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韶传

王韶字子相,自称是太原晋陽人,世世代代住在京兆。

祖父王谐,任原州刺史。

父亲王谅,很早去世。

王韶小时即很方正文雅,颇好奇节,认识他的人,都感到很惊异。

在北周,累次因有军功而被提升,官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后转任军正。

周武帝攻占晋州后,想班师回朝,王韶进谏说:“北齐失掉纲纪,到如今已有几代了。

老天爷奖励周王室,一战而扼其咽喉。

加上他齐国国主昏庸于上,百姓惧怕于下,取乱侮亡,正在今天。

您正想放了他们而回去,以臣下我的糊涂想法,这很难理解,请陛下灭掉齐国。”武帝十分高兴,赐他缣采一百匹。

平定北齐后,他因有功升任开府,封为晋陽县公爵,食邑五百户。

又赐他奴婢马匹数以万计。

任内史中大夫。

周宣帝即位,拜授他为丰州刺史,改封为昌乐县公爵。

隋高祖受禅后,他晋爵为项城郡公爵,食邑二千户。

转任灵州刺史,升任大将军。

晋王杨广镇守并州时,授他行台右仆射,赐缣采五百匹。

王韶生性刚烈正直,晋王很怕他,每每有事都找他咨询,不至于违反法度。

王韶曾奉命出使视察长城,此后晋王就挖池塘,起假山。

王韶回来后,把晋王逼在屋里,予以进谏,晋王道歉,这才作罢。

高祖听到此事,叹赏不已,赐他黄金百两和后宫的四个美女。

在平定陈国的战争中,王韶以本官身份,兼任元帅府司马,率部取道河陽,与大军会合。

到了寿陽,他与高赹处理军机要务,一无凝滞。

攻克金陵后,王韶就镇守那里。

晋王杨广班师回朝,留下王韶在石头城镇守,把后事委托给他。

一年多后,王韶调回京师,高祖对公卿们说:“晋王以幼稚无知,出镇藩国,如今能平定吴越,安抚江湖,这都是子相的功劳啊!”于是,王韶升任柱国,赐奴婢三百口,绵绢五千段。

开皇十一年(591),皇上巡幸并州,因他称职,特别加以慰劳勉励。

此后,皇上对王韶说:“从我到此,你胡须鬓发就渐渐白了,该不是忧劳所致吧?国家柱石的希望,就只在你身上了,努力吧!”王韶辞谢说:“我近来衰老了,很不知道怎么作官。”高祖说:“这是什么意思?不解,只是不用心罢了。”王韶回答说:“我往日在昏庸王朝的末世,尚且用心,何况幸逢圣明的王朝,怎敢不尽心竭力?只是神化十分精微,不是我这样蠢的人所能赶上的。

加上我如今六十六岁了,太陽已经到了桑榆之间,与往日相比,忘事又很多。

我怎敢自我宽慰?只怕衰老了,有损朝廷的纲纪罢了。”皇上慰劳他,打发他出去。

秦王杨俊为并州总管后,王韶仍然当长史。

过了一年多,他乘驿车回到京师,因劳累过度而去世,时年六十八岁。

高祖很伤心,很叹惜他,对秦王的使者说:“告诉你们王爷说:我先前让子相慢慢地回来,为什么让他乘驿车急急赶来?杀我子相的,难道不是你吗?”说话时感情很凄怆。

皇上又让有关部门为他修府第,他说:“死了的人,要府第干什么?只是用来表达我的深情罢了。”又说:“子相受我重托,十多年了,始终不渝。

他的官爵还不高,就舍弃我而先死了吗?”说着流下泪来。

因命把子相密封的奏章有几十张纸,传给群臣看。

皇上说:“他直言匡正,使我受益很多。

我常常披览,末曾放手。”炀帝即位后,追赠他为司徒、尚书令、灵州豳州等十州刺史、魏国公。

他儿子王士隆继承爵禄。

王士隆略略知道一点书本和计算,特别熟习弓马,慷慨有其父遗风。

大业年中(605~616),颇被亲近看重,官至备身将军,改封其爵为耿公。

多次让他讨伐山贼,往往有功。

越王杨侗称帝后,王士隆率几千兵马从江淮赶到洛陽。

碰上王世充称帝,王世充很礼遇、重视他,署他为尚书右仆射。

王士隆忧愤,疽疮大发于背,去世。

猜你喜欢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班固
  第十七回 刘渊拥众称汉王 张方恃强劫惠帝·蔡东藩
  卷之四十九·佚名
  卷八十·杨士奇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五十七·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四十·佚名
  一四四 护湖南巡抚觉罗敦福奏赍送遗书并缮单呈明折·佚名
  周宗建传·张廷玉
  卷之七十三  菽園雜記一(明) 陸容 撰·邓士龙
  卷六十六·雍正
  卷三十六·徐一夔
  卷二百二十六·佚名
  后出师表·诸葛亮
  十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六平湖沈季友编元江翰林汉汉字朝宗防稽人元季客吴中落魄而返经崇德濮氏延为上客明洪武初以文学征授翰林编修应制赋元日早朝诗称防赐绯袍请老归遂家濮院【今析桐乡】与亲知游宴尝着赐袍有月夜清

  • 卷七十二·毕沅

      ◎宋纪七十二 ∷起强圉大荒落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熙宁十年辽太康三年   春,正月,癸丑,辽主如混同江。   乙卯,省诸道春贡金帛及停周岁所输尚方银

  • 卷之一千四百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八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之一百二十九·佚名

      顺治十六年。己亥。冬十月。戊子朔。颁顺治十七年时宪历。享太庙。遣公爱星阿行礼。  ○遣官祭四祖陵。福陵。昭陵。  ○顺天府举行乡饮酒礼。  ○己丑。加赠殉难广东高明县游击杜豹一级。予祭葬如例。荫

  • 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光绪七年。辛巳。闰七月。辛卯朔。上诣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己未。皆如之。内记注  ○谕内阁。吴大澂奏、请调员差委等语。江苏海州直隶州知州廖纶、拣选知县潘民表、着两江总督、江苏巡抚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来保

    閠七月辛未讷亲奏言褒防任举之防已通传各营大臣将弁【臣】前议筑碉之説实缘所费无几贼人坚守不出可乘其来扰得有掩杀乃不得已而为之非借此为制胜良谋今奉圣明指示仰见睿谟逺照苐【臣】等又细加商酌目下虽无大成效每因

  • 李安民传·萧子显

    李安民是兰陵承县人。他的祖父李嶷,曾任卫军参军。父亲李钦之,做过殿中将军,补任薛县县令。李安民跟着父亲在薛县生活,元嘉二十七年(450)被敌虏抓到北方,后来他率领部下奋勇南归。太初(刘邵)行逆,让李安民领支军。李便投降

  • 卷第十九·佚名

    皇后中尊立下答宰相请建中宫诏元符二年九月辛丑省所上表。中宫虚位。历载于此。宜有建立。叶修阴教。伏望特于定省两宫之暇。祗禀慈训。登崇贤淑。正位内治。备举典册之盛。俯慰中外之望。事具悉。后听内治。以风四方

  • 卷十·纪昀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十乐部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十<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十乐部国朝官制总理乐部事务礼部满洲尚书一人各部院内务府大臣无定员乾隆七年始置乐部凡郊

  • 诗解颐卷三·朱善

    明 朱善 撰大雅三文王首章此章之意约言之而四句已足惟周公告戒其君言有尽而意无穷故反覆申之其徳之显即于昭之谓也其命之时即维新之谓也其陟降在帝左右即文王在上之谓也然于昭以言其神而不显又言其徳何也葢周家天命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七·澄观

    序曰。大方广下。第四别叹此典旨趣玄微。于中二。先总叹。后别叹。今初。先二句标其深广。后视之者下。成上二句。既为秘藏故视之不见。称为性海。安测边涯。挹者。珠丛云。以器斟酌于水也。故文选头陀寺碑云。盖闻挹

  • 法华义疏卷第十一·吉藏

    法华义疏卷第十一胡吉藏撰随喜功德品第十八此下三品第二广明持经功德奖劝流通。三品即为三章。初随喜品明弟子下品功德。第二法师品明五种法师即是中品功德。第三常不轻品明持法华得六根清净乃至成佛谓上品功德。约位

  • 卷第一百四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四十五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根蕴第六中根纳息第一之四此二十二根几见苦所断乃至广说。问何故复作此论。答前门遮说顿断者意。而犹未遮说顿现观。又亦未显渐次现观。今欲遮

  • 天台四教仪·谛观

    高丽 谛观录四教颂七贤七位藏初机。通教位中一二齐。别信并圆五品位。见思初伏在凡居。果位须陀预圣流。与通三四地齐俦。并连别住圆初信。八十八使正方休。圆别信住二之七。藏通极果皆同级。同除四住证偏真。内外尘

  • 目录·佚名

    径石滴乳集目录 第一卷径山无准师范禅师(大鉴下第二十世临济下第十五世) 径山下第一世径山范禅师法嗣 天台断桥妙伦禅师 径山下第二世天台伦禅师法嗣 瑞岩方山文宝禅师 南华永宗达本禅师 雪山法昙禅师 绝象鉴

  • 第十一章 天爱帝须王灌顶之品品·佚名

    阿婆耶之第二十年波君荼已二十岁。波君荼迦生第三十七年灌顶。(一)阿婆耶之第二十年,波君荼迦为盗贼。经十七年杀害母方之七人叔父,于阿㝹罗之城市,王即位灌顶。(二)彼治世[未]经十年时,将来尚有六十年。彼定聚落之境界,使全国无

  • 摩利支飞刀对箭·佚名

    元杂剧剧本。简名《飞刀对箭》。撰者姓名未详。剧演高丽国大将盖苏文,官封摩利支,背负飞刀5把,英武无比,领兵犯大唐边界。唐军师徐懋功遣总管张士贵募军绛州以迎敌。有农夫薛仁贵,不乐耕作,惟喜武艺;说服父母妻子,毅然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