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柳霞传

柳霞字子升,河东解地人。

曾祖父柳卓,曾任晋朝汝南太守,后从本郡移居襄阳。

祖父柳叔珍,曾任宋国员外散骑常侍、义阳内史。

父亲柳季远,任梁国临川王咨议参军、宜都太守。

柳霞自幼爽朗豪迈,神采高峻,幼童时就有成年人的器量。

喜好文学,循规蹈矩。

伯父柳庆远认为他同常人不一样,特别看重他。

柳庆远对他说:“我从前赶上侍奉伯父太尉公,他曾对我说:‘我昨天梦见你登上一座楼,楼十分高峻华丽,我把座位让给你。

你以后名望官位必能显达,可惜我来不及看到了。’前些时我白天睡觉,又梦见我把从前的座位赏赐给你。

你以后的官位,应当和我一样。

特地勉励你,以使好兆头应验。”梁国西昌侯深藻镇守雍州时,柳霞才十二岁,以百姓礼拜谒,风度端庄,举止安详文雅。

深藻甚为赞许,又派侍者故意踩住柳霞衣服的后襟,想试试他有什么反应。

柳霞缓步微微前移,并不回头看一下。

庐陵王萧续任雍州刺史时,任命柳霞为主簿。

从邵陵王萧纶府法曹参军做起,转任外兵,又任尚书工部郎。

谢举当时担任仆射,召见柳霞与他谈话,对他十分嘉许。

谢举回头对人说:“长江、汉水之间的英杰俊才,在这里见到了。”岳阳王萧鮞出任雍州刺史,柳霞被选为治中,随即升为别驾。

萧鮞在襄阳秉承皇帝旨意,任命柳霞为吏部郎、员外散骑常侍。

不久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赐爵闻喜县公。

随即又升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萧鮞在江陵登基时,把襄阳归还我朝。

柳霞于是告别萧鮞说:“陛下中兴王业,据有故楚之地。

微臣侥幸遇上机缘,奉守名誉节操,理当以身报国,有始有终。

自从晋朝南迁,微臣宗族之人已经很少。

从祖父太尉、伯父仪同、叔父司空,都因为地位很高,于是安家金陵。

只留下我的祖先,独守祖茔。

先祖常告诫我们,不得违背这一遗志。

如今襄阳既然已归入北朝,微臣如果仍然陪侍陛下,若有仕进则微不足道,若有过失则对不起先辈心意。

恳切希望陛下明察,谅解微臣的心迹。”萧鮞尊重他的志向,就答应了。

柳霞留居家乡,以读书为乐。

太祖、世宗多次下令征召他,柳霞以有病为理由坚决推辞。

萧鮞去世时,柳霞为之哀悼,服君臣之丧。

保定年间又征召他,柳霞才入朝。

授他为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霍州诸军事、霍州刺史。

柳霞教导百姓,总是先从道德入手,有再三违背者,才稍稍加以谴责,让他知道羞耻而已。

他的下属被感动而接受教化,不再犯错误。

都说:“我们的长官如此仁惠,怎么可以欺骗他呢?”天和年间去世,当时七十二岁。

宣政初年,追赠金、安二州刺史。

柳霞有志气操行。

当初任州主簿时,他的父亲死在扬州,柳霞从襄阳前去奔丧,六天就赶到扬州。

一路哀痛过甚,面目几乎难以辨认。

后来护送灵柩溯长江西归,江心风起,船上人大惊失色。

柳霞抱着棺材悲号,祈求上苍怜悯,不一会儿便风平浪静。

他的母亲两乳之间生了疽疮,医生说:“此病无药可救,只有让人吸脓,或许可以稍止疼痛。”柳霞立即吮吸,过十来天病就好了。

人们都认为这是孝心感动上苍的结果。

柳霞为人和蔼宽容,很少见恼怒之色。

他弘扬礼教,不曾说别人短处。

特别喜欢施舍,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

临终时,遗命薄葬,他的儿子们都遵命奉行。

有十个儿子,柳靖、柳庄最有名。

猜你喜欢
  ●卷十五·邵伯温
  第六十六回 逞奸谋擅权易主 讨逆贼歃血同盟·蔡东藩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一·佚名
  尚史卷一百一·李锴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十五·佚名
   第四章 圣约翰大学·林语堂
  永泰·周绍良
  长孙炽传·魏徵
  唐纪九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上之中贞观二年(戊子、628)·司马光
  卷一百二十六之五·雍正
  卷第十九·佚名
  卷二十五·纪昀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四十二·佚名
  卷二十九·王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二出 题录·周履靖

    【霜天晓角】〔外上〕杏园春早。星聚文光耀。鼓吹遥分禁乐。骅骝特出天槽。圣主恩荣宴相才。彀中英俊总追陪。长安市上人如簇。争看纷纷入苑来。自家乃元朝礼部尙书也。今日例宴进士。该我主宴。且喜百务俱备。只待

  • 苇碧轩诗集·翁卷

    ○步虚词 玄根布灵叶,妙化无常人。结兹清阳气,挺我空洞神。 炼度得长生,列籍齐众真。登宾玉皇家,执侍罗星嫔。 欻往宴十洲,飞客成相亲。茫茫尘中区,荒秽何足邻。 ○游仙篇 旭日升太虚,流光到萌芽。旁有五云气,焕烂含精华。 所

  • 卷11 ·佚名

    曹勋 山居杂诗九十首 东冈老道友,招我阅子孙。 大儿教以孝,小儿抚以温。 举觞意未畅,已复月挂昏。 兴言还吾庐,更待它日论。 曹勋 山居杂诗九十首 高原收菽麦,下田插禾秧。 田头与地尾,一一

  • 卷二·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二嘉善曹庭栋编东观集魏野字仲先陜州人母梦引袂于月中承兔而生嗜吟咏不求闻达居州之东郊凿土屋方丈曰乐天洞弹琴其中歌啸自得性不喜巾帻见賔客惟纱帽白衣出则跨白驴真宗闻之累徴不起遣使图其

  • 御选宋诗卷三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三十七言古诗六张耒宿谯东逆旅夜闻歌白公琵琶行元和才子悲流落一听琵琶谓天乐青山裛泪作长歌谁取篇章和宫角谯东夜久行人稀卧闻此歌歌者谁歌似旧时人不见举头欲听泪双垂画堂青琐春无事几听此歌

  • 卷之一百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三四四单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一二二○三--一·佚名

    淡水分府曹,饬差吊缴已革吞霄总理郑妈观戳记,并协同衿耆、铺户选举妥人接办特升府正堂、淡水分府曹为特饬吊缴事。照得吞霄总理郑妈观□□革退(注),所遗总理额缺,合行饬举接充。为此单,仰对保头役,立吊已

  • 五十八、回到苏州·包天笑

      游历译书处倦游归来,我那时又失业了。为了生计问题,我不能空闲无事。幸而我以卖文所得,少有积蓄,家用又极省,虽然苏州的生活程度,渐亦提高,非比往年,但每月有十元左右,亦足支持。我偶然译写一部书,得百余元,足供数月之用,亦颇

  • 一六 杂谈翻译·许寿裳

    鲁迅自从办杂志《新生》的计划失败以后,不得已而努力译书,和其弟作人开始介绍欧洲新文艺,刊行《域外小说集》,相信这也可以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他们所译偏于东欧和北欧的文学,尤其是弱小民族的作品,因为他们富于挣扎、反抗

  • 元褒传·李延寿

    元雅的弟弟元褒,字孝整,从小就有大人的气量。十岁时成为孤儿,被几位哥哥所喜爱并加以抚养。他善于侍奉哥哥们。几个哥哥在商议准备分家的事情,元褒哭泣着劝说,但他们没有听从。他家一向豪富,有许多金钱,而元褒一无所取,空身而

  • 孙辙、吴定翁传·宋濂

    孙辙字履常,祖先自金陵迁至临川,幼年失父,由母亲教养成人,学行纯笃,事母至孝。在家教蒙馆,学生不多,但来做学术访问的人日众。郡中有点名望的英俊之士,多出自他的门下。孙辙和人说话,总是以孝悌忠信为本,词温气和,听的人莫不油然

  • 刘子遗书卷二·刘宗周

    (明)刘宗周撰○学言一只此一心自然能方能员能平能直员者中规方者中矩平者中衡直者中绳四者立而天下之道冒是矣际而为天蟠而为地运而不已是为四气处而不坏是为四方生而不穷是为万类建而有常是为五常革而不悖是为三统治而

  • 外篇·达生第十九·庄子

    [题解]本篇取开头一句“达生之情者”的前两字“达生”为篇名,合乎全篇宗旨。本篇与《养生主》相类,主要是讲养生之道,环绕着凝神养气这一中心思想,运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寓言,以及意象思维的表达方式,让人领悟

  • 卷四十二·李光地

    <经部,春秋类,日讲春秋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四十二襄公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晋【左传】二十一年春公如晋拜师及取邾田也【谢十八年伐齐之师漷水之田】朝聘防同礼有常期襄公以取邾田德晋而于嵗首朝正之会

  • 速疾立验魔醯首罗天说阿尾奢法一卷·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尔时那罗延天。在于香醉山顶。请魔醯首罗于自在宫中。供养头面礼足。白魔醯首罗言。我所乘迦楼罗使者。能成办世间

  • 卷一·佚名

      因缘谭归命彼世尊     应供正等觉者因缘谭总序序偈一 救护者大仙 生转百亿次 唯为世间人 行无限利益二 礼拜大仙足 于法合掌礼 敬礼诸一切 崇敬之器僧三 敬礼此三宝 功德由此生 依彼之威光 除去

  • 周易口义·胡瑗

    易学著作。宋倪天隐据胡瑗讲解记录撰成,因而以“口义”命名,又称《易解》。全书十二卷。选取《周易》“易”之“变易”一义立说,重在讲述人生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以教人修身治国之方。其卷首《发题》云:“盖

  • 大学疏义·金履祥

    《大学》注本。宋金履祥撰,一卷。履祥字吉父,学者称仁山先生,浙江南溪人。不仕于元,专事著述。曾事同郡王柏,又从学于何基之门,对濂(周敦颐)、洛(程颐、程颢)、关(张载)、闽(朱熹)之学,造诣颇深,有《尚书考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