌进士嘉靖十一年任十四年致仕

许赞详内阁嘉靖十五年任十九年致仕再起二十三年入阁

熊浃江西南昌人正德甲戌进士嘉靖二十三年任加太子太保二十四年谪为民

唐龙浙江兰溪人正德戊辰进士嘉靖二十四年任二十五年谪为民卒后复官

周用直隶吴江人弘治壬戌进士嘉靖二十五年任二十六年卒

闻渊浙江鄞县人弘治乙丒进士嘉靖二十六年任二十八年致仕

夏邦谟四川信江人正德戊辰进士嘉靖二十八年任三十年致仕

李黙福建建寕人正德辛巳进士嘉靖三十年任三十一年为民三十二年复任三十五年下狱卒

李本详内阁嘉靖三十五年以武英殿大学士署部事旬日觧

吴鹏浙江秀水人由嘉靖癸未进士嘉靖三十五年任四十年致仕

欧阳必进江西泰和人正德丁丒进士嘉靖四十年任本年致仕

郭朴详内阁嘉靖四十年任四十二年丁忧四十四年起复明年入阁

严讷详内阁嘉靖四十二年任四十四年入阁

胡松直隶滁州人嘉靖己丒进士嘉靖四十五年任本年卒

杨博山西蒲州人己丒进士嘉靖四十五年任隆庆三年致仕六年起掌兵部复任万厯元年予告

高拱河南新郑人辛丒进士隆庆二年以大学士起掌部事六年夺职

方逢时湖广嘉鱼人由辛丒进士万厯二年任五年由兵部尚书署事二月

王国光山西阳城人由甲辰进士万厯五年任十年闲住复致仕

梁梦龙直隶真定人由癸丒进士万厯十年任寻致仕

严清云南后卫籍浙江嘉兴人由甲辰进士万厯十年任

杨巍山东海丰人嘉靖丁未进士万厯十一年由戸部任十八年改任

吏部尚书兼殿阁大学士者

王文 李贤 彭时 商辂 万安 刘吉 徐溥 刘健 李东阳 焦芳 刘宇 杨廷和 梁储 杨一清 毛纪 费宏 张孚敬 桂蕚 李时 方献夫 夏言 严嵩 徐阶 严讷 李春芳 郭朴 髙拱 陈以勤 张居正 张四维 申时行 许国

已上俱见前

正兼中极武英殿大学士者

髙拱

正兼文渊阁大学士者

石珤

正兼学士者李黙

严讷 郭朴

辍部事预机务者

蹇义见前宣德四年

正兼兵部尚书者

汪鋐见前嘉靖十四年任本年致仕

正兼都察院左都御史者

詹徽见前洪武二十二年任

辍部事掌兵部者

杨博见前隆庆六年

辍部事兼左都御史掌院者

屠滽见前正德三年出

巡抚者

蹇义见前永乐十七年抚南直隶

赵新浙江富阳人永乐(阙)进士正统四年以右侍郎抚淮南山东正统十三年升仍出抚

南京吏部尚书师

逵山东东阿人洪武中国子生永乐二十二年以南京戸部尚书兼掌吏部事宣德二年卒时犹止称戸部也

黄宗戴江西丰城人洪武丁丒进士宣德十年任正统八年致仕

魏骥浙江萧山人永乐乙酉乡举正统十三年任景泰元年致仕

曹义应天句容人永乐乙未进士景泰元年任天顺元年致仕

崔恭直立广平人正统丙辰进士吏部尚书成化八年起复改任十五年卒

钱溥直隶华亭人正统己未进士成化十五年以本部左侍郎乞休进尚书致仕卒

陈俊福建莆田人正统戊辰进士歴南京兵部尚书成化二十年改任二十二年致仕

王■〈亻与〉直隶武进人景泰辛未及第弘治元年任七年致仕

张悦直隶华亭人天顺庚辰进士弘治八年任

倪岳见前弘治九年任

秦民恱直隶舒城人天顺庚辰进士弘治十二年任

林瀚福建闽县人成化壬戌进士弘治十三年任

杨守址浙江鄞县人成化戊戌进士弘治十八年以本部左侍郎乞休进尚书致仕

李杰直隶常熟人成化丙戌进士正德元年任

黄珣浙江余姚人成化辛丒及第正德二年任寻致仕

王华浙江余姚人成化辛丒及第正德二年任寻致仕

刘忠详内阁正德二年任梁储详内阁正德五年任

张澯广西南平人成化戊戌进士正德六年任

孙需江西德兴人成化壬戌进士正德九年任十三年致仕

刘春四川巴县人成化丁未进士正德十三年任

廖纪见前正德十六年任罗钦顺见前嘉靖元年任

杨旦见前福建建安人嘉靖二年任

颜頥寿湖广巴陵人弘治庚戌进士嘉靖三年任

朱希周直隶昆山人弘治丙辰状元嘉靖四年任六年致仕

呉一鹏直隶长洲人弘治癸丒进士歴礼部尚书嘉靖六年调任八年致仕

刘龙山西襄垣人弘治己未及第嘉靖八年任

严嵩详内阁嘉靖十二年任

湛若水广东増城人弘治乙丒进士嘉靖十五年任闻渊见前嘉靖十八年任

张邦竒浙江鄞县人弘治乙丒进士嘉靖二十一年调任

宋景江西奉新人弘治乙丒进士嘉靖二十一年任

唐龙见前嘉靖二十三年任

张润山西临汾人弘治壬戌进士嘉靖二十四年起任二十六年致仕

张治详内阁嘉靖二十七年任

王学夔江西安福人正德甲戌进士嘉靖二十八年任本年改南兵

屠楷广西临桂人嘉靖癸未进士嘉靖二十九年任

潘潢直隶婺源人正德辛巳进士嘉靖三十一年任

周延江西吉水人嘉靖癸未进士嘉靖三十二年任

杨行中顺天通州人嘉靖癸未进士嘉靖三十三年任三十五年致仕

郑晓浙江海盐人嘉靖癸未进士嘉靖三十五年未上改京营

王用宾陜西咸宁人正德辛巳进士礼部尚书嘉靖三十五年调任四十五年致仕

毛恺浙江江山人嘉靖乙未进士四十五年任改刑部

刘采湖广麻城人嘉靖乙丑进士隆庆元年任

吴岳山东汶上人隆庆元年任四年改兵部

王本固直隶邢台人嘉靖甲辰进士隆庆四年任万厯元年致仕

刘光济直隶江阴人嘉靖甲辰进士万厯元年任

潘晟浙江新昌人嘉靖辛丒及第万厯四年任五年改北礼部

赵锦浙江余姚人嘉靖甲辰进士万厯五年任十年致仕十一年起用

汪文盛湖广崇阳人嘉靖戊戌进士万厯七年改任未上

何寛浙江临海人嘉靖庚戌进士万厯七年任十年致仕

赵贤河南汝阳人嘉靖甲辰进士万歴十一年任养疾

毕锵直隶石埭人嘉靖甲辰进士万厯十一年任

丘橓山东诸城人嘉靖庚戌进士万厯十三年任

李世达陜西泾阳人嘉靖丙辰科进士万厯十五年任

袁洪愈直隶吴县人嘉靖丁未进士万厯十五年任未上

杨成直隶长洲人嘉靖丙辰进士万厯十六年任

陆光祖浙江平湖人嘉靖丁未进士万厯十七年任

弇山堂别集卷四十七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一十七·刘昫
  卷二百二十三 熙寧四年(辛亥,1071)·李焘
  提要·赵璘
  资治通鉴后编卷六十四·徐乾学
  阅史郄视续一卷·李塨
  卷之七百七十一·佚名
  第三○二示光绪五年六月十一日一二一○一--五·佚名
  世家卷第十 高丽史十·郑麟趾
  一六六 北大感旧录十二·周作人
  裴茂传·刘昫
  张源德传·欧阳修
  刘廷标、王运开传·张廷玉
  卷一百六十·佚名
  卷16·陈邦瞻
  三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出·叶小纨

    (蕙上)抱瑟齐门叹数奇,高山流水几人知?千金若有良工在,不铸钟期却铸谁?小生蕙茝香。今日是八月中秋,当此天雨,好凄凉人也!记得去年与文琴、飞玖二人相聚,不觉又是一年也。【正宫端正好】忆当年,三更后,凉风细金粟香浮。满帘花

  • ●壬戌(同治元年)·林占梅

    青草湖晚归暧暧环村树,依依出谷烟;好山皆蕴藉,流水亦周旋。鸟散长空尽,花开夹径妍。岭巅回首望,夕照下平川。晓晴散步遣怀连夜淋漓春雨足,挹户林光照晴旭;杨柳牆头垂嫩青,芭蕉窗外展新绿。夹廊暴茁碧箖箊,绕槛争开红踯躅;满园草

  • 卷294 ·佚名

    释如珙 送明藏主 门内天地阔,门外山水长。 一句未脱口,遍界是冰霜。 寒光夺夜月,鬼神不敢当。 本来清净性,胸中无留藏。 拾得是我弟,寒山是我兄。 明朝相随去,一锡兼一瓶。 释如珙 送琦上人

  • 列传第九 陈拟 陈详 陈慧纪·姚思廉

    陈拟,字公正,高祖疏属也。少孤贫,性质直强记,高祖南征交趾,拟从焉。又进讨侯景,至豫章,以拟为罗州刺史,与胡颖共知后事,并应接军粮。高祖作镇硃方,拟除步兵校尉、曲阿令。绍泰元年,授贞威将军、义兴太守。二年,入知卫尉事,除员外散

  • 第二十六回 御犬厩·德龄

    有一天的早上,我们都准备好了,快要随太后出去上早朝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太监气急败坏的撞将进来,满脸堆着一种了不得的郑重的意态,似乎惟恐误了什么大事般的急忙忙地带来了一个报告。“老佛爷!”他兴奋得象一头猴子一样

  • 鸿猷录卷一·高岱

    高岱 龙飞淮甸 集师滁和 定鼎金陵 ○龙飞淮甸 高皇帝先世江东句容人 大父熙祖渡淮家泗州 父仁祖偕 陈太后始迁濠之西乡复迁太平乡生四子长南昌王今靖江王其后也次旴■〈日台〉王次临淮王俱无后 高皇帝季子也陈太

  • 卷之一百·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一百 传第八十四 土尔扈特部总传 土尔扈特部分牧而处以新旧别称旧土尔扈特为乌讷恩苏珠克图盟设扎萨克十新土尔扈特为青色特启勒图盟设扎萨克二别有游牧额济内河扎萨克一

  • 卷三十四·高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三十四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宋殇闵昭公之弑隠公三年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曰先公舍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

  • 列传卷第二十五 高丽史一百十二·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李公遂。○李公遂益州人 部典书行俭之孙。 以监察* {纠}正擢魁科授典仪注簿累迁典校副令。 忠穆朝历知申事监察大夫。 有金用谦者性暴戾因

  • 徐达传·张廷玉

    徐达,字天德,濠州人,祖先世代务农。徐达年少有大志,身长高颧,刚毅武勇。朱元璋成为郭子兴的部帅时,徐达二十二岁,前去投奔朱元璋,双方一见如故,言谈十分投机。到朱元璋南征定远时,率领二十四人前往,徐达就已位列第一。不久随朱元

  • 卷十·徐自明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宋宰辅编年录  钦定四库全书宋宰辅编年録卷十  宋 徐自明 着哲宗元佑五年【庚午】二月庚戌文彦博罢太师平章军国重事致仕【为守太师开府仪同三司河中兴元尹充护国军山西南道节度使致仕】

  • 卷八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八十六歌颂二十六【词臣十八】万夀诗【七言律四首】翰  林 院  检 讨【臣】严思位万年黼座庆长春岁岁花时拜紫宸凤历贞元周复始鸿钧甲子运还新绥桃上苑红垂萼御柳天街翠拂人不待披图

  • 第六节 唐初武功(五)·吕思勉

    唐平西域,与突厥关系最大。以是时自玉门已西,殆皆为西突厥所控制也。《旧唐书·西突厥传》云:其人杂有都陆及弩失毕、歌逻禄、处月、处密、伊吾等种。歌逻禄,即葛逻禄。《新书》言其地在北庭西北,金山之西,跨仆固振水。岁月

  • 二十七年·佚名

    (乙丑)二十七年大明正統十年春正月1月1日○乙亥朔,移御駙馬安孟聃第,命世子,率百官行望闕禮于景福宮,停本朝賀禮。堂上官以上,詣時御所,獻表裏鞍馬,諸道進箋。○設曲宴,賜宴二品以上及耆老宰樞,又饋倭、野人于景福宮南廊。○傳旨

  • 提要·吴澄

    【臣】等谨案书纂言四卷元吴澄撰澄有易纂言已着録是编其书解也古文尚书自贞观勅作正义以后终唐世无异説宋吴棫作书埤传始稍稍掊击朱子语録亦疑其伪然言性言心言学之语宋人据以立教者其端皆自古文故亦无肯轻议者其考

  • 茶谱·朱权

    古茶书。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权1440年前后撰,一卷。前序,次分品茶、收茶、点茶、熏香茶法、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煎汤法、品水等十六则。记述蒸青散茶制造忌杂以诸香,独创蒸青叶

  • 周易参同契发挥·俞琰

    三卷。释疑一卷。宋俞琰撰。宋代丹家众多,都以魏伯阳《参同契》为丹经之王。研究 《参同契》的道学者,多以彭晓注本承继相传。但各家注本又体例有别,所言不一,使《参同契》一书有失原貌。俞琰作《周易参同契发挥》主

  • 朝鲜王朝实录[正祖实录]·佚名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