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乐运传

乐运字承业,南阳縮阳人,是晋朝尚书令乐广的八世孙。

祖父乐文素,曾任齐国的南郡守。

父亲乐均,曾任梁国的义阳郡守。

乐运自小好学,博览经史,而不拘泥于辞章之学。

十五岁时江陵被平定,乐运按惯例迁往长安。

他的亲属大多被入官为奴,乐运常年为人当雇工,将亲属一一赎出。

侍奉母亲和守寡的嫂嫂十分恭谨。

因此以孝顺仁义出名。

曾任梁国都官郎的琅笽人王澄很称赞他,将他的事迹编写成《孝义传》。

乐运为人正直,不曾逢迎他人。

天和初年,乐运从家中被起用为夏州总管府仓曹参军,转任柱国府记室参军。

不久被临淄公唐瑾推荐为露门学士。

前后曾多次冒犯尊严,直言规劝高祖,意见多被采纳。

建德二年(573),任万年县丞。

抑制豪族势力,号称刚强正直。

高祖嘉许他,特地允许将他记名于宫门之外,凡有事不便于公开奏报的,无论大小,可以直接入宫上奏。

高祖曾驾幸同州,召乐运赶赴住处。

乐运到后,高祖对他说:“你见过太子吗?”乐运说:“我来的时候曾向他辞别。”高祖又问:“你看太子是怎样一个人?”乐运答:“平常人。”当时齐王宇文宪以下,都在皇帝身边。

高祖回头对宇文宪等人说:“百官都逢迎我,他们都说太子聪明颖悟,只有乐运说他是平常人,正验证了乐运的忠诚正直。”于是又问乐运有关平常人的情况。

乐运回答说:“班固认为齐桓公是平常人,管仲辅佐他,可以称霸,竖貂辅佐他则发生动乱。

这就是说,可使平常人做好事,也可使他干坏事。”高祖说:“我明白了。”于是认真选派太子属官,用来纠正和辅佐他。

将乐运破格提拔为京兆郡丞。

太子听说这件事,心中很不高兴。

后来高祖驾崩,宣帝继位。

安葬完毕,诏命天下,因公除去丧服。

皇帝和六宫简单商议之后,就除去丧服。

乐运上疏说:“三年守丧,从天子做起,直到百姓。

先王所定礼制,怎么能够违背呢?按照礼制,天子应七月而葬,以等待天下人前来吊唁。

如今葬期已经仓促,事毕就除去丧服,一国之内,还有尚未赶来吊唁的人;邻国的使者也还有尚未到达的。

如果以丧服接受吊唁,则不可除去丧服;如果穿着朝服去接待使者,不知出于何种礼制?行为没有根据,愚臣私下认为不妥当。”上奏以后,皇帝不采纳他的意见。

从此朝政不再整治,又多次实行赦免宽恕。

乐运又上疏说:“我见《周官》上说:‘国君经过市场,就会赦免罪犯。’这是说市场是贸易生利之处,君子没有理由就不会去游览。

如果去市场游览,那就会用小恩小惠去取悦于人。

《尚书》说:‘因过失而造成灾祸,可宽恕罪人。’这是说因过失造成灾害,罪过虽大,可以慢慢赦免。

《吕刑》说:‘在五种刑法中有难以量刑的,可以赦免。’这是说难以量刑的可以处罚,难以处罚的可以赦免。

《论语》说:‘赦免小的过失,举拔贤能之人。’微臣查寻经典,没有发现罪无轻重、天下大赦的文字。

到了如今这样的乱世,不效法古人,就无法治理天下,也找不到什么准则。

所以管仲说:‘被赦免的,好比给奔马套上辔头。

不赦免的,好比用磨刀石磨掉他的痈疮。’又说:‘滥施恩惠,就会成为百姓的仇敌。

以法治国,才会成为百姓的父母。’吴汉临死之际,还说‘只希望放弃大赦’。

王符的论著,也说‘大赦不适用于清明之世’。

难道可以多次施行非同寻常的恩惠,使得奸佞之徒更加肆无忌惮?”皇帝对此也不采纳,更加昏庸暴虐。

乐运于是用车把棺材运到朝廷大堂,以示必死,指出皇帝的八种过失。

第一,内史御正,职责在于辅佐谐和,都必须参与朝政,共同治理天下。

近来无论事情大小,皇上多独自决定。

尧、舜均为至圣之君,尚且依靠大臣辅佐,皇上还没有成为圣明君主,岂能一切皆随自己的心意?凡是刑罚赏封,以及军国大事,请与诸位大臣共同商议。

第二,在宫内荒淫于女色,古人对此曾有严厉告诫。

皇上初登御座,德行惠政尚未泽被四方,却先要搜罗天下美女,用来充实后宫;又诏命仪同以上家中少女,不许随便出嫁。

官民同怨,声满朝野。

请将皇上尚未宠幸的姬妾放还本族,不要再禁止少女出嫁。

第三,天子未明起床,日落忘食,还担心政事处理不完,延搁要务。

近来皇上一入后宫,就数日不出。

重要的奏章,大多靠宦官传递。

传言失实,是非可惧。

事情出于宦官,是亡国的征兆。

请以高祖为榜样,在后宫以外听取政事。

第四,以变化来代替常理,是执政的最大忌讳。

严刑酷罚,不是治理天下的必由之道。

如果处罚没有固定的律令,则天下人都感到恐惧;如果执政没有稳定的法则,则老百姓会无所适从。

哪里有取消严刑的诏令颁布不到半年,便急忙改动,比原来的律令更加严酷的?政令变化无常,以致于这样。

如今宿卫之官,有一夜不来值班的,就要被除名;因此而逃跑的,家产都要抄没。

这是大逆之罪,与十杖同等。

虽然法令愈加严厉,但恐怕人心会愈加散乱。

一个人心散,或许还可以制止,如果天下人心全都散乱,那将怎么办?秦国法网严密而国家灭亡,汉朝法令宽松却国运长久。

请遵行轻法,并依据国家大法。

这样,亿万百姓就知道如何做事了。

第五,高祖弃去浮华,崇尚质朴,原想将这个原则流传万世。

皇上朝夕接受庭训,亲身仰承圣旨。

谁知高祖驾崩不到一年,皇上就急急忙忙穷奢极欲,务求浮丽。

完成父亲的志向,难道有这样的道理吗?营造宫室的制度,请务必遵从低下、节俭的原则。

凡雕刻彩饰,请一律停止。

第六,京师的百姓,徭役赋税比较繁重。

务必是军队和国家的大事,百姓才不敢害怕劳苦。

怎么能允许朝夕征派,只为杂戏幻术之用,百姓从事劳役,也只是为了歌舞角抵?各种征派劳役无休无止,耗尽了财力人力,各行各业相望,百姓无法生活。

凡是此类无益之事,请一律停止。

第七,近来见有诏命,凡上奏有写错字的,就被惩处。

假设有忠直之士,想陈明对政事的看法,但文字非其所长,又不敢假手于人,倘若稍有错误,就将处以重刑。

冒犯皇帝的尊严,其事本不容易,人们害怕诏命处死,能不慎重从事,密而不宣吗?皇上纵然不能采纳诽谤之言,也不宜杜绝上书言事之路。

请停止这道诏命,则天下人倍感幸运。

第八,从前桑谷生于朝堂,殷王因此而得福。

如今天象示警,这也是大周勃兴的祥兆。

皇上虽然减少膳食,撤去乐器,但还未能完全消除被指责的理由。

微臣衷心希望陛下听取善道,施行德政,化解百姓的怨恨,自认天下的罪过,则天象的变异可以消失,王朝大业方能巩固。

陛下如果不改变这八件事,微臣可目睹大周庙祀无以为继。

皇帝大怒,准备杀掉乐运。

内史元岩欺骗皇帝道:“乐运知道上书必死,因此不顾性命,想博得身后之名。

陛下如果杀他,反而成全了他的名望。”皇帝认为他的话说得对,乐运因此而免死。

第二天,皇帝有所感而觉悟。

召见乐运,对他说:“我昨夜考虑你的上奏,的确是忠臣。

先帝英明,无所不知,你仍多次规劝。

我昏庸愚昧,你还能这样。”于是赏他御食。

朝中公卿,当初见皇帝大怒,都为乐运担心。

后来看到乐运被原谅,都互相庆贺,认为乐运侥幸免于虎口。

内史郑译曾以私事托付乐运而未被允许,因此心中忌恨。

等到隋文帝担任丞相,郑译担任长史,就把乐运降为广州氵蚩阳令。

开皇五年(585),转任毛州高唐令。

乐运接连任两县县令,都有声望政绩。

他常常希望当一名谏官,可以从容婉言规劝。

可是因为揭发他人的过错而不徇情面,遭人排挤,不被任用。

就发奋努力,抄录夏、殷以来谏诤之事,汇集成一部书,共六百三十九条,分四十一卷,名叫《谏苑》。

将此书上奏。

隋文帝看后表示称赞。

猜你喜欢
  ●卷四十五·徐梦莘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十一·杨仲良
  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八·王称
  绥广纪事·高拱
  卷之二百二十七·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卷之七·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敬乡录卷五·吴师道
  卷之二十·祁韵士
  别集上卷十三·宋名臣言行录
  列传卷第十九 高丽史一百六·郑麟趾
  徐绍祯·陶菊隐
  齐闵王之遇杀·佚名
  明教与大明帝国·吴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歳时杂咏巻四十三 ·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正月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杜 甫野外堂依竹篱邉水向城蚁浮仍腊味鸥泛已春声药许邻人劚书从稚子擎白头趋幕府深觉负平生正月三日闲行白居易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氷欲销【黄鹂坊名乌鹊河名】緑

  • 御选宋诗卷七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七十七言絶句七陆防倚阑故山未敢説归期十口相随又别离小雨初收残照晚阑干西角立多时大安病酒留半日王守复来招不往送酒觧酲因小饮江月馆江驿春酲半日留更烦送酒为扶头栁花漠漠嘉陵岸别是天涯一

  • 屏岩小稿·张观光

    (元)张观光 撰○古风拟古五首畹中有幽兰风露饱清抱含章不求闻坐见九秋老夫君日已逺佩饰为谁好何如敛余芳山林养枯槁骊龙有明珠竒气久磅礴一为鲛人采夜半泣海若至寳谅难得珍藏思逺托如何贱所贵用之以弹雀弹雀亦何惜一去

  • 列传第一百一十八·刘昫

    ○韦温 萧祐附 独孤郁 弟朗 钱徽 子可复 高釴 弟铢 锴冯宿 弟定 审 封敖 韦温,字弘育,京兆人。祖肇,吏部侍郎。父绶,德宗朝翰林学士,以散骑常侍致仕。绶弟贯之,宪宗朝宰相,自有传。温七岁时,日念《毛诗》一卷。年十一

  • 卷之一百七十·佚名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春。正月。戊午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毕。率诸王、贝勒、贝子、公、内大臣、大学士侍卫等、诣皇太后宫行礼。御太和门。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等、上表朝贺。停止筵宴。  ○

  • ◎第一个升降机——“左派”右派·恽逸群

    民国十三年国民党改组以后,就明显地分出了左右派,左派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右派则反对三大政策,而且主张反苏****反工农。国民党老人物中害怕新兴的人物夺去他们的权位,大部份是右倾的,但孙中山的主张很坚定,把坚决公开反对

  • 七八五 军机大臣等奏将原办《热河志》全部缴进片·佚名

    七八五 军机大臣等奏将原办《热河志》全部缴进片乾隆四十六年五月十三日臣等谨将原办《热河志》,全部共四十八本缴进。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司马迁

    王延海译注【说明】此传名为《朝鲜列传》,实则只写卫满及其子孙之事,着重记述朝鲜变为汉朝四郡的过程,显示了朝鲜与中国密切的历史关系。文中记事简约,但事情原委交待极清楚。作者善用对照写法,写涉何出使,又写卫山出使;写卫

  • 卷二十九 玉藻第十三·郑玄

    (陆曰:“郑云:‘以其记服冕之事也。冕之旒以藻训,贯玉为饰,因以名之。’”)[疏]正义曰:按郑《目录》云:“名曰《玉藻》者,以其记天子服冕之事也。冕之旒以藻纟川为之,贯玉为饰。此于《别录》蜀《通论》。”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

  • 泾野子内篇卷一·吕柟

    云槐精舍语介问观书先生曰其上以我观书其次以书观我其次以书观书何谓也曰其上行有余力而学文可以作圣其次体圣人言可以作贤其次恣记诵之博无身心之实误天下苍生者皆以书观书者也周生问治乱之故先生曰中人而与君子为友

  • 论语通卷一·胡炳文

    <经部,四书类,四书通__论语通>钦定四库全书论语通卷一      元 胡炳文 撰朱子集注学而第一【语録学两篇名取篇首两字初无意义这是孔门弟子编集只把这个作第一件所谓学者何学今之学有三词章之学也训诂之学也儒

  • 目录·沈棐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春秋比事目录    春秋类第一卷周天王聘鲁者八    来求者三来锡命者三   公及大夫朝如者八诸侯勤王者五  王臣与诸侯盟会侵伐者十周战伐败救者四 王臣奔他国者三【侵伐者十有

  • 卷六·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六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书商书汤誓第一○释文凡三十四篇十七篇亡十七篇见存【监本脱十七篇见四字毛本脱十七篇三字○案此一十六字当在商书二字下】序伊尹节传汤升道从陑出其不意【陑监本误

  • 序·钱穆

    《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读《论语》必兼读注。历代诸儒注释不绝,最着有三书。一、何晏《集解》,网罗汉儒旧义。又有皇侃《义疏》,广辑自魏迄梁诸家。两书相配,可谓《论语》古注之渊薮。二、朱熹《

  • 卷第一百十五·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一百十五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曹洞宗青原下三十七世随录安吉州乐平淑安净周禅师盐官吴氏子。偶见里中死亡者。憾曰。一息不来。向甚处安身立

  • 太上老君说安宅八阳经·佚名

    经名:太上老君说安宅八阳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假托太上老君为太极真人说诵经安宅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匡”字缺笔避宋太祖名讳,称玄武,当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 年(1015年)前古籍。太上

  • 素问经注节解·姚止庵

    医经类著作。清姚止庵撰。九卷。止庵字绍虞,会稽 (浙江绍兴) 人。初业儒,涉猎医学。因感《内经》之学“其旨奥,其事博,其文错杂而难稽”。遂寝馈于《内经》 中十有四年,参断诸篇斟酌损益。撰成此书与《灵枢经注节解》

  • 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佛为文殊说大乘四谛。及三十七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