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十九

皇后中

尊立下

答宰相请建中宫诏元符二年九月辛丑

省所上表。中宫虚位。历载于此。宜有建立。叶修阴教。伏望特于定省两宫之暇。祗禀慈训。登崇贤淑。正位内治。备举典册之盛。俯慰中外之望。事具悉。后听内治。以风四方。昔之盛王。茂建贤德。朕若古明训。慎于柬求。卿等职在秉钧。诚深体国。以长秋之虚位。援故实而有言。当禀两宫。即颁礼命。用承天祐。俯慰群情。所请宜允。

立贤妃刘氏为皇后诏元符二年九月丙午

朕以卿等上表请建中宫事。禀于两宫。皆以为莫宜于贤妃刘氏。柔明懿淑。德冠后宫。诞育元良。为宗庙万世之庆。中宫将建。非斯人其谁可当。所宜备举典册。以正位号。恭依慈训。即颁礼命。

立刘皇后制元符二年九月七日

门下。朕获以菲质。绍承宝图。历观王化之兴。莫非内德之茂。惟时淑媛。祗事掖庭。挺生天材。立我国本。其涓谷旦。升冠长秋。章妇道于家人。示母仪于天下。贤妃刘氏。心容具善。言德参和。弓韣祠禖。蚤歆帝武之敏。簟莞考室。遂占罴梦之祥。诞降元良。来符亨会。属中宫之虚位。适宰府之有言。以七庙祭祀。必有以共承。两宫奉养。不可以无助。朕躬禀慈训。钦聆玉音。谓其有柔明之姿。懿淑之德。载育长嗣。垂庆万年。谅非斯人。谁可为后。宜举典册之备。以正位号之崇。播告治朝。是颁休命。于戏。虞舜之厘二女。帝喾之登四妃。冠德后宫。远则贵人选建于永平之岁。钟英甲族。近则德妃礼命于祥符之年。匪朕私恩。具兹故实。尚协修于阴教。其笃叙于壸彝。忧若关睢之进贤。仁如樛木之逮下。成麟趾之信厚。致螽斯之众多。燕及家邦。永绥福祚。可立为皇后。

立王皇后制元符三年二月九日

门下。朕嗣守令绪。若稽前人。王假有家。所以始基邦教。天作之合。所以纂成治功。肆朕柬求。惟古时宪。咨尔万方之有众。听予一人之告猷。顺国夫人王氏。徽柔懿和。温恭慈惠。胄自勋阀。嫔于王藩。夙夜在公。克明其德。朝夕匪懈。淑慎其身。兹入绍于基图。用申加于位号。以承九庙之祀。以刑四方之风。于戏。古先哲王。肇修人纪。厘厥士女。御于家邦。惟克艰则罔有后艰。惟克正则罔敢不正。尔励朕相。予惟汝嘉。朕其永孚于休。尔亦并受其福。兹为后矣。其尚钦哉。可立为皇后。

立郑皇后御笔

贵妃郑氏。柔明婉淑。谦慎持身。位极元妃。德冠宫壸。有进贤逮下之志。无险诐私谒之心。越自缵承。祗服内职。夙夜匪懈。嫔御式从。属长秋之久虚。致大臣之恳请。远稽东汉。近考祥符。质古参今。具存方策。宜隆位号。以正坤仪。可立为皇后。

立郑皇后制大观四年十月二日

门下。朕承七圣之烈。抚九有之师。永惟正心而修身。盖将明内而齐外。考关睢之美。冠四始以居先。观思齐之贤。列正雅而为大。伊欲美于风化。必有御于家邦。敷求懿德之良。诞告治朝之听。贵妃郑氏。柔明婉淑。谦慎持。身位极元妃。德冠宫壸。有进贤逮下之志。无险诐私谒之心。越自缵承。祗服内职。夙夜匪懈。嫔御式从。属长秋之久虚。致大臣之恳请。远稽东汉。近考祥符。质古参今。具存典册。宜隆位号。以正坤仪。于戏。上以承宗庙社稷之灵。下以慰群生华夷之望。惟忧勤而罔怠。则可以辅佐于壸彝。惟警诫而弗忘。则可以化成于妇道。勉隆甚盛之德。永底无穷之休。可立为皇后。

册文

册曹皇后文

维景祐元年岁次甲戌。十一月丁亥朔。三日己丑。皇帝若曰。天地定位。阴阳相成。人道贯之。以纲大伦。后德配之。以熙内治。圣人有以端其本也。故造舟之迎言乎备。诗人有以美其化也。故周南之风著乎始。粤朕冲昧。祗若丕构。深惟承荷之重。辅佐攸艰。用简纳贤明。以叶于人神之望。咨尔赠尚书令。冀王、配享太祖庙庭曹彬孙女。惟乃祖克有武略。勤劳王家。保勋不伐。荣享厥终。庆流后昆。薰然慈和。善祥凭积。生此邦媛。其渐渍醇醲。发闻馨香。所从来远矣。起居闲习。不待姆师之勖。风容矩度。自为宗党之宪。长秋旷位。阴教未序。咨求训范。统正六列。宗公鼎臣。诵言于朝。愿即嘉时。聿申典礼。朕以春秋之义。必娶大国。挚畴之家。乃称福偶。谋及秦筮。聘以谷圭。惟吉之从。有命既集。今遣使、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迪。副使、户部侍郎、参知政事王随。持节册命尔为皇后。钦哉。夫惟肃恭。可以事上。夫惟谦裕。可以接下。泰而能约。则骄弗至。动而慎思。则悔弗萌。懋及攸德。修乃嫔职。奉承宗庙。仪刑家国。永绥无疆之祉。不其祎欤。

册高皇后文

皇帝若曰。惟坤仪承天。以亭育万物。惟阴景配日。以照临四方。惟后德佐王。以化成天下。盖风乎远者、必始于近。正乎国者、先齐其家。有莘翼商。涂山兴夏。舜以二女。茂昭厘降之文。周以太姒。聿兴大明之咏。此有国之成宪。古今之常道也。可不慎焉。朕猥当鸿业。获奉皇图。袭长乐之慈荫。粤求内助。率迪故常。咨尔高氏。惟迺祖休有丕烈。显于家邦。勋昭前人。庆浃后世。眷乃淑哲。雍和粹纯。贵而能去其骄。动而能约以礼。早嫔藩邸。肇正壸仪。肆朕缵服。辅予忧勤。矧慈寿徽音。方资善继。六宫懿范。宜有崇师。故群公卿士。念绎旧典。遂加褕翟之饰。允正长秋之位。诞告有众。既吁外庭。式契元龟。协诹谷旦。今遣具官曾公亮。具官陈升之。持节册命尔为皇后。夫家人正内。易所以显于象中。关睢进贤。诗所以为之风首。惟其懋乃德。迪厥善。畅肃雍之化。敦螽斯之义。尚播美于彤史。以垂光于万世。岂不韪欤。

册向皇后文熙宁二年四月壬戌

皇帝若曰。自昔有天下。必择建厥配。以承宗庙。以御家邦。肆朕受命。奉循前烈。慎考典册。以祈协于神民。咨尔向氏。懿柔淑恭。旧有显闻。肇功惟祖。弼亮帝室。流德之泽。覃延后嗣。是生硕媛。比贤姜任。越朕初载。来嫔藩邸。盥馈在中。率礼无违。以至嗣服。祗承内事。齐明夙夜。罔有旷失。宜崇位号。表正宫庭。今遣摄太尉具官吴公弼。摄司徒王安石。持节册命尔为皇后。夫惟兴王。厘厥士女。咸自内始。达于四海。朕克勤。乂用弗怠。朕克俭。乂用弗奢。朕克正。乂用无敢侧颇僻。尔励相朕。乃济登兹。于戏。匪初惟艰。惟慎厥终。尔忱念兹。朕以永享天禄。尔亦预有无疆之福。岂不祎哉。

册孟皇后文元祐七年五月丁酉

维元祐七年岁次壬申。五月癸未朔。十六日戊戌。皇帝若曰。天地判合。以纲人伦。君后取则。以御家邦。自昔三代内德之茂。二南风化之本。治道所系。诗书述焉。朕纂绍丕服。上蒙太皇太后圣训。八年于兹。而长秋未建。中馈阙职。历询旧门。审定福耦。慈衷惟允。斯即其人。咨尔侍卫亲军马军督都虞候、眉州防御使、赠太尉孟元孙女。衣冠望族。邹鲁华胄。流光储祉。钟粹硕媛。有徽柔之质。不待姆师之诲。有安正之美。宜配坤极之尊。稽谋大同。仪物惟称。今遣摄太尉苏颂。摄司徒王岩叟。持节册命尔为皇后。膺兹嘉礼。往践宫朝。协宣阴教。母临万方。朕春秋时思虔七庙之享。后惟衡紞是将。朕晨夕承颜致三宫之养。后惟饔膳是视。朕卑服节俭。以躬率天下。后亦练缯是式。朕宴游省耕。以穑事为本、后亦穜稑是资。于戏。皇天无亲。惟德斯永。夤畏飨福。巽顺正吉。嗣续百世。克终有庆。不其韪欤。

册刘皇后文

维元符二年岁次己卯。九月庚子朔。二十七日丙寅。皇帝若曰。古之明王。天立厥配。以赞助其行事。御于家邦。朕嗣有令绪。抚绥万方。若稽大猷。慎所登建。以奉宗庙。非朕敢私。图惟其人。在帝所右。资尔贤妃刘氏。懿柔淑哲。维德之行。自初叙御。率礼不越。震夙之庆。协于声诗。乃生元子。诞受帝祉。立我国本。垂休无疆。朕率吁庶言。恭承慈训。敷告在位。莫如尔贤。神人允谐。命尔予翼。其膺典册。正位宫庭。今遣摄太尉、金紫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上柱国、豫章郡开国公、食邑七千一百户、食实封三千二百户章惇。摄司徒、右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上柱国、长乐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六百户许将。持节册命尔为皇后。夫王化之美。必自内始。浃于四海。凡厥攸行。罔不在初。尔惟顺。故能上承两宫。化天下以妇道。尔惟明。故能迪朕。夙夜无怠。以懋尔德。毗予一人。永绥兆民。天其申命于我家。尔亦永膺多福。岂不韪欤。

册王皇后文

皇帝若曰。天相予祖宗。兹历世宁康。朕既敬绍丕绪。罔作丽观。底信内外。惟法惟式。蕲以正邦。今左右弼臣。礼仪正贰。暨族老宗妇。各虔厥事。咸铺绎旧闻。明扬于位。曰乾施坤承。日照月俪。四时不忒。万物用成。盍稽则象。询考卜筮。若时元吉。正名锡服。俾长首六宫。以母天下。予惟国有故常。是何敢弗率。咨尔王氏。乃祖忠劳王家。书于太史。子孙公侯。出入藩服。惟功泽逮兹。是生硕媛。淑嫕温恭。备有嘉德。聘妇王邸。入承事皇姑。靡不若礼。上天右序有家。蚤育元子。庆在宗庙。惠赉于四方。乃以某年某月某日。遣摄太尉具官某。摄司徒具官某。持节册命尔为皇后。赐尔皇后之宝。方寸有半。文盝螭纽。授之玉册。厥简五十。命尔翟衣笄纚博鬓黼领大带以朝。暨岁时将祀于东西宫。金舆朱盖。武贲呵卫。步障行导。是惟显哉。尔其克后职。思后道。履中体顺。兹日向多福。集大祐于厥躬。其尚佽助予治。昭闻于无戏。懋戒之哉。

猜你喜欢
  卷九十五·志第四十四·食货三·宋濂
  卷九十二·志第六十八·兵四·张廷玉
  ●崇禎長編卷之五十九·汪楫
  第七十五回 传伪诏连促班师 设毒谋构成冤狱·蔡东藩
  卷之五百八十八·佚名
  七十四 曹寅李煦奏捐银买米平粜摺·佚名
  卷十九·傅恒
  通鉴纪事本末卷七上·袁枢
  高祖本纪·姚思廉
  侯莫陈悦传·魏收
  金履祥传·宋濂
  卷十七·阿桂
  偏安排日事迹卷五·佚名
  卷一百七十四之六·雍正
  癸、琐相移谋购案·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十六·吴景旭

      丙集中之上  赋  金马碧鸡  左思蜀都赋金马骋光而絶景碧鸡倐忽而曜仪吴旦生曰金马山在云南府城东碧鸡山在云南府城西汉宣帝时方士言益州有金马碧鸡可祭祷而致乃遣王褒入蜀求之  滇畧记云古阿育王有龙马三

  • 贡臣·闻一多

    我的王!我从远方来朝你, 带了满船你不认识的, 但是你必中意的贡礼。 我兴高采烈地航到这里来, 那里知道你的心……唉! 还是一个涸了的海港! 我悄悄地等着你的爱潮膨涨, 好浮进我的重载的船艘; 月儿圆了几周,花儿红了几度, 还是

  • 御选明诗卷一百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七言絶句十王穉登种荳庭下秋风草欲平年饥种荳緑隂成白花青蔓高于屋夜夜寒虫金石声望湖亭亭边杨柳水边花落日行人正忆家不及江南湖上寺木兰舟里载琵琶访董述夫不遇扣户无人问四邻萧然木榻

  • 卷二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七·张廷玉

        张臣 董一元 杜桐 萧如薰 达云 官秉忠 柴国柱 李怀信   张臣,榆林卫人。起行伍,为队长。蹻捷精悍,搏战好陷坚。从千总刘朋守黄甫川。朋遇寇丧马被围,臣单骑驰救,射中其魁,夺马载朋归,由此知名。旋代朋职,屡

  • ●海东逸史卷九·佚名

    列传六王翊字完勋,号笃庵,慈溪人,后居余姚。少孤,为诸生,有智略。鲁王监国,翊与慈溪诸生王江同起兵海滨,与江上师为声援,授兵部职方主事。浙东不守,翊渡海(按小腆纪年,翊走海隅,王师购之急,囚其弟翃以招之。翃不屈死,翊泣曰:「是不负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五 金纪九·纪昀

    金纪 【九】宣宗 【二】○宣宗二兴定三年春正月丙子税民种地亩议行均输戊寅敕和市边城军须无至配民定镇戍征行军官减资历月日格丙戌赫舍哩约赫德奏 濠州香山村之捷帝谓侍臣曰伐宋之事岂得巳哉近日遣使实欲讲和彼既不

  • 钦定续通志卷一 唐纪一·纪昀

    唐纪【一】【臣】等谨按自班固已后断代为史而会通之义不着宋臣郑樵作通志乃始探篹缀辑上下数千载综其行事粲然成一家之言厥功伟矣顾以唐书五代史为本朝大臣所修不敢轻议故纪传断限逮隋而止今【臣】等奉命续纂是书爰始

  • 卷之三十五·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三十五传第十九浩齐特部总传浩齐特部在独石口外至京师千八百一十五里东西距百七十里南北距三百七十五里东及北界乌珠穆沁西界阿巴噶南界克什克腾元太祖十六世孙图噜博罗特再

  • 卷十·郭居仁

    钦定四库全书 蜀监卷十 宋 郭允蹈 撰 西南夷始末下 吐蕃南诏为唐深患其忧不特以蜀也天宝初分天下为十道劒南节度西坑吐蕃南抚蛮獠治益州统六军屯十二州之境关系亦重矣次第南夷之始末而以吐蕃之寇蜀者附之 唐武德元

  • 贾显度传·魏收

    贾显度,中山无极人。父贾道监,任沃野镇长史。显度形貌伟壮,有志气。开始为别将,防守薄鼻律镇。正光末年(524~525),北镇边民扰乱,贾显度被敌人所攻围。贾显度坚守多时,因敌人越来越强大,不可久立,于是率领镇民渡河而下。既达秀容

  • 卷二百三下·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三下 朱批查郎阿奏摺 雍正八年正月初四日吏部尚书署陕西总督【臣】查郎阿谨 奏为奏 闻事雍正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据办理噶斯军需甘肃布政

  • 卷五十七·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五十七艺文二应制二圣主临雍颂【谨序】        鄂尔泰皇帝既耤千畆越三日诏诣太学所以明教养相维用究道化也质明行释奠礼礼成御彛伦堂进儒臣阐尧典及中庸首章之防大哉皇言确然示

  • 卷八·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八   明 冯复京 撰国风召南四野有死麕篇野尔雅云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疏云以细别言之则郊外之地名牧牧外之地名野若大判而言则野者郊外緫名故周礼六遂在逺郊之外遂人职云凡

  • 卷第十·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十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经藏 方等部第二之九 佛说缘起圣道经(四纸欠) (南效北良)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说佛初坐树下。观十二因缘流转还灭道理,而成正觉。

  • 翠屏集·张以宁

    元末明初诗文别集。张以宁著。计4卷。初刻于宣德三年(1428),陈琏为之序,称以宁文集为其子孟晦所编,宋濂序之;诗集为其门人石光霁所编,刘三吾、陈南宾序之;其孙南雄教官隆复以安南稿续版行世。再刻于成化十六年(1480),为其

  • 蒿庵论词·冯煦

    词论。清末冯煦(1842—1927)撰。一卷。煦有《宋六十一家词选》已著录。冯氏从明人毛晋所刻《宋六十名家词》中,选其精萃作品,成《宋六十一家词选》,并在《例言》中,对各家逐一评论。此编即迻录《例言》诸条而成。作者

  • 梵天择地法·佚名

    全一卷。作者不详。又作梵天择地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本书系依据大梵天王内秘密经之内容略述而成者,该经记述如来于过去世五百万生中曾为持咒仙人,常游历诸山,隐居净室,于游历时见到有利于法成就之四十二种地相。本书

  • 金刚顶经大瑜伽秘密心地法门义诀·不空

    亦称《金刚顶瑜伽秘密心地法门义诀》,简称《金刚顶经义诀》、《金刚顶义诀》等。密教著述。原有三卷,今存卷上。系金刚智所传《金刚顶略出经》的解释书。序中述《金刚顶经》出自南天铁塔之事及东传经过,并释偈颂及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