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目录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

春秋比事目录    春秋类

第一卷

周天王

聘鲁者八    来求者三

来锡命者三   公及大夫朝如者八诸侯勤王者五  王臣与诸侯盟会侵伐者十周战伐败救者四 王臣奔他国者三【侵伐者十有一】王室乱者四   叔带之乱

子朝之乱    儋括之乱

子札之乱    总论

王臣见经者三十一

第二卷

二伯

齐桓公【小白】

会十五     诸侯十四国从齐终始小白抑强楚卫诸侯小白侵伐并吞执大夫

救国城国    三伐戎

晋文公【重耳】

六国背服终始  总论

第三卷

鲁隐公

摄位非正    及宋郑仇好

事齐伐邾    与戎盟会

受聘不朝    始失礼

桓公

不书王     好郑仇宋

齐鲁交怨    朝聘於桓

桓书烝尝    狩郎大閲

凌蔑小国

庄公

不道有三    伐戎

闵公

遇弑责季子

僖公

既不能霸诸侯又不能守信义以卫中国

伐邾      不朝王而事齐晋

书不雨

文公

始附晋而易齐终好齐而疎晋

大夫始僭

不修政不爱民不能驭臣

宣公

好齐仇晋    不恤灾异

公孙归父专权奔亡与公孙敖相类

第四卷

成公

事晋背齐    盟楚于蜀

襄公

大夫专恣    夷狄盛强

邾莒来侮

昭公

季平子专权逐公

定公

纷纷多故    陪臣叛逆盗宝器窃城邑

哀公

伐邾会吴    鲁大夫

第五卷

晋世家

献公      惠公

与秦仇好    襄公

晋与戎狄仇好终始

灵公      成公

景公      厉公

第六卷

悼公      平公

昭公      顷公

定公      晋大夫

第七卷

齐世家

僖公      齐僖与纪终始

襄公      孝公

孝公与狄终始  昭公

懿公      惠公

与莒国终始   顷公

灵公      庄公

景公      齐燕终始

悼公      简公

齐大夫

第八卷

宋世家

穆公     殇公

庄公     闵公

桓公     襄公

襄公仇曹   成公

昭公      文公

共公      平公

平元景三公与鲁交好稠密【平公杀世子附】

元公      景公

宋大夫

第九卷

郑世家

庄公

庄公与齐卫宋鲁陈蔡仇好终始

厉公      宋鲁与郑废立

郑在小白时叛齐即楚

文公     穆公

灵公     襄公

悼公     成公

宋郑仇好   卫郑仇好

郑许仇好   ?公

简公     简公与陈蔡宋仇好

定公     献公

声公     郑大夫

第十卷

蒐狩总论   蒐

狩      治兵大閲【作甲作军舍军附】城筑总论【内城者十八】 城两邑者二

乡帅师城者三  书筑者八

外城六     献捷总论

田邑总论【疆田堕邑附】

第十一卷

郊总论     雩论

禘论      烝尝

逆祀从祀    宗庙

宫室      正朔

书即位不书即位

第十二卷

经书公盟者十五 经书鲁大夫盟者十公与外大夫盟诸侯之国必书其主盟而不书者有四

至若来盟五   涖盟四又因聘而盟者五经书诸侯交盟者四十其间霸主盟者十散盟者十六大盟十四

诸侯散盟十六  大盟十四

经书大夫盟八其间散盟四大盟四

大盟四     经书楚之盟六

总论

第十三卷

经书公会一国者十有八

经书称会公者三

经书内大夫会一国者八

经书霸主会者十

经书诸侯大会者十

经书诸侯散会者十

经书外大夫会者七

经书会楚七

经书会吴九

经书如会者三

经书夫人及内女会者六

总论

第十四卷

按经书来朝者十六国

经书聘而盟者四 经书夷狄来聘者五总论

第十五卷

侵伐

经书公侵者四  经书大夫侵者三

经书侵我者四  经书诸侯侵者二

经书大夫侵国十八

经书楚侵国七介人侵国一

第十六卷

经书从王伐者一 经书公伐六

内大夫伐七   伐我者二十一

经书伯主伐者九

经书齐宋晋楚伐郑者三十二其间齐伐者三

书宋伐一    晋伐十五戍三

楚伐十七    经书诸侯同伐国者八经书诸侯独伐国十一

经书大夫同伐者十四

经书大夫独伐二十九

经书独称国伐与狄同文者四

经书夷狄伐国者八

经书吴伐国六

第十七卷

经书内与敌国战者四

经书诸侯交战者八

经书战夷狄者八

第十八卷

经书王臣救者  经书伯主救者

经书诸侯救者  经书大夫救者

经书夷狄救者  平

第十九卷

经书王臣遂者  经书霸主遂者

经书诸侯遂者  经书大夫遂者

经书夷狄遂者  次

第二十卷

夷狄

狄之交乱诸侯者八国

猜你喜欢
  近迭第七·鹖冠子
  卷三十九·湛若水
  论语解卷十·张栻
  人贵有自知之明·孔子
  春秋辨义卷首二·卓尔康
  经说卷四·熊朋来
  卷十·惠士奇
  说林下·韩非
  卷三百一十九·佚名
  卷十三·佚名
  顯揚聖教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贺上海吴市长电·太虚
  佛说四谛经·佚名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一·佚名
  般若心经略疏连珠记下·师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二十一·彭定求

        卷821_1 【吊灵均词】皎然   昧天道兮有无,听汨渚兮踌躇。期灵均兮若存,   问神理兮何如。愿君精兮为月,出孤影兮示予。   天独何兮有君,君在万兮不群。既冰心兮皎洁,   上问天兮胡不闻。天不闻,神莫睹,若

  • 卷一百八十七·彭定求

        卷187_1 【城中卧疾,知阎、薛二子屡从邑令饮,因以赠之】韦应物   车马日萧萧,胡不枉我庐。方来从令饮,卧病独何如。   秋风起汉皋,开户望平芜。即此吝音素,焉知中密疏。   渴者不思火,寒者不求水。人生羁寓时

  • 曾开国·唐圭璋

      摸鱼儿   寿吴权州   望层霄、五云开处。屏星光射螺浦。复来七日冬将至,恰则岳神生甫。梅半吐。试索笑巡檐,稍稍香风度。花娇欲语。问昔日治平,吴公无传,今请为公歌襦袴。   □□□,玉粒家家丰贮。因人岂关天数

  • 易祓妻·唐圭璋

      一剪梅   染泪修书寄彦章。贪做前廊。忘却回廊。功名成就不还乡。铁做心肠。石做心肠。   红日三竿懒画妆。虚度韶光。瘦损容光。不知何日得成双。羞对鸳鸯。懒对鸳鸯。

  • 解人颐 敦伦集·钱德苍

    君臣类 元张弘范,袭执文天祥于五坡岭,命为书招张世杰,不肯,再三强之,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怜其忠义,笑而置之。 文天祥留燕三年,坐卧一小楼,足迹不履地。王

  • 忠义集序·赵景良

    宋有天下三百余年以仁厚立国以诗书造士以节义励士大夫故其士民观感兴起皆知杀身成仁之为美及其遭罹变故而且亡也死宗庙者有之死社稷者有之死君上者有之死城郭封疆者又有之下至山谷之儒里巷之妇亦皆秉义抱节矢死不辱呜

  • 资治通鉴后编卷九十五·徐乾学

    宋纪九十五【起黓敦牂七月尽阏逢涒滩四月凡一年有十月】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徳宪慈显孝皇帝崇宁元年秋七月甲申朔建长生宫以祠荧惑 丙戌诏省台寺监及监司郡守并以三年成任 戊子以蔡京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

  • 第二十七回 内府浮华·德龄

    太后当伊在妙龄时,真是一位丰姿绰约,明媚鲜丽的少女,这是宫中人所时常称道着的,就是在伊渐渐给年华所排挤,入于老境之后,也还依旧保留着好几分动人的姿色咧!而伊老人家对于伊自己的容颜和修饰,也是非常的注意。每天单就

  • 卷之四十九·佚名

    洪武三年二月辛酉朔命赏陆仲亨所部征南将士指挥文绮帛各三匹千户卫镇抚各二匹百户所镇抚各一匹战死者倍之病故者视战死减三之一军士赐米有差○上御东阁翰林学士宋濂待制王祎等进讲大学传之十章至有土有人濂等反覆言之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五·佚名

    万历二十四年十二月癸亥朔总督三边尚书李汶辞免恩荫 上以其边功懋著加恩已有成命不允辞○兵部题套虏畏威悔祸乞恩纳款急宜议处以安重镇事谓卜酋既已叩阙庄明缘何不至着宰二酋先经议款缘何复犯宁镇乞从长计议得旨套虏

  • 六三七 江西巡抚郝硕奏缴续获应毁书籍板片折·佚名

    六三七 江西巡抚郝硕奏缴续获应毁书籍板片折乾隆四十四年七月十二日江西巡抚臣郝硕谨奏,为奏缴续获应毁书籍板片,仰祈圣鉴事。窃照江西省查缴应选应毁书籍,经臣节次具折奏缴在案。所有已经奏明应毁之书,其印本板片存留在

  • 杨大眼传·魏收

    杨大眼,武都氐人杨难当的孙子。大眼少年即有胆识力气,跳跃行走如飞。然而,因他为偏房所生,不被其宗族亲人所注目重视,经常有饥寒交迫之苦。太和年间,奉朝廷邀请做官。当时高祖从代州出发向南征伐,命令尚书李冲选拔征伐官员,杨

  • ●皇朝通典卷五十九·佚名

    禮十九 ○禮十九 軍二 △軍二 親征 命將出征 凱旋郊勞 受降 獻俘 受俘 馬政【馬祭附】 日月食救護【直省附】 ·親征 (臣)等謹按杜典載周禮天子將出征類宜造禡并祭所過山川各條皆屬親征之禮歷代亦未能具舉也伏惟我朝武

  • 宗法·张载

    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法不立,则人不知统系来处。古人亦鲜有不知来处者,宗子法废,后世尚谱牒,犹有遗风。谱牒又废,人家不知来处,无百年之家,骨肉无统,虽至亲,恩亦薄。 宗子之

  • 当仁不让·孔子

    【原文】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 孔子说:“只要是行仁义的事,就是在老师面前也不必谦让。” 【读解】 通权达变的学说。 在《里仁》篇里,孔子曾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无可无不可,只要是符合正义的就行。”所以,

  • 僖公·僖公元年·左丘明

    【经】元年春王正月。齐师、宋师、曹伯次于聂北,救邢。夏六月,邢迁于夷仪。齐师、宋师、曹师城邢。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齐人以归。楚人伐郑。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九月,公败邾师于偃。冬十月

  • 答刘密机问·太虚

    问:无我二字,或曰是无主宰,或曰是无想,其义何是?答:无我,自佛经言,有人无我、法无我。无主宰是人无我,有情众生无固定之主宰者,情固定之主体对非主体有宰割之用,乃名曰我。无我则无主宰,如宇宙中有主宰之神,而此神乃宇宙之我;人有皮

  • 禅月集·贯休

    二十五卷。《补遗》一卷。唐释贯休(832—912)撰。释贯休字德隐,姓姜氏,兰溪 (今属浙江省)人,禅月大师。《禅月集》又名 《西岳集》,为唐诗别集。旧本题曰: 梁人,释贯休初以乾宁三年(896)依荆帅成讷,后历游高季兴钱缪间,晚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