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褒传

王褒字子渊,琅笽临沂人。

曾祖父王俭,曾在齐国担任侍中、太尉,封南昌文宪公。

祖父王骞,在梁国担任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封南昌安侯。

父亲王规,在梁国担任侍中、左民尚书,封南昌章侯。

在江东都享有盛名。

王褒见识广博,气量通达,性格深沉文静。

风度潇洒,善于谈笑,博览史传,尤善于写文章。

梁国国子祭酒萧子云,是王褒的姑夫,特别精于草书、隶书。

王褒少年时候,由于亲戚关系,常去他家,于是向他学习书法。

不久,名气仅次于萧子云,都被时人所推崇。

梁武帝喜欢他的才能技艺,就把弟弟鄱阳王萧恢的女儿嫁给他为妻。

最初担任秘书郎,转任太子舍人,袭爵南昌县侯。

过了一段时间,升任秘书丞。

宣成王萧大器,是梁简文帝的嫡长子,又是王褒姑姑的儿子。

当时大选僚属,就让王褒担任文学。

随即升任安成郡守。

侯景渡过长江后,建业动乱,而王褒能安定部属,被时人称赞。

梁元帝秉承皇帝旨意,将王褒转任智武将军、南平内史。

梁元帝在江陵继位后,打算破格提升王褒。

王褒当时还在郡守任上,诏令王僧辩以礼送行。

王褒于是携家西上。

梁元帝与王褒从前就有交情,彼此相处很好。

授侍中,先后升任吏部尚书、左仆射。

王褒出身于贵族世家,文章出众,学问渊博,当时人都十分推崇他,所以一月之间,就升任尚书省长官。

王褒受宠,恩遇日深,但他更加谦虚,不因官职地位高而瞧不起别人,当时的舆论对他十分称赞。

当初,梁元帝平定侯景,活捉武陵王萧纪以后,由于建业破败,尚待修复,江陵富足繁华,想定都江陵。

又因为他原来的部属,都是楚人,都希望在荆、郢一带选定京师。

梁元帝召集群臣商议。

领军将军胡僧..、吏部尚书宗懔、太府卿黄罗汉、御史中丞刘..等人说:“建业虽是旧都,但帝王气象已尽,又与北部强敌相邻,中间只隔一条长江。

如果有什么意外,后悔莫及。

臣等又曾听说,荆南之地,有天子气象。

如今陛下承继大业,恐怕就是应验这个吧?天象人事,均有如此祥兆。

臣等认为,不宜迁徙。”梁元帝十分赞同。

当时王褒与尚书周弘正都在座。

梁元帝问王褒等人道:“你们认为怎样?”王褒生性谨慎,知道梁元帝多有猜忌,不敢公开指出不当之处,当时只得恭敬地顺着应了几句。

后来乘机秘密劝谏,言词十分恳切。

梁元帝也愿意采纳。

但梁元帝喜好荆、楚,已决定采纳胡僧..等人的计谋。

第二天,梁元帝当着众臣,对王褒说:“你昨天劝我返回建业,不是没有道理。”王褒认为,宫中所言,岂能向众人泄露?知道皇帝不用自己的建议,就不再说什么了。

关中大军征讨江陵时,梁元帝任命王褒为都督城西诸军事。

王褒原来以文雅出名,一旦出任将帅,自我勉励,竭尽忠诚。

被包围以后,上下互相猜疑提防,梁元帝只对王褒还十分信任。

朱买臣率军出宣阳西门,与大军交战,朱买臣大败。

王褒监督进攻,但无法控制军队,降职为护军将军。

大军攻克城外栅栏,又攻占外城,王褒跟随梁元帝进入子城,还打算坚守。

不久,梁元帝出城投降,王褒也与众臣全部出城。

见到柱国于谨,于谨待他很有礼貌。

王褒曾经写过《燕歌行》,巧妙地写尽了关塞寒苦的情景,梁元帝与众文士都曾和作,竞相堆砌凄切之词。

到这时才有了验证。

王褒与王克、刘..、宗懔、殷不害等数十人,都被送到长安。

太祖高兴地说:“从前晋国平定吴国的好处,是得到陆机、陆云兄弟二人。

今日平定楚地,各位贤才全部来了。

可说是超过古人了。”又对王褒、王克说:“我是王家的外甥,你们都是我的舅氏。

应当念及亲戚之情,不要因为离开家乡而难受。”于是任命王褒、王克、殷不害等人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常常位居上席,待遇十分优厚。

王褒等人也都感恩戴德,忘了自己流落异乡。

孝闵帝登基,封为石泉县子,食邑三百户。

世宗即位,喜好文学。

当时,王褒、庾信才名最高,被世宗特别亲近。

皇帝每次巡游饮宴,都命令王褒等人写诗谈论,在身边陪侍。

不久,加开府仪同三司衔。

保定年间,授内史中大夫。

高祖写了《象经》,命令王褒作注。

引证丰富详备,很受称赞。

王褒有见识有气量,十分了解治国的体要。

他家在江东世代为辅政大臣,高祖也因此而器重他。

从建德年间以后,经常参加朝廷政议。

凡是重要的诏书,都命令王褒起草。

设立东宫后,授太子少保,升小司空,仍然掌管诏诰文书。

皇帝乘车巡视,王褒常常跟随身边。

当初,王褒与梁国处士汝南人周弘让交好。

周弘让之兄周弘正从陈国前来访问时,高祖允许王褒等人与亲戚互通音讯。

王褒赠送周弘让诗篇,又写信倾诉思念之情,言词凄切。

周弘让回信,愿老友保重身体,也说不尽离别之念。

不久,出任宜州刺史。

在任上去世,当时六十四岁。

儿子王..承袭爵位。

猜你喜欢
  晋本纪第八·欧阳修
  第四十六回 马贤战殁姑射山 张纲驰抚广陵贼·蔡东藩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四十三·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九·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七·佚名
  卷之七百七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三·佚名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巻一·刘时举
  卷十五·苏辙
  九九九 谕内阁着皇子同军机大臣等编辑《古今储贰金鉴》·佚名
  罗喻义传·张廷玉
  卷二百三十一·佚名
  2.钻木取火的传说·林汉达
  乐振葆·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金渊集卷四·仇远

    (元)仇逺 撰○七言律诗元夕放夜绣衣玉节驻江城放得元宵两夜晴陆地金莲方滟滟一天明月故盈盈逻兵酣卧忘钟韵逰子欢呼趁鼓声儿女看灯归较晚老夫自剔读书檠忆西坡梅杖藜乆不到西坡苔上梅花积渐多野屋荒凉谁管领酒尊期会竟

  • 點校說明·叶隆礼

      契丹國志二十七卷,題名宋葉隆禮撰,是迄今為止記載遼代二百一十八年史事比較早、比較有系統的一部史書,它比元代官修的遼史約早百年,又是官修遼史的重要參考書之一。   契丹國志又稱契丹志或遼志,體裁不完備與遼史相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四十八·佚名

    嘉靖二十八年五月庚午朔○辛未蓟州巡抚都御史孙应奎以谍报虏驻宣府马营欲会兵南牧请调涿鹿及通州等诸卫班军并各卫操守舍余趣赴天寿居庸白羊一带隘口防遏仍兼主兵协守其京营保定之兵宜预分信地严为堤备下兵部部议蓟州

  • 第十八章 宗教·吕思勉

    宗教的信仰,是不论那一个民族都有的。在浅演之时固然,即演进较深之后,亦复如此。这是因为:学问之所研究,只是一部分的问题,而宗教之所欲解决,则为整个的人生问题。宗教的解决人生问题,亦不是全不顾知识方面的。他在感情方面,

  • 许远传·欧阳修

    许远,乃右相许敬宗之曾孙,是一位宽厚长者,为政清明。早年客居河西,章仇兼琼征召他来代理剑南府太守,想以女儿许配给他,许远坚决推辞。章仇兼琼恼怒,借口有过加以弹劾,降为高要县尉。后遇赦回。适逢安禄山叛变,有人向玄宗推荐许

  • 李冶传·宋濂

    李冶,字仁卿,真定栾城人。金朝时考中进士,调任高陵县主簿,未到任又改知钧州,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钧州城陷,冶改装北渡黄河,流落于忻、崞之间,住在一间简陋的房子里读书,别人不堪忍受,而他还觉得很宽敞。世祖即位之前就闻知李冶

  • 卷五十七·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五十七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给舍下上哲宗再论安焘除命   王岩叟臣累言安焘之进不能恊公议不能重朝廷不能服四夷又告命不由门下书读无以正法度无以持纪纲无以敕羣臣所系甚大至今未蒙省纳施

  • 卷五十八·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五十八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六部上哲宗论户部钱谷宜归一 司马光臣窃以洪范八政食货为先故古者国用必使冢宰制之祖宗之制天下钱谷自常平仓隶司农寺外其

  • 第四十六章 元明的学术思想和文艺·吕思勉

    元明的学术思想,是承宋人之流的。在当时,占思想界的重心的,自然还是理学。理学是起于北方的。然自南宋以后,转盛行于南方,北方知道的很少。自元得赵复后,其说乃渐行于北。元时,许衡、姚枢等,都号为名儒,大抵是程朱一派。只有一

  • 卷六十三·程川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六十三钱塘程川撰礼四统论诸説五经中周礼疏最好诗与礼记次之书易疏乱道易疏只是将王辅嗣注来虚説一片【黄防录字子耕豫章人戊申所闻先生五十九岁饶录九

  • 卷八·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读左日钞卷八吴江朱鹤龄撰二十九年祓殡而襚则布币也疏先使巫祓除殡之凶邪而行襚礼陈其衣物与行朝之时布陈币帛无异言俱无咎患也 檀弓说此事同所异者此言请襚彼言请袭此言祓殡彼言祓柩耳礼死而浴浴即袭袭

  • 佛地經論卷第六·欧阳竟无

      親光等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又如世界爲諸衆生廣大受用.如是如來妙觀察智示現一切諸佛衆會雨大法雨爲   令衆生受大法樂。   論曰.此中顯示受用因相。如器世間隨有情業增上力故阿賴耶識共相種子變

  • 大般涅槃经 第十六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十六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梵行品之三迦叶菩萨言。如佛世尊为舍利弗说世间知者我亦得知。世间不知我亦悉知。其义云何。善男子。一切世间不知不见不觉佛性。若有知见觉佛性者。不名世间名

  • 大乘中观释论 第五卷·安慧

    大乘中观释论 第五卷安慧菩萨造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观染法染者品第六复次有异宗言。于胜义谛中诸界处等性与无性有所知解。由彼杂染成其有性。如佛所言。染者着染

  • 大乘北宗论一卷·佚名

      大乘心  我尚不起布施心  何况悭贪心  我尚不起持戒心  何况触犯心  我尚不起忍辱心  何况杀害心  我尚不起精进心  何况懈怠心  我尚不起禅定心  何况散乱心  我尚不起智慧心  何况愚痴

  • 古今律历考·邢云路

    七十二卷。明邢云路撰。邢云路字士登,安肃(今河北徐水)人。万历进士。曾任河南佥事,陕西按察副使等职。其书详于历而略于律。只六卷讲音律,辨黄钟三寸九分之非,甚为精当,余无新意。六十六卷讲历法,从六经到明《大统历》,一一

  • 太子慕魄经·佚名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与太子沐魄经同本。慕魂、沐魄皆梵语,太子之名,说佛昔为慕魄太子,十三岁之间为无言之行。

  • 初分说经·佚名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即是度三迦叶,及舍利弗,目连事。与他经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