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百三十三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仍兼理户部尚书事务加五级又加二级臣蒋廷锡总裁官光禄大夫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臣朱轼等奉敕修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春。正月。乙亥朔。诸王大臣等、以元旦令节、奏请皇上节哀回宫。不允。群臣复敦请再四。上于是暂驻慈宁宫前院幕次

  ○丙子。上居大行太皇太后丧次。哀恸不止如前

  ○国子监题、大学生刘枝桂等五百余人、呈请皇上节哀。循古服制、以日易月。章下内阁

  ○丁丑。上居大行太皇太后丧次。哀恸不止如前。是日、科尔沁达尔汉亲王班第额驸、率蒙古王、贝勒、贝子、公、台吉、塔布囊等、齐集永康门外。跪奏曰、臣等一日三次哭临、虽不得近睹天颜、窃闻皇上悲哀太过。一日内三次哭临、恳请节为一次。得上□日、尔等闻丧、自远方速至、昼夜齐集哭临、此即情关一体之谊。尔等奏劝节哀、诚是。但太皇太后恩深罔极、朕年方富、安享之日长、仰报太皇太后之日少、每念教育厚恩、哀痛实难自禁。至尔等忠爱、劝请节哀之情、朕自当勉从之。

  ○顺天府进春

  ○戊寅。上居大行太皇太后丧次。哀恸不止如前。内阁以诸王大臣及士民等、奏请以日易月之疏、一并进呈。公同奏曰、皇上欲行三年之丧、臣等再四思之、实有难行之处。请仍遵历代定制。上曰、朕凡事一本于诚、行三年之丧、朕意甚切、非饰虚名、仍宜遵照前上□日行。诸王大臣等、复再三恳请。上曰、三年之丧、朕意以为可行、故有前谕。诸王大臣、及百司士庶、皆为阻止、屡行陈奏。此际朕心甚烦、俟再思之。

  ○己卯。上居大行太皇太后丧次。哀恸不止如前

  ○王以下文武各官、复奏请以日易月。上谕曰、昨裕王、恭王、亦劝朕从王大臣士民之请。朕不得已、勉如所请

  ○庚辰。上居大行太皇太后丧次。哀恸不止如前

  ○辛巳。世祖章皇帝忌辰。遣官祭孝陵

  ○上居大行太皇太后丧次。哀恸不止如前

  ○上谕礼部、大行太皇太后、圣德母仪、昭示万国。昔奉我皇祖太宗文皇帝、赞宣内政。诞育我皇考世祖章皇帝、顾复劬劳。受无疆休。大一统业。暨朕践阼、方在冲龄。仰荷我圣祖母训诲恩勤、以至成立。晨昏依恋、三十余年。方期洊享遐龄、茂膺繁祉。讵意适遭违豫、奄忽上宾。朕哀疚之深、五中摧绝。昊天罔极、报德实难。缅维厚泽深仁、信足炳传简册。非荐隆号、莫展哀诚。宜恪遵彝宪、恭上尊谥、垂示无穷、以慰朕尊亲之意。着内阁翰林院、詹事府会同拟奏。其应行典礼、尔部详议以闻。于是内阁等衙门、即恭拟尊谥二道进呈。奉上□日、应上太皇太后尊谥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又谕、太皇太后升遐未久、祭文内遽改称尊谥、朕心深为不忍。应俟梓宫奉安昌瑞山后、始称尊谥以祭。

  ○壬午。孟春。享太庙。遣领侍卫内大臣公福善行礼

  ○遣官祭太□山戊示□之神

  ○上居大行太皇太后丧次。哀恸不止如前

  ○癸未。上因大行太皇太后梓宫、于十一日发引。率诸王以下、文武大小官员、及外藩王、贝勒等、读文致祭

  ○皇子允禵生

  ○甲申。上居大行太皇太后丧次。哀恸不止如前

  ○乙酉。奉移大行太皇太太后梓宫、安设于朝阳门外殡宫。发引时、上手攀梓宫。稽颡痛哭。迨梓宫启行后、上于梓宫前步行。沿途哭不停声。梓宫更舁校时、必跪于道左、哀恸不已。至梓宫奉安之后、号泣良久。致奠行礼。诸王大臣等奏曰、梓宫已经奉安。请皇上回宫。上曰、朕于太皇太后、无由复侍。此乃慎终之时、憔悴困惫、皆所不恤。此刻殊觉委顿、胸臆烦热、欲于此寻一小室暂居之、视体中如何、尚未知明日能回宫否。尔诸臣爱朕诚悃、朕知之矣

  ○丙戌。上诣大行太皇太后梓宫前。三上食。举哀

  ○丁亥。行初次致祭礼

  ○戊子。行绎祭礼。诸王大臣、固请皇上回宫。上曰、朕连日居一小室、意欲久驻于此。尔等既再三奏请、今乃暂回。朕自幼读书、稍知孝道、岂忍遽图便安。兹虽暂回、亦不入宫内、姑设幕席地而处、少迟一二日、当复来此。是日、上还。幕居乾清门外之左。诸王大臣、及外藩王、台吉等、请上曰宫。不允。九卿詹事科道等、亦具疏请回宫调摄。谕曰、朕遭太皇太后崩逝、欲持服二十七月、立志甚坚、诸王大臣、及百官士民、再三陈奏、情词恳切、不得已勉从所请、中心歉仄、因幕居乾清门外、以尽哀诚。今乃又请回宫、不过以朕躬为念。身为天子、岂不自爱。但人孰无祖父母、父母、为子孙皆当尽孝、何分贵贱。朕孝治天下、思以表率臣民、垂则后裔、今距释服之期、为时甚近、若从所言、以致异日稍留遗憾、恐非诸臣爱君之意。诸王大臣、激切奏恳、已有谕上□日不允。卿等其仰体朕心、勿复言

  ○己丑。上幕居乾清门外

  ○庚寅。上幕居乾清门外

  ○先是、诸王大臣及士民等、奏请以日易月之疏、俱未批答。至是得上□日、朕以薄祜、幼失怙恃。幸依圣祖母膝下、如见皇考妣音容。今遭遐弃、痛念慈恩。悲哀并集。欲持服二十七月、仰答圣祖母鞠育深仁。兼报皇考妣劬劳大德。诸王大臣、及各官等、援引历代成例、坚请再三。并称郊庙祀典、不宜久辍。升祔大礼、及时举行。且士民伏阙、披沥众情、谓国恤淹久、有妨民业。朕反覆思维、不得已、以礼抑情、勉从所请。该部知道

  ○辛卯。上诣大行太皇太后梓宫前。三上食。举哀。是日、即居殡宫之侧

  ○壬辰。上诣大行太皇太后梓宫前。三上食。举哀

  ○奉差湖广左副都御史开音布、直隶巡抚于成龙、山西巡抚马齐等、疏请叩谒大行太皇太后梓宫。允之

  ○癸巳。上诣大行太皇太后梓宫前。三上食。举哀

  ○甲午。上诣大行太皇太后梓宫前。三上食。举哀。诸王大臣等奏曰、明日行大祭礼。释服后、乞皇上照定例回宫。乾清门外所设幕、请今日拆收之。不允。诸王大臣固请。上曰、尔等奏请恳挚、朕于二十二日绎祭毕、还宫。是日、亦欲遣外藩王等归国。乾清门外所设之幕、至期拆收。

  ○乙未。上诣大行太皇太后梓宫前。行大祭礼。释服。传谕内大臣曰、科尔沁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驰至守服、应加赏赉。命出太皇太后宫内白金彩纪、分赐之。其先因出痘、令回部落者、亦令一体沾恩。谕曰、尔等皆太皇太后姻戚。齐至丧次、克终其事、殊为可悯。因以太皇太后所遗之物、颁赐尔等。众皆感泣。又谕曰、尔等不必向朕谢恩、可令诣太皇太后梓宫前、谢恩行礼。是日、上仍居殡宫之侧。

  ○丙申。上绎祭大行太皇太后。举哀。行礼毕。回宫。居乾清门内偏殿。谕曰、裕亲王自太皇太后违豫以来、与朕同处、殊为劳苦。可着皇长子、及领侍卫内大臣等、送王归第。

  ○丁酉。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上御乾清门。衣青色布衣。听政。江南道御史郭琇、疏参靳辅治河无功、听信幕宾陈璜、阻挠下河开浚、宜加惩处。又户部尚书王日藻等、议靳辅疏请屯田一事、有累于民。请行停止。至高家堰之外、再筑一堤、应如靳辅所请。上曰、河道必亲历其地、然后可议其事。尔九卿等、俱未亲历、徒然悬揣、安有定论。随令郭琇跪近御前、顾九卿等曰、朕南巡时、往勘河道、高家堰南北、及清口以南、高邮等处、朕俱沿堤步行、亲加详览、河上情形、颇深悉之。今欲筑重堤、使水由清口入海、若果有裨益、则当日何以不早筑耶。高邮等七州县、百姓苦累异常、此朕目击而心伤者。今于堤外又筑一堤、是重困小民矣。至于屯田、有利于廷臣、而害民实甚。陈璜、本一介小人、通国尽知。屯田之说、江南人莫不嗟怨、尔等宁不闻耶。兵部尚书梁清标奏曰、屯田实有害于百姓。断不宜行。上以郭琇参本、令九卿一并会同察议具奏。

  ○礼部题、本年二月初九日、届会试场期。兹遇大行太皇太后宾天、典礼繁重、应展期一月、于三月初九日、举行会试。上曰、会试士子、贫寒者多、展期一月、不无苦累。着展期十日

  ○江西巡抚王骘、广东巡抚朱弘祚、陛辞。上谕曰、巡抚为地方大吏、以操守为要、大法则小廉、百姓俱蒙福矣。王骘奏曰、臣向在四川时、不取民间粒米束草。惟带一二家僮、往家中取盘费、不敢有私。上曰、身为大臣、寻常日用、岂能一无所费。若必分毫取给于家、势亦有所不能。但操守廉洁、念念从爱百姓起见、便为良吏。督抚中、如两于成龙、及范承勋、诚良吏也。为督抚者、在朕前、皆能言之。及至地方、与所言往往不符。人贵始终如一、朕特简尔等、当砥砺清操、毋负朕擢用之意。朕事事以百姓为念、尔等到地方、一切利害有关百姓者、不妨事事奏闻。王骘奏曰、臣当严禁属吏科派、及词讼贿赂诸弊。上曰、为大吏者、亦须安静。安静、则为地方之福。凡贪污属吏、先当训诫之、若始终不悛、再行参劾可也。大学士等奏曰、臣等瞻仰天表、逈异往时、伏祈珍摄。上曰、九卿所奏河工、关系重大。两巡抚陛辞赴任、亦属紧要。朕所以力疾御门。尔等所奏、朕自知之。是日、上回乾清门内偏殿。诸王大臣等、以丧事既毕、请皇上移驻瀛台。稍遣圣怀。上曰、凡事皆有不易之理。朕因定例、不得已释服。今于宫中、朕自尽孝、亦理所当然。并非好异沽名。尔等勿复奏

  ○监修下河工部左侍郎孙在丰、江南江西总督董讷、漕运总督慕天颜、各疏请叩谒大行太皇太后梓宫。允之

  ○戊戌。上诣大行太皇太后梓宫前。上食。举哀。是日、谕大学士等曰、自太皇太后违豫、皇太后尽孝侍奉、甚为劳悴。太皇太后宾天、复哀痛太过。慈颜清减。昨者朕诣皇太后宫问安。见癯瘦更甚。积劳成疾。服药调理。皇太后关系甚大。朕心深为忧虑。明日、太皇太后一月之祭、尔等可奏请、不必前往。于是大学士等、诣皇太后宫门、遵上□日奏请。皇太后谕曰、予之服药、专为明日祭也。今亦稍安、明日决意前往。大臣等复行奏请。皇太后终不允

  ○己亥。上诣大行太皇太后梓宫前。行一月致祭礼

  ○辛丑。祈谷于上帝。遣领侍卫内大臣伯费扬古行礼

  ○癸卯。升侍读学士阿喇弥、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河南巡抚章钦文、以庸劣革职

  ○升广东副都统拜音达礼、为广东将军

  二月。甲辰朔。巴林固山贝子温春故。遣官致癸

  ○乙巳。上诣大行太皇太后梓宫前。上食。举哀

  ○丙午。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以原任工部尚书马喇、为镶白旗护军统领

  ○丁未。遣大学士王熙、祭先师孔子

  ○调南赣总兵官许盛、为湖广襄阳总兵官。以左都督二等阿达哈哈番詹六奇、为江西南赣总兵官。

  ○理藩院题、科尔沁和硕土射图亲王阿拉善、于哭临之时、不赴朝集。慵懒失职。应革爵。得上□日、阿拉善、着革去管五旗扎萨克、土谢图亲王之爵。此王爵、令伊叔多罗贝勒沙津承袭。即着管辖五旗

  ○戊申。祭大社。大稷。遣吏部尚书科尔坤行礼

  ○漕运总督慕天颜疏言、前臣等会勘河工、河臣靳辅、议筑高家堰重堤。臣等议修高家堰旧堤。后尚书佛伦等、奉命再行会勘、皆从靳辅臆说、臣不敢附会。且河臣倡举屯田一事、屯官丈占民田、百姓苦累。臣据实奏闻。得上□日、本内事情、着九卿詹事科道、察议具奏。

  ○朝鲜国王李焞、遣使表贡方物。赏赉如例

  ○达赖喇嘛、班禅胡土克图等、遣使表贡方物。赏赉如例

  ○己酉。升安徽布政使柯永昇、为湖北巡抚

  ○琉球。国中山王尚贞、遣使入贡。请以子弟梁成楫等三人、入监读书。允之

  ○庚戌。上诣大行太皇太后梓宫前。上食。举哀。是日、即居殡宫之侧

  ○辛亥。上诣大行太皇太后梓宫前。上食。举哀毕。回宫

  ○壬子。先是、江南道御史郭琇、疏参大学士明珠等。至是、谕大学士等曰、国家建官分职、经理庶政、必须矢志精白、大法小廉、各守职业、实心任事、庶无负拔擢简用之意。朕亲理万几、历有年所。于尔部院大小官员行事、无不深知。为臣子者、既儋爵受禄、荣及父母、庇其子孙、家能自给、便当知足、无致陨越、前已屡颁谕上□日、严行申诫。又复谆谆面谕、训诲再三。今在廷诸臣、自大学士以下、有职掌官员以上、全不恪勤乃职、惟知早出衙署、偷安自便、三五成群、互相交结、同年门生、相为援引倾陷、商谋私事、徇庇同党、图取货赂、作弊营私、种种情状、确知已允。九卿詹事科道、皆朕委任之员。凡遇会议、自当各出己见、公同商酌。乃一二欲行倡率之人、持议于前、众遂附和于后、雷同草率、一意诡随。又其甚者、虽在会议之班、茫无知识。随众画题、希图完结。廷议如此、国是何凭。又有当集议时、缄默自容、及至偾事、巧于推卸。朕深恶此等推诿苟容之辈、亦屡加严饬。至于用人、关系重大。群臣贤否、难以周知。故遇紧要员缺、特令会同推举、原期为国得人、实有裨益。亦欲令被举者、警心易虑、恐致溺职、累及举者、因而勉自刻励。九卿诸臣、宜体朕心、从公选举、方为不负委任。乃历来所举官员、称职者固有、而贪黩匪类、往往败露。此皆瞻徇情面、植党纳贿所致。凡兹情弊、朕非不知。前者班布尔善。阿思哈等、身为大臣、所行悖乱、致干宪典、遂行正法、至今犹耿于怀。是以比来大小官员、背公徇私、交通货贿、朕虽洞见、而不即指发、冀其自知罪戾、痛加省改、庶可终始保全。讵意积习深锢、漫无悛悔。如审拟蔡毓荣一案、庇护挽救、瞻徇党类、百计营求。因朕具悉其奸、私谋未遂。近差塞楞额、往审张汧所参事情、朕面谕塞楞额、张汧居这贪□禾山戊示□、尔宜严行审出。迨差回时、询问塞楞额、奏称臣于此案、尽心研鞫、若有失实、甘受诛戮。及览其奏案、惟恐累及保举张汧之人、竟为庇护。朕知内阁原拟票签、将保举张汧官员、并未议及。业行折出。又念张汧审结定罪之后、自然发露、因仍用原签票发。又靳辅下河工程、屯田之案、朕早已察其情弊、特遣佛伦等、前往勘议。今所议殊属偏私。且凡会议之时、科尔坤、佛伦等、务执己见、持论好胜、苟非怀挟私情、何以力排众议。朕亦曾面加诫谕、未见畏悔。如此积弊、愈久愈深、物议沸腾、舆情愤激、以致言官列款参奏。本应发明其事、以肃官方。因不忍遽行加罪大臣、且用兵之时、有曾效劳绩者、故免其发觉。勒德洪、明珠、着革去大学士。交与领侍卫内大臣酌用。李之芳、着休致回籍。余国柱、着革职。科尔坤、着以原品解任。佛伦、熊一潇等、着解任、于河工案内完结。嗣后大小臣工、各宜洗涤肺肠、痛改陋习、洁己奉公、勉尽职掌、以副朕宽大矜全、咸与维新之至意。

  ○谕宗人府、自古帝王展亲睦族、列爵锡封、原欲选贤建能、旌别淑慝、俾咸知劝勉、庆流奕世、此国家之常经、奖劝之至意也。朕笃念亲亲、恩礼罔替、年至十五、即行受封。但谊属本支、必皆饬躬砥行、端良醇谨、益自刻励、动不踰则、始无忝于宗潢。今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年至十五、不问贤否、概予封爵、以致视为故典、罔知激劝。嗣后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子孙、应俟其年至何岁、作何辨其贤否、定其品级等第、始应授封、着议政王、贝勒、大臣、及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会同确议具奏。

  ○以山东布政使黄元骥不职革任。优升原任检讨卫既齐、为山东布政使司布政使

  ○以正白旗蒙古副都统文达、为理藩院右侍郎。仍兼管副都统事

  ○癸丑。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大学士等曰、朕躬不逮往时、自太皇太后圣体违和以来、深觉迷愦、极切忧劳、顷所言者、旋即遗忘。昨一二要事折票签付与笔帖式、后竟遗忘、反覆思之、不复记忆为何事、辗转不宁、至中夜忽复忆得、乃大惊惕、谓已批发矣、急呼笔帖式问之、奏云、已折票签、尚未批发、于是心始稍舒。或念所及、数欲降上□日、令召其人至、而所念及之事、所思之言、乃皆遗忘、无如之何。此所书敕谕、乃朕所自为、而昨所更易者。今日视之、似有遗漏、爰加增益更订、虽复更订、仍觉未尽其意、似有遗缺者。以此之故、因念凡诸奏事、朕见所未到者、亦未可知。凡部院事、皆于国家关系重要。所奏闻之事、大臣庶官、益当敬慎。大学士、学士、亦宜详加看阅。尔等将此上□日宣示九卿。此所书不必别誊、有所更易、即于此增入奏闻。

  ○户部议覆、四川巡抚姚缔虞疏言、蜀省每岁解京白蜡、道路辽远、无脚价开销之项、请嗣后停止解送、令部臣就近采买。又历年抽税生铁、积有一万一千六百斤有奇、亦难于起运、请变价充饷。查铁觔沉重、解送维艰、准其变价报部。至白蜡、乃蜀产土物、应令依例起送。得上□日、白蜡仍前解送、恐致累民。着一并免解

  ○以一等侍卫鄂伦岱、为广东副都统

  ○山东道御史陆祖修疏言、河工屯田二事、奉有九卿会议之上□日、臣见总河靳辅、身虽外任、与九卿呼吸甚灵、会议之时、吏部尚书科尔坤、户部尚书佛伦、工部侍郎傅拉塔、左都御史葛思泰等、不顾公议、左袒河臣。窃思河屯利害、惟直抚于成龙首倡其说。或暂停九卿之议、俟于成龙等到京、一一面奏明确、加之乾断、则国是定而邪谋破矣。疏入、得上□日、河工屯田、着暂停会议。俟董讷于成龙来京日、将本内事情、一并严察会议具奏。

  ○甲寅。孝康章皇后忌辰。遣官祭孝陵

  ○以兵部尚书梁清标、为保和殿大学士。礼部尚书伊桑阿、为文华殿大学士

  ○调刑部尚书廖旦、为吏部尚书。升吏部左侍郎李天馥、为工部尚书

  ○调偏沅巡抚丁思孔、为河南巡抚

  ○丙辰。上诣大行太皇太后梓宫前。上食。举哀

  ○调兵部尚书鄂尔多、为户部尚书。工部尚书阿兰泰、为兵部尚书

  ○丁巳。升户部左侍郎麻尔图、为礼部尚书。四川狭西总督图纳、为刑部尚书

  ○以吏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张鹏、转补左侍郎。升内阁学士翁叔元、为吏部右侍郎

  ○内务府总管噶禄故。遣皇长子允禔、及大臣二员、侍卫二十员、往赐妆蟒纪疋等物、鞍马四匹、银一千两。追赐勤恪贻休匾额

  ○己未。以大学士王熙、左都御史徐乾学、为会试正考官。兵部右侍郎成其范、左副都御史郑重、为副考官

  ○以通政使张吉午、衰老失职、命原官休致

  ○刑部议覆、翰林院疏参侍读学士德格勒、私抹记注、大干法纪。侍讲徐元梦、与德格勒互相标榜、情罪可恶。应将德格勒、拟斩立决。徐元梦、拟绞监候。得上□日、德格勒、着监候秋后处决。徐元梦、着免死。枷号三月、鞭一百、入辛者库。

  ○庚申。升总督仓场户部侍郎苏赫、为工部尚书

  ○停止九卿詹事科道、会推各省学道员缺

  ○升湖广按察使郑端、为江南安徽布政使司布政使

  ○辛酉。上诣大行太皇太后梓宫前。上食。举哀

  ○春分。朝日于东郊。遣理藩院尚书阿喇尼行礼

  ○宗人府题、固山贝子星尼、结交匪类、行止乖张。镇国将军白寿、亦结交匪类、有玷宗室。应请革爵。镇国公吞珠。为人庸懦、应革去公爵、降为镇国将军。闲散宗室勒尔锦、系军前获罪监禁之人、蒙恩宽释、理应谨慎守分、反结交匪类、博戏斗鸡、甚属不合。应交伊兄弟家中拘禁看守。从之

  ○转户部右侍郎赛弼汉、为左侍郎。升副都御史开音布、为户部右侍郎

  ○壬戌。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调刑部尚书张玉书、为兵部尚书

  ○旌表江西节妇、都昌县刘氏、星子县宋氏、临川县袁氏、各给银建坊如例

  ○厄鲁特杜噶尔台吉等、遣使进贡。赏赉如例

  ○癸亥。遣官祭先农之神

  ○谕大学士等、近见科道参疏甚多、果有大贪大恶、何不早为参奏。有等人、声言纠参、妄行吓诈、希图利己、以致各官不能自安。此等吓诈之人、许即首告。着吏部、都察院、通行晓谕

  ○升少詹事王封溁、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以杭州副都统洪尼喀、为总督仓场户部侍郎

  ○甲子。宗人府议覆、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子年十五、概予封爵、恐致视为故典、罔知激劝、嗣后应停止此例、俟年至二十、辨其文艺骑射之优者、列名引见、请上□日授封。惟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有薨逝者、即准一子袭爵、不俟□山戊示□满。得上□日、依议。如人材超卓者、不拘年□山戊示□、特予封授。

  ○以左都御史葛思泰、为四川狭西总督。升四川按察使兴永朝、为偏沅巡抚

  ○兵部题、云南提督万正色、鹤庆总兵官王珍、以婪赃侵饷互参、请遗官察审。上命工部左侍郎傅拉塔、礼部右侍郎多奇、前往察审

  ○阿禄科尔沁多罗郡王色楞、坐酗酒不法、命革爵

  ○乙丑。上诣大行太皇太后梓宫前。上食。举哀。是日、居殡宫之侧

  ○户部议覆、江宁巡抚田雯疏言、康熙二十六年分、苏常等府起运漕粮、因秋禾将熟之时、风雨连绵、见在起运、米色青白未纯、合先题明。查漕粮关系积贮、应令该抚、务将纯色之米拨运。得上□日、江南漕粮、已经起运、该部仍令易纯色米、朦混具题、殊为不合。抵通日、着照该抚所请、察明交仓。

  ○封和硕康亲王杰书子扎尔图巴尔图、和硕恭亲王常宁子满笃祜、镇国将军德宁子兴泰、俱授为三等辅国将军。辅国将军德伦子纳尔台、授为三等奉国将军。奉国将军费扬午子詹木布、授为奉恩将军。辅国公纳墨孙子讷图、镇国公刘格子台浑、镇国公拔喀子法布兰、俱封为辅国公。

  ○升广东雷琼道程宪、为湖南按察使司按察使

  ○丙寅。上诣大行太皇太后梓宫前。行月祭礼。是日回宫

  ○丁卯。纂修玉牒。命宗人府左宗人镇国公苏努等、为总裁官

  ○宗人府议覆、吏科给事中高层云、疏参大学士王熙等、以议持服事、向康亲王杰书等跪语、王等坐受、俱属不合、请下部议。上曰、朕召大臣议事、如时久、每赐垫坐语。大臣与诸王会议、即行跪语。不合。嗣后凡会议公事、不必向诸王行跪。杰书、王熙等、从宽免议。

  ○吏部题、通政使司右通政员缺、请以太常寺少卿李绍闻拟补。上命问九卿。又谕大学士等曰、今用一人、外人即曰、某大臣荐举、故用之。或有商议之事、即声言某大臣称某官之优、言某官之劣。致躁进之徒、营求奔竞、从此而起。凡官之优劣、若不问、何由而知。大臣虽有荐举、用舍皆出于朕。间用一二人、亦朕所知而用者。若但因大臣荐举而用之、朕所理者、又何事耶。虽有问九卿举出之人、亦得者半而不得者半。此皆幸遇耳。原任尚书佛伦、曾荐学士赵山、原任大学士明珠、曾荐学士齐穑、及学士舜拜、阿喇弥、朕皆知而用之、且屡次擢用、并非听人之言、朕曾以噶尔图、问詹事尹泰、尹泰启奏后、即肆言于外、伊曾将噶尔图荐举、尔等岂不闻乎。至侍读学士德格勒、曾向朕奏云、有人问臣、臣即云宫内门户、亦复不知、后来即将某某优劣、混行启奏。尹泰但粗识几字、凡事不堪任用、诚微贱小人也。又巡抚张汧、亦系九卿荐举之人。今张汧所行贪□禾山戊示□发觉、其保举之人、亦应议处。原任侍郎塞楞额、差审张汧、徇私失实。着将塞楞额看守议罪

  ○升通政使噶尔图、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戊辰。原任大学士杜立德、冯溥、以赴谒大行太皇太后梓宫毕、辞归原籍。上念效力旧臣、命礼部引见。谕之曰、尔等俱暮年归家、宜加意调摄。命赐茶。各赉帛五表里

  ○升太常寺卿傅感丁、为通政使司通政使

  ○予故原任副都统三等阿达哈哈番洪世禄、祭葬如例

  ○兵部议覆、吏科给事中高层云疏参正黄旗都统张所知、哭临坐班、不尽哀礼、应降五级调用。从之

  ○己巳。孝昭皇后忌辰。遣官祭陵

  ○以都察院左都御史徐乾学、为刑部尚书

  ○庚午。河道总督勒辅、疏参漕臣慕天颜等、朋谋陷害、阻挠河务。上谕大学士等曰、凡事俱有是非、应据理直言。今观有言人之过者、众皆随声附和、以为不善、并不据理辨其是非。近因靳辅被参、议论其过者甚多。靳辅为总河有年、挑河筑堤、漕运并未迟误、谓之毫无效力、亦属不可。但其屯田下河之事、虽百喙亦难逃罪。即欲将靳辅置之重刑、亦须留七八年、俟继用之人、河工告成之日、始可议罪、靳辅将何往耶。凡事有不可令其奏辨者、亦有宜令其奏辨者、语云、人穷则呼天、今若不令靳辅奏辨、则定案矣、靳辅不将情由陈辨朕前、复何所控告耶。且朕曾阅河防一览、于治河之事洞悉。凡事皆虑永久、不计目前。此事着九卿一并察议以闻

  ○升贵州按察使李之粹、为浙江布政使司布政使。山东济宁道董安国、为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

  ○予故钦天监治理历法加工部右侍郎南怀仁祭葬。谥勤敏

  ○命直隶各省督抚提镇、确查功加人员、有武艺优长、材品堪用者、保题考试、分别录用。其未及保题之格、而曾有战功者、亦查明实绩、以各营千把总录用

  ○辛未。上诣大行太皇太后梓宫前。上食。举哀

  ○遣官祭历代帝王

  ○以刑部侍郎薛柱斗、衰庸不职、令革退

  ○壬申。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调工部左侍郎傅拉塔、为刑部右侍郎

  ○予故护军统领索诺木、祭葬如例

  ○旌表浙江节妇、仁和县项氏、钱塘县韩氏、倪氏、乌程县吴氏、鄞县陈氏、烈妇、兰溪县孙氏、孝子于潜县谢勋等、各给银建坊如例

  ○癸酉。转工部右侍郎伊尔格图、为左侍郎。升内阁学士齐穑、为工部右侍郎

  ○以镶黄旗护军统领佛尔诺。为前锋统领

猜你喜欢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四十六·乾隆
  名山藏卷之九十一·何乔远
  东塘日札·朱子素
  卷之一百九十四·佚名
  卷之八百六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八·佚名
  第五章 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邹容
  卷五十二·佚名
  一二七八 江西巡抚何裕成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佚名
  史记集解卷八十六·裴骃
  宋孝武昭路太后传·李延寿
  谯定传·脱脱
  卷七 宋帝北迁·李有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四·佚名
  卷第卅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皎然

      齐梁诗   评曰:夫五言之道,惟工惟精。论者虽欲降杀齐梁,未知其旨。若据时代,道丧几之矣[239]。诗人不用此论,何也?如谢吏部诗:‘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 央。'柳文畅诗:‘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王元长诗:‘霜气

  • 卷一百一·徐世昌

    吴璥吴璥,字式如,号菘圃,钱塘人。乾隆戊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有《楞香斋诗存》。赠孟岩枢部兼怀耕亭前辈即次孟岩寄怀舫西原韵鹓行忆昔侍龙墀,忽漫相逢入洛时。纸价定因才子

  • 卷三百四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二·赵尔巽

      永保 惠龄 宜绵子瑚素通阿 英善 福宁 景安 秦承恩   永保,费莫氏,满洲镶红旗人,勒保之弟也。以官学生考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迁侍读。乾隆三十七年,父温福征金川,永保赍送定边将军印,遂随军。明年,温福战殁木果木,永保

  • 卷之六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三二二 谕内阁王际华遽尔溘逝着晋赠太子太保·佚名

    三二二 谕内阁王际华遽尔溘逝着晋赠太子太保乾隆四十一年三月二十日内阁奉上谕:户部尚书王际华,才品端谨,学问优长,久直内廷,简任部务,懋着勤劳。迩年承办四库全书及《荟要》事,尤为殚心经理,且年甫六旬,正资倚畀。今闻其因痰

  • 两汉笔记卷十一·钱时

    宋 钱时 撰安帝诏告司校尉河南尹南阳太守曰每览前代外戚宾客浊乱奉公为民患苦咎在执法怠懈不輙行其罚故也今车骑将军隲等虽怀敬顺之志而宗门广大姻戚不少宾客奸猾多干禁宪其明加检敕勿相容防自是亲属犯罪无所假贷

  • 安同传·魏收

    安同,辽东的胡人。他的先祖叫安世高,汉朝时任安息王侍子来到洛陽。经魏至晋,避乱来到辽东,定居于此。安同的父亲安屈,在慕容日韦属下做官,任殿中郎将。苻坚消灭慕容日韦之后,安屈的友人公孙眷之妹被收进了苻氏内宫,后被赐给刘

  • 卷九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九十礼部四十九丧礼一大丧礼洪武三十一年遗诏一天下臣民令到出三日皆释服嫁娶饮酒皆无禁一母发民哭临宫殿中当临者皆以旦晡各十五举哀礼毕非旦晡临毋得擅哭一当

  • 七年·佚名

    (辛丑)七年清道光二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丁亥,以金左根爲吏曹參判,李應植爲三道水軍統制使兼慶尙右道水軍節度使。1月3日○己丑,以李淵祥爲司諫院大司諫。1月4日○庚寅,上詣仁政殿,親傳社稷祈穀大祭,香祝。1月6日○壬辰,賓廳啓

  • 第八章 14·辜鸿铭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辜讲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不在国家政府任职,绝不要对政府的政策提出建议。”

  • 卷十一·乾隆

    <经部,诗类,御纂诗义折中钦定四库全书御纂诗义折中卷十一彤弓之什二之三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賔中心贶之钟鼓旣设一朝飨之赋也彤弓朱弓也弨弛貌受弓人献而受之也贶与也钟鼔大乐也用大乐者飨于庙也飨大饮也周语曰王

  •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四·宗喀巴

    〔科〕癸三饿鬼所有众苦思惟饿鬼苦者,谓诸习近上品悭者,生饿鬼中,彼复常与饿渴相应,皮及血肉悉皆枯槁,犹如火炭,散发覆面,口极干焦,舌常舐略。此中有三。于诸饮食有外障者,谓彼若趣泉海池沼,即于其处,为余有情持剑枪矛,遮其泉等不

  •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太虚

    顾亭林尝以魏晋清谈为亡天下,其所谓天下,盖指人类社会,其所谓亡天下,盖指道德消亡,风俗浇伪,将致社会于崩溃,同陷溺为禽兽之相食也。又谓“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今求民

  • 十三 顿悟渐修·正果法师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三界热恼,犹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长苦。欲免轮回,莫若求佛。若欲求佛,佛即是心。心何远觅,不离身中。色身是假,有生有灭。真心如空,不断不变。故云:百骸溃散,归火归风。一物长灵,盖天盖地。嗟夫今之人

  • 烟囱大厦的秘密·阿加莎·克里斯蒂

    《烟囱大厦的秘密》【The Secret of Chimneys】 又译作《名苑猎凶 》本书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第一本有“续集”的小说(1929年出版的《七面钟之谜》)。在本书中,巴特尔警长第一次登场。阿加莎·克里斯蒂还根据本故事创作了

  • 新竹县采访册·陈朝龙

    地理杂志。清陈朝龙等撰。十二卷。该县旧无专志,光绪年间,奉檄设局,聘人采访,由朝龙等编辑,约于光绪二十年(1884)成册,约十九万字。悉依台湾省通志局颁发程式。冠总目、总括。正文分沿革、城池、山川、庄社、街市、水利、碑

  • 南西厢记·崔时佩

    明代传奇。崔时佩、李景云作。有《六十种曲》本。系根据王实甫《西厢记》改编而成。因王《西厢》乃北曲,不适于笙笛,遂改作南曲。原本已佚。今存明代李日华《南西厢记》,即根据崔本增补而成。叙张生和崔莺莺事。《金瓶梅

  • 雅颂正音·刘仔肩

    明初诗总集。五卷。明刘仔肩编选。刘仔肩字汝弼,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洪武三年(1370)因荐召至京师,在京期间多与当时公卿名士往来,互相倡和,遂选一时名士公卿诗编为此集。全书共收作者五十馀人,有宋濂、张孟兼二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