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缅传

张缅字元长,几岁的时候,外祖父中山刘仲德就认为他很不一般,说:“这孩子不是平凡人,不只是张家的宝贝,还会名扬海内。”齐朝永元末年梁武帝起兵,其父张弘策跟随武帝进兵建康,把张缅留在襄陽,当时才十岁,每听到军队有胜负消息,忧喜都流露在脸上。弘策遇害时,张缅服丧超越礼节,武帝便派人来告诫他。丧服期满后,袭封洮陽县侯。初次作官任秘书郎,出京为淮南太守。当时只有十八岁,武帝怕他年轻,不熟悉官吏的事务,派主书把他办的案卷封好取回京城查看,见他处理得都很恰当,很是称赞。又升迁他为云麾外兵参军。

张缅从小勤于学习,读书能自我督促,手不释卷。有人提问,随问随答,全无错失。殿中缺郎官,武帝对徐勉说:“这个部门以前都用文学之官,而且是朝班的领头人,应当仔细挑选。”徐勉推举张缅充任人选。不久,任武陵太守,回京后又拜太子洗马、中舍人。张缅母亲刘氏因张缅父亲去世家境贫穷而葬礼不周全,于是终身不居正室,不跟随儿子一起进官府。张缅在郡里所得的俸禄不敢享用,以至于老婆孩子没有什么可换的衣服,等回到京都,一起上交给母亲来赈济亲属。虽然是多年的积蓄,一下子就完了,张缅自己家里常常空寂冷落好像贫寒之士。

逐渐升迁为豫章内史,张缅为政推行恩惠,不用诈谋,官吏百姓受他的德政感化,也都不敢有欺诈行为。老者们都说:“几十年来没有过啊。”

后来作御史中丞,因为抓捕犯人和外国使节发生争斗,降职为黄门郎,兼任以前的职务,不久又官复原职。张缅在御史任上,推行法纪无所顾忌,号称刚直。武帝派人给他画像挂在御史衙门,来勉励为官的人,升迁为侍中,未正式任命时去世。诏命即时举哀。昭明太子也亲临哭吊。

张缅抄录《后汉书》、《晋书》各家不同之处著成《后汉纪》四十卷,《晋抄》三十卷,又抄录《江左集》没来得及写成,有文集五卷。

猜你喜欢
  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陈寿
  列传第一百八·刘昫
  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文艺中·欧阳修
  梁臣传第九·欧阳修
  卷一百五十七 慶曆五年(乙酉,1045)·李焘
  ○戴名世之狱·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佚名
  卷之一千九十九·佚名
  ●卷上·何刚德
  卷三十二·班固
  王僧孺传·姚思廉
  韦载传(附韦岁羽传)·姚思廉
  使蜀日记·方象瑛
  卷一百九十一·佚名
  杨奎侯·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二十·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一百二十司经局洗马掌局事兼翰林院修撰加二级【臣】王奕清奉旨校刋词话【明】有明两祖列宗好学不倦染翰俱工如仁宗凤栖梧赋九月海棠云烟抹霜林秋欲褪吹

  • 卷五百五十八·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五十八薛能薛能字太拙汾州人登会昌六年进士第大中末书判中选补盩厔尉李福鎭滑表署观察判官历御史都官刑部员外郎福徙西蜀奏以自副咸通中摄嘉州刺史迁主客度支刑

  • 卷七·喻良能

    钦定四库全书 香山集卷七      宋 喻良能 撰五言律诗 次韵李大着春日杂诗十首 春晩饶芳景官闲得细看隔窗黄鸟并开卷壁鱼乾过雨苍苔湿迎风翠竹寒髪华搔更短斗酒自相寛漫仕叹迟暮卜居城北偏已教山白石秖欠沼清

  • 列传第四十八 韩麒麟 程骏·魏收

    韩麒麟,昌黎棘城人也。自云汉大司马增之后。父瑚,秀容、平原二郡太守。麒麟幼而好学,美姿容,善骑射。恭宗监国,为东曹主书。高宗即位,赐爵鲁阳男,加伏波将军。父亡,在丧有礼,邦族称之。后参征南慕容白曜军事,进攻升城,师人多伤。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五十五·陈厚耀

    摭遗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按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絶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九·佚名

    正统三年十二月辛亥朔○壬子镇守大同参将都指挥同知石亨言奉命率游兵巡逻塞外动经旬日军中往往有疾病者乏人治疗 上命山西布政司及都司各选医一人随军往来仍令支给官钱措置药饵○癸丑定安王亦攀丹遣指挥安到并福余卫

  • 皇王大纪卷六十七·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敬王三十六年齐国书髙无丕帅师伐鲁及清季孙谓其宰冉求曰齐师在清必鲁故也若之何求曰一子守二子从公御诸竟季孙曰不能求曰居封疆之间二子不可求曰若不可则君无出一子帅师背城而战不属者非鲁人也鲁之

  • 卷一百二十三·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二十三 唐 张守节 撰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史记一百二十三 大宛之迹【汉书云大宛国去长安万二千五百五十里东至都护治西南至大月氏南亦至大月氏北至康居括地志云率都沙郍国亦名苏对沙

  •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司马迁

    张连科 译注【说明】本传是张苍、周昌、任敖、申屠嘉四个人的合传。(车千秋及以后几个人的传记并不是司马迁所作,而是后来褚先生的补作。)在这四个人当中,刻画得最为出色的是周昌和申屠嘉。从这两个人身

  • 王忄予传·张廷玉

    王忄予,字民应,太仓人。他的父亲王倬,做过南京兵部右侍郎,因恭谨淳厚而得到称赞。王忄予考中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授官行人,迁御史。皇太子离开内宫时,他上疏皇帝以武宗居青宫为戒。又弹劾罢去东厂太监宋兴。王忄予调出巡视

  • 卷六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六十六歌颂六【大臣五】敬颂万寿诗【五言排律十二韵】原任经筵讲官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致仕【臣】仇兆鳌元后星周始阳和大庆频海山呈瑞异郡国集臣邻耳顺聪逾达心澄悟入神经筵实学懋黼座

  • 易经·说卦传·第三章·佚名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 序·胡寅

    《崇正辩》何为而作欤?辟佛之邪说也。佛之道孰不尊而畏之,曷谓之邪也?不亲其亲而名异姓为慈父,不君世主而拜其师为法王,弃其妻子而以生续为罪垢,是沦三纲也。视父母如怨仇,则无恻隐;灭类毁形而无耻,是无羞恶;取人之财,以得为善,则

  •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卷第四·佚名

        天亲菩萨造    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菩萨如是入菩萨位已。以为利益一切众生心生有故。摄诸趣生。是故次说菩萨摩诃萨以自在心生于三有。是故名为摄取功德四句示现。以自在力摄胜处生。虽生彼处而

  • 大乘庄严经论 第七卷·无著

    大乘庄严经论 第七卷无著菩萨造大唐天竺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教授品第十五释曰。已说菩萨随修。次说如来教授。偈曰行尽一僧祇  长信令增上众善随信集  亦具如海满释曰。行尽一僧祇长信令增上者。若诸菩萨行

  • 三宜禪師語錄目次·明盂

    第一卷住雲門顯聖禪寺語錄第二卷住雲門顯聖禪寺語錄第三卷住姑蘇古朱明寺語錄第四卷小參晚參第五卷普說第六卷普說問答機緣第七卷拈古第八卷頌古第九卷佛祖歷傳像贊第十卷佛祖像贊自贊第十一卷佛事塔銘(附)

  • 存神固气论·佚名

    共一卷。原不录著撰人。全卷属于道经修炼丹法一类著作,盖为宋末元初时期道士所作。全卷分《炉鼎地位》、《阴阳颠倒》、《阴阳老少》等十四小节,并有 《中源篇》作为结尾。各节简要地阐述阴阳五行与人体顺化的道理,论

  • 大明奇侠传·佚名

    《大明奇侠传》,又名《云钟雁三闹太平庄全传》《云钟雁三侠传》。夫人生之初,浑然天理,无所谓善,又何有恶?至嗜欲深而性渐乖,遂至始于家庭,终于邦国。古人著书以相戒劝,正言之而不能行者,则微言之,微言之而不能行者,则创为传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