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民传
李安民是兰陵承县人。他的祖父李嶷,曾任卫军参军。父亲李钦之,做过殿中将军,补任薛县县令。李安民跟着父亲在薛县生活,元嘉二十七年(450)被敌虏抓到北方,后来他率领部下奋勇南归。
太初(刘邵)行逆,让李安民领支军。李便投降了义军,被任命为建威将军,补鲁爽左军。后来鲁爽谋反,李安民偷跑回京师,被授予领军行参军,迁任左卫殿中将军。大明年间(457~464),虏侵犯徐州、兖州一带,朝廷任命李安民为建威府司马、无盐县令。升任殿中将军,率军前往汉川征讨那里正在互相残杀的贼人。
晋安王刘子勋谋反后,宋明帝任命李安民为武卫将军、领水军,补任建安王司徒城局参军,进击赭圻湖、白荻浦、獭窟,全部告捷,他被升任积射将军、军主。张兴世据守钱溪,粮食用尽了,被贼人围困。李安民率领数百只舟船,越过贼人五座城池,把粮送到张兴世手里。伪军主沈仲、王张带兵想在鱼贵口阻断江上通道,李安民进兵与之交战,大破对方。又率部攻击鹊尾、江城,都建立了战功,事件平息后,宋明帝在新亭大会功臣,慰劳各军主将,摆上赌具让大家玩儿,李安民连掷五把全赢了,明帝大为惊异,看着李安民说:“我看你的面相正像田地一样,这是封侯的面相啊。”李安民少年时家中贫困,一天有一人从门前经过,看了李安民的面相说:“你以后必将大富大贵,和皇帝一块儿做游戏。”如今,李安民再寻找那个人,哪里还能找着。
李安民跟随张永、沈攸之前往彭城讨伐薛安都,前面打了败仗,李安民在后头坚持抵抗,又回军保卫下邳。后来被授为宁朔将军,驻守淮陽城。朝廷奖赏他在鱼贵口的功劳,封他为邵武县男,食邑四百户。又随着吴喜、沈攸之击虏,到达睢口,兵败,还军保卫宿豫,淮北沦陷后,明帝下敕要李安民留下来驻守角城。授予他宁朔将军、冗从仆射。后又驻守泗口,领舟军沿着淮水作流动防御,到达寿春。敌虏派长社公连营十多里寇掠汝陰,被豫州刺史刘面力击退,敌虏在荆亭的守军主将升乞奴弃城投降,李安民率水军进攻在前,大破荆亭,截断了敌方后退的要道渡口。李安民迁任宁朔将军、冠军司马、广陵太守、行南兖州事。太祖(萧道成)在淮陽时,李安民和他遥相交结,明帝产生了疑心,便调任李安民为刘韫的冠军司马、宁远将军、京兆太南齐书守,又任他为宁朔将军、司州刺史,领义陽太守,李安民都没有接受,又重新任命他本来的职务,也没接受,改任他为宁朔将军、山陽太守。泰始末年,淮北民众起义,意欲南归,李安民被任命为督前锋军事,又请求援助和接应,没能成功,只好还军。他被授予越骑校尉,又任宁朔将军、山陰太守。
三巴出现騷乱,太守张澹放弃涪城逃走了,朝廷任命李安民为假节、都督讨蜀军事、辅师将军。五獠乱汉中时,皇帝又指示李安民回军至魏兴,事件平定后,又回到夏口。
元徽初年,李安民被任命为督司州军事、司州刺史,领义陽太守,假节、将军等仍旧。皇上还特别下敕给李安民说:“九江需要防御,边境的备战也应重视,现在授你这些职务,为的是加强鄢、郢的力量,不允许推辞!”后来桂陽王刘休范起事,李安民出军,并派兵援救京师。他被调任左将军,加给事中。建平王刘景素作难时,冠军黄回、游击将军高道庆、辅国将军曹欣之等都暗中向景素表示过忠心,而游击将军高道庆被指示领兵出讨景素,太祖担心发生变故,就让李安民和南豫州刺史段佛荣调动部队,以为防备。李安民兵至京口,在葛桥大破景素的部队。刘景素被诛杀后,李安民被留下行南徐州事。城局参军王迥素是李安民的亲信,他偷了二匹绢,李安民流着眼泪对他说:“我和你也算是患难之交了,但今天你犯了王法,只能说是你对不起我呀!”在军门前把王迥素斩了,并厚为收殓祭葬,此事令军府里上上下下大为震服。
李安民被授予冠军将军、骁卫将军,他没接受。转任征虏将军、东中郎司马、行会稽郡事。李安民即将东下,太祖设宴为他话别,他留在太祖那里一天一夜。李安民秘密表示了他的看法:宋朝的气运快要完蛋了,而天命将归于太祖。苍梧王纵虐时,太祖忧迫没办法,李安民对太祖说,他打算在东边推奉江夏王刘跻起兵,太祖不同意,此事才作罢。后来苍梧王被废,太祖便将李安民调来任使持节督北讨军事、冠军将军、南兖州刺史。沈攸之谋反时,太祖召李安民以本官镇守白下,治军城隍。加征虏将军。进军西讨,又进号前将军。李安民军行至盆城,沈攸之已被平定,便被任命为督郢州、司州之义陽诸军事、郢州刺史,持节、将军仍旧。升明三年(479),迁任左卫将军,领卫尉。太祖做皇帝后,李安民被任命为中领军,封康乐侯,食邑一千户。
刘宋自泰始以来,国内外经常有贼寇騷扰,因而将帅以下长官,往往都自己招募部下,屯聚在京师,李安民便上表指陈这种状况,认为“除了淮北的常备军以外,其他非正式编制的武装,一律予以退返或解散,如果皇上亲爱人物确应配置随从侍卫者,也应有适当的人数限制。”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因而下诏禁止招募兵壮。当时王敬则由于有功勋和热诚而受到皇上的亲近,但有关国家机密大事,皇上只与李安民讨论,皇上对安民说:“只要文件上有你的名字,我就不再细看了。”不久,李安民便任领军将军。
敌虏寇掠寿春,到达了马头。皇上下诏让李安民出征,给他加配鼓吹一部。虏退以后,李安民沿着淮河进入寿春。在此之前,宋朝的逃亡分子王元初聚集党徒在六合山自立为皇帝,还自吹能垂手过膝。当时州郡派兵讨伐,十多年了都没能抓住他。李安民派人去侦察王元初的动向,终于把他生擒了,在建康街头把他给斩了。朝廷为李安民加号散骑常侍。
这一年,北虏又南侵,皇上下诏让李安民持节履行沿淮、清、泗各卫戍点驻军。虏攻朐山、连口、角城,李安民兵驻泗口,分兵作相应布署。升明三年(479),李安民带领水军步军进入清水,在淮陽和敌虏交战,大破敌军,虏遂退去。李安民知道敌虏还有伏兵,便派自己的族弟马军主将李长文率二百骑兵为前驱,自己则和副帅周盘龙、崔文仲率军紧随其后,分兵隐伏在树林中。等到李长文赶到宿豫,敌虏见他人少,便派数千骑兵前来拦截李长文。长文且退且战,把贼众引向大军的包围圈,李安民率周盘龙等挥军赶到,在孙溪渚、战父湾旁展开会战,虏军大败,掉入清水而死的不可胜数。敌虏方面又派其菟头公运送攻车器材等到布丘,又被左军将军孙文显攻破逃走,其车材也付之一炬。
淮北四州听说太祖做了皇上,都想南归。这时,徐州人桓标之、兖州人徐猛子等,联合起义民众数万人,营砦遇险,请求援助。太祖下诏说:“青、徐四州,义师云集,李安民可以前往那里,指挥群帅。”李安民的援救动作迟缓,而虏兵急攻义师,桓标之等人全都失败了,为此,李安民受到皇上的严厉批评。
太祖驾崩,遗诏中加李安民侍中之职。世祖(萧赜)即位后,李安民迁任抚军将军、丹陽尹。永明二年(484),迁任尚书右仆射,将军之职仍旧。李安民当时经常启献密谋而受到奖赏,又和尚书令王俭关系搞得好,因而人们都说他这个职位是王俭替他争取来的。不久,李安民上奏,说自己年高多病,要求退下来,朝廷便改任他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将军之职仍旧。永明四年,李安民任安东将军、吴南齐书兴太守,常侍之职仍旧。他是在太守的职位上去世的,当时五十八岁。朝廷资助他安葬费十万钱,布一百匹。
吴兴郡有项羽神,据说它护持着郡里的公堂处理事务,太守都不能上去。新太守到郡里上任,必须用自己驾车的牛祭祀项羽神,李安民信佛教,不愿意杀牛祭神,还穿着屐鞋上堂处理公事。又在堂厅之上造了个八关斋。不久牛死了,便葬在庙旁边,现在人称之为“李公牛冢”。后来李安民去世,人们都说这是项羽神作祟的结果。
皇上下诏说:“李安民在朝廷内外历任要职,功绩显著。忠诚正直,让我不能忘怀。正让他在京城附近担任职务,以体现我对他的信任和希望,谁料一下子竟去世了,实在让我伤心。特赠给他镇东将军,鼓吹一部,常侍、太守等仍旧。谥号为‘肃侯’。”
猜你喜欢 卷五十·谷应泰 第七十七回 立赵宗亲王嗣服 弑金帝逆贼肆淫·蔡东藩 读礼通考卷七十八·徐乾学 卷四十七·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一·佚名 西汉年纪卷二十一·王益之 序·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宗室传五·纪昀 一一九一 谕内阁将《诸史同异录》从全书内掣出销毁并将总纂等交部议处·佚名 战国策卷六·鲍彪 卷七十二·佚名 卷一百四十二·雍正 卷一百八十七·雍正 243.皇太极施反间计·林汉达 卽位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