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之革命
佛法之于众生,有因循者,人天乘是;有半因循半革命者,声闻、缘觉之二乘是;而大乘则唯是革命而非因循。故大乘法,粗观之,似与世间政教学术诸善法相同;细按之,则大乘法乃经过重重革命,达于革命澈底之后──谓大涅槃,乃建立为法界缘起,以彰事事无碍。其革命之工具,即“二空观”是也。故摩诃衍论云:‘以有如是大方便智,除灭无明,见本法身,自然而有不思议业种种之用’。事事无碍法界,似乎近于吠檀多及黑格尔等之泛神教,但其根本不同之点,即大乘之事事无碍法界,是已经过“二空观”之澈底革命而离染纯净者。彼泛神教未经过二空教之澈底革命,故非清净,而只是众生之杂染心境。可图表示之:
二空观 般若心云:菩萨依般若──即二空观──故究竟涅槃;诸佛依般若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事事无碍法界──;亦明斯义。
此图曲线表杂染生死法,直线表清净常住法。生死故、流转业系苦海中,旅进旅退,飘泊无归。常住故、超出苦海流转──苦海流转即世间义及生死义──外,随缘任运,应现自在。而世间虽有种种政治革命、宗教革命、产业革命等,以求之惑业苦中故,无二空观之澈底革命,故仍堕循环之因。故修学大乘者,必有二空观之革命精神以贯澈之,不能茍安图便,妄想从众生界横达佛界。从众生界横达佛界,则相似佛界之事事无碍,仍等于众生界之泛神教耳。学华严真言者,未经过二空之澈底革命,亦不能达真实之事事无碍界。故华严须由理法界观──即二空观──经理事无碍法界观,然后事事无碍。真言亦须以阿──即本空义──字为根本观也。然大乘革命之进行果如何耶?兹分数章述之。一者、革众生不定聚之命入正定聚 命者,相续之义。一切众生无始以来,忽邪忽正,忽大忽小,如猴在树,似尘在风,转变相续,种性不定;故大乘有习所成种性位,革除不定聚之相续,令入大乘正定聚中,永不退转。故摩诃衍论云:依不定聚众生,由有熏习善根力故,信业果报,能起十善厌生死苦,欲求无上菩提,得值诸佛,亲承供养,修行信心,经一万劫。以信心成就故,诸佛菩萨教令发心,或以大悲故能自发心,或因正法欲灭以护法因缘能自发心;如是信心成就得发心者,入正定聚──聚者、类也,住于大乘正信类中,毕竟不退。此即经过修行十信心位入初发心住位,从此但有前进,更无后退,已革除不定聚之惑命相续故。其修行信心之主要工夫,亦在修习二空真如观也。见摩诃衍论修行信心分。
二者、革众生异生之命入大乘圣位 众生无始以来,随业流转,于五趣中或人、或天、或畜、或鬼,异类受生,以分别所起我法二执为异生性故。得入大乘正定聚后,则有十住、十行、十向之资粮位,及暖、顶、忍、世第一之加行位。以二空观伏断我法二执,经初无数劫满,由世第一位无间顿断分别所起我法二执,入真见道通达位,得圣性──由自发愿不在此限──已革除异生性之业命相续故。
三者、革众生五乘之命入唯一大乘 众生无始以来,有世间出世间及有相无相等分别相续。入真见道后,依二空无分别智,于初地、二地修施戒,犹似人天世间之善;三地、四地修定慧及菩提分,犹似二乘出世之善;五地虽会世间出世间真俗两智之相违,犹见有世间出世间之差别相;六地观众生缘起极有相边际,犹与无相相违,类人天智;七地观真空无相极功用边际,犹与有相相违──由无相中有功用故,未能任运现相及土──类二乘智;经二无数劫满,由第七地入第八地,于纯无相观不假功用故,能任运现相及土故,乃超过人天二乘之观智,革断有相无相等分别相违之智命相续,纯一大乘法空妙行。
四者、革众生命入如来位 众生无始以来,舍前异熟取后异熟,有异熟识取得舍坏之苦相续,亦即依此故名众生──受众多生死故;离此则名如来,失众生名;故此相续,即名为众生命。由第八地纯依法空智,历九地十地至金刚道后,经三无数劫满,顿断烦恼障种及所知障种现,异熟识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故,入如来地,永断先业所引之异熟报,革断众生苦命相续,证大涅槃,成大菩提,乃为不思议善常安乐解脱之事事无碍法界。
世之谈革命者,其亦知此最胜之革命乎?盍相率而从事乎此!(见海刊六卷一期)
猜你喜欢 八识规矩颂讲录·太虚 阿育王经 第九卷·佚名 妙法莲华经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佚名 卷第三十三·元来 弥勒经游意·吉藏 卷五百六十·佚名 毗沙门仪轨·佚名 律相感通传·道宣 卷第一·志磐 发问本业断结品第三·佚名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四·代智旭 法界安立图卷中之下·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全文·佚名 卷十八·佚名 俱舍论疏 第十四卷·法宝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