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齐负郭之民有狐晅者

【提要】

谋略之学不是教人诡诈,而是让人抛开政治上的愚蠢和短视、撇弃邪恶和肤浅,归入正义、光荣和长久的正道。古人深深了解民众的言论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积极意义,早已指出那些独裁、专横、钳制言论的君王是绝没有好下场的。就这样一个朴素的政治哲理,几千年来,真正实践者却非常之少。

【原文】

齐负郭之民有狐纍者,正议,闵王繟之檀衢,百姓不附。齐孙室子陈举直言,杀之闾,宗族离心。司马穰苴,为政者也,杀之,大臣不亲。以故燕举兵,使昌国君将而击之。齐使触子将而应之。齐军破,触子以舆一乘亡。达子收余卒,复振,与燕战,求所以偿者,王不肯与,军破走。

王奔莒,淖齿数之曰:“夫千剩、博昌之间,方数百里,雨血沾衣,王知之乎?”王曰:“不知。”“嬴、博之间,地坼至泉,王知之乎?”王曰:“不知。”“人有当阙而哭者,求之则不得,去之则闻其声,王知之乎?”王曰:“不知。”淖齿曰:“天雨血沾衣者,天以告也;地坼至泉者,地以告也;人有当阙而哭者,人以告也。天地人皆以告矣,而王不知戒焉,何得无诛乎?”于是杀闵王于鼓里。

【译文】

齐都临淄有个叫狐?的人背靠城墙而居,他直言批评闵王过失,被闵王杀死在檀衢刑场上,从此百姓心中不再服从闵王;齐国宗室中有个叫陈举的,因对国事直言不讳,被闵王处死于东城门外,齐国宗族从此与闵王离心背德;司马穰苴为政素有美誉,也被无故诛杀,大臣们自此不再亲近闵王。此时,燕王趁机派昌国君乐毅率领人马进攻齐国,齐国派触子带兵应战,齐国大败,触子只剩下一辆车子逃跑了。齐将达子收拾残兵败将,重整旗鼓,与燕兵苦苦争战。达子要求闵王对勇赴国难的兵将能有所稿劳,闵王吝啬不与,齐军再次败北,闵王无奈逃奔至莒城以避兵祸。

齐国相国淖齿面见闵王,数说闵王的罪状:“那次在千乘与博昌之间数百里的地方,天降血雨,污秽了人衣,此事大王可知?”闵王说:“不知。”“嬴、博之间,大地裂开涌出泉水,大王可知?”闵王又是摇头。“有人在宫门前啼哭,去寻找则不见有人,走开却又听见声音,大王可知道吗?”闵王还是说:“不知。”淖齿此时语气更是强烈:“天下血雨污衣,这是老天示警;地裂出泉,这是大地示警;望宫门而泣,这是人事示警。天、地、人都作了警示,而你却不加警惕,又怎能不受到天谴呢?”于是,就在鼓里这个地方杀死闵王。

【评析】

几千年来,多少专制暴君草菅人命、扼杀人的权利、禁锢言论自由,而最终落得身死国灭、遗臭万年的凄惨下场。当政者的贪婪导致政治上的短视和弱智,以致自己违反了政治上的基本规则而不自知,“水可载舟,也能覆舟”,民众的批评和异议,对一个深通政治基本之道的明君而言,的确是苦口谏言,但对一味讲究专权、霸道和独裁的专制者而言,是万万不能容忍的,他之不能容忍,也就决定了他实际上是政治上的最终失败者,身败名裂、众叛亲离几乎是他们最终的结局。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十二·列传第一百四十九·柯劭忞
  卷四十四·志第十一·柯劭忞
  东都事略卷一百三十·王称
  第七十二回 遭主嫌侯安都受戮 却敌军段孝先建功·蔡东藩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陈厚耀
  卷二·张九成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一·佚名
  ◎暗杀专家·恽逸群
  第七十五册 众臣发誓书(无年月)·佚名
  六七一 谕着程景伊王杰分充国史馆正副总裁·佚名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十五·佚名
  卷八十一 独行列传第七十一·范晔
  卷十五 魏书十五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陈寿
  陆通传·令狐德棻
  ●皇朝通典卷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零四·彭定求

        卷104_1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馀字】萧至忠   望幸三秋暮,登高九日初。朱旗巡汉苑,翠帟俯秦墟。   宠极萸房遍,恩深菊酎馀。承欢何以答,万亿奉宸居。   卷104_2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 ◎词选续编·王闿运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言情之始,故其来无端。○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押韵之始。○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此则逸思,非文人所宜。○晁冲之传言玉女一夜东风此逢旧识娼女也,然词语绮丽,自有情韵。○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 岭云海日楼诗钞卷八·丘逢甲

    (辛丑、壬寅稿)(清光绪二十七、二十八年) 南武山人丘逢甲仓海著同怀弟瑞甲、兆甲编辑·游姜畬,题山人壁(二首)春山草浅畜宜羊,山半开畬合种姜。比较生涯姜更好,儿童都唱月光光(“畜羊种姜、利息难当”,俗谚也。

  • 卷十四·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补注杜诗卷十四    宋 黄希 原本黄鹤 补注八哀诗【并序宝应广德至大历初所作】补注【鹤曰八诗非一时所作如李光弼诗云洒涙巴东峡严武诗云怅望龙骧茔武以永泰元年夏薨而旐出江汉舟转荆衡巳是数月今

  • 卷二百十四·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九十一 陈普 拟古 秋声金气流天空露瀼瀼素波合流月淫淫满庭霜遥夜一美人寒闺自旁徨暗尘集凌波轻飇感鸣璫天性赋贞清动止中矩方世无夔夔子窈窕空英皇抱璞如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陈厚耀

    周敬王敬王元年晋人入敬王子朝自立敬王不得入居泽四年晋率诸侯入敬王于周子朝为臣【左传云子朝奔楚皇览云子朝冡在南阳西鄂县今西鄂晁氏自谓子朝后也】诸侯城周十六年子朝之徒复作乱敬王奔于晋十七年晋定公遂入敬王于

  • 完颜宗尹传·脱脱

    宗尹,原名阿里罕。他因为是皇室宗亲的子弟而充当护卫,改做牌印祗候,又被授与世袭谋克,任右卫将军。曾历任顺天、归德、彰化、唐古部族、横海军的节度使。正隆年间(1156~1161),他南下征战,受领神略军都总管之职,作为前锋渡过淮

  • 拜延八都鲁传·宋濂

    拜延八都鲁,蒙古族人,姓扎剌台氏,自幼就侍奉太祖,太祖赐名八都鲁。太宗七年(1235),拜延八都鲁奉命领扎剌军一千六百人与塔海甘卜同征关西,有功于朝廷。宪宗三年(1253),奉命与阿脱及总帅汪德臣建立利州城。四年,领兵于紫金山,破

  • 卷十四·黄佐

    钦定四库全书翰林记卷十四      明 黄佐 撰殿试读卷执事会典云凡殿试读卷官内阁於大学士学士等官内具名从该部奏请至日与各衙门该读卷官详定试卷次日同赴文华殿内阁官将第一甲三卷以次进读俟御笔批定出将二甲

  • 卷三十断狱律·窦仪

    【十门】律条二十并疏令式格敕条二十三起请条一监临官捶迫人致死断罪引律令格式应言上待报官司出入人罪赦前断罪轻重不当遇赦不原知有赦故犯徒以上呼囚告家属罪名缘坐应没官不没官徒流人配送稽留应备输没入违限不输推

  • 卷十一 泰誓上第一·孔颖达

    周书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周自虞芮质厥成,诸侯并附,以为受命之年。至九年而文王卒,武王三年服毕,观兵孟津,以卜诸侯伐纣之心。诸侯佥同,乃退以示弱。○芮,如锐反。虞、芮,二国名。佥,七廉反。一月戊午,师渡孟津,十三年正月二十八

  • 公仪第九·孔鲋

    鲁人有公仪僭者、数本皆作潜砥节砺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子思与之友。穆公因子思欲以为相。谓子思曰公仪子必辅寡人。参分鲁国而与之一。子其言之。子思对曰如君之言。则公仪子愈所以不至也。君若饥渴待

  • 卷五十七·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五十七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五桓公元年考异宋板疏知非仲尼新意也【二叶左二行】新作非正嘉作本谨按宋板恐非 言雨自上而下浸润于上【三叶左四行】下上作土 鲁称班齐馈【

  • 卷十六·敖继公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説卷十六    元 敖继公 撰少牢馈食礼第十六注曰于五礼属吉礼继公谓此篇言大夫祭其祖之礼少牢馈食之礼【少诗照反食音嗣】注曰礼将祭祀必先择牲系于牢而刍之

  • 十誦羯磨比丘要用·欧阳竟无

      劉宋釋僧璩依律撰出   〈[一]羯磨隨事乃有衆多.且依戒文略出要用.若餘不盡在於大本。凡在大衆内欲作羯磨.作羯磨者集。唱僧今和集   欲作何事.僧中一人[二]應隨答作[三]某羯磨。又唱不來諸比丘說欲.說已唱白

  • 卷第七·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第七怀让禅师第二世中四十五人(马祖法嗣)潭州三角山总印禅师池州鲁祖山宝云禅师洪州泐潭常兴禅师虔州西堂智藏禅师京兆章敬寺怀恽禅师定州柏岩明哲禅师信州鹅湖大义禅师伏牛山自在禅

  • 卷第二十二·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二十二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钞长分十段者横长名长非竖长也如下疏释夜摩天宫一品经总作十段亦云长分为十也。▲钞即第一方便品偈者卷当第一品当第二故言上三句正立下一段钞文科分为二。初总科四

  • 西湖佳话·佚名

    清代话本小说集。全称《西湖佳话古今遗迹》。16卷。无名氏撰;题“古吴墨浪子搜辑”。有康熙十二年(1673)金陵王衙精刊本,卷首有西湖全图1幅,西湖佳景10幅,用五色套板印,极精美。又有乾隆十六年(1751)刻本。卷首有乾隆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