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夏纪

夏,是禹有天下之号。

大禹

原文

大禹,黄帝之玄孙也,姓姒氏。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尧时洪水滔天,鲧治水无功,殛死。舜既摄位,举禹使续父业。禹为人克勤敏给,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禹伤父鲧功不成而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之门不入。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音敲。山行乘。音局。左准绳,右规矩,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命益予众庶之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而均给诸侯。

直解

史臣记,夏禹王乃黄帝第五代玄孙也,姓姒氏。起初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当尧之时,洪水滔天,尧使鲧治水无功,舜既摄位,殛之于羽山。以禹圣智过人,就举他使继父鲧之职,以终其治水的事业。禹为人勤谨,才又敏捷,无有所为,件件速成。其德不违于理,其仁慈爱可亲,其言诚实可信。他的声音,洪亮中节,就可以为乐中之律吕,他的身体,长短有则,就可为量物丈尺,其圣质本于天成如此。禹痛父鲧功不成而受诛,于是劳苦其身体,急焦其心思,汲汲要成治水之功,在外十三年之久,虽便道经过家门,也不肯到家里一看。其子启才生数日,呱呱而泣,禹亦不顾。其为国忘家如此。当治水时,在平地上行,则乘车;在水中行,则乘船;在泥地里行,则乘橇,以板为之,其形如箕,擿行泥上,取其不滑也;在山上行,则乘,以铁为之,其形如锥,长半寸,安在履下,以上山,取其不蹉跌也。他一举一动,都合乎法则。左有所为,就是为平直的准绳;右有所为,就是为方圆的规矩。盖随他行出来的,或左或右,无不当也。前此天下,虽有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九州,被洪水昏垫,疆界不甚分明。至此水土既平,始分别开九州,通了九州的道路,陂障九州之泽,遍历九州之山。看那下湿之地,宜种稻子,命伯益与百姓稻子,使种于下湿的水田。水土初平,五谷难得,命后稷教之播种五谷,与百姓以难得的粒食。播种虽同,所收未免多寡不一,食有不足者,则调转那有余的以补之,均平给与诸侯,使无一国一民之饥者。夫大禹平水土,教稼穑,不惟终君之命,又且盖父之衍,泽博九州,功被万世,此所以为有夏一代之圣王也。

原文

禹乃行相地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于是水害皆息,九州攸同,四隩可居。禹使章亥步自东极,至于西陲,二亿二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一步。又使坚亥步自南极,至于北陲,二亿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四海之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尧于是赐禹以玄圭,告其成功。舜既即位,乃使禹为司空,以宅百揆。舜之子商均不肖,乃荐禹于天,使代己位。舜崩于苍梧,禹避之于阳城,天下之人,不归商均而归禹,遂即天子之位。

直解

相,是相度。贡,是贡献。九州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隩,是水涯。章亥、坚亥,都是人名。玄圭,是黑玉造成的圭。苍梧、阳城,都是地名。禹既平水土,乃举行贡法,相度各处地土所有之物,以贡于天子。如兖州贡丝、青州贡盐、扬州贡金之类。又因道路未通,相度山川之便利,斩木以通之。向者洪水为灾,到这时节,水归故道,其害宁息,九州之域,皆就平治,无有不同,虽四海之隩,水涯之地,皆可居处。禹乃使章亥步算,自极东以至于极西的地方,得二亿二万三千五百里零七十一步。又使坚亥步算,自极南以抵于极北的地方,得二亿三千五百里零七十五步。除四海之外,荒服之远,不计外,其在四海之内,正朔所加,声教所及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按《汉·地志》,三代之前,中国疆域,东西计九千里,南北一万三千里。今章亥所算,盖开方之法,故里数之广如此,其实不过如《汉志》所云也。尧以禹治水功大,赐以玄玉之圭,以酬其劳绩,而以其成功告于上帝焉。及尧禅位于舜,舜既即帝位,乃命禹以司空之官,居百揆之任,使之统领百官,揆度庶政,故谓之百揆也。时舜之子商均不肖,不可以君临天下,舜于是荐禹于天,使代己位。后舜巡狩,崩于苍梧之野,禹仍以位让商均,避之于阳城地方。然天下朝见讼狱讴歌者,皆不归商均而归禹,禹以人心天命有在,不容终辞,遂及天子之位。

原文

元年。禹既即位,国号夏,仍有虞,以建寅月为岁首。色尚黑,牲用玄,以黑为徽号。作乐曰大夏。夏,大也,言能大尧舜之德也。悬钟、鼓、磬、铎、鞀,音桃。以待四方之士。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以义者,击钟;告以事者,击铎;语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鞀。一馈而十起,一沐三握发,以劳天下之民。

直解

禹继舜即位改元,因所封之国在夏,遂定天下之号为夏。前此有虞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其得时令之正,遂因而不改。以水德王天下,水色黑,故以黑为尚。祭祀的牺牲,毛色用玄,凡章服旗帜之类,都用黑色,从其所尚也。禹既治定功成,作为一代之乐,叫做大夏。夏是广大的意思,言能广大尧舜之德也。禹又恐天下道理事务,不能周知,民情利病,无繇上达,于是将钟、鼓、磬、铎、鞀五样乐器,挂在外面,以待四方之士。各刻字于其架上说:有来教诲寡人以道德者,则击鼓;晓谕以义理者,则撞钟;告以事务者,则振铎;语以忧患者,则敲磬;有狱讼求决断者,则摇鞀。禹在里面听得那一件乐器声响,便知是那一项人求见,就着他进见,一一言之。是以每一饭时,尝起十次,一洗沐时,尝三绾其发,勤于接见咨访,不遑自爱其身,以劳天下之民,使之各得其所而后已。夫圣如大禹,犹不以成功自满,方且多方求言,勤于听纳如此,此智之所以为大,而成有夏配天之业也。

原文

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罪人不顺道,君王何为痛之?”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寡人为君,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

直解

大禹出外巡行,路上遇见一起犯罪的人,心中不忍,便下车来问其犯罪之繇,因而伤痛垂泣。左右的人问说:“这犯罪之人,所为不顺道理,正当加以刑罚,君王何故痛惜他?”禹说:“我想尧舜为君之时,能以德化人,天下的人都体着尧舜的心为心,守礼安分,自不犯刑法。今我为君,不能以德化人,这百姓每各以其心为心,不顺道理,所以犯罪,则犯罪者虽是百姓,其实繇我之不德有以致之。故我所以伤痛者,痛我之德衰于尧舜也。”

原文

初舜分天下为十二州,禹复为九州。收天下美铜铸为九鼎,以象九州。

直解

初舜为天子时,把天下地方分为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幽、并、营,十二州。至禹时,将并、幽二州复合于冀州,营州复合于青州,仍前为九州。九州既定,于是将天下所贡方物之中,取其铜之美者,铸成九个大鼎,以象九州。又把九州山川所有怪物,都铸在鼎上,使民识其形象而避之也。

原文

昔黄帝作车,少皞加牛,奚仲加马。禹命奚仲为车正,建旌旗斿旐,上声。以别尊卑等级。

直解

车正,是官名。旌是干旄上插的雉羽。斿,是太常垂下的直幅,幅上画交龙的叫做旗,画龟蛇的叫做旐。上古人不知乘车,至黄帝时,始造为车,至少皋时,始以牛驾之,至禹时,有臣叫做奚仲,又加以马,禹就命奚仲为车正之官,专管车驾之事。又制为旌旗斿旐等物,设于车上,自天子以至诸侯大夫,各有不同,于是尊卑等级,皆有分别。又所以辨上下,定民志也。

原文

古有醴酪,禹时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

直解

醴,是薄甜酒。酪,是将牛马乳造成酒浆。古时只有醴酒酪浆,至禹时,有个人叫做仪狄,始用曲糵造酒,其味甚美,与醴酪不同。禹饮其酒,觉得甘美,有好之之意。恐因此妨了政事,就疏远仪狄,断绝旨酒,再不饮它。说道:“酒之可好如此,后世人君,必有以酒之故,流连迷乱,而亡其国者。”夫酒之作,本为祭祀燕享之用,岂能遽亡人国,但好之无厌,其祸必至于此。圣人见事之始,而即虑其所终,故深恶而豫防之如此。其后禹之子孙名桀者,果以酒为池而亡天下,然则禹之为虑,岂不远哉!

原文

禹任皋陶、益以国事。

直解

皋陶、益,都是贤臣,先时与禹同事虞舜,至禹即位,遂委任二人以国政。

原文

是时,天雨金三日。

直解

是时,禹之德感格于天,天降以祥瑞,下金三日,如雨一般。这事经史上不载,只一见于子书,未知果否。

原文

禹娶涂山氏女,生子启。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禹弗子,惟荒度土功。

直解

涂山,是国名。呱呱,是啼哭声。荒,是大。度,是经营。禹治水时,娶涂山氏之女为妻,生一子名启。成婚之后,只在家住了辛、壬、癸、甲四日,就出去治水,不以妻为念。及启初生,呱呱而泣,禹也不以子为念。娶妻生子,皆不暇顾,惟以水土未平,奔走于外,大相度那平治水土之功。盖知有人民之忧,而不知有妻子之乐也。这是禹未即位的事,编《通鉴》者附见于此。

原文

禹南巡狩,会诸侯于涂山。承唐虞之盛,执玉帛者万国。禹济江,黄龙负舟,舟中人惧。禹仰天而叹曰:“吾受命于天,竭力以劳万民,生寄也,死归也,余何忧于龙焉!”视龙犹蝘蜓,禹颜色不变。须臾,龙俯首低尾而逝。禹致群臣于会稽,防风氏后至,禹戮之。

直解

涂山、会稽,都是地名。玉帛,就是《书经》上五玉三帛,乃诸侯所执以见天子者。寄,是寄寓。蝘蜓,是蜥蜴,形如蝎虎而稍大。防风氏,是诸侯之国。禹为天子,遵虞舜五载巡狩之制,曾往南方巡狩,大会诸侯于涂山地方。禹之功德既足以感动人心,又接着那唐虞极盛之后,所以诸侯每无远无近,都来朝见。一时执玉帛而聚集于涂山者,有万国之多。当巡狩渡江之时,忽有一黄龙来负其船,船上的人都恐惧失色,独禹不怕,仰面向天叹说:“我受天之命,尽心力以勤劳万民,万民既安,吾事毕矣。至于人生在世,就是客中寄住的一般,死了便是回还到家里一般。生乃其暂,死乃其常也。纵是龙能覆舟为害,我何惧焉!”当时禹看那龙,只如蝘蜓小虫一样,颜色略不变动。须臾间,那龙亦低头拖尾而去,恰似闻禹之言,而委顺驯扰,不敢为害也。禹又曾朝会群臣于会稽地方,诸侯皆依期而至,惟有防风氏恃其勇力,不恭王命,到的独迟,禹执而杀之,以儆诸侯。

原文

有典则以贻子孙。

直解

典则,是一代的典章法度,如今时《大明会典》与律令条例之类。贻,是传流的意思。禹以为创业之君,不立下一代的典章法度,则后王何所遵守,于是以其治天下之大经大法,著为谟训,留与子孙,使世守之。以后禹之子孙,传世几五百年,实赖此以为之维持也。

原文

禹尝荐益于天七年。禹崩,在位九年,寿一百岁。益避位于箕山,天下之人,不归益而归启,启乃即天子之位。

直解

益,是禹之贤相,禹以其可传天下,尝荐举于天者七年,禹崩。禹年老即位,所以在位止九年,寿一百岁。禹崩后,益不敢当禹之禅,避在箕山,让位于启。然天下臣民思禹之德,而知启之贤,皆不归益而归启,启乃即天子位。

帝启

原文

元年。启既即位,乃即钧台以享诸侯。时有扈氏无道,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启召六卿以征之,大战于甘,灭之。启在位九年,子太康立。

直解

钧台,是台名,在今河南钧州。有扈,是国名,即今陕西鄠县。甘,是地名。威,是作威。侮,是轻侮。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在天有五行之气,在地有五行之质,在人有五行之理。怠,是怠慢。弃,是废弃。三正,是建子、建丑、建寅三个月。古人迭用以为岁首之正月也。六卿,是六乡之卿。古时每乡卿一人,六乡有六卿,平居无事,则各掌其乡之政教禁令,而属于大司徒,有事出征,则各率其乡之一万二千五百人,而属于大司马,与王朝六卿不同。夏启王即位之元年,四方诸侯来朝,启乃就钧台以朝享诸侯。那时诸侯中有个有扈氏,所为不顺道理,擅作威势,轻侮五行,凡所行事,都背了五常之理,拂生长收藏之宜,而暴殄天物;又恣行怠慢,废弃三正,不奉夏之正朔;其狂悖不臣如此。启于是命六乡之卿,帅六军亲去征讨,大战于其国之南郊,遂灭其国。启在位九年崩,子太康立。按孟子称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其德可纪述者必多。此只载享诸侯、征有扈二事,乃作史者未之详考也。

太康

原文

元年。太康即位,荒逸弗恤国事,畋猎于洛水之表,十旬弗归。有穷之君后羿,因民之怨,距之于河,弗许归国。厥弟五人作歌以怨之。太康既失国,不得归,在位三十年,后羿乃立太康之弟仲康。

直解

畋猎,是取禽兽。穷,是国名。羿,是穷国君之名。太康既即帝位,不守其祖大禹之谟训,怠荒逸豫,全不忧念国家的政事,只好去畋猎,罗取禽兽,远至洛水之表,至于一百日尚不回还。时有穷之君后羿,因百姓之怨,阻距之于河北,不许归国。是太康自弃其国也。其弟五人,知社稷危亡之不可救,母子兄弟之不可保,乃述其皇祖之训,作歌以怨之,今《夏书》中所载《五子之歌》是也。太康既失了国,不得返归,计其在位三十年,后羿乃立太康之弟仲康为天子。尝观《五子之歌》有曰:“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太康一犯禽荒之戒,而遂以失国。祖宗之训,可不守哉!

仲康

原文

元年。仲康即位,羿为之相,仲康肇位四海,首命胤侯掌六师。惟时羲和,沈乱于酒,遐弃厥司,至于日食大变,尚罔闻知。王命胤侯往征之。在位十四年崩,子相立。

直解

胤侯,是胤国之侯。羲和,是司历象之官。仲康即位之元年,后羿为之辅相,于正位四海之初,首命胤侯掌六师以收兵权。那时诸侯羲和,世掌天文历象之事,乃沉乱于酒,心志迷惑,远弃其所司之事,失占天象,至于日食的大变,尚不闻知,也不奏闻救护。其失职违制,法所不容者,王乃命胤侯往征之,以正其罪。仲康在位十四年而崩,子相立,是为帝相。夫当羿之废太康而立仲康也,社稷安危,在其掌握矣。仲康即位之始,即能命胤侯以掌六师,征羲和以讨有罪,犹为礼乐征伐之自天子出也。史臣录之,其有取于是欤?

帝相

原文

元年。帝相继立,时权归后羿,相为羿所逐,居商丘,依同姓诸侯斟灌、斟氏。

直解

元年,帝相既立为天子,虽无失德,然大权已归后羿,帝相微弱,被其赶逐,迁居于商丘地方,依夏同姓诸侯斟灌与斟氏居住。自是失国,不能为政于天下矣。

原文

有穷后羿,因夏民以代夏政,羿恃其善射,不修民事,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囚、熊髠、龙圉,而用寒浞。浞,伯明后寒之谗子弟也,使相己。浞行媚于内,施赂于外,愚弄其民,娱羿于畋,外内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畋,家众杀而烹之,以食其子,子不忍食,杀于穷门。夏旧臣靡,奔有鬲氏,浞自立。

直解

羿,旧居穷石地方,故号有穷后羿,因夏民离心,代夏专政。既逐帝相,遂篡其位。依恃善射,不理民事,专好田猎,耽淫于原野禽兽。当时有武罗伯、熊、龙、圉,四人都是贤臣,羿乃废弃了武罗伯,将熊幽囚,将龙、圉削发奴辱,惟信用寒浞。寒浞原是伯明氏的谗佞子弟,为伯明后寒所弃,羿收之使为相。寒浞要固宠窃位,内则行媚悦于羿之宫人,外则施贿赂于羿之左右,下则用智术愚弄百姓,以收人心。专以田猎之事娱乐后羿,使不暇他顾。外内的人,被寒浞诱惑,都归服他。羿犹不知改悔,将归自田猎之所,寒浞使家众逢蒙等,杀而烹煮之。将他的肉与其子食,其子不忍食,又杀其子于穷之国门。夏有旧臣伯靡,素有兴复夏室之志,因见祸害相寻,乃奔于有鬲氏,以图后举。浞复篡羿自立焉。

原文

寒浞因羿室,生浇及豷。浇长,浞使浇灭斟灌、斟氏,弑帝相。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帝相在位二十七年崩。

直解

寒浞既立,不改有穷之号,就收了羿的妻室,生下二子,一个叫做浇,一个叫做豷。此时帝相尚在商丘,及浇年长,寒浞使之统兵灭斟灌及斟氏,遂弑帝相。相妃,有仍氏女,叫做后缗,方怀孕,自穴窦中逃出,归于有仍之国,后生少康。计帝相在位二十七年,遇弑而崩。夫夏自太康逸豫灭德,取怨于民,遂致羿与寒浞,乱贼之臣,接迹而起,凡数十年,国统几绝。若非禹之功德深远,人不能忘,则夏将从此不祀矣,岂非万世之大戒哉!

少康

原文

少康,其母帝相之后,有仍国君之女也。寒浞杀羿,灭夏氏。时少康方在怀妊,相后乃奔归有仍之国,而生少康。少康既长,为仍牧正。浇使椒求之,奔有虞,为之庖正。虞君思妻之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而抚其官。夏有旧臣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举兵灭浞,而立少康焉。

直解

牧正、庖正,都是官名。虞,是国名,乃帝舜之后。妻,是以女嫁之。二姚,是姚氏二女,有虞国姓姚,故叫做二姚。纶,是邑名。二国,是灌、二国。烬,是火焚之余,二国虽被寒浞所灭,犹有遗下的臣民,譬如火焚之后,尚有焦木也。少康之母,是帝相之后,乃有仍国君之女也。起初后羿篡国,逐帝相于外,羿之臣寒浞杀了后羿,并灭夏之社稷,那时少康方在相后的怀妊中,相后避乱,逃归其母家有仍之国,而生少康。及少康长大,就为有仍牧正之官。寒浞之子名浇者,知道相后生了孤子,使其臣名椒者,寻求少康所在,要杀害他。少康又逃避于有虞之国,为有虞庖正之官。那虞君名思,知道他是帝相之遗子,大禹之玄孙,就把两个女儿嫁他,使他居于纶邑,给与他田一成,计有十里,众一旅,计五百人。少康管此一成之田,一旅之众,即能布其德惠,而兆其中兴之谋,以收复夏氏之众,而抚绥其所遗之臣。于是夏之旧臣有名靡者,自有鬲氏之国,收召灌、二国之遗民,举兵攻灭寒浞,而立少康以为君焉。

原文

元年,少康使其臣女艾灭浇于过,使其子季杼灭豷于戈,乃归故都即位。于是夏道复兴,诸侯来朝,在位二十年崩,子杼立。

直解

过、戈,都是国名。少康即位之元年,使其臣名女艾者,领兵攻灭寒浇于过,使其子名季杼者,攻灭寒豷于戈。寒浞父子皆已诛灭,乃归于夏之旧都,而即天子之位。于是有夏之道复兴,诸侯都来朝觐。盖自太康以来,日就微灭,至此然后中兴也。少康在位二十年乃崩,子杼相继而立。夫太康荒于逸游,则虽承大禹帝启全盛之势,而亦至于失国。少康能布其德,则虽遭后羿寒浞篡灭之后,而亦得以复兴。然则盛衰之机,惟在人君之修德与否而已。

帝泄

原文

元年,既嗣立,是时六夷从服,始加爵命之制。帝泄在位,凡十有七年而崩。子不降立,是为帝不降。

直解

少康复国之后,传子帝杼,帝杼传帝槐,帝槐传帝芒,帝芒传帝泄。帝泄既继立,是时夏道中兴,六种之夷,皆来从服。始加立百官爵命的制度,凡公卿大夫士之等级,皆因旧制而更定之。在位凡十有七年而崩,子不降继立,是为帝不降。

孔甲

原文

元年,既即位,好鬼神之事,不务修德,诸侯多叛。时天降乘龙,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享之,既而使求之,累惧而迁于鲁县。在位三十二年崩,子皋立。

直解

自帝不降之后,传帝扃、帝厪、以至于帝孔甲。孔甲既即位,好鬼神祈祷之事,只去祀神求福,不务修其德政,所以诸侯多背叛之,不奉王命,而夏之德业遂衰。那时天降下四只龙来,二雌二雄,孔甲不知所以驯养之,又未得养龙之人。比先陶唐氏既衰,其后世有个子孙叫做刘累,曾学养龙之术于豢龙氏,因孔甲要求养龙之人,遂以其术服事孔甲,能知龙之嗜好而与之饮食。久之,四龙都养得驯熟了,孔甲嘉美其能,赐以姓氏曰御龙,比古之豢龙氏焉。取已绝侯国豕韦之地封之,以代豕韦之后。其后有一只雌龙死,刘累不与孔甲说,私取其肉作醢,以进孔甲。孔甲不知而享受之,后又问刘累要那雌龙,刘累无可赔偿,恐怕得罪,遂逃移于鲁县地方。孔甲在位三十二年而崩,子皋继立。夫龙之为物,神变不测,非人之所能豢养。史臣传疑之言,恐不足信也。

履癸

原文

元年。自孔甲以来,诸侯多叛,桀尤为无道,暴戾顽狠,贪虐荒淫,残商百姓,天下颤怨而患之。桀有力,能申铁钩索,伐有施氏,有施人以妹喜女焉。喜有宠,所言皆从,为倾宫瑶台,殚百姓之财。肉山脯林,酒池可以运船,糟堤可以望十里,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妹喜笑以为乐。殷汤修德,诸侯畏服,桀起九夷之师不至,伊尹佐汤帅师以伐桀,桀战不胜,奔于三朡之国。汤又从而伐之,放于南巢而死。

直解

颤,是恐惧战动的模样。有施、三朡,都是国名。殚,是尽。脯,是炙肉。南巢,是地名。夏自孔甲之后,传子帝皋,帝皋传帝发,帝发传履癸,是为桀。自孔甲以来,德政衰微,诸侯已多背叛。至于桀,尤为无道,其所为暴戾顽狠,贪虐荒淫,残害天下的百姓。天下百姓都颤兢怨愤,而忧其祸之将及己。盖不但诸侯背叛,而万民亦离心矣。桀有膂力,能伸直铁打的钩索。他恃其勇力,用兵征伐有施氏之国,有施氏进一美女,叫做妹喜,得免于祸。桀宠爱妹喜,但凡他的言语,无不听从,因要取他欢喜,遂造为倾宫瑶台,极其华丽,竭尽了百姓的财力。又将各样禽兽之肉,堆积如山,炙干为脯,悬挂如林,凿个大池注酒,池中可以行船,积下酒糟为堤,其高可望十里。招集人众来饮,约以鼓声为号,击鼓一通,齐到池边低头就饮,如牛饮水的一般。当时同饮者有三千多人,妹喜观之欢笑,以此为乐。是时殷成汤修德,诸侯畏服,桀忌汤强盛,起九夷之师以伐之,九夷都违命不至。汤有贤臣伊尹,见桀无道已极,天命人心已去,乃辅相成汤,帅师伐桀,为民除害。桀与汤战不胜,逃奔于三朡之国,汤又从而伐之,放于南巢地方,禁锢而死。夫桀之始祖大禹,卑宫室、恶衣服,竭力以劳万民,因饮酒而甘,遂疏造酒之仪狄,其仁爱勤俭、创业艰难如此。桀乃不念祖德,荒淫暴虐,举祖宗四百年之天下,一旦而覆亡之,岂不深可痛哉!

猜你喜欢
  第十一回 悬绘像计杀敌臣 造浮梁功成采石·蔡东藩
  唐鉴卷十七·范祖禹
  太祖高皇帝实录序·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三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七十三·佚名
  卷之一千八十·佚名
  卷之五百七十二·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四·杜大珪
  卷二十 食货志六·黄遵宪
  郑世家第十二·司马迁
  卷一百十六·阿桂
  卷十五·彭百川
  卷七上·沈枢
  卷二百五十·杨士奇
  原序·郭良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高文秀

    (搽旦上,云)妾身是孙孔目的浑家郭念儿的便是。有孔目街市上寻护臂去了,我瞒着他,着人寻那白衙内来,有紧要的说话。可怎生这早晚还不见他来也?(净扮白衙内上,诗云)五脏六腑刚是俏,四肢八节却无才。村入骨头挑不出,俏从胎里带将来。

  • 提要·喻良能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四提要香山集十六卷    别集类三【宋】【臣】等谨案香山集十六卷宋喻良能撰良能字叔奇义乌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补广德尉迁国子监主簿复以国子监博士召兼工部郎中除太常寺丞兼旧职出知

  • 卷一百八十二·传第七十九·柯劭忞

      朱清 张瑄 文虎 黄真 刘必显 罗璧 黄头 咬童   朱清,字澄叔,扬州崇明人。宋末,濒海姚刘沙初涨,清母集亲旧十余家缚芦为屋,捕鱼以给衣食。   先是,宋宰相贾似道征相士张锦堂观气色,似道将坐拂几茵者三,锦堂谬曰:“公

  • 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六十二·赵尔巽

      格尔古德金世德 赵士麟 郭世隆 傅腊 塔马如龙   格尔古德,字宜亭,钮祜禄氏,满洲镶蓝旗人。自笔帖式授内院副理事官。康熙三年,从定西将军图海平湖广茅麓山李自成馀部。师还,迁弘文院侍读,进翰林院侍读学士,充日讲起居

  • 第七十九回 裂制书郭太后叱奸 信卜士张工头构乱·蔡东藩

      却说昭义节度使刘悟,因不肯移节,仍守原镇。监军刘承偕,在宫时得宠太后,视为养子,既为昭义监军,恃恩傲物,尝在大众前窘辱刘悟,且阴与磁州刺史张汶,谋缚悟送阙下。悟窥破阴谋,讽军士杀汶,并执住承偕,举刀拟颈。幕僚贾直言责悟

  • 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光绪十年。甲申。九月。壬寅朔。上诣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辛未皆如之。内记注  ○谕内阁、本年十月初十日。恭逢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五旬万寿。礼部等衙门题请照例行礼筵燕。奉懿旨。

  • 第一二一红禀光绪八年六月廿四日一一三一一-一·佚名

    新竹城总夫首陈顶禀告:杨九将小夫店交付别人代管,贻误差事,请知县饬其正身当差具禀人本城总夫首陈顶,为替理不妥,贻害匪轻,恳乞饬传杨九,正身经理,俾免贻累事。切本城小夫簥(轿)店计贰拾户,轮流当差,勿分苦乐

  • 通志卷一百九十三·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载记卷第八西凉李暠 歆夏赫连勃勃昌 定后梁萧詧 岿 琮 嶚 岩 岌 岑 瓛 蔡大寳 王操 魏益徳 尹正 甄元成 岑善方宗如周 袁敞西凉李暠字元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人

  • 元纪·张居正

    世祖世祖皇帝,讳忽必烈,太祖第四子拖雷之次子,宪宗同母弟。灭宋,始承正统,在位三十五年,承正统一十六年。原文天祥留燕三年,坐卧一小楼,足不履地,王积翁荐之。对曰:“倘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rdqu

  • 读例存疑卷十九·薛允升

    礼律之二仪制合和御药乘舆服御物收藏禁书御赐衣物失误朝贺失仪奏对失序朝见留难上书陈言见任官辄自立碑禁止迎送公差人员欺陵长官服舍违式僧道拜父母失占天象术士妄言祸福匿父母夫丧弃亲之任丧葬郷饮酒礼合和御药:巻首

  • 朱熹传·脱脱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亲朱松,字乔年。曾录取为进士。胡世将、谢克家举荐他,朝廷任命他为秘书省正字。赵鼎都督川陕、荆襄军马时,招朱松为幕僚,被推辞。赵鼎再次任宰相,任命朱松为校书郎,迁升任著作郎。因为御史

  • 郭资传·张廷玉

    郭资,武安人。洪武十八年中进士。累任北平左布政使,暗中依附于成祖。到起兵时,张籨等人死,郭资与左参政孙瑜、按察司副使墨麟、佥事吕震率先投降,高呼万岁。成祖很高兴,命辅佐世子居守北平。成祖转战三年,郭资负责供应军饷。

  • 原序·邱濬

    自考亭朱子倡明绝学,由周张二程上溯孔孟,迄明宪宗之世,二百余年。当其时金溪之说未炽也,而文庄丘氏依仿论语二十篇,采朱子言次为学的,以为吾道之体要,圣学之统宗。下学上达之旨,天德王道之全,靡不兼收条贯,会归于斯集。盖文庄之

  •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朱棣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王日休曰】此分与第七分大概同。于此再言者。为

  • 中阿含经卷第九·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三六)未曾有法品地动经第五(初一日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金刚国。城名曰地。尔时。彼地大动。地大动时。四面大风起。四方彗星出。屋舍墙壁皆崩坏尽。于是。尊者阿难见地大动。地大动时。

  • 卷第十四·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十四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诏译尔时提婆达多。遂出懊声点头三回。便起而去。是时阿难陀。在佛左右摇扇而立。尔时世尊告阿难陀曰。汝今可于此竹林园内唤诸苾刍集此食堂。是时阿难陀奉命

  • 卷第三·佚名

    宋括山一庵释 本觉 编集明安雅居士 刘朝卿 较订东晋司马氏。都建康。十二主。凡一百四年。丁丑(元帝)(睿建武元)(汉)(刘聪麟嘉二)(後赵)(石勒)(成)(太宗玉衡七)(凉)(西平元公寔建兴五)(燕)(高祖)(代)(平文帝郁律

  • 卢乡公牍·庄纶裔

    为作者庄纶裔於光绪28至31年任山东省登州府莱阳县知县所审案件,卷1至2有详文8件,卷3至4有堂判152件,总计16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